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各异态

出自:元代·贡师泰《过仙霞岭》

拼音:[nóng][dàn][gè,gě][yì][tài]

平仄:平仄仄仄仄

连山界瓯闽,兹岭亦峻极。
杰观奠方陲,高标丽圜则。
淋漓割元气,黯澹带古色。
绵亘姑蔑墟,苍翠欲四塞。
仙霞高烛天,五采绚赫赩。
万仞耸峥嵘,百里见孤特。
棱角露毫芒,缕脉界缝緎。
我行任纲纪,逾月来自北。
道途多艰虞,况乃事登陟。
初缘复磴危,渐转重关侧。
攒峰与叠巘,尽日走崱屴。
连冈蹑衙衙,绝壑瞰冒冒。
远岫忽已违,近陇复相逼。
跻攀苦分寸,跬步辄止疑。
砉然造层颠,轩豁始有得。
或列若屏幛,或限若户阈。
或偃若覆釜,或俯若鼎釴。
或恭若执圭,或竦若凭轼。
或尊若受朝,或卑若就职。
或若孤鹤驾,或若万马勒。
或若华盖张,或若芙蓉植。
或净若新沐,或靓若初饰。
或争先若驰,或严整若饬。
或若进而拱,或若退而劾。
或伛若将趍,或颠若将踣。
或坚若长城,或错若列国。
或联若串珠,或牵若徽纆。
或搏若熊罴,或射若虺蜮。
或冕若华旒,或屦若赤繶。
或颙颙若昂,或踽踽若抑。
或轩轩若举,或悄悄若默。
或欣欣若喜,或慊慊若戚。
或騃若惷愚,或颖若岐嶷。
或穷若龟曝,或直若隼革。
或差若颉?,或比若稫稄。
或倚若弓剑,或罗若罟罭。
或锐若戈矛,或卓若橛杙。
或渥焉若丹,或黝焉若墨。
或离焉若愁,或俛焉若衋。
或俨焉若思,或惨焉若忆。
或谽谺若噬,或镵削若剋。
崎岖历万状,意态转惶惑。
矫首劳胫脰,举膝撑胸臆。
仆夫尽劬瘁,负担屡蒲伏。
健骇猿猱势,快羡飞鸟翼。
长风度林薄,草树纷偃仄。
云归寲窦昏,润滴嵌岩泐。
涓流乍逶迤,悬溜竟湢㳁。
豫章间楩楠,榛莽翳柞棫。
野草结山果,琐碎多不识。
烂熳锦机翻,离披翠羽织。
竹籁笙凤鸣,藤雨渊珠滴。
浓淡各异态,不丰亦不啬。
根露兽斗攲,株朽人立直。
幽谷嗥怪禽,坳塘落鸂鶒。
古柴蔓草荒,废井苔藓蚀。
茅屋列二三,乱石罗万亿。
水耕杂粳稌,火种饶黍稷。
寒泉浸蹲鸱,饥食同稼穑。
凭高谩徘徊,得荫暂休息。
掬水涤烦襟,坐爱清湜湜。
仰看高空青,俯视深潭黑。
其上浩无际,其下深莫测。
岂惟龙蛇都,实乃虎豹域。
前瞻已出险,后顾犹未即。
我行既已远,我志敢不力。
仓皇问前途,日挂半岩昃。
峻坂注迢迢,忧心动恻恻。
自从黄巢乱,近复多盗贼。
败屋虽仅存,居者间逃匿。
窗牖旋遮护,几案忙拂拭。
颓然就床枕,强起具蔬食。
新醅荐茅柴,晚饭饤芦菔。
岂不念驰驱,王事亦孔棘。
江东战未已,闽南病尤亟。
所当效微忠,孰敢怠晷刻。
吾道岂无补,宪度亦有式。
民风转移间,要在尽悃愊。
岂徒慰凋疲,庶将别淑慝。
追踪古闻人,上以报皇德。

查看原文

注释

【浓淡】颜色的深浅。如:浓淡相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浓】

濃【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女容切《集韻》《韻會》尼容切,音醲。厚也。《增韻》濃淡之對。通作醲。

《說文》露多也。《詩·小雅》零露濃濃。

《集韻》《韻會》奴冬切。《正韻》奴宗切,。

【淡】

淡【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音啖。《說文》薄味也。《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註》啖,亦作淡。《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甘之反也。《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廣韻》徒敢切,音噉。淊淡,水滿貌。《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廣韻》《集韻》《正韻》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蕩貌。《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隨風貌。《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淡淡,安流平滿貌。《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入。

《廣韻》《集韻》徒甘切,音談。水貌也。或作澹。

與痰通。《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徒濫切,音餤。水味也。《中庸》淡而不厭。

《集韻》以贍切,音豔。水貌。《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

【各】

各【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古洛切《集韻》剛鶴切《韻會》《正韻》葛鶴切,音閣。《說文》異辭也。从口从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聽也。《書·湯誥》各守爾典,以承天休。

屠各,北方種落名。《後漢·公孫瓚傳》瓚子續爲屠各所殺。

《字彙補》借作部落之落,見諸葛銅鐺。

《字彙補》引沈括筆談云:又借作洛。《石鼓文》大車出各。

【异】

异【寅集下】【廾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與之切《集韻》《韻會》盈之切《正韻》延之切,音怡。《廣韻》已也。《書·堯典》异哉,試可乃已。《傳》异,已也,退也。言餘人盡巳,惟鯀可試,無成乃退。《正義》异聲近巳,巳訓止,是停住之意,故爲退也。

《集韻》發歎也。

《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怡去聲。《說文》舉也。

《廣韻》退也。

與異通。《列子·楊朱篇》何以异哉。(異)〔古文〕予也。《博雅》異分也。《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不同也。《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又怪也。《釋名》異者,異於常也。《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註》異猶怪也。《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奇也。《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註》珍異,四時食物。《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違也。

姓。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異,翹草名。《爾雅·釋草》連異翹。

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韻補》叶延知切,音怡。《詩·邶風》洵美且異。叶下貽。

叶弋質切,音逸。《詩·小雅》亦祇以異。《朱註》逸織反。《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叶甘美酒食。(異)

【态】

態【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他代切,音貸。《說文》意也。从心从能。《徐鍇曰》心能其事,然後有態度也。或从人作㑷。

《集韻》乃代切,音耐。義同。

叶徒故切,音度。《司馬相如·子虛賦》觀壯士之暴怒,與猛獸之恐懼。徼受詘,殫覩衆物之變態。

叶他計切,音替。《戰國策》科條旣備,民多僞態。《楚辭·九章》懲於羹者而吹兮,何不變此志也。欲釋階而登天兮。猶有曩之態也。

叶他禮切,音體。《司馬相如·封禪書》白質黑章,其義可喜。旼旼穆穆,君子之態。

叶土宜切,音梯。《屈原·離騷》忳鬰悒余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爲此態也。

相关诗句
上以报皇德 追踪古闻人 庶将别淑慝 岂徒慰凋疲 要在尽悃愊 民风转移间 宪度亦有式 吾道岂无补 孰敢怠晷刻 所当效微忠 闽南病尤亟 江东战未已 王事亦孔棘 岂不念驰驱 晚饭饤芦菔 新醅荐茅柴 强起具蔬食 颓然就床枕 几案忙拂拭 窗牖旋遮护 居者间逃匿 败屋虽仅存 近复多盗贼 自从黄巢乱 忧心动恻恻 峻坂注迢迢 日挂半岩昃 仓皇问前途 我志敢不力 我行既已远 后顾犹未即 前瞻已出险 实乃虎豹域 岂惟龙蛇都 其下深莫测 其上浩无际 俯视深潭黑 仰看高空青 坐爱清湜湜 掬水涤烦襟 得荫暂休息 凭高谩徘徊 饥食同稼穑 寒泉浸蹲鸱 火种饶黍稷 水耕杂粳稌 乱石罗万亿 茅屋列二三 废井苔藓蚀 古柴蔓草荒 坳塘落鸂鶒 幽谷嗥怪禽 株朽人立直 根露兽斗攲 不丰亦不啬 浓淡各异态 藤雨渊珠滴 竹籁笙凤鸣 离披翠羽织 烂熳锦机翻 琐碎多不识 野草结山果 榛莽翳柞棫 豫章间楩楠 悬溜竟湢㳁 涓流乍逶迤 润滴嵌岩泐 云归寲窦昏 草树纷偃仄 长风度林薄 快羡飞鸟翼 健骇猿猱势 负担屡蒲伏 仆夫尽劬瘁 举膝撑胸臆 矫首劳胫脰 意态转惶惑 崎岖历万状 或镵削若剋 或谽谺若噬 或惨焉若忆 或俨焉若思 或俛焉若衋 或离焉若愁 或黝焉若墨 或渥焉若丹 或卓若橛杙 或锐若戈矛 或罗若罟罭 或倚若弓剑 或比若稫稄 或差若颉? 或直若隼革 或穷若龟曝 或颖若岐嶷 或騃若惷愚 或慊慊若戚 或欣欣若喜 或悄悄若默 或轩轩若举 或踽踽若抑 或颙颙若昂 或屦若赤繶 或冕若华旒 或射若虺蜮 或搏若熊罴 或牵若徽纆 或联若串珠 或错若列国 或坚若长城 或颠若将踣 或伛若将趍 或若退而劾 或若进而拱 或严整若饬 或争先若驰 或靓若初饰 或净若新沐 或若芙蓉植 或若华盖张 或若万马勒 或若孤鹤驾 或卑若就职 或尊若受朝 或竦若凭轼 或恭若执圭 或俯若鼎釴 或偃若覆釜 或限若户阈 或列若屏幛 轩豁始有得 砉然造层颠 跬步辄止疑 跻攀苦分寸 近陇复相逼 远岫忽已违 绝壑瞰冒冒 连冈蹑衙衙 尽日走崱屴 攒峰与叠巘 渐转重关侧 初缘复磴危 况乃事登陟 道途多艰虞 逾月来自北 我行任纲纪 缕脉界缝緎 棱角露毫芒 百里见孤特 万仞耸峥嵘 五采绚赫赩 仙霞高烛天 苍翠欲四塞 绵亘姑蔑墟 黯澹带古色 淋漓割元气 高标丽圜则 杰观奠方陲 兹岭亦峻极 连山界瓯闽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