何以识之

出自:先秦·屈原《天问》

拼音:[hé,hē,hè][yǐ][shí,zhì][zhī]

平仄:平仄平平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堕,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查看原文

注释

【何以】1.〈书〉用什么:~教我丨~为生。 2.为什么:既经说定,~变卦?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以】

以【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㠯《韻會》《正韻》養里切,怡上聲。爲也。《論語》視其所以。

因也。《詩·邶風》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傳·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魯故之以。《註》以魯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執而問其以。

用也。《論語》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左傳·僖二十六年》凡師能左右之曰以。《易·師卦》能以衆正。

《詩·周頌》侯彊侯以。《註》彊民有餘力來助者,以閒民轉移執事者。

同已。《孟子》無以,則王乎。

古以與聲相通。《禮·燕禮》君曰:以我安。《註》猶與也。《魏書·李順傳》此年行師,當克以不。《韓愈·剝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註》韓文與多作以。

《集韻》與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鄭氏,荀氏皆作似。

【识】

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

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姓。見《姓纂》。

《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

《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集韻》或書作。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相关诗句
而死分竟地 何勤子屠母 《九辨》、《九歌》 启棘宾商 而禹播降 何后益作革 而无害厥躬 皆归射鞠 而能拘是达 何启惟忧 卒然离蠥 启代益作后 而快朝饱 胡为嗜不同味 厥身是继 闵妃匹合 而通之於台桑 焉得彼嵞山女 降省下土四方 禹之力献功 乌焉解羽 羿焉彃日 鬿堆焉处 鲮鱼何所 寿何所止 延年不死 三危安在 黑水、玄趾 厥大何如 灵蛇吞象 枲华安居 靡蓱九衢 长人何守 何所不死 鯈忽焉在 雄虺九首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何兽能言 焉有石林 何所夏寒 何所冬暖 若华何光 羲和之未扬 烛龙何照 日安不到 何气通焉 西北辟启 其谁从焉 四方之门 其高几里 增城九重 其尻安在 昆仑县圃 其衍几何 南北顺堕 其修孰多 东西南北 孰知其故 东流不溢 川谷何洿 九州安错 坠何故以东南倾 康回冯怒 禹何所成 鲧何所营 何尽何历 河海应龙 何以坟之 地方九则 何以窴之 洪泉极深 而厥谋不同 何续初继业 遂成考功 纂就前绪 夫何以变化 伯禹愎鲧 夫何三年不施 永遏在羽山 帝何刑焉 顺欲成功 鲧何听焉 鸱龟曳衔 何不课而行之 佥曰何忧 师何以尚之 不任汩鸿 曜灵安藏 角宿未旦 何开而明 何阖而晦 惠气安在 伯强何处 夫焉取九子 女歧无合 而顾菟在腹 厥利维何 死则又育 夜光何德 所行几里 自明及晦 次于蒙氾 出自汤谷 列星安陈 日月安属 十二焉分 天何所沓 谁知其数 隅隈多有 安放安属 九天之际 东南何亏 八柱何当 天极焉加 斡维焉系 孰初作之 惟兹何功 孰营度之 圜则九重 何本何化 阴阳三合 惟时何为 明明闇闇 何以识之 冯翼惟像 谁能极之 冥昭瞢闇 何由考之 上下未形 谁传道之 曰:遂古之初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