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陈书饰太平

出自:近现代·刘咸荥《颐和园感怀》

拼音:[sì][hǎi][chén][shū][shì][tài][píng]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颐和园中花含烟,颐和园外尘拂天。
夺路豺狼思食肉,当春鱼鸟犹争妍。
圆明一炬烟销后,踵事臻华剧可怜。
万几何暇更游豫,孰为之后孰为先。
云拥慈宫任往还,旖旎春光万寿山。
千门万户云霞丽,奇兽珍禽日月闲。
封事频传难补阙,更谁问夜叩金环。
十里尘飞禦辇侵,君王视膳到园林。
林深天静春如海,珠玉帘栊画里寻。
秘阁诸臣趋日下,梨园子弟笑花阴。
漫言退食委蛇句,且听当筵靡曼音。
上下酣歌天地醉,借秋楼畔日沉沉。
争传画舫名清宴,对此难为天子心。
苦心终日忧文母,恭己何时理舜琴。
底事词人只费才,掞彰丽藻歌灵台。
脂膏润色花千朵,锦绣成围酒一杯。
贵寿宫中颂无极,贡金献玉骈肩来。
长桥卧波荡秋碧,俨如龙起骊山隈。
高峰晴云散芬霭,行人墙外望千回。
喜见九霄威凤集,不闻中泽飞鸿哀。
袍绔宫人竞逐群,爱云亭畔倚斜曛。
亭小香浓花共醉,何时雨遍泰山云。
画笔春风缀玉英,内庭供奉老娱情。
六宫学步调脂粉,四海陈书饰太平
点滴胭脂皆祸水,但从纸上写枯荣。
阁中礼佛香凝袖,宝树珠林环左右。
回廊复道夜灯开,万千花影琉璃透。
安得分光照大千,只向宫中乞眉寿。
玉澜堂中天地宽,惊飙万里起狂澜。
亭边鸥泛春光暖,官舍霜飞噩梦寒。
朝衣东市忠臣血,读书种子真愁绝。
史官直笔俟春秋,宫女衣香娱日夕。
松摧桂折复何言,虎豹当关麟凤泣。
政乱谁知网在纲,不有君子何能国。
园亭花鸟寂无声,灯乱妖星射凤城。
米贼飞符张毒焰,燎原火烈祸旋生。
惟国将亡神是听,山魈木魅解谈兵。
伴食相公真祸首,后宫观听一时倾。
骁将何人临大敌,强邻环集破神京。
荧火光中天子走,蒙尘万马踏秋晴。
芜亭豆粥餐寒色,河畔燎衣火半明。
一带愁云遮渭水,翠华西止尚魂惊。
归来园内意如何,依旧花浓鸟啭歌。
九载宪章犹未举,十年岁历已频过。
王母云霞天表归,鼎湖龙去共追随。
周公践阼宣猷日,孺子承天受命时。
大憝未诛空负扆,九重斧钺问谁施。
朝野贿成争献纳,天潢年少肆酣嬉。
歌舞楼台欢未已,池涸昆明劫灰起。
晋政多门穴富金,汉将连营军背水。
洛阳城外双鹅飞,歧路王孙九马死。
诏下金阶作让皇,无复宫中安汝止。
大旗五色拂云高,帝制冰消寒禦几。
萤苑秋风鬼火青,玉阶衰草寒烟紫。
铜龙雨渍苔花斑,玉玺金瓯长碎矣。
三百年来缔造心,众叛亲离乃如此。
陵寝松楸骨已寒,只恐黄泉嗟母子。
吁嗟乎,惟天爱民观厥良,国奢示俭明训彰。
玉津名园无片瓦,梁园宾客徒悲伤。
露台不费中人产,阿房何处天苍苍。
光宣两朝一转瞬,园中草木生辉光。
即今驰禁共来往,肯教胜地咸荒凉。
群公要人日游宴,车如云盖马龙骧。
试看夕阳山影外,空馀野老说兴亡。

查看原文

注释

【四海】1.古以中国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 3.指全世界各处。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 6.神祇名。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太平】1.谓时世安宁和平。 2.泛指平静无事。 3.谓高低﹑胜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四】

四【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息利切,音泗。《說文》囗,四方也。八,別也。囗中八,象四分之形。

《玉篇》隂數次三也。《正韻》倍二爲四。《易·繫辭》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又》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姓。《正字通》宋有四象,慶元閒知汀州府。

《正字通》今官司文移變四作肆,防詐譌易,非四之本義也。

《集韻》息七切,音悉。關中謂四數爲悉。○按《正字通》云平聲音司,引《樂譜》四五讀司烏,不知此特口變易,非四有司音也。《正字通》誤。

【海】

海【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正韻》呼攺切《集韻》《韻會》許亥切,音醢。《說文》天池也。以納百川者。《釋名》海,晦也。主承穢濁水,黑如晦也。《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

環九州爲四海。《書·禹貢》四海會同。《爾雅·釋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

物產饒富爲陸海。《前漢·東方朔傳》所謂天下陸海之地。

天海,星名。《甘氏星經》天海十星,在壁西南。

州名。《廣韻》禹貢徐州之域,七國時屬楚,秦爲薛郡,漢爲東海郡。後魏爲海州。

《韻補》叶虎洧切,音喜。《詩·小雅》沔彼流水,朝宗于海。鴥彼飛隼,載飛載止。

叶火五切,音虎。《陸雲·陸丞相誄》靖共夙夜,匪寧匪處。經始綿綿,滂沱淮海。《集韻》或作。

【陈】

陳【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饋八簋。

《史記·李斯傳》所以飾後宮,充下。《註》下陳,猶後列也。

《廣韻》故也。《詩·小雅》我取其,食我農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

久也。《書·盤庚》失于政,爲久之義。

《廣韻》張也。《禮·表記》事君欲諫,不欲謂言其過於外也。

《廣韻》衆也。

《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註》堂下至門徑也。《釋名》言賔主相迎。《註》北當階,其南接門內霤。

國名。《廣韻》周武王封舜後胡公滿於州。

姓。胡公滿之後,子孫以國爲氏。

《玉篇》或作塵。

《廣韻》《集韻》直刃切。同陣。軍伍行列也。詳前陣字註。

叶都年切,音顚。《易林》秋糧未成,無從至。關音涓。

【书】

書【辰集上】【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傷魚切《集韻》《韻會》《正韻》商居切,,著也。从聿从者。隷省作書。《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註》書契,所以決斷萬事也。《周禮·地官·大司徒》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註》書,六書之品。

《地官·保氏》乃敎之六藝,五曰六書。《註》六書:象形、會意、轉注、處事、假借、諧聲。《許愼·說文序》黃帝之史倉頡初造書契,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卽謂之字。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

書有六體。《前漢·藝文志》六體者,古文、奇字、篆書、隷書、繆篆、蟲書。

《說文》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隷書。

《尙書序疏》諸經史因物立名,物有本形,形從事著,聖賢闡敎,事顯於言,言愜羣心,書而示法,旣書有法,因號曰書。故百氏六經總曰書也。《史記·禮書註》書者,五經六籍總名也。《釋名》書,庶也。紀庶物也。

《詩·小雅》畏此書。

《周禮·天官·司書註》主計會之簿書。

《左傳·昭六年》鄭人鑄書於鼎。

《左傳·昭六年》叔向使詒子產書。○按卽書牘也。

《前漢·董仲舒傳》對亡應書者。《註》書,謂詔書也。

官名。《前漢·成帝紀》初置尙書,員五人。

《百官公卿表》中書謁者。

【饰】

飾【戌集下】【食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識。《玉篇》修飾也。《逸雅》飾,拭也,物穢者拭其上使明,由他物而後明,猶加文于質上也。

《禮·樂記》聲者,樂之象也。文采節奏,聲之飾也,故君子動其本,樂其象,然後治其飾。《註》以聲而被之器也。

《詩·鄭風》羔裘豹飾。《註》飾,緣袖也。禮,君用純物,臣下之,故裘以豹皮爲飾也。

《周禮·地官·封人》飾其牛牲。《註》刷治潔淸之也。一曰豫飾也。

《禮·曲禮》飾羔鴈者以繢。《疏》飾,覆也。畫布爲雲氣,覆之以相見也。

《禮·月令》天子乃厲飾。《註》厲飾謂戎服,尚威武也。

《史記·公孫弘傳》習吏事,緣飾以儒術。《後漢·章帝紀》詔曰:俗吏矯飾外貌,似是而非,朕甚厭之。

《周禮·夏官·掌固》設其飾器。《註》兵甲之屬。

《正字通》滿飾,國名。《說文》㕞也。从人从巾,食聲。讀若式,一曰橡飾。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平】

平【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相关诗句
空馀野老说兴亡 试看夕阳山影外 车如云盖马龙骧 群公要人日游宴 肯教胜地咸荒凉 即今驰禁共来往 园中草木生辉光 光宣两朝一转瞬 阿房何处天苍苍 露台不费中人产 梁园宾客徒悲伤 玉津名园无片瓦 国奢示俭明训彰 惟天爱民观厥良 吁嗟乎 只恐黄泉嗟母子 陵寝松楸骨已寒 众叛亲离乃如此 三百年来缔造心 玉玺金瓯长碎矣 铜龙雨渍苔花斑 玉阶衰草寒烟紫 萤苑秋风鬼火青 帝制冰消寒禦几 大旗五色拂云高 无复宫中安汝止 诏下金阶作让皇 歧路王孙九马死 洛阳城外双鹅飞 汉将连营军背水 晋政多门穴富金 池涸昆明劫灰起 歌舞楼台欢未已 天潢年少肆酣嬉 朝野贿成争献纳 九重斧钺问谁施 大憝未诛空负扆 孺子承天受命时 周公践阼宣猷日 鼎湖龙去共追随 王母云霞天表归 十年岁历已频过 九载宪章犹未举 依旧花浓鸟啭歌 归来园内意如何 翠华西止尚魂惊 一带愁云遮渭水 河畔燎衣火半明 芜亭豆粥餐寒色 蒙尘万马踏秋晴 荧火光中天子走 强邻环集破神京 骁将何人临大敌 后宫观听一时倾 伴食相公真祸首 山魈木魅解谈兵 惟国将亡神是听 燎原火烈祸旋生 米贼飞符张毒焰 灯乱妖星射凤城 园亭花鸟寂无声 不有君子何能国 政乱谁知网在纲 虎豹当关麟凤泣 松摧桂折复何言 宫女衣香娱日夕 史官直笔俟春秋 读书种子真愁绝 朝衣东市忠臣血 官舍霜飞噩梦寒 亭边鸥泛春光暖 惊飙万里起狂澜 玉澜堂中天地宽 只向宫中乞眉寿 安得分光照大千 万千花影琉璃透 回廊复道夜灯开 宝树珠林环左右 阁中礼佛香凝袖 但从纸上写枯荣 点滴胭脂皆祸水 四海陈书饰太平 六宫学步调脂粉 内庭供奉老娱情 画笔春风缀玉英 何时雨遍泰山云 亭小香浓花共醉 爱云亭畔倚斜曛 袍绔宫人竞逐群 不闻中泽飞鸿哀 喜见九霄威凤集 行人墙外望千回 高峰晴云散芬霭 俨如龙起骊山隈 长桥卧波荡秋碧 贡金献玉骈肩来 贵寿宫中颂无极 锦绣成围酒一杯 脂膏润色花千朵 掞彰丽藻歌灵台 底事词人只费才 恭己何时理舜琴 苦心终日忧文母 对此难为天子心 争传画舫名清宴 借秋楼畔日沉沉 上下酣歌天地醉 且听当筵靡曼音 漫言退食委蛇句 梨园子弟笑花阴 秘阁诸臣趋日下 珠玉帘栊画里寻 林深天静春如海 君王视膳到园林 十里尘飞禦辇侵 更谁问夜叩金环 封事频传难补阙 奇兽珍禽日月闲 千门万户云霞丽 旖旎春光万寿山 云拥慈宫任往还 孰为之后孰为先 万几何暇更游豫 踵事臻华剧可怜 圆明一炬烟销后 当春鱼鸟犹争妍 夺路豺狼思食肉 颐和园外尘拂天 颐和园中花含烟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