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台不费中人产

出自:近现代·刘咸荥《颐和园感怀》

拼音:[lòu,lù][tái,tāi][bù,fǒu][fèi][zhōng,zhòng][rén][chǎn]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颐和园中花含烟,颐和园外尘拂天。
夺路豺狼思食肉,当春鱼鸟犹争妍。
圆明一炬烟销后,踵事臻华剧可怜。
万几何暇更游豫,孰为之后孰为先。
云拥慈宫任往还,旖旎春光万寿山。
千门万户云霞丽,奇兽珍禽日月闲。
封事频传难补阙,更谁问夜叩金环。
十里尘飞禦辇侵,君王视膳到园林。
林深天静春如海,珠玉帘栊画里寻。
秘阁诸臣趋日下,梨园子弟笑花阴。
漫言退食委蛇句,且听当筵靡曼音。
上下酣歌天地醉,借秋楼畔日沉沉。
争传画舫名清宴,对此难为天子心。
苦心终日忧文母,恭己何时理舜琴。
底事词人只费才,掞彰丽藻歌灵台。
脂膏润色花千朵,锦绣成围酒一杯。
贵寿宫中颂无极,贡金献玉骈肩来。
长桥卧波荡秋碧,俨如龙起骊山隈。
高峰晴云散芬霭,行人墙外望千回。
喜见九霄威凤集,不闻中泽飞鸿哀。
袍绔宫人竞逐群,爱云亭畔倚斜曛。
亭小香浓花共醉,何时雨遍泰山云。
画笔春风缀玉英,内庭供奉老娱情。
六宫学步调脂粉,四海陈书饰太平。
点滴胭脂皆祸水,但从纸上写枯荣。
阁中礼佛香凝袖,宝树珠林环左右。
回廊复道夜灯开,万千花影琉璃透。
安得分光照大千,只向宫中乞眉寿。
玉澜堂中天地宽,惊飙万里起狂澜。
亭边鸥泛春光暖,官舍霜飞噩梦寒。
朝衣东市忠臣血,读书种子真愁绝。
史官直笔俟春秋,宫女衣香娱日夕。
松摧桂折复何言,虎豹当关麟凤泣。
政乱谁知网在纲,不有君子何能国。
园亭花鸟寂无声,灯乱妖星射凤城。
米贼飞符张毒焰,燎原火烈祸旋生。
惟国将亡神是听,山魈木魅解谈兵。
伴食相公真祸首,后宫观听一时倾。
骁将何人临大敌,强邻环集破神京。
荧火光中天子走,蒙尘万马踏秋晴。
芜亭豆粥餐寒色,河畔燎衣火半明。
一带愁云遮渭水,翠华西止尚魂惊。
归来园内意如何,依旧花浓鸟啭歌。
九载宪章犹未举,十年岁历已频过。
王母云霞天表归,鼎湖龙去共追随。
周公践阼宣猷日,孺子承天受命时。
大憝未诛空负扆,九重斧钺问谁施。
朝野贿成争献纳,天潢年少肆酣嬉。
歌舞楼台欢未已,池涸昆明劫灰起。
晋政多门穴富金,汉将连营军背水。
洛阳城外双鹅飞,歧路王孙九马死。
诏下金阶作让皇,无复宫中安汝止。
大旗五色拂云高,帝制冰消寒禦几。
萤苑秋风鬼火青,玉阶衰草寒烟紫。
铜龙雨渍苔花斑,玉玺金瓯长碎矣。
三百年来缔造心,众叛亲离乃如此。
陵寝松楸骨已寒,只恐黄泉嗟母子。
吁嗟乎,惟天爱民观厥良,国奢示俭明训彰。
玉津名园无片瓦,梁园宾客徒悲伤。
露台不费中人产,阿房何处天苍苍。
光宣两朝一转瞬,园中草木生辉光。
即今驰禁共来往,肯教胜地咸荒凉。
群公要人日游宴,车如云盖马龙骧。
试看夕阳山影外,空馀野老说兴亡。

查看原文

注释

【露台】1.露天台榭。《史记.孝文本纪》﹕"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后遂以"露台"为帝王节俭之典。 2.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 3.在平地上用土﹑石筑起的高台。 4.晒台﹐凉台。
【中人】1.中等的人;常人。 2.中等人家。 3.宦官。 4.宫女。 5.指有权势的朝臣。 6.犹内人。 7.居间介绍或作证的人。 8.中国人。 9.借指中等酒。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露】

露【戌集中】【雨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路。《說文》潤澤也。从雨路聲。《玉篇》天之津液,下所潤萬物也。《釋名》露,慮也。覆慮物也。《大戴禮》陽氣勝,則散爲雨露。《五經通義》和氣津凝爲露。《蔡邕·月令》露者,隂之液也。《白虎通》露者,霜之始。《禮·月令》孟秋,白露降。《詩·召南》厭浥行露。《箋》厭浥然濕,道中始有露,謂二月中嫁娶時也。

《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屈原·離騷》朝飮木蘭之墜露。《前漢·鼂錯傳》覆露萬民。《註》如淳曰:覆,䕃也。露,膏澤也。《春秋緯》武露布,文露沉。《註》甘露降其國,布散者,人尙武,沉重者,人尙文。

《玉篇》露,見也。《集韻》彰也。《禮·孔子閒居》風霆流形,庶物露生。《疏》露見而生。《左傳·襄三十一年》其暴露之。《戰國策》諸侯見齊之罷露。《註》在野曰露。

《左傳·昭元年》勿使有所壅閼湫底,以露其體。《註》露,羸也。《疏》肌膚瘦,則骸骨露也。

《正字通》軍中捷書曰露布。《後漢·禮儀志》請驛馬露布。《文心雕龍》露布者,露版不封,布諸視聽。

臺名。《史記·孝文紀》常欲作露臺。

《史記·楚世家》蓽露藍縷。《註》服虔曰:蓽露,柴車素大輅也。《後漢·靈帝紀》得民家露車共乗之。

《揚子·方言》覆結或謂之承露。

《正字通》庫露,器名。《皮日休詩》襄陽作髹器,中有庫露眞。《註》玲瓏空虛,故曰庫露。今諺呼書格曰庫露格。

《前漢·董仲舒傳》玉杯蕃露。《註》皆其所著書名也。《字彙補》繁露,冕之繅旒也。董仲舒春秋繁露,程大昌演繁露,皆取此義。

《爾雅·釋草》蔠葵,繁露。《註》承露也,大莖小葉,華紫黃色。

《汲冢周書》渠叟以䶂犬。䶂犬者,露犬也。能飛,食虎豹。

白露、寒露,名。見《後漢·律曆志》。

《詩·邶風》胡爲乎中露。《傳》中露,衞邑也。

姓。《廣韻》史記三皇紀,其後有州甫甘、許戲露、齊紀怡、向申呂,皆姜姓之後,爲諸侯。《魯語》以露堵父爲客。《風俗通》漢有上黨都尉露平。

【台】

台【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知切,音怡。《爾雅·釋詁》台,我也。《又》予也。《書·禹貢》祇台德先。《湯誓》非台小子,敢行稱亂。

《說文》悅也。《史記·太史公自序》唐堯遜位,虞舜不台。

《揚子·方言》養也,晉衞燕魏曰台。

失也,宋魯之閒曰台。

《唐韻》土來切《集韻》《韻會》湯來切,音胎。《廣韻》三台星。亦作能。《周禮·春官·大宗伯司中註》司中三能,三階也。《疏》武陵太守星傳云:三台一名天柱,上台司命爲太尉,中台司中爲司徒,下台司祿爲司空,史漢皆作三能。

姓。北史有台氏。

天台,山名,在會稽。

州名。《韻會》本漢冶縣,宋爲赤城郡,唐攺台州。

《春秋·襄十二年》莒人伐我東鄙,圍台。《註》琅邪費縣南有台亭。《釋文》台,敕才反,又音臺,一音翼之反,三音皆可讀。

《集韻》堂來切,音臺。台背,大老也,通作鮐。《詩·大雅》黃耇台背。《箋》台之言鮐也,大老則背有鮐文。《釋文》台亦讀湯來反。

縣名。《前漢·地理志》元菟郡上殷台縣。《又》樂浪郡蠶台縣。

《集韻》台谷,地名。

《集韻》祥吏切,音寺。嗣古作台。《書·舜典》舜讓于德,弗嗣。《今文尚書》作不台。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费】

費【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芳未切,音沸。《說文》散財用也。《註》徐曰:財散出如湯沸然。《論語》君子惠而不費。《何晏註》無費於財。

《玉篇》損也,耗也。《禮·曲禮》不辭費。《韓詩外傳》不爲公費乎。

《玉篇》用也。《史記·聶政傳》故進百金者,將用爲夫人麤糲之費。

《廣韻》惠也。

《集韻》分物切,音弗。《禮·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鄭註》費,猶佹也。《釋文》本又作拂。《朱傳》費,用之廣也。音符味反。

《廣韻》《集韻》《正韻》兵媚切,音秘。邑名,在魯。同鄪。《書·費誓傳》費,魯東郊之地名。

《集韻》父沸切,音屝。姓也。《急就篇註》費氏,楚大夫費無極之後。漢有費直。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人】

人【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产】

產【午集上】【生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集韻》《韻會》切,音剗。《說文》生也。《正字通》婦生子曰產,物生亦曰產。《禮·鄕飮酒禮》產萬物者,聖也。《註》聖之言生也。《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天產作隂德,以中禮防之。以地產作陽德,以和樂防之。《註》天產者動物,謂六牲之屬。地產者植物,謂九穀之屬。《前漢·昭帝紀》金芝九莖,產于函德殿銅池中。

本其所生長之地曰產。《孟子》良,楚產也。《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乗。《註》屈地生良馬。趙岐以屈產爲地名,誤。

民業曰產。《孟子》有恆產者有恆心。《前漢·高祖紀》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五音集韻》大籥似笛,三孔而短。《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

水名。與滻同。《前漢·郊祀志》霸產豐勞。

與嵼同。《楚辭·九章》思蹇產而不釋。

姓。《何氏姓苑》彭城人也。《正字通》明產麟,產瓘。

《五音集韻》所晏切,音訕。生育也。

《韻補》叶舉切,數上聲。《漢樂章》安其所,樂終產,樂終產,世繼緒。

所蹇切,先上聲。《張協登北芒山賦》靈嶽鬱以造天,連岡巖以蹇產。伊洛渾而東流,帝君赫以崇顯。或作嵼。

相关诗句
空馀野老说兴亡 试看夕阳山影外 车如云盖马龙骧 群公要人日游宴 肯教胜地咸荒凉 即今驰禁共来往 园中草木生辉光 光宣两朝一转瞬 阿房何处天苍苍 露台不费中人产 梁园宾客徒悲伤 玉津名园无片瓦 国奢示俭明训彰 惟天爱民观厥良 吁嗟乎 只恐黄泉嗟母子 陵寝松楸骨已寒 众叛亲离乃如此 三百年来缔造心 玉玺金瓯长碎矣 铜龙雨渍苔花斑 玉阶衰草寒烟紫 萤苑秋风鬼火青 帝制冰消寒禦几 大旗五色拂云高 无复宫中安汝止 诏下金阶作让皇 歧路王孙九马死 洛阳城外双鹅飞 汉将连营军背水 晋政多门穴富金 池涸昆明劫灰起 歌舞楼台欢未已 天潢年少肆酣嬉 朝野贿成争献纳 九重斧钺问谁施 大憝未诛空负扆 孺子承天受命时 周公践阼宣猷日 鼎湖龙去共追随 王母云霞天表归 十年岁历已频过 九载宪章犹未举 依旧花浓鸟啭歌 归来园内意如何 翠华西止尚魂惊 一带愁云遮渭水 河畔燎衣火半明 芜亭豆粥餐寒色 蒙尘万马踏秋晴 荧火光中天子走 强邻环集破神京 骁将何人临大敌 后宫观听一时倾 伴食相公真祸首 山魈木魅解谈兵 惟国将亡神是听 燎原火烈祸旋生 米贼飞符张毒焰 灯乱妖星射凤城 园亭花鸟寂无声 不有君子何能国 政乱谁知网在纲 虎豹当关麟凤泣 松摧桂折复何言 宫女衣香娱日夕 史官直笔俟春秋 读书种子真愁绝 朝衣东市忠臣血 官舍霜飞噩梦寒 亭边鸥泛春光暖 惊飙万里起狂澜 玉澜堂中天地宽 只向宫中乞眉寿 安得分光照大千 万千花影琉璃透 回廊复道夜灯开 宝树珠林环左右 阁中礼佛香凝袖 但从纸上写枯荣 点滴胭脂皆祸水 四海陈书饰太平 六宫学步调脂粉 内庭供奉老娱情 画笔春风缀玉英 何时雨遍泰山云 亭小香浓花共醉 爱云亭畔倚斜曛 袍绔宫人竞逐群 不闻中泽飞鸿哀 喜见九霄威凤集 行人墙外望千回 高峰晴云散芬霭 俨如龙起骊山隈 长桥卧波荡秋碧 贡金献玉骈肩来 贵寿宫中颂无极 锦绣成围酒一杯 脂膏润色花千朵 掞彰丽藻歌灵台 底事词人只费才 恭己何时理舜琴 苦心终日忧文母 对此难为天子心 争传画舫名清宴 借秋楼畔日沉沉 上下酣歌天地醉 且听当筵靡曼音 漫言退食委蛇句 梨园子弟笑花阴 秘阁诸臣趋日下 珠玉帘栊画里寻 林深天静春如海 君王视膳到园林 十里尘飞禦辇侵 更谁问夜叩金环 封事频传难补阙 奇兽珍禽日月闲 千门万户云霞丽 旖旎春光万寿山 云拥慈宫任往还 孰为之后孰为先 万几何暇更游豫 踵事臻华剧可怜 圆明一炬烟销后 当春鱼鸟犹争妍 夺路豺狼思食肉 颐和园外尘拂天 颐和园中花含烟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