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笔春风缀玉英

出自:近现代·刘咸荥《颐和园感怀》

拼音:[huà][bǐ][chūn][fēng,fěng][zhuì][yù][yī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颐和园中花含烟,颐和园外尘拂天。
夺路豺狼思食肉,当春鱼鸟犹争妍。
圆明一炬烟销后,踵事臻华剧可怜。
万几何暇更游豫,孰为之后孰为先。
云拥慈宫任往还,旖旎春光万寿山。
千门万户云霞丽,奇兽珍禽日月闲。
封事频传难补阙,更谁问夜叩金环。
十里尘飞禦辇侵,君王视膳到园林。
林深天静春如海,珠玉帘栊画里寻。
秘阁诸臣趋日下,梨园子弟笑花阴。
漫言退食委蛇句,且听当筵靡曼音。
上下酣歌天地醉,借秋楼畔日沉沉。
争传画舫名清宴,对此难为天子心。
苦心终日忧文母,恭己何时理舜琴。
底事词人只费才,掞彰丽藻歌灵台。
脂膏润色花千朵,锦绣成围酒一杯。
贵寿宫中颂无极,贡金献玉骈肩来。
长桥卧波荡秋碧,俨如龙起骊山隈。
高峰晴云散芬霭,行人墙外望千回。
喜见九霄威凤集,不闻中泽飞鸿哀。
袍绔宫人竞逐群,爱云亭畔倚斜曛。
亭小香浓花共醉,何时雨遍泰山云。
画笔春风缀玉英,内庭供奉老娱情。
六宫学步调脂粉,四海陈书饰太平。
点滴胭脂皆祸水,但从纸上写枯荣。
阁中礼佛香凝袖,宝树珠林环左右。
回廊复道夜灯开,万千花影琉璃透。
安得分光照大千,只向宫中乞眉寿。
玉澜堂中天地宽,惊飙万里起狂澜。
亭边鸥泛春光暖,官舍霜飞噩梦寒。
朝衣东市忠臣血,读书种子真愁绝。
史官直笔俟春秋,宫女衣香娱日夕。
松摧桂折复何言,虎豹当关麟凤泣。
政乱谁知网在纲,不有君子何能国。
园亭花鸟寂无声,灯乱妖星射凤城。
米贼飞符张毒焰,燎原火烈祸旋生。
惟国将亡神是听,山魈木魅解谈兵。
伴食相公真祸首,后宫观听一时倾。
骁将何人临大敌,强邻环集破神京。
荧火光中天子走,蒙尘万马踏秋晴。
芜亭豆粥餐寒色,河畔燎衣火半明。
一带愁云遮渭水,翠华西止尚魂惊。
归来园内意如何,依旧花浓鸟啭歌。
九载宪章犹未举,十年岁历已频过。
王母云霞天表归,鼎湖龙去共追随。
周公践阼宣猷日,孺子承天受命时。
大憝未诛空负扆,九重斧钺问谁施。
朝野贿成争献纳,天潢年少肆酣嬉。
歌舞楼台欢未已,池涸昆明劫灰起。
晋政多门穴富金,汉将连营军背水。
洛阳城外双鹅飞,歧路王孙九马死。
诏下金阶作让皇,无复宫中安汝止。
大旗五色拂云高,帝制冰消寒禦几。
萤苑秋风鬼火青,玉阶衰草寒烟紫。
铜龙雨渍苔花斑,玉玺金瓯长碎矣。
三百年来缔造心,众叛亲离乃如此。
陵寝松楸骨已寒,只恐黄泉嗟母子。
吁嗟乎,惟天爱民观厥良,国奢示俭明训彰。
玉津名园无片瓦,梁园宾客徒悲伤。
露台不费中人产,阿房何处天苍苍。
光宣两朝一转瞬,园中草木生辉光。
即今驰禁共来往,肯教胜地咸荒凉。
群公要人日游宴,车如云盖马龙骧。
试看夕阳山影外,空馀野老说兴亡。

查看原文

注释

【画笔】绘画用的笔。
【春风】1.春天的风。 2.喻恩泽。 3.喻融和的气氛。 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春风化雨"。 5.形容喜悦的表情。 6.比喻美貌。参见"春风面"。 7.比喻男女间的欢爱。参见"春风一度"。 8.指茶。
【风缀】指风铃﹑铁马之类。
【玉英】1.玉之精英。《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史记.孝文本纪》:"欲出周鼎,当有玉英见。"晋郭璞《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清姚鼐《核桃研歌为庶子叶书山先生赋》:"或言天上陨星精,下入渊谷为玉英。"古代有食玉英之说,谓能长生。 2.花之美称。 3.喻雪花。 4.指莹澈如玉的泉水。 5.唾液。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画】

画【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2画

《字彙》胡卦切,與畫同。繪也。(畫)〔古文〕胡麥切,橫入聲。卦畫也。

分畫也。界限也。《左傳·襄四年》芒芒禹迹,畫爲九州。《註》畫分也。《禮·檀弓》哀公使人弔蕢尚,遇諸道,辟於路,畫宮而受弔焉。《註》畫地爲宮象。

計策也。《鄒陽·上吳王書》故願大王審畫而已。《史記·荆燕世家》齊人田生游,乏資,以畫干營陵侯澤。《註》服䖍曰:以計畫干之也。

截止也。《論語》今女畫。

丘名。《爾雅·釋地》途出其右,而還之畫丘。《註》言爲道所規畫。《釋名》道出其右曰畫。丘人尚右,凡有指畫,皆用右也。

地名。《史記·田單傳》燕之初入齊,聞畫邑人王蠋賢。《註》正義曰:括地志云:戟里城在臨湽西北三十里,春秋時棘邑。

云澅邑,蠋所居卽此邑,因澅水爲名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周禮·天官·典絲》凡祭祀共黼畫組就之物。《疏》凡祭服皆畫衣繡裳。《儀禮·鄕射禮》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

官名。《後漢·百官志》畫室署長一人,四百石,黃綬。

《韻補》叶胡對切,音惠。《秦瑯琊刻石》方伯分職,諸治經易。舉錯必當,莫不如畫。易音異。

【笔】

笔【未集上】【竹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春】

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萅蠢平聲。《爾雅·釋天》春爲靑陽。《註》氣淸而溫陽。《周禮·春官·宗伯疏》春者出生萬物。《公羊傳·隱元年》春者何,歲之始也。《註》春者,天地開闢之端,養生之首,法象所出。昏斗指東方曰春。《史記·天官書》東方木主春。《前漢·律歷志》陽氣動物,於時爲春。春,蠢也。物蠢生,廼動運。

姓。《何氏姓苑》春申君黃歇之後。

酒名。《唐國史補》酒有郢之富水春,烏程之若下春,滎陽之上窟春,富平之石東春,劒南之燒春。

花名。《花木考》鸎粟別種名麗春。

《集韻》尺尹切,音蠢。《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張皮侯而棲鵠,則春以功。《註》春讀爲蠢。蠢,作也,出也。

【风】

風【戌集下】【風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缀】

綴【未集中】【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陟衞切《集韻》《韻會》株衞切,音錣。《博雅》連也。《玉篇》緝也。《書·立政》綴衣。《傳》掌衣服。《疏》衣服必連綴著之,知綴衣是掌衣服者。《禮·內則》紉箴請補綴。

《書·顧命》底席綴純。《傳》綴,雜彩有文之具。

《詩·商頌》爲下國綴旒。《傳》綴,猶結也。《禮·檀弓》殷主綴重焉。《註》殷人作主,而聯其重縣諸廟也。

《禮·樂記》行其綴兆。《註》綴,表也,所以表行列也。

《前漢·高帝紀》綴之以祀。《註》綴言不絕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綴綴然。《註》不乖離之貌。

竹劣切,音掇。《儀禮·士喪禮》綴足用燕几。《註》綴猶拘也。

《禮·樂記》禮者,所以綴淫也。《註》綴,猶止也。

《廣韻》陟劣切《集韻》枺劣切,音輟。義同。

《集韻》都外切,音祋。綴兆。鄭康成讀。

【玉】

玉【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獄。《說文》石之美者。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楊,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五音集韻》烈火燒之不熱者,眞玉也。《易·鼎卦》鼎玉鉉。《疏》正義曰:玉者,堅剛而有潤者也。

《說卦》乾爲玉爲金。《疏》爲玉爲金,取其剛之淸明也。《詩·大雅》金玉其相。《禮·聘義》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淸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于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管子·侈靡篇》玉者,隂之隂也。《白虎通》玉者,象君子之德,燥不輕,溫不重,是以君子寶之。

水玉,水精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水玉磊砢。《註》水玉,水精也。

美貌也。《公羊傳·宣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見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疏》言玉面者,亦美言之也。《史記·丞相世家》如冠玉耳。

珍食曰玉食。《書·洪範》惟辟玉食。《釋文》漢書云:玉食,珍食也。

時和曰玉燭。《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疏》言四時和氣,溫潤明照,故曰玉燭。

地名。《左傳·哀十二年》宋鄭之閒有地焉,曰:彌作,頃丘,玉暢,嵒,戈,鍚。《註》凡六邑。

河名。《正字通》後晉天福中,鴻臚卿張匡鄴使于闐,著行程記。言玉河在于闐城外,其源出昆山,西流一千三百里,至于闐界,疏爲三河,一白玉河,二綠玉河,三黑玉河。五六月水漲,玉隨流而至,多寡視水小大。七八月水退可取,彼人謂之撈玉。

關名。《前漢·張騫傳》酒泉列亭鄣至玉門矣。《註》玉門關在龍勒界。

星名。《後漢·郞顗傳》從西方天苑趨,左足入玉井。《註》參星下四小星爲玉井。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文玉樹。《註》五釆玉樹。

草名。《爾雅·釋草》蒙,玉女。《註》女蘿別名。

《正字通》寒玉,竹別名。亦曰綠玉。

鳥名。《前漢·司馬相如傳》鴐鵞屬玉。《郭註》屬玉似鴨而大,長頸,赤目,紫紺色。

觀名。《前漢·宣帝紀》行幸萯陽宮屬玉觀。《註》晉灼曰:屬玉,水鳥,以名觀也。又蚌名。《爾雅·釋魚·蜃小者珧註》珧,玉珧,卽小蚌。

姓。《史記·封禪書》濟南人公玉帶。《註》公玉,姓。帶,名。《風俗通》齊濬王臣有公玉冉。

愛也,成也。《詩·大雅》王欲玉女,是作大諫。《註》玉,寶愛之意。《張載·西銘》貧賤憂戚,庸玉女于成也。

《廣韻》息逐切。《集韻》息六切,音肅。《廣韻》朽玉。

琢玉工。《集韻》或作璛。

姓。《史記·封禪書公玉帶註》索隱曰:玉又音肅。《後漢·光武紀》留太守玉况爲大司徒。《註》玉,音肅,京兆人。

《廣韻》相玉切《集韻》須玉切,音粟。西戎國名。亦姓。

《五音集韻》許救切,音齅。篆玉工也。

《韻補》叶音域。《漢費鳳》體履柔和,溫其如玉,修孝友于閨門,執忠謇于王室。《易林》鈆刀攻玉,堅不可得。盡我筋力,胝繭爲疾。

叶音龠。《易林》桑華腐蠹,衣敝如絡。女工不成,絲帛爲玉。

叶音迂。《洞頌》韞產寶玉,叶含耀明珠。《說文》王象三王之連,丨其貫也。《註》徐曰:王中畫近上,王三畫均。李陽冰曰:三畫正均,如貫王也。《類篇》隸始加點,以別帝王字。《六書精蘊》帝王之王,一貫三爲義。三者,天,地,人也。中畫近上,王者法天也。珠王之王,三畫相均,象連貫形。俗書不知帝王字中畫近上之義,加點于旁以別之。

【英】

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註》英,猶華也。

木名。《爾雅·釋木》權,黃英。

葉亦謂之英。《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云:英,葉也。《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註》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博雅》美也。《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

《爾雅·釋山》再成,英。《疏》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瓊英,美石似玉者。《詩·齊風》尚之以瓊英乎而。《水經注》《孫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宮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

英英,雲貌。《詩·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詩·小雅》二矛重英。《註》以羽飾矛。《魯頌》朱英綠縢。《疏》蓋絲纒而朱染之。

樂名。《前漢·禮樂志》帝嚳作《五英》。英,華茂也。

國名。《史記·陳杞世家》臯陶之後,或封英、六。《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

姓。《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國爲氏,漢有九江王英布。

於䖍切,音閼。《班固·西京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縣黎、垂棘,夜光在焉。

《唐韻古音》于良切,讀央。《屈原·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毛詩·本音》舜英、重英、瓊英、美如英,俱叶韻讀央。《管子·地員篇》五色雜英,各有異章。《集韻》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讀央。

於慶切,音映。飾也。

相关诗句
空馀野老说兴亡 试看夕阳山影外 车如云盖马龙骧 群公要人日游宴 肯教胜地咸荒凉 即今驰禁共来往 园中草木生辉光 光宣两朝一转瞬 阿房何处天苍苍 露台不费中人产 梁园宾客徒悲伤 玉津名园无片瓦 国奢示俭明训彰 惟天爱民观厥良 吁嗟乎 只恐黄泉嗟母子 陵寝松楸骨已寒 众叛亲离乃如此 三百年来缔造心 玉玺金瓯长碎矣 铜龙雨渍苔花斑 玉阶衰草寒烟紫 萤苑秋风鬼火青 帝制冰消寒禦几 大旗五色拂云高 无复宫中安汝止 诏下金阶作让皇 歧路王孙九马死 洛阳城外双鹅飞 汉将连营军背水 晋政多门穴富金 池涸昆明劫灰起 歌舞楼台欢未已 天潢年少肆酣嬉 朝野贿成争献纳 九重斧钺问谁施 大憝未诛空负扆 孺子承天受命时 周公践阼宣猷日 鼎湖龙去共追随 王母云霞天表归 十年岁历已频过 九载宪章犹未举 依旧花浓鸟啭歌 归来园内意如何 翠华西止尚魂惊 一带愁云遮渭水 河畔燎衣火半明 芜亭豆粥餐寒色 蒙尘万马踏秋晴 荧火光中天子走 强邻环集破神京 骁将何人临大敌 后宫观听一时倾 伴食相公真祸首 山魈木魅解谈兵 惟国将亡神是听 燎原火烈祸旋生 米贼飞符张毒焰 灯乱妖星射凤城 园亭花鸟寂无声 不有君子何能国 政乱谁知网在纲 虎豹当关麟凤泣 松摧桂折复何言 宫女衣香娱日夕 史官直笔俟春秋 读书种子真愁绝 朝衣东市忠臣血 官舍霜飞噩梦寒 亭边鸥泛春光暖 惊飙万里起狂澜 玉澜堂中天地宽 只向宫中乞眉寿 安得分光照大千 万千花影琉璃透 回廊复道夜灯开 宝树珠林环左右 阁中礼佛香凝袖 但从纸上写枯荣 点滴胭脂皆祸水 四海陈书饰太平 六宫学步调脂粉 内庭供奉老娱情 画笔春风缀玉英 何时雨遍泰山云 亭小香浓花共醉 爱云亭畔倚斜曛 袍绔宫人竞逐群 不闻中泽飞鸿哀 喜见九霄威凤集 行人墙外望千回 高峰晴云散芬霭 俨如龙起骊山隈 长桥卧波荡秋碧 贡金献玉骈肩来 贵寿宫中颂无极 锦绣成围酒一杯 脂膏润色花千朵 掞彰丽藻歌灵台 底事词人只费才 恭己何时理舜琴 苦心终日忧文母 对此难为天子心 争传画舫名清宴 借秋楼畔日沉沉 上下酣歌天地醉 且听当筵靡曼音 漫言退食委蛇句 梨园子弟笑花阴 秘阁诸臣趋日下 珠玉帘栊画里寻 林深天静春如海 君王视膳到园林 十里尘飞禦辇侵 更谁问夜叩金环 封事频传难补阙 奇兽珍禽日月闲 千门万户云霞丽 旖旎春光万寿山 云拥慈宫任往还 孰为之后孰为先 万几何暇更游豫 踵事臻华剧可怜 圆明一炬烟销后 当春鱼鸟犹争妍 夺路豺狼思食肉 颐和园外尘拂天 颐和园中花含烟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