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甲处商桐

出自:明代·黎遂球《北都篇》

拼音:[tài][jiǎ][chǔ,chù][shāng][tó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王者耻偏安,王居大无外。
采甸递臂指,江河等衣带。
肱倚太行山,坐拥居庸塞。
沧海远潆回,岳渎顾咸在。
皇明建北都,形势兼前代。
都城峨峨攒六宇,文武宣流若风雨。
九边环卫俨亲军,万骑腾骧列虓虎。
燕山衔挂长蛇横,蓟门陡绝盘龙舞。
秦地渔阳争百二,周室幽都雄九五。
圣人九五昔龙飞,山河百二古来稀。
驱□直过北斗北,信使且出西夷西。
九门开辟式围有,万乘居守屯熊罴。
庙市阴阳都应象,辇道从衡如问棋。
故是大横能协卜,宁因衣锦便怀归。
涧瀍营卜看如此,锦绣山河临帝里。
玉桥嘶马集夔龙,金殿投戈讲姚姒。
六官率属济舟楫,三公坐论端铉耳。
内阁丝纶焕辅台,千门经纬联簪履。
当时宫中与府中,体统尊严无异同。
汉法丞相诛近侍,周礼廷臣掌内宫。
越裳肃慎走南北,玉门青海驰西东。
因知舆寺尽良士,何虞调燮不成功。
创垂承太祖,积累更群宗。
启子贤能继,宣王车既攻。
狩雪河阳耻,游追骏马风。
阿衡存亳社,太甲处商桐
友于嗟鲁定,还政亦周公。
或有帷兵甲,时遭窃宝弓。
郑盗须臾定,虞苗旦夕共。
五岳誇巡幸,三洲愁鼓钟。
淮南谋自左,昭帝业方崇。
任是围三匝,宁须举五烽。
长狄专车载,猃狁太原穷。
广成炼神鼎,湘娥侍已恭。
才闻触瑟变,即悟伏蒲忠。
所繇根本固,亦赖股肱隆。
股肱世世同休戚,根本盘盘共凭藉。
禹稷勋劳祠俎豆,卫霍驰驱荣剑舄。
河漕激水衔舳舻,乐府誇胡谱箫笛。
东南喉咽储红粟,西北关山严铁壁。
遇雨夬夬谁独行,匪躬蹇蹇惟感激。
艰难始经十四帝,述作应传亿万历。
今上尧年符中兴,雪消睍见宜知临。
太平天子正穆穆,无偏王道其平平。
为政岂假申韩术,崇儒爰反尧舜经。
微垣受事列星宿,平台召对环趋承。
唐灾商旱信启圣,潢池风角殊忧殷。
殷忧启圣岂无自,军符羽檄班翰至。
十道徵兵接鼓鼙,九重侧席观烽燹。
即看雷电扫腥膻,复报萑苻泣珠桂。
大臣开府几辟磔,佥壬藏丛巧窥伺。
遂令中官代缙绅,遂使至尊竭心智。
禹室寥寥有铎悬,齐市纷纷传踊贵。
其如索罪皆可诛,其实素餐为可愧。
谁知万里草莽臣,计吏重偕已七春。
郭隗筑台羞自请,刘蕡下第宁无因。
蒯彻空持隽永说,范雎未与纲成亲。
凭观每上玉泉寺,感事因看石鼓轮。
从知治世贵纲纪,无如大学在明新。
商宗恭默始思道,虞廷岳牧先知人。
硕肤垂训诫求备,迈种失出称祥刑。
越王且有共忧患,孟氏是以言腹心。
会须脱弧雨涂豕,会见沥胆倾臣邻。
货财不以贿赂耗,粪粟能却戎马生。
元气长河荣血脉,乔木留都固寝陵。
矧复辰居为建极,矧复地势如建瓴。
矧在祖宗有恩泽,矧以皇上之圣神。
和歌壮士刀换犊,博物书生剑合萍。
峡古弹琴流解愠,谷寒吹律黍全登。
明明若木看调烛,漠漠流沙归内廷。
何处闻鸡起击楫,何人射虎老边庭。
义士有田堪种玉,廉吏恒产羞遗金。
礼以蒐苗讲农武,诗歌孝友为嘉宾。
皇祖故有训,邦本识咸宁。
巍巍自是如天业,谔谔应须一士醒。

查看原文

注释

【太甲】星名。即太乙。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华盖西临﹐藏五云于太甲。"唐杜甫《大历三年春将适江陵漂泊》诗:"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仇兆鳌注引严羽《沧浪诗话》:"太甲﹐即太乙。甲乙相近而误用也。"一说﹐"华盖在旁六星曰六甲﹐分阴阳而配节候。太甲﹐恐是六甲一星之名。"见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太】

太【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集韻》他蓋切,音汰。與大泰、大廟、大學及官名大師、大宰之類。

作泰,如泰卦、泰壇、泰誓、泰春、泰夏、泰秋、泰冬之類。范氏撰《後漢書》父名泰,避家諱,攺从太。毛氏韻增,經史古太字無點,後人加點以別小大之大,非。《字彙》引之,失考。

姓。文王四友太顚之後。見《統譜》。

叶力至切,音利。《歐陽修·祭龍文》宜安爾居,靜以養智。冬雪春雨,其多已太。

《集韻》他達切,音獺。太末,漢縣名。在會稽西南。亦作太。

【甲】

甲【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夾。草木初生之莩子也。《易·解卦》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疏》百果草木皆莩甲開坼,莫不解散也。《後漢·章帝紀》方春生養,萬物孚甲。《註》葉裏白皮也。

十干之首。《爾雅·釋天》歲在甲曰閼逢,月在甲曰畢。《易·蠱卦》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疏》甲者,造作新令之日。《書·益稷》娶于塗山,辛壬癸甲。《禮·郊特牲》社日用甲,用日之始也。

凡物首出羣類曰甲。《戰國策》臣萬乗之魏,而甲秦楚。《釋文》甲,一作申,言居二國之上也。《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註》第,館也。甲,言第一也。《蘇軾·表忠觀》吳越地方千里,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始也。《書·多方》因甲于內亂。《註》甲,始也。

科甲。《正字通》漢有甲乙丙科,平帝時歲課甲科四十人爲郞,乙科二十人爲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補文學掌故。順帝陽嘉元年,增甲乙科員。

《爾雅·釋言》甲,狎也。《註》謂習狎。《詩·衞風》雖則佩韘,能不我甲。《毛傳》甲,狎也。《朱註》甲,長也。言才能不足以長於我也。

兵甲。《易·說卦》離爲甲冑。《疏》爲甲冑,取其剛在外也。《左傳·襄三年》組甲三百。《註》組甲,漆甲成組文。《禮·王制》命大司徒敎士以車甲。《周禮·冬官考工記》函人爲甲,犀甲七屬,兕甲六屬,合甲五屬。

《揚子·方言》汗襦,自關而東謂之甲。《正字通》衣亦曰甲,元世祖制一衣,前有裳無衽,後長倍於前,亦無領袖,綴以雨襻,名比甲,以便弓馬。

爪甲。《管子·四時篇》隂生金與甲。《註》隂氣凝結堅實,故生金爲爪甲也。

甲帳,殿也。

甲庫。《正字通》唐制,甲庫,藏奏鈔之地也。程大昌曰:唐中書門下吏部,各有甲曆,凡三庫以若干人爲一甲,在選部則名團甲。貞元四年,吏部奏三庫敕甲,又經失墜,乃至制敕旨甲皆被攺毀。據此則甲非甲乙之甲。龎元英文昌雜錄謂甲庫如令甲令丙,誤也。宋時有敕甲旨甲之稱,猶今言底言案也。遼史有架閣庫管句,元有左右部架閣庫,卽唐之甲庫也。

《淮南子·覽冥訓》質壯輕足者爲甲卒。《註》甲鋩也。

令甲,法令首章也。亦曰甲令。《戰國策》臣敬循衣服以待令甲。《史記·惠景閒侯年表》長沙王者至令甲,稱其忠焉。《註》瓚曰:漢以芮忠故特王之。以非制,故特著令。漢時決事,集爲令甲三百餘篇。如淳曰:令有先後,故有令甲,令乙,令丙。師古曰:若今第一,第二篇。《後漢·皇后紀》向使因設外戚之禁,編著甲令。

官名。《周禮·夏官》司甲。《疏》司甲,兵戈盾官之長者。

保甲。《正字通》編籍民戸,彼此詰察,防容隱姦宄也。

宋元豐,以諸路義勇攺爲保甲。紹興閒詔淮漢閒,取主戸之雙丁,十戸爲甲,五甲爲團,團有長。乾道閒,漕臣馮忠嘉言敎閱保甲,皆義勇民兵也。

國名。《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註》甲氏留吁,赤狄別種。《傳·昭十六年》徐子及郯人莒人會齊侯盟于蒲隧,賂以甲父之鼎。《註》甲父,古國名。高平昌邑縣東南有甲父亭。

姓。《莊子·庚桑楚》昭景也,甲氏也。《釋文》一說昭景甲三者,皆楚同宗也。昭景甲,三姓雖異,論本則同也。

赤甲,山名。《杜甫詩》卜居赤甲遷居新。《註》白鹽,赤甲,皆峽口大山。赤甲山高,不生草木,上皆赤色,望之如人袒胛,在夔州。

蟲介曰甲。

鳥名。《博雅》定甲鴠也。

《韻補》叶訖立切,音急。《揚雄·長楊賦》今樂遠出以露威靈,數動搖以疲車甲。叶上德。

叶吉協切,音頰。《楚辭·九歌》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商】

商【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觴。《說文》从外知內也。从㕯,章省聲。《廣韻》度也。《易·兌卦》九四,商兌未寧。《註》商,商量,裁制之謂也。《禮·曲禮》槀魚曰商祭。《註》商猶量也。《疏》祭用乾魚,量度燥濕,得中而用之也。

《玉篇》五音,金音也。《禮·月令》其音商。《註》商數七十二,屬金者以其濁次宮,臣之象也。秋氣和,則商聲調。《前漢·律歷志》商之爲言章也,物成孰,可章度也。《白虎通》商者,强也。《梁元帝·纂要》秋曰素商,亦曰高商。

《說文》行賈也。《易·復卦》商旅不行。《周禮·天官·大宰》九職,六曰商賈,阜通貨賄。《註》行曰商,處曰賈。《廣韻》本作。俗作啇,非。

《集韻》刻也。《詩·齊風·東方未明疏》尚書緯謂刻爲商。《儀禮·士昏禮註》鄭目錄云:日入三商爲昏。《疏》馬氏云:日未出,日沒後,皆二刻半,云三商者,據整數言也。《正字通》商,乃漏箭所刻之處。古以刻鐫爲商,所云商金,商銀是也。刻漏者,刻其痕以驗水也。

《廣韻》張也,又降也,又常也。

國名。《詩·商頌譜》商者,契所封之地。《疏》鄭以湯取契之所封以爲代號也,服虔王肅則不然。襄九年左傳曰:閼伯居商,丘相土因之。服虔云:相土契之孫居商丘,湯以爲號。

書序王肅註亦云:然契之封商見於書傳史記中,其文甚明。經典之言商者,皆單謂之商,未有稱商丘者,又相土之于殷室,非王迹所因,何當取其所居,以爲代號也。

地名。《左傳·僖二十五年》楚克屈禦寇,以申息之師戍商密。

《春秋·襄二十一年》會于商任。

《戰國策》高商之戰。

州名。《廣韻》卽古商國,後魏置洛州,周爲商州,取商於地爲名。《戰國策》衞鞅亡魏入秦,孝公以爲相,封之於商,號曰商君。《史記·張儀傳》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里。《註》商州有古商城,其西二百餘里有古於城。

商陵,漢侯國,在臨淮。見《史記·惠景閒侯者年表》。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商瞿商澤。

《諡法》昭功寧民曰商。

與謫通。《荀子·儒效篇》謫德而定次。《註》謫與商同。

《集韻》諸良切,音章。度也。《書·費誓》我商賚汝。《釋文》商如字,徐音章。

【桐】

桐【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說文》桐,榮也。《爾雅·釋木》榮,桐木。《書·禹貢》嶧陽孤桐。《傳》嶧山特生之桐,中琴瑟。《詩·鄘風》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草木疏》分靑、白、赤三種。《陳翥桐譜》列六種:紫桐、白桐、膏桐、刺桐、赬桐、梧桐。

《禮·月令》季春之月,桐始華。

《遁甲書》梧桐可知月正閏歲。生十二葉,每邊六,葉從下數,一葉爲一月,有閏則十三葉。視葉小處,則知閏何月。立秋之日至期,一葉先墜。

《博雅》桐,痛也。《儀禮·喪服志》母喪,削杖桐也。

空桐,北荒地名。《爾雅·釋地》南戴日爲丹穴,北戴斗極爲空桐。

桐過,邑名。《前漢·地理志》屬定襄郡。

姓。《姓苑》桐君著《藥錄》。

《集韻》《類篇》《韻會》他東切《正韻》佗紅切,音通。《類篇》輕脫貌。《前漢·武帝五子傳》無桐好逸。

《漢·安世房中歌》桐生茂豫。《顏師古曰》桐讀爲通,言草木通達而生也。

《類篇》杜孔切,音動。《莊子·讓王》自投桐水。桐一作椆,司馬本作洞。

叶徒黃切,音唐。《史記·龜筴傳》邦福重寶,聞於旁鄕。殺牛取革,被鄭之桐。

相关诗句
谔谔应须一士醒 巍巍自是如天业 邦本识咸宁 皇祖故有训 诗歌孝友为嘉宾 礼以蒐苗讲农武 廉吏恒产羞遗金 义士有田堪种玉 何人射虎老边庭 何处闻鸡起击楫 漠漠流沙归内廷 明明若木看调烛 谷寒吹律黍全登 峡古弹琴流解愠 博物书生剑合萍 和歌壮士刀换犊 矧以皇上之圣神 矧在祖宗有恩泽 矧复地势如建瓴 矧复辰居为建极 乔木留都固寝陵 元气长河荣血脉 粪粟能却戎马生 货财不以贿赂耗 会见沥胆倾臣邻 会须脱弧雨涂豕 孟氏是以言腹心 越王且有共忧患 迈种失出称祥刑 硕肤垂训诫求备 虞廷岳牧先知人 商宗恭默始思道 无如大学在明新 从知治世贵纲纪 感事因看石鼓轮 凭观每上玉泉寺 范雎未与纲成亲 蒯彻空持隽永说 刘蕡下第宁无因 郭隗筑台羞自请 计吏重偕已七春 谁知万里草莽臣 其实素餐为可愧 其如索罪皆可诛 齐市纷纷传踊贵 禹室寥寥有铎悬 遂使至尊竭心智 遂令中官代缙绅 佥壬藏丛巧窥伺 大臣开府几辟磔 复报萑苻泣珠桂 即看雷电扫腥膻 九重侧席观烽燹 十道徵兵接鼓鼙 军符羽檄班翰至 殷忧启圣岂无自 潢池风角殊忧殷 唐灾商旱信启圣 平台召对环趋承 微垣受事列星宿 崇儒爰反尧舜经 为政岂假申韩术 无偏王道其平平 太平天子正穆穆 雪消睍见宜知临 今上尧年符中兴 述作应传亿万历 艰难始经十四帝 匪躬蹇蹇惟感激 遇雨夬夬谁独行 西北关山严铁壁 东南喉咽储红粟 乐府誇胡谱箫笛 河漕激水衔舳舻 卫霍驰驱荣剑舄 禹稷勋劳祠俎豆 根本盘盘共凭藉 股肱世世同休戚 亦赖股肱隆 所繇根本固 即悟伏蒲忠 才闻触瑟变 湘娥侍已恭 广成炼神鼎 猃狁太原穷 长狄专车载 宁须举五烽 任是围三匝 昭帝业方崇 淮南谋自左 三洲愁鼓钟 五岳誇巡幸 虞苗旦夕共 郑盗须臾定 时遭窃宝弓 或有帷兵甲 还政亦周公 友于嗟鲁定 太甲处商桐 阿衡存亳社 游追骏马风 狩雪河阳耻 宣王车既攻 启子贤能继 积累更群宗 创垂承太祖 何虞调燮不成功 因知舆寺尽良士 玉门青海驰西东 越裳肃慎走南北 周礼廷臣掌内宫 汉法丞相诛近侍 体统尊严无异同 当时宫中与府中 千门经纬联簪履 内阁丝纶焕辅台 三公坐论端铉耳 六官率属济舟楫 金殿投戈讲姚姒 玉桥嘶马集夔龙 锦绣山河临帝里 涧瀍营卜看如此 宁因衣锦便怀归 故是大横能协卜 辇道从衡如问棋 庙市阴阳都应象 万乘居守屯熊罴 九门开辟式围有 信使且出西夷西 驱□直过北斗北 山河百二古来稀 圣人九五昔龙飞 周室幽都雄九五 秦地渔阳争百二 蓟门陡绝盘龙舞 燕山衔挂长蛇横 万骑腾骧列虓虎 九边环卫俨亲军 文武宣流若风雨 都城峨峨攒六宇 形势兼前代 皇明建北都 岳渎顾咸在 沧海远潆回 坐拥居庸塞 肱倚太行山 江河等衣带 采甸递臂指 王居大无外 王者耻偏安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