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路徬徨

出自:元代·耶律楚材《赠高善长一百韵》

拼音:[jīn][shān][lù][páng][huá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君本辽阳人,家居华表傍。
随任来燕然,卜筑金台坊。
幼蒙父兄训,读书登上庠。
大义治三传,左氏为纪纲。
诗书究微理,易道宗京房。
吏学亦精妙,议论如馨香。
行道有馀力,下笔能诗章。
典雅继李杜,浮华笑陈梁。
当年辟科举,郡国求圭璋。
御围屡不捷,在前饶秕糠。
先生乃医隐,退身慕羲皇。
难素透玄旨,针砭能起僵。
可并华扁迹,可联和缓芳。
门生皆良医,西海高名扬。
昔我知君名,方且王事忙。
兵尘隔东西,忽成参与商。
君初涉洛瀍,我已达燉煌。
瀚海浪奔激,金山路徬徨
西游几万里,两鬓今苍苍。
西方好风土,大率无蚕桑。
家家植木绵,是为垄种羊。
年年旱作魃,未识舞?鴹。
决水溉田圃,无岁无丰穰。
远近无饥人,四野栖馀粮。
是以农民家,处处皆池塘。
飞泉绕曲水,亦可斟流觞。
早春而晚秋,河中类馀杭。
濯足或濯缨,肥水如沧浪。
杂花间侧柏,园林如绣妆。
烂醉蒲萄酒,渴饮石榴浆。
随分有弦管,巷陌杂优倡。
佳人多碧髯,皎皎白衣裳。
市井安丘坟,畎亩连城隍。
货钱无孔郭,卖饭称斤量。
甘瓜如马首,大者狐可藏。
采杏兼食核,餐瓜悉去瓤。
西瓜大如鼎,半枚已满筐。
芭榄贱如枣,可爱白沙糖。
人生为口腹,何必思吾乡。
一住十馀年,物我皆相忘。
神祖上仙去,圣主登明堂。
驲骑徵我归,忝位居岩廊。
河表寒旧盟,鄜秦成战场。
翠华乃南渡,鸾驭声锵锵。
六军临孟津,偏师出太行。
间路入斜谷,南鄙侵寿唐。
犄角皆受敌,应战实未遑。
一旦汴梁破,何足倚金汤。
下诏求名医,先生隐药囊。
驰轺来北阙,失措空仓惶。
我于群鸡中,忽见孤凤凰。
下马执君手,涕泪其如滂。
我叹白头翁,君亦嗟髯郎。
停灯话旧事,谈笑吐肺肠。
酬酢觅佳句,沈思搜微茫。
湛然访医药,预备庸何妨。
高君略启口,确论闻未尝:「医术与治道,二者元一方。
武事类药石,文事如膏粱。
膏粱日日用,药石藏巾箱。
一朝有急病,药石施锋铓。
病愈速藏药,膏粱复如常。
缓急寇难作,大剑须长枪。
寇止兵弗戢,自焚必不长。
发表勿攻里,治内无外伤。
朝廷有内乱,安可摇边疆。
疆场或警急,中变决自戕。
阴病阳脉生,阳症阴脉亡。
暴法譬之阴,仁政喻之阳。
太平虽日久,恣暴降百殃。
大乱遍天下,行仁降百祥。
一君必二臣,佐使仍参详。
不殊世间事,烝民无二王。
国老似甘草,良将比大黄。
一缓辅一急,一柔济一刚。
病来不速治,安居养豺狼。
疾作傥无药,遇水泛舟航。
病固有寒热,药性分温凉。
疗热用连糵,理寒宜桂姜。
君子与小人,礼刑令相当。
虚者补其嬴,实者泻其强。
扶衰食枸杞,破血服槟榔。
抑高举其下,天道犹弓张。
损馀补不足,贫富无低昂。
寒多成冷痼,热盛为疮疡。
政猛民伤残,政慢贼猖狂。
保生必求源,胃府为太仓。
四时胃为主,端居镇中央。
朝廷天下本,本固邦家昌。
实实而虚虚,其谋元不臧。
五行不偏胜,所以寿而康。
太宗平府兵,是致威要荒。
未病宜预治,未乱宜预防。
贼臣弑君父,祸难生萧墙。
辨之由不早,即渐成坚霜。
心腹尚难治,况复及膏肓。
」湛然闻此语,不觉兴胡床。
谢君赠诲言,苦口如药良。
问一而得二,和璧并夜光。
走笔书新诗,一笑呈龙冈。

查看原文

注释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区西北。原在长江中,清末与陆地相连。海拔437米。有金山寺、慈寿塔、法海洞、白龙洞、中泠泉、江天一览亭等名胜古迹。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水漫金山即指此。为镇江游览胜地。
【山路】山中小路。如:山路弯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金】

金【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今。《易·繫辭註》天地之數,五五相配以成金木水火土。《疏》地四與天九相得,合爲金。《書·洪範》五行,四曰金,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疏》可銷鑄以爲器也。《又》從革作辛。《傳》金之氣味。《疏》金之在火,別有腥氣,非苦非酸,其味近辛,故云金之氣味。

金有五色。《說文》五色金,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煉不輕,從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爾雅·釋器》黃金謂之璗,其美者謂之鏐,白金謂之銀,其美者謂之鐐。《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傳》金銀銅也。《前漢·食貨志》金有三等,黃金爲上,白金爲中,赤金爲下。《註》白金,銀也。赤金,丹陽銅也。師古曰:金者五色,黃金、白銀、赤銅、靑鉛、黑鐵。

《公羊傳·隱五年》百金之魚。《註》百金,猶百萬也。古者以金重一斤,若今萬錢矣。《莊子·逍遙遊》不過數金。《註》百金,金方寸,重一斤爲一金。百金,百斤也。《史記·平準書》黃金一斤。《註》索隱曰:如淳云:時以錢爲貨,黃金一斤直萬錢,非也。

臣瓚云:秦以一鎰爲一金,漢以一斤爲一金,是其義也。董彥遠曰:漢一斤金四兩,直二千五百文。《正字通》或曰古十兩爲一斤。兵法:興師一萬,日費千金。燕昭王以千金養士,皆此數也。非若今人以二十四銖爲一金也。

樂有八音,一曰金。《左傳·成十二年》金奏作于下。《疏》金奏,擊鐘以爲奏樂之節。金,謂鐘及鎛也。《周禮·春官·鍾師》掌金奏。

兵也。《禮·中庸》衽金革。《朱註》金戈兵之屬。

《韻會》軍行鉦鐸曰金。《釋名》金鼓。金,禁也,爲進退之禁也。《前漢·李陵傳》聞金聲而止。《註》金,鉦也。一名鐲。

黃色也。《前漢·宣帝紀》金芝九莖,產於函德殿銅池中。《註》金芝,色像金也。《李白·宮中行樂詞》柳色黃金嫩。

堅也。《前漢·司馬相如傳》上金隄。《註》金隄,言水之隄塘,堅如金也。《賈誼·過秦論》金城千里。

官名。《周禮·秋官》職金掌凡金、玉、錫、石、丹靑之戒令。《魏志·王修傳》行司金中郞將。《唐書·百官志》更金部曰司金。《遼史·國語解》隂山採金置冶採鍊,名山金司。《元史·世祖紀》置淮南淘金司。

《前漢·百官公卿表》更名執金吾。《註》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因以名官。《古今注》金吾,棒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爲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論語·摘輔象》風后受金法。《註》金法,言能決理是非也。

地名。《五音集韻》金州,周爲附庸國,魏於安康縣置東梁州,後周攺爲金州。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註》昭帝始元六年置。應劭曰:初築城得金,故曰金城。臣瓚曰:稱金,取其堅也。《方輿勝覽》楚威王置金陵邑,因其地有王氣,埋金鎮之,故名。

山名。《廣輿記》在鎮江府城西北江中,唐裴頭陀於此開山得金,故名。

《述異記》黃金山,生交讓樹。《又》南金山有師子獸。

臺名。《白帖》燕昭王置千金于臺上,以延天下之士,故謂黃金臺。

花名。《五代史·附錄》湯城淀池多異花。一曰旱金,大如掌。

樹名。《洞冥記》影蛾池北有生金樹。破之皮閒有屑,如金而色靑,亦名靑金樹。

草名。《周禮·春官·鬱人註》鬱金香草,宜以和鬯。

《拾遺記》祖梁國獻蔓金苔。《正字通》百兩金,藥名。

《唐本草》牡丹,亦名百兩金。

古天子號。《帝王世紀》少昊氏以金德王,故號金天氏。

國號。《金史·太祖紀》國有金水,源產金,故號大金。

姓。《五音集韻》古天子,金天氏之後。

漢複姓。金留氏,出《姓苑》。

書名。《前漢·蕭望之傳》金布令甲。《註》金布者,令篇名也。其上有府庫金錢布帛之事,因以名篇令甲者其篇甲乙之次。《唐書·藝文志》海蟾子元英還金篇一卷。《宋史·藝文志》叢金訣一卷。

神名。《前漢·郊祀志》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註》金形似馬,碧形似雞。

闕門名。《前漢·公孫弘傳》待詔金馬門。《註》武帝時更名魯班門爲金馬門。

金精,珠名。見《博雅釋珠》。

鍾名。《拾遺記》帝顓頊有浮金之鍾。

星名。《酉陽雜俎》北斗第三星曰視金。《淸異錄》高麗謂星曰屑金。

金丹。《抱朴子·金丹卷》神人授之金丹仙經。

石名。《淮南子·地形訓》黃澒五百歲生黃金。《註》澒,水銀也。黃金,石名。

去聲。《字彙補》音噤。《荀子·解蔽篇》金口閉舌。

《韻補》叶居良切,音疆。《易林》剛柔相傷,火爛銷金。

【山】

山【寅集中】【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起之形。《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書·禹貢》奠高山大川。《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連山,古易名。《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姓。古烈山氏之後。

公山,複姓。

《集韻》《韻會》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叶疏臻切,音甡。《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互見。

【路】

路【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徬】

徬【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蒲浪切,旁去聲。《說文》附行也。《廣韻》附也。《周禮·地官·牛人》凡會同軍旅行役,共其兵車之牛與其牽徬,以載公任器。《註》牽徬,在轅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牽,居其旁曰徬。

與傍通。《集韻》傍,或書作徬。

與彷通。《集韻》彷,亦作徬。

【徨】

徨【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光切,音皇。《玉篇》彷徨也。《正韻》彷徨,猶徘徊也。《鹽鐵論》嫫母飾姿而矜夸,西子彷徨而無家。

徊徨。《梁武帝孝思賦》夕獨處而徊徨。

《集韻》雨方切,音王。彷徨,往來。

相关诗句
一笑呈龙冈 走笔书新诗 和璧并夜光 问一而得二 苦口如药良 谢君赠诲言 不觉兴胡床 」湛然闻此语 况复及膏肓 心腹尚难治 即渐成坚霜 辨之由不早 祸难生萧墙 贼臣弑君父 未乱宜预防 未病宜预治 是致威要荒 太宗平府兵 所以寿而康 五行不偏胜 其谋元不臧 实实而虚虚 本固邦家昌 朝廷天下本 端居镇中央 四时胃为主 胃府为太仓 保生必求源 政慢贼猖狂 政猛民伤残 热盛为疮疡 寒多成冷痼 贫富无低昂 损馀补不足 天道犹弓张 抑高举其下 破血服槟榔 扶衰食枸杞 实者泻其强 虚者补其嬴 礼刑令相当 君子与小人 理寒宜桂姜 疗热用连糵 药性分温凉 病固有寒热 遇水泛舟航 疾作傥无药 安居养豺狼 病来不速治 一柔济一刚 一缓辅一急 良将比大黄 国老似甘草 烝民无二王 不殊世间事 佐使仍参详 一君必二臣 行仁降百祥 大乱遍天下 恣暴降百殃 太平虽日久 仁政喻之阳 暴法譬之阴 阳症阴脉亡 阴病阳脉生 中变决自戕 疆场或警急 安可摇边疆 朝廷有内乱 治内无外伤 发表勿攻里 自焚必不长 寇止兵弗戢 大剑须长枪 缓急寇难作 膏粱复如常 病愈速藏药 药石施锋铓 一朝有急病 药石藏巾箱 膏粱日日用 文事如膏粱 武事类药石 二者元一方 确论闻未尝:「医术与治道 高君略启口 预备庸何妨 湛然访医药 沈思搜微茫 酬酢觅佳句 谈笑吐肺肠 停灯话旧事 君亦嗟髯郎 我叹白头翁 涕泪其如滂 下马执君手 忽见孤凤凰 我于群鸡中 失措空仓惶 驰轺来北阙 先生隐药囊 下诏求名医 何足倚金汤 一旦汴梁破 应战实未遑 犄角皆受敌 南鄙侵寿唐 间路入斜谷 偏师出太行 六军临孟津 鸾驭声锵锵 翠华乃南渡 鄜秦成战场 河表寒旧盟 忝位居岩廊 驲骑徵我归 圣主登明堂 神祖上仙去 物我皆相忘 一住十馀年 何必思吾乡 人生为口腹 可爱白沙糖 芭榄贱如枣 半枚已满筐 西瓜大如鼎 餐瓜悉去瓤 采杏兼食核 大者狐可藏 甘瓜如马首 卖饭称斤量 货钱无孔郭 畎亩连城隍 市井安丘坟 皎皎白衣裳 佳人多碧髯 巷陌杂优倡 随分有弦管 渴饮石榴浆 烂醉蒲萄酒 园林如绣妆 杂花间侧柏 肥水如沧浪 濯足或濯缨 河中类馀杭 早春而晚秋 亦可斟流觞 飞泉绕曲水 处处皆池塘 是以农民家 四野栖馀粮 远近无饥人 无岁无丰穰 决水溉田圃 未识舞?鴹 年年旱作魃 是为垄种羊 家家植木绵 大率无蚕桑 西方好风土 两鬓今苍苍 西游几万里 金山路徬徨 瀚海浪奔激 我已达燉煌 君初涉洛瀍 忽成参与商 兵尘隔东西 方且王事忙 昔我知君名 西海高名扬 门生皆良医 可联和缓芳 可并华扁迹 针砭能起僵 难素透玄旨 退身慕羲皇 先生乃医隐 在前饶秕糠 御围屡不捷 郡国求圭璋 当年辟科举 浮华笑陈梁 典雅继李杜 下笔能诗章 行道有馀力 议论如馨香 吏学亦精妙 易道宗京房 诗书究微理 左氏为纪纲 大义治三传 读书登上庠 幼蒙父兄训 卜筑金台坊 随任来燕然 家居华表傍 君本辽阳人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