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则方与虎

出自:宋代·释居简《蝗去》

拼音:[wài][zé][fāng][yǔ,yù,yú][hǔ]

平仄:仄平平平仄

人言蝗有知,我谓蝗无知。
使其果有知,不出昌明时。
傍睨听我言,饮笑辄见嗤。
问之何因尔,却立双颦眉。
甚矣戆且愚,抑非狂则痴。
谅不阅图史,又弗闻书诗。
不知朝廷尊,但习山林卑。
耕稼徒勤劳,理乱慵考稽。
嗟子昧理道,使我繁言辞。
伊昔贞观中,民生皆熙熙。
呻吟化讴歌,文教渐戎夷。
行旅弗赍粮,道路无拾遗。
外则方与虎,内则傅与伊。
腹心颇胜任,股肱良倚毗。
四海同车书,九重垂裳衣。
虞夏相较量,毫发无参差。
善乎魏郑公,惜哉封德彝。
当此全盛际,蝗起夫何为。
初传满郡国,遄复侵京畿。
民瘼副所求,丙夜长怀思。
未旦坐以待,罪己勇不疑。
奋然事吞噬,厥类举族移。
上帝斯下临,捷于声响随。
良苗曾勿伤,凶岁稔不饥。
太仓皆充盈,老瓦相淋漓。
开元天宝间,燮理颇失宜。
虫横加暴残,田稚难支持。
号令速且严,捕逐期毋遗。
氓力日困毙,彼类尤蕃滋。
不能格天心,徒欲徇己私。
设或遇水旱,人力恶乎施。
世变日益下,汤德常巍巍。
盍广成汤心,以为百世师。
上自天子圣,下逮兆庶微。
德合倘可行,力胜勿自欺。
可以弭灾异,可以延贞祺。
我固肃听瑩,拳拳其敢辞。
再拜嘉昌言,大明烛冥迷。
仲夏月既望,我适田中归。
趯趯五六辈,出入荒芃茨。
见之辄怵惕,滂然挥涕洟。
小复相与言,胡为乎来兹。
倘尔因我来,伴我食蕨薇。
毋使我稼伤,勿令秋庾亏。
俾其丰粢盛,馀则糁藿葵。
谨勿鸠尔类,谨勿增我悲。
尔众易暴寡,我瘠难再肥。
一善倘可穰,众戾幸见归。
天乎弗遐弃,虽死甘如饴。
蝗方蔽天来,容与天云垂。
悠哉翔而集,果适他山飞。
曩闻斯行诸,今者亲见之。
便当如负暄,排云叫天扉。
庶几持一得,或可赞万几。
宣示刍荛言,下付百职司。
上宰天下平,连帅阃外威。
郡国其颁行,风俗端可移。
勿谓此道迂,试以诚至推。
推此及四海,贞观何远而。
当法太宗是,毋遂姚崇非。

查看原文

字义

【外】

外【丑集下】【夕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歪去聲。內之對,表也。《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疏斥也。《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度外,置之也。《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集韻》五活切,音杌。《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叶征例切,音制。《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则】

則【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側。《說文》則等畫物也。从刀貝。貝,古之物貨也。《徐曰》則,節也。取用有節,刀所以裁制之也。

《玉篇》法也。《爾雅·釋詁》則,常也。《疏》謂常禮法也。《周禮·天官·冢宰》以八則治都鄙。《鄭註》則,法也。

《增韻》凡制度品式皆曰則。《書·說命》明哲實作則。

天理不差曰則。《易·乾卦》乃見天則。《詩·大雅》順帝之則。

法其可法者曰則。《書·無逸》繼自今嗣王,則其無淫于觀,于逸,于遊,于田。《註》戒成王效法文王也。《詩·小雅》君子是則是傚。

《周禮》五命賜則註:地未成國之名。

夷則,七月律名。《前漢·律歷志》則,法也。言陽氣法度,而使隂氣夷當傷之物。

《韻會》助辭,又然後之辭。《論語》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方】

方【卯集下】【方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船也。

《易·坤卦》六二直方大。《註》地體安靜,是其方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圜者中規,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訓》天道曰圓,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圓者主明。

《易·觀卦》君子以省方觀民設敎。《疏》省視萬方。《詩·大雅》監觀四方。《周禮·天官·冢宰》辨方正位。《註》別四方。《釋文》視日景,以別東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別也。《禮·內則》敎之數與方名。《註》方名,如東西也。

《易·未濟》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詩·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箋》方,猶嚮也。《疏》諸言方者,皆謂居在他所,人嚮望之,故云:方,猶嚮也。

道也。《易·恆卦》君子以立不易方。《註》方,猶道也。《禮·樂記》樂行而民鄕方。《註》方,猶道也。

《易·復卦》后不省方。《註》方,猶事。《疏》不省視其方事也。

術也,法也。《易·繫辭》方以類聚。《疏》方謂法術性行。《左傳·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註》方,法術。

放也。《書·堯典》方命圯族。《釋文》方,放也。

有之也。《詩·召南》維鵲有巢,維鳩方之。《傳》方,有之也。

今也。《詩·秦風》方何爲期。《箋》方今以何時爲還期。《莊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異形。《註》凡言方且者,言方將有所爲也。

穀始生未實也。《詩·小雅》旣方旣皁。《箋》方,房也。謂孚甲始生而未合時也。

倂也。《儀禮·鄕射禮》不方足。《註》方,猶倂也。

旁出也。《儀禮·大射禮》左右曰方。《註》方,旁出也。

板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於方。《註》方,板也。《禮·中庸》布在方策。《註》方,板也。策,也。

常也。《禮·檀弓》左右就養無方。《註》方,猶常也。

文也。《禮·樂記》變成方謂之音。《註》方,猶文章也。

義之宜也。《左傳·隱三年》臣聞愛子,敎之以義方。

《閔二年》授方任能。《註》方百事之宜也。

比方也。《論語》子貢方人。《何晏註》比方人也。

《博雅》方,大也,正也。

祭名。《詩·小雅》以社以方。《傳》迎四方氣於郊也。

地名。《詩·小雅》侵鎬及方。《註》鎬,方,皆北方地名。

姓。《詩·小雅》方叔涖止。《傳》方叔,卿士也。

官名。《周禮·夏官·司馬》職方氏,土方氏,懷方氏,合方氏,訓方氏,形方氏。《前漢·朱雲傳註》尚方,少府之屬官也,作供御器物。

醫方。《史記·扁鵲傳》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前漢·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方。《註》侯家人主方藥也。

《廣韻》《集韻》符方切,音房。方與,縣名。《前漢·高帝紀》沛公攻胡陵方與。《註》音房預,屬山陽郡。

《集韻》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漢·揚雄傳》方皇於西淸。《註》方皇,猶彷徨也。

文紡切。蝄或作方。《周禮·夏官·方相氏》敺方良。《註》方良,罔兩也。木石之怪夔罔兩。《張衡·東京賦》腦方良。《註》方良,草澤之神也。○按《說文》作蝄蜽。

《集韻》甫兩切,音倣。效也。

《韻補》叶膚容切《道藏·左夫人歌》騰躍雲景轅,浮觀霞上空。霄軿縱橫舞,紫蓋記靈方。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虎】

虎【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滸。《玉篇》惡獸也。《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徐鉉註》象形。《易·乾卦》風從虎。《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姓。《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灘名。《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山名。《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便器名。《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與琥通。《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干祿字書》通作。

相关诗句
毋遂姚崇非 当法太宗是 贞观何远而 推此及四海 试以诚至推 勿谓此道迂 风俗端可移 郡国其颁行 连帅阃外威 上宰天下平 下付百职司 宣示刍荛言 或可赞万几 庶几持一得 排云叫天扉 便当如负暄 今者亲见之 曩闻斯行诸 果适他山飞 悠哉翔而集 容与天云垂 蝗方蔽天来 虽死甘如饴 天乎弗遐弃 众戾幸见归 一善倘可穰 我瘠难再肥 尔众易暴寡 谨勿增我悲 谨勿鸠尔类 馀则糁藿葵 俾其丰粢盛 勿令秋庾亏 毋使我稼伤 伴我食蕨薇 倘尔因我来 胡为乎来兹 小复相与言 滂然挥涕洟 见之辄怵惕 出入荒芃茨 趯趯五六辈 我适田中归 仲夏月既望 大明烛冥迷 再拜嘉昌言 拳拳其敢辞 我固肃听瑩 可以延贞祺 可以弭灾异 力胜勿自欺 德合倘可行 下逮兆庶微 上自天子圣 以为百世师 盍广成汤心 汤德常巍巍 世变日益下 人力恶乎施 设或遇水旱 徒欲徇己私 不能格天心 彼类尤蕃滋 氓力日困毙 捕逐期毋遗 号令速且严 田稚难支持 虫横加暴残 燮理颇失宜 开元天宝间 老瓦相淋漓 太仓皆充盈 凶岁稔不饥 良苗曾勿伤 捷于声响随 上帝斯下临 厥类举族移 奋然事吞噬 罪己勇不疑 未旦坐以待 丙夜长怀思 民瘼副所求 遄复侵京畿 初传满郡国 蝗起夫何为 当此全盛际 惜哉封德彝 善乎魏郑公 毫发无参差 虞夏相较量 九重垂裳衣 四海同车书 股肱良倚毗 腹心颇胜任 内则傅与伊 外则方与虎 道路无拾遗 行旅弗赍粮 文教渐戎夷 呻吟化讴歌 民生皆熙熙 伊昔贞观中 使我繁言辞 嗟子昧理道 理乱慵考稽 耕稼徒勤劳 但习山林卑 不知朝廷尊 又弗闻书诗 谅不阅图史 抑非狂则痴 甚矣戆且愚 却立双颦眉 问之何因尔 饮笑辄见嗤 傍睨听我言 不出昌明时 使其果有知 我谓蝗无知 人言蝗有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