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坐论端铉耳

出自:明代·黎遂球《北都篇》

拼音:[sān][gōng][zuò][lùn,lún][duān][xuàn][ěr]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王者耻偏安,王居大无外。
采甸递臂指,江河等衣带。
肱倚太行山,坐拥居庸塞。
沧海远潆回,岳渎顾咸在。
皇明建北都,形势兼前代。
都城峨峨攒六宇,文武宣流若风雨。
九边环卫俨亲军,万骑腾骧列虓虎。
燕山衔挂长蛇横,蓟门陡绝盘龙舞。
秦地渔阳争百二,周室幽都雄九五。
圣人九五昔龙飞,山河百二古来稀。
驱□直过北斗北,信使且出西夷西。
九门开辟式围有,万乘居守屯熊罴。
庙市阴阳都应象,辇道从衡如问棋。
故是大横能协卜,宁因衣锦便怀归。
涧瀍营卜看如此,锦绣山河临帝里。
玉桥嘶马集夔龙,金殿投戈讲姚姒。
六官率属济舟楫,三公坐论端铉耳
内阁丝纶焕辅台,千门经纬联簪履。
当时宫中与府中,体统尊严无异同。
汉法丞相诛近侍,周礼廷臣掌内宫。
越裳肃慎走南北,玉门青海驰西东。
因知舆寺尽良士,何虞调燮不成功。
创垂承太祖,积累更群宗。
启子贤能继,宣王车既攻。
狩雪河阳耻,游追骏马风。
阿衡存亳社,太甲处商桐。
友于嗟鲁定,还政亦周公。
或有帷兵甲,时遭窃宝弓。
郑盗须臾定,虞苗旦夕共。
五岳誇巡幸,三洲愁鼓钟。
淮南谋自左,昭帝业方崇。
任是围三匝,宁须举五烽。
长狄专车载,猃狁太原穷。
广成炼神鼎,湘娥侍已恭。
才闻触瑟变,即悟伏蒲忠。
所繇根本固,亦赖股肱隆。
股肱世世同休戚,根本盘盘共凭藉。
禹稷勋劳祠俎豆,卫霍驰驱荣剑舄。
河漕激水衔舳舻,乐府誇胡谱箫笛。
东南喉咽储红粟,西北关山严铁壁。
遇雨夬夬谁独行,匪躬蹇蹇惟感激。
艰难始经十四帝,述作应传亿万历。
今上尧年符中兴,雪消睍见宜知临。
太平天子正穆穆,无偏王道其平平。
为政岂假申韩术,崇儒爰反尧舜经。
微垣受事列星宿,平台召对环趋承。
唐灾商旱信启圣,潢池风角殊忧殷。
殷忧启圣岂无自,军符羽檄班翰至。
十道徵兵接鼓鼙,九重侧席观烽燹。
即看雷电扫腥膻,复报萑苻泣珠桂。
大臣开府几辟磔,佥壬藏丛巧窥伺。
遂令中官代缙绅,遂使至尊竭心智。
禹室寥寥有铎悬,齐市纷纷传踊贵。
其如索罪皆可诛,其实素餐为可愧。
谁知万里草莽臣,计吏重偕已七春。
郭隗筑台羞自请,刘蕡下第宁无因。
蒯彻空持隽永说,范雎未与纲成亲。
凭观每上玉泉寺,感事因看石鼓轮。
从知治世贵纲纪,无如大学在明新。
商宗恭默始思道,虞廷岳牧先知人。
硕肤垂训诫求备,迈种失出称祥刑。
越王且有共忧患,孟氏是以言腹心。
会须脱弧雨涂豕,会见沥胆倾臣邻。
货财不以贿赂耗,粪粟能却戎马生。
元气长河荣血脉,乔木留都固寝陵。
矧复辰居为建极,矧复地势如建瓴。
矧在祖宗有恩泽,矧以皇上之圣神。
和歌壮士刀换犊,博物书生剑合萍。
峡古弹琴流解愠,谷寒吹律黍全登。
明明若木看调烛,漠漠流沙归内廷。
何处闻鸡起击楫,何人射虎老边庭。
义士有田堪种玉,廉吏恒产羞遗金。
礼以蒐苗讲农武,诗歌孝友为嘉宾。
皇祖故有训,邦本识咸宁。
巍巍自是如天业,谔谔应须一士醒。

查看原文

注释

【三公】周代以司马、司徒、司空为三公,或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时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合称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又称三司,总揽军政大权。唐宋沿用此称,已无实权。明清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作为大臣的最高荣誉头衔。
【公坐】1.因公务犯罪。 2.谓公众场合。
【坐论】1.坐而议论。 2.唐五代之制,宰相上殿议事,赐茶命坐,谓之坐论。至宋初,此制废。参阅宋钱惟演《金坡遗事》。
【论端】争论的原由。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公】

公【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㒶《唐韻》《正韻》古紅切《集韻》《韻會》沽紅切,音工。《說文》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厶音私。《韓非曰》自營爲厶,背厶爲公。《徐曰》會意。《爾雅·釋言》無私也。《書·周官》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玉篇》方平也,正也,通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天下爲公。《註》公猶共也。

爵名,五等之首曰公。《書·微子之命》庸建爾于上公。

三公官名。《韻會》周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漢末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

官所曰公。《詩·召南》退食自公。

父曰公。《列子·黃帝篇》家公執席。《前漢·郊祀志》天子爲天下父,故曰鉅公。

婦謂舅曰公。《前漢·賈誼策》與公倂倨。

尊稱曰公。《賈誼策》此六七公皆亡恙。

相呼曰公。《史記·毛遂傳》公等碌碌。

事也。《詩·召南》夙夜在公。《註》夙夜在視濯垢饎爨之事。

星名。《隋書·天文志》七公七星,在招搖東,天之相也。

姓。《韻會》漢有公儉。

諡法,立志及衆曰公。

與功通。《詩·小雅》以奏膚公。《大雅》王公伊濯。

《集韻》諸容切,音鐘。同妐。夫之兄爲兄妐。一曰關中呼夫之父曰妐。或省作公。通作鍾。

《韻補》叶姑黃切,音光。《東方朔·七諫》邪說飾而多曲兮,正法弧而不公。直士隱而避匿兮,讒諛登乎明堂。

【坐】

坐【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㘸《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徂臥切,音座。行之對也。《禮·曲禮》坐如尸。《又》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便坐,別坐之處。《前漢·文翁傳》在便坐受事。

《後漢·宣秉傳》秉修高節,光武特拜御史中丞,詔與司隸校尉中書令同專席而坐,京師謂之三獨坐。

猶守也。《左傳·桓十二年》楚伐絞,軍其南門。絞人爭出,驅楚役徒于山中。楚人坐其北門,而覆諸山下,大敗之。

古者謂跪爲坐。《禮·曲禮》先生琴瑟書策在前,坐而遷之。《註》坐,跪也。

《律》有罪坐。《前漢·文帝紀》除收帑相坐律令。

罪人對理曰坐。《左傳·僖二十八年》鍼莊子爲坐。

釋氏大坐曰跏趺。《蓮華經》結跏趺坐。

與座通。《前漢·梅福傳》當戸牖之法坐。《註》正座也。

姓。見《姓苑》。

《集韻》徂果切,音睉。義同。○按坐有上去二音,字韻諸書訓註皆同,惟《轉註古音》坐註引《史記》高帝紀,遂坐上坐。《正義》云:前坐字,在果反,後坐字,在臥反。《字彙》行坐之坐讀上聲,非。《正字通》謂坐字在上聲者,叶音也,亦非。本作。《說文》从土,从畱省,土所止也。隷作坐。

【论】

論【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

《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增韻》紬繹討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正韻》決罪曰論。

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

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

《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註》天論,天理也。與倫同。

《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

《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叶盧健切,音練。《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叶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叶閭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字彙補》譌作,非。

【端】

端【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

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獸名。《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

【铉】

鉉【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戸畎切,音泫。《說文》舉鼎也。《易·鼎卦》六五鼎黃耳金鉉,利貞。《疏》鉉,所以貫鼎而舉之也。

《集韻》涓熒切。與扃通。《儀禮·士冠禮》設扃鼏。《鄭註》扃,古螢反。今文扃爲鉉。《陸德明·音義》扃鼎扛也。

《士喪禮》右人抽扃。《士虞禮》左人抽扃。《註》扃,卽鉉字。

《集韻》居閑切,音閒。

姑還切,音關。

圭懸切,音涓。義同。

《字彙補》讀作弦。《戰國策》矛戟折,鐶鉉絕。

《韻補》叶音焄。《蔡邕·楊司空詞》包羅五典,本根道眞,頻歷卿校,五登鼎鉉。

叶音懸。《史孝山·出師頌》鼓無停響,旗不暫褰。澤霑荒遐,功銘鼎鉉。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相关诗句
谔谔应须一士醒 巍巍自是如天业 邦本识咸宁 皇祖故有训 诗歌孝友为嘉宾 礼以蒐苗讲农武 廉吏恒产羞遗金 义士有田堪种玉 何人射虎老边庭 何处闻鸡起击楫 漠漠流沙归内廷 明明若木看调烛 谷寒吹律黍全登 峡古弹琴流解愠 博物书生剑合萍 和歌壮士刀换犊 矧以皇上之圣神 矧在祖宗有恩泽 矧复地势如建瓴 矧复辰居为建极 乔木留都固寝陵 元气长河荣血脉 粪粟能却戎马生 货财不以贿赂耗 会见沥胆倾臣邻 会须脱弧雨涂豕 孟氏是以言腹心 越王且有共忧患 迈种失出称祥刑 硕肤垂训诫求备 虞廷岳牧先知人 商宗恭默始思道 无如大学在明新 从知治世贵纲纪 感事因看石鼓轮 凭观每上玉泉寺 范雎未与纲成亲 蒯彻空持隽永说 刘蕡下第宁无因 郭隗筑台羞自请 计吏重偕已七春 谁知万里草莽臣 其实素餐为可愧 其如索罪皆可诛 齐市纷纷传踊贵 禹室寥寥有铎悬 遂使至尊竭心智 遂令中官代缙绅 佥壬藏丛巧窥伺 大臣开府几辟磔 复报萑苻泣珠桂 即看雷电扫腥膻 九重侧席观烽燹 十道徵兵接鼓鼙 军符羽檄班翰至 殷忧启圣岂无自 潢池风角殊忧殷 唐灾商旱信启圣 平台召对环趋承 微垣受事列星宿 崇儒爰反尧舜经 为政岂假申韩术 无偏王道其平平 太平天子正穆穆 雪消睍见宜知临 今上尧年符中兴 述作应传亿万历 艰难始经十四帝 匪躬蹇蹇惟感激 遇雨夬夬谁独行 西北关山严铁壁 东南喉咽储红粟 乐府誇胡谱箫笛 河漕激水衔舳舻 卫霍驰驱荣剑舄 禹稷勋劳祠俎豆 根本盘盘共凭藉 股肱世世同休戚 亦赖股肱隆 所繇根本固 即悟伏蒲忠 才闻触瑟变 湘娥侍已恭 广成炼神鼎 猃狁太原穷 长狄专车载 宁须举五烽 任是围三匝 昭帝业方崇 淮南谋自左 三洲愁鼓钟 五岳誇巡幸 虞苗旦夕共 郑盗须臾定 时遭窃宝弓 或有帷兵甲 还政亦周公 友于嗟鲁定 太甲处商桐 阿衡存亳社 游追骏马风 狩雪河阳耻 宣王车既攻 启子贤能继 积累更群宗 创垂承太祖 何虞调燮不成功 因知舆寺尽良士 玉门青海驰西东 越裳肃慎走南北 周礼廷臣掌内宫 汉法丞相诛近侍 体统尊严无异同 当时宫中与府中 千门经纬联簪履 内阁丝纶焕辅台 三公坐论端铉耳 六官率属济舟楫 金殿投戈讲姚姒 玉桥嘶马集夔龙 锦绣山河临帝里 涧瀍营卜看如此 宁因衣锦便怀归 故是大横能协卜 辇道从衡如问棋 庙市阴阳都应象 万乘居守屯熊罴 九门开辟式围有 信使且出西夷西 驱□直过北斗北 山河百二古来稀 圣人九五昔龙飞 周室幽都雄九五 秦地渔阳争百二 蓟门陡绝盘龙舞 燕山衔挂长蛇横 万骑腾骧列虓虎 九边环卫俨亲军 文武宣流若风雨 都城峨峨攒六宇 形势兼前代 皇明建北都 岳渎顾咸在 沧海远潆回 坐拥居庸塞 肱倚太行山 江河等衣带 采甸递臂指 王居大无外 王者耻偏安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