烝民无二王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赠高善长一百韵》

拼音:[zhēng][mín][wú][èr][wáng,wàng]

平仄:平平平仄平

君本辽阳人,家居华表傍。
随任来燕然,卜筑金台坊。
幼蒙父兄训,读书登上庠。
大义治三传,左氏为纪纲。
诗书究微理,易道宗京房。
吏学亦精妙,议论如馨香。
行道有馀力,下笔能诗章。
典雅继李杜,浮华笑陈梁。
当年辟科举,郡国求圭璋。
御围屡不捷,在前饶秕糠。
先生乃医隐,退身慕羲皇。
难素透玄旨,针砭能起僵。
可并华扁迹,可联和缓芳。
门生皆良医,西海高名扬。
昔我知君名,方且王事忙。
兵尘隔东西,忽成参与商。
君初涉洛瀍,我已达燉煌。
瀚海浪奔激,金山路徬徨。
西游几万里,两鬓今苍苍。
西方好风土,大率无蚕桑。
家家植木绵,是为垄种羊。
年年旱作魃,未识舞?鴹。
决水溉田圃,无岁无丰穰。
远近无饥人,四野栖馀粮。
是以农民家,处处皆池塘。
飞泉绕曲水,亦可斟流觞。
早春而晚秋,河中类馀杭。
濯足或濯缨,肥水如沧浪。
杂花间侧柏,园林如绣妆。
烂醉蒲萄酒,渴饮石榴浆。
随分有弦管,巷陌杂优倡。
佳人多碧髯,皎皎白衣裳。
市井安丘坟,畎亩连城隍。
货钱无孔郭,卖饭称斤量。
甘瓜如马首,大者狐可藏。
采杏兼食核,餐瓜悉去瓤。
西瓜大如鼎,半枚已满筐。
芭榄贱如枣,可爱白沙糖。
人生为口腹,何必思吾乡。
一住十馀年,物我皆相忘。
神祖上仙去,圣主登明堂。
驲骑徵我归,忝位居岩廊。
河表寒旧盟,鄜秦成战场。
翠华乃南渡,鸾驭声锵锵。
六军临孟津,偏师出太行。
间路入斜谷,南鄙侵寿唐。
犄角皆受敌,应战实未遑。
一旦汴梁破,何足倚金汤。
下诏求名医,先生隐药囊。
驰轺来北阙,失措空仓惶。
我于群鸡中,忽见孤凤凰。
下马执君手,涕泪其如滂。
我叹白头翁,君亦嗟髯郎。
停灯话旧事,谈笑吐肺肠。
酬酢觅佳句,沈思搜微茫。
湛然访医药,预备庸何妨。
高君略启口,确论闻未尝:「医术与治道,二者元一方。
武事类药石,文事如膏粱。
膏粱日日用,药石藏巾箱。
一朝有急病,药石施锋铓。
病愈速藏药,膏粱复如常。
缓急寇难作,大剑须长枪。
寇止兵弗戢,自焚必不长。
发表勿攻里,治内无外伤。
朝廷有内乱,安可摇边疆。
疆场或警急,中变决自戕。
阴病阳脉生,阳症阴脉亡。
暴法譬之阴,仁政喻之阳。
太平虽日久,恣暴降百殃。
大乱遍天下,行仁降百祥。
一君必二臣,佐使仍参详。
不殊世间事,烝民无二王
国老似甘草,良将比大黄。
一缓辅一急,一柔济一刚。
病来不速治,安居养豺狼。
疾作傥无药,遇水泛舟航。
病固有寒热,药性分温凉。
疗热用连糵,理寒宜桂姜。
君子与小人,礼刑令相当。
虚者补其嬴,实者泻其强。
扶衰食枸杞,破血服槟榔。
抑高举其下,天道犹弓张。
损馀补不足,贫富无低昂。
寒多成冷痼,热盛为疮疡。
政猛民伤残,政慢贼猖狂。
保生必求源,胃府为太仓。
四时胃为主,端居镇中央。
朝廷天下本,本固邦家昌。
实实而虚虚,其谋元不臧。
五行不偏胜,所以寿而康。
太宗平府兵,是致威要荒。
未病宜预治,未乱宜预防。
贼臣弑君父,祸难生萧墙。
辨之由不早,即渐成坚霜。
心腹尚难治,况复及膏肓。
」湛然闻此语,不觉兴胡床。
谢君赠诲言,苦口如药良。
问一而得二,和璧并夜光。
走笔书新诗,一笑呈龙冈。

查看原文

注释

【无二】1.谓没有异心。 2.独一无二。 3.没有两样,相同。
【二王】1.指两个天子。 2.指封王爵的二人。 3.同时齐名的王姓二人。(1)晋王戎和王衍。《晋书.羊祜传》:"戎衍并憾之每言论多毁祜。时人为之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2)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唐罗隐《寄酬邺王罗令公》诗之一:"书札二王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清姚鼐《王禹卿七十寿序》:"书法则如米元章﹑董元宰之嗣统二王。"(3)南齐王延之与王僧虔。《南齐书.王延之传》:"延之与尚书令王僧虔中立无所去就,时人为之曰:"二王持平,不送不迎。""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烝】

烝【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煑仍切《集韻》《韻會》諸仍切,音蒸《說文》火气上行也。《詩·大雅》烝之浮浮。《疏》炊之于甑,爨而烝之。

《爾雅·釋詁》君也。《詩·大雅》文王烝哉。

《爾雅·釋詁》進也。《書·堯典》烝烝。乂《詩·周頌》烝畀祖妣。

《爾雅·釋詁》衆也。《書·益稷》烝民乃粒。

《書·立政》夷微盧烝。《蔡傳》烝,或以爲衆,或以爲夷名。

《爾雅·釋言》塵也。《註》人衆所以生塵埃。

《詩·豳風》烝在桑野。《傳》烝寘也。

《小雅》烝然罩罩。《箋》烝,塵也。塵然猶言久如也。《朱傳》烝,發語辭。

《詩·魯頌》烝烝皇皇。《傳》烝烝厚也。

《爾雅·釋訓》烝烝作也。《註》物興作之貌。

《爾雅·釋天》冬祭曰烝。《註》進品物也。《書·洛誥》烝祭歲。

《禮·月令》大飮烝。《疏》烝,升也。升此牲體子俎之上。《周語》禘郊之事,則有全烝,王公立飫,則有房烝,親戚宴饗,則有殽烝。

《儀禮·特牲饋食禮》棗烝栗擇。《註》果實之物多皮核,優尊者可烝裹之也。

《揚子·方言》烝,婬也。《左傳·桓十六年》衞宣公烝于夷姜。《註》上淫曰烝。

《韻會》通作蒸。

《五音集韻》支庱切,蒸上聲。氣上遠貌。

《廣韻》《集韻》諸應切,音證。《廣韻》熱也。《正韻》鬱熱。

《集韻》氣之上達也。或作蒸。

叶居辭》翼翼皇慈,惠我黎烝,貽我潘君,平兹溧陽。

【民】

民【辰集下】【氏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彌鄰切,音泯。《說文》衆萌也。言萌而無識也。《易·師卦》君子以容民畜衆。《書·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禮·緇衣》民以君爲心,君以民爲體。

四民。《穀梁傳·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註》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穀曰農,巧心勞手成器物曰工,通財貨曰商。

司民,星名。《周禮·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獻其數于王。《註》司民,軒轅角也。《釋文》軒轅十七星,如龍形,有兩角,角有大民、小民。

官名。《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

民曹,漢官名。《後漢·百官志》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註》《蔡質·漢舊儀》曰:典膳治功作,監池、苑囿、盜賊事。

民部,今戸部也。《文獻通考》漢置尚書郞四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至魏文帝,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國支計。吳有戸部,晉有度支,皆主筭也。後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禮》之制,隋初有度支尚書,則幷後周民部之職。開皇二年,改度支爲民部。永徽初,改民部爲戸部。

北方有比肩民,見《爾雅·釋地》。南方有裸民,見《呂氏春秋》。

白民國,白身,背有角,乗之壽二千歲。羽民國,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國,其民皆生卵。毛民國,其民皆生毛。

有勞民、搖民、壎民、盈民、臷民、蜮民諸國,見《山海經》。

鶴民國,人長三寸,日行千里,見《窮神祕苑》。

姓,見《姓苑》。

叶鄰知切,音離。《夏禹襄陵操》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三過吾門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煩下民。

叶彌延切,音眠。《楊方·合歡詩》齊彼蛩蛩獸,舉動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六書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義非一。有總言人者,《詩》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對君而言者,《書》民惟邦本。是也。有別於在位而言者,《詩》宜民宜人。註:人謂臣,民謂衆庶。是也。有對幽而言者,《論語》務民之義,《左傳》先成民而後致力于神。是也。有對已而言者,《詩》民莫不穀,我獨于罹。是也。有對農而言者,《漢·食貨志》粟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是也。况四民兼士農工商,豈力田始稱民乎。《六書略》之說穿鑿,不可從。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二】

二【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弍《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而至切,音樲。地數之始,卽偶之兩畫而變之也。《易·繫辭》分而爲二,以象兩。《左傳·定四年》衞侯將會,使祝佗從。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註》謂兼二職。《荀子·議兵篇》權出於一者强,權出於二者弱。《史記·韓信傳》功無二於天下。《前漢·嚴助傳》詔曰:子在朕前之時,知略輻輳,以爲天下少雙,海內寡二。

巽二,風神名。

古貨布文帝字。見《六書略》。二。

【王】

王【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

《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姓。

《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

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相关诗句
一笑呈龙冈 走笔书新诗 和璧并夜光 问一而得二 苦口如药良 谢君赠诲言 不觉兴胡床 」湛然闻此语 况复及膏肓 心腹尚难治 即渐成坚霜 辨之由不早 祸难生萧墙 贼臣弑君父 未乱宜预防 未病宜预治 是致威要荒 太宗平府兵 所以寿而康 五行不偏胜 其谋元不臧 实实而虚虚 本固邦家昌 朝廷天下本 端居镇中央 四时胃为主 胃府为太仓 保生必求源 政慢贼猖狂 政猛民伤残 热盛为疮疡 寒多成冷痼 贫富无低昂 损馀补不足 天道犹弓张 抑高举其下 破血服槟榔 扶衰食枸杞 实者泻其强 虚者补其嬴 礼刑令相当 君子与小人 理寒宜桂姜 疗热用连糵 药性分温凉 病固有寒热 遇水泛舟航 疾作傥无药 安居养豺狼 病来不速治 一柔济一刚 一缓辅一急 良将比大黄 国老似甘草 烝民无二王 不殊世间事 佐使仍参详 一君必二臣 行仁降百祥 大乱遍天下 恣暴降百殃 太平虽日久 仁政喻之阳 暴法譬之阴 阳症阴脉亡 阴病阳脉生 中变决自戕 疆场或警急 安可摇边疆 朝廷有内乱 治内无外伤 发表勿攻里 自焚必不长 寇止兵弗戢 大剑须长枪 缓急寇难作 膏粱复如常 病愈速藏药 药石施锋铓 一朝有急病 药石藏巾箱 膏粱日日用 文事如膏粱 武事类药石 二者元一方 确论闻未尝:「医术与治道 高君略启口 预备庸何妨 湛然访医药 沈思搜微茫 酬酢觅佳句 谈笑吐肺肠 停灯话旧事 君亦嗟髯郎 我叹白头翁 涕泪其如滂 下马执君手 忽见孤凤凰 我于群鸡中 失措空仓惶 驰轺来北阙 先生隐药囊 下诏求名医 何足倚金汤 一旦汴梁破 应战实未遑 犄角皆受敌 南鄙侵寿唐 间路入斜谷 偏师出太行 六军临孟津 鸾驭声锵锵 翠华乃南渡 鄜秦成战场 河表寒旧盟 忝位居岩廊 驲骑徵我归 圣主登明堂 神祖上仙去 物我皆相忘 一住十馀年 何必思吾乡 人生为口腹 可爱白沙糖 芭榄贱如枣 半枚已满筐 西瓜大如鼎 餐瓜悉去瓤 采杏兼食核 大者狐可藏 甘瓜如马首 卖饭称斤量 货钱无孔郭 畎亩连城隍 市井安丘坟 皎皎白衣裳 佳人多碧髯 巷陌杂优倡 随分有弦管 渴饮石榴浆 烂醉蒲萄酒 园林如绣妆 杂花间侧柏 肥水如沧浪 濯足或濯缨 河中类馀杭 早春而晚秋 亦可斟流觞 飞泉绕曲水 处处皆池塘 是以农民家 四野栖馀粮 远近无饥人 无岁无丰穰 决水溉田圃 未识舞?鴹 年年旱作魃 是为垄种羊 家家植木绵 大率无蚕桑 西方好风土 两鬓今苍苍 西游几万里 金山路徬徨 瀚海浪奔激 我已达燉煌 君初涉洛瀍 忽成参与商 兵尘隔东西 方且王事忙 昔我知君名 西海高名扬 门生皆良医 可联和缓芳 可并华扁迹 针砭能起僵 难素透玄旨 退身慕羲皇 先生乃医隐 在前饶秕糠 御围屡不捷 郡国求圭璋 当年辟科举 浮华笑陈梁 典雅继李杜 下笔能诗章 行道有馀力 议论如馨香 吏学亦精妙 易道宗京房 诗书究微理 左氏为纪纲 大义治三传 读书登上庠 幼蒙父兄训 卜筑金台坊 随任来燕然 家居华表傍 君本辽阳人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