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市引决

出自:清代·德容《泣怀四言诗》

拼音:[xī][shì][yǐn][jué]

平仄:平仄仄平

魏里我朱,世称名德。
父举孝廉,仪型南国。
先慈割股,善为内则。
八兄二弟,甲科连捷。
犹子繁衍,勤书晨夕。
父半百年,始生又贞。
弱女非男,训护慰情。
稍读经史,志古闺英。
十五而笄,清河于归。
十五遵教,姑嫜是随。
操持佐馈,夙夜无违。
熊罴三梦,今始一垂。
绿林不靖,湖渚锋镝。
囊为盗赍,牛衣相泣。
良人砥志,下帷屏迹。
瑶章珠赋,声动都邑。
戊子之秋,幸宴《鹿鸣》。
长歌远寄,郑重前盟。
壬辰登第,筮仕廷评。
继美释之,张先后称。
丁酉维夏,泛舟来都。
相敬未暖,旅魂乍苏。
忽令分闱,校检群儒。
维我夫子,能文有耻。
秉矢公明,冰寒立志。
上严功令,下畏多士。
勤慎勿懈,月馀竣事。
岂知同寀,贪心败类。
庸违象恭,实怀狂悖。
群凶飞语,如霾如彗。
缇骑在门,去不及诀。
五毒倍至,百喙莫雪。
事若风影,罪不例律。
严行示惩,西市引决
祸起党同,古今一辙。
余念致命,割血流裾。
九阍间隔,囚安上书。
七人同尽,遑辩真虚。
家产寥寥,鸡犬尽没。
桑榆老亲,亦旦暮活。
相逐边塞,念此神夺。
求荣反辱,遂付剃发。
绣衣永诀,袈裟相接。
拔幽报存,叩金经力。
嗟乎薄命,家乡万里。
身独羁囚,饥寒泣涕。
南望白云,泪零待徙。
不如鸟雀,去来迤逦。
我思刑书,国之钺斧。
虚实按情,轻重有故。
雷霆振声,顷刻雨露。
同罪诸臣,悉蒙恩宥。
嗟我所天,先受刑苦。
圣人刑法,万世则祖。
雷不崇朝,岂忍终怒。
用法有律,手足仍措。
皇皇百执,矫矫直臣。
一夫不获,亦疾于心。
有此沈冤,充耳不闻。
折槛回天,祐我后昆。
夫纵有罪,死即平允。
老亲梵独,周文所悯。
茫茫寒北,坎坎艰屯。
行同飘蓬,到亦颠殒。
枯穷至此,死之安忍。

查看原文

注释

【西市】1.封建时代在帝都西部商贾聚集贸易的特定商市。 2.明清时北京处决死囚的刑场。在今菜市口。
【市引】市制长度单位。一市引等于十市丈,通称引。
【引决】自杀:引决自裁|引决自杀|逼令引决。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西】

西【申集下】【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粞。《類篇》金方也。《說文》鳥在巢上也。日在西方而鳥栖,故因以爲東西之西篆。文作㢴,象形也。《前漢·律歷志》少隂者西方,西遷也。隂氣遷落物,於時爲秋。《尚書·大傳》西方者何,鮮方也。或曰鮮方,訊訊之方也。訊者,訊人之貌。

地名。《晉書·地理志》西郡。《韻會》唐置西州。

姓。《通志·氏族略》西氏。《姓苑》西門豹之後,改爲西。

《集韻》相咨切,音私。義同。

《篇海》蘇前切,音先。《前漢·郊祀歌》象載瑜,白集西,食甘露,飮榮泉。《後漢·趙壹傳·窮鳥賦》幸賴大賢,我矜我憐。昔濟我南,今振我西。

《韻補》斯人切,叶音辛。《王延壽·魯靈光殿賦》醴騰湧於隂溝,甘露被宇而下臻。朱桂黝鯈於南北,芝蘭阿那於東西。

《類篇》乙却切,音約。平量也。

《廣韻》籀文作。○按《玉篇》等書西字另一部。今从《字彙》《正字通》附入襾部。

【市】

市【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時止切《正韻》上止切,音恃。《說文》買賣所之也。《風俗通》市,恃也。養贍老小,恃以不匱也。《古史考》神農作市。《易·繫辭》日中爲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禮·地官》五十里有市。《又》大市,日昃而市,百旅爲主。朝市朝時而市,商賈爲主。夕市夕時而市,販夫販婦爲主。《註》市,雜聚之處。

《冬官·考工記》面朝后市。《史記·平準書註》師古曰: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將貨物於井邊貨賣,曰市井。《漢宮闕疏》長安立九市。《張衡·西都賦》廓辟九市,通闤帶闠。

《廣韻》買也。《爾雅·釋詁》貿賈,市也。《疏》謂市買賣物也。《論語》沽酒市脯。

《管子·侈靡篇》市也者,勸也。勸者,所以起本。

天市,市樓,軍市,星名。《史記·天官書》房心東北曲十二星曰旗,旗中四星曰天市,市中六星曰市樓。《正義》天市二十二星,主國市聚交易之所。一曰天旗。《前漢·天文志》軍市十三星,在參東南,天軍貿易之市。

縣名。《前漢·地理志》新市縣,屬鉅鹿郡。

司市,官名。《周禮·地官·司市》掌市之治敎政,量度禁令。《註》市官之長。

【引】

引【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㧈《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音蚓。《說文》開弓也。《徐鉉曰》象引弓之形。《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廣雅》演也。《易·繫辭》引而伸之。

《爾雅·釋詁》長也。《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書·梓材》引養引恬。

相牽曰引。《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集韻》導也。《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卻也。《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註》引,卻也。

相薦達曰引。《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註》相薦達爲聲勢。《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服氣法曰道引。《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治疾法有撟引。《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十丈爲引。《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蚓去聲。《集韻》牽牛綍也。《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疏》引,柩車索也。

《集韻》一曰曲引。《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引古作。

【决】

决【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玉篇》俗決字。(決)《廣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

決決,北方水名。《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行流也。《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

斷也,判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

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以齒斷物亦曰決。《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疏》鳥乃喙長,決物食之時,以其近喙本決,故云決吻。決如字。

烏穴反。

開也。《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決猶闓也。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絃闓體也。闓音開。《詩·小雅》決拾旣佽。

絕也,與訣同。《前漢·蘇武傳》李陵與蘇武決去。《註》決,別也。

決曹,官名。主罪法者。《後漢·黃昌傳》習文法,仕郡爲決曹。

《廣韻》《集韻》《正韻》。

《集韻》苦穴切,音闋。與缺同。或从血作也。

涓惠切,音桂。疾貌。《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而決驟。《註》決,徐邈讀古惠反。

相关诗句
死之安忍 枯穷至此 到亦颠殒 行同飘蓬 坎坎艰屯 茫茫寒北 周文所悯 老亲梵独 死即平允 夫纵有罪 祐我后昆 折槛回天 充耳不闻 有此沈冤 亦疾于心 一夫不获 矫矫直臣 皇皇百执 手足仍措 用法有律 岂忍终怒 雷不崇朝 万世则祖 圣人刑法 先受刑苦 嗟我所天 悉蒙恩宥 同罪诸臣 顷刻雨露 雷霆振声 轻重有故 虚实按情 国之钺斧 我思刑书 去来迤逦 不如鸟雀 泪零待徙 南望白云 饥寒泣涕 身独羁囚 家乡万里 嗟乎薄命 叩金经力 拔幽报存 袈裟相接 绣衣永诀 遂付剃发 求荣反辱 念此神夺 相逐边塞 亦旦暮活 桑榆老亲 鸡犬尽没 家产寥寥 遑辩真虚 七人同尽 囚安上书 九阍间隔 割血流裾 余念致命 古今一辙 祸起党同 西市引决 严行示惩 罪不例律 事若风影 百喙莫雪 五毒倍至 去不及诀 缇骑在门 如霾如彗 群凶飞语 实怀狂悖 庸违象恭 贪心败类 岂知同寀 月馀竣事 勤慎勿懈 下畏多士 上严功令 冰寒立志 秉矢公明 能文有耻 维我夫子 校检群儒 忽令分闱 旅魂乍苏 相敬未暖 泛舟来都 丁酉维夏 张先后称 继美释之 筮仕廷评 壬辰登第 郑重前盟 长歌远寄 幸宴《鹿鸣》 戊子之秋 声动都邑 瑶章珠赋 下帷屏迹 良人砥志 牛衣相泣 囊为盗赍 湖渚锋镝 绿林不靖 今始一垂 熊罴三梦 夙夜无违 操持佐馈 姑嫜是随 十五遵教 清河于归 十五而笄 志古闺英 稍读经史 训护慰情 弱女非男 始生又贞 父半百年 勤书晨夕 犹子繁衍 甲科连捷 八兄二弟 善为内则 先慈割股 仪型南国 父举孝廉 世称名德 魏里我朱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