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谏不听

出自:先秦·无名氏《成相杂辞》

拼音:[jìn][jiàn][bù,fǒu][tīng]

平仄:仄仄仄平

请成相。
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
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
慎圣人。
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
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
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
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
曷谓罢。
国多私。
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
曷谓贤。
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
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之孽。
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蹶。
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
世之灾。
妒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
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
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
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
谗人归。
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
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
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徙。
穆公得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
恶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
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
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
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
辩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
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
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
百家之说诚不祥。
治复一。
修之吉。
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
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
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
□而有势。
直而用曳必参天。
世无王。
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灭息。
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
礼与刑。
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
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
后势富。
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
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
精神相反。
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
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
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
辞不蹶。
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请成相。
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
以为民。
汜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
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
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
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圳亩。
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
五谷殖。
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
民知孝弟尊有德。
禹有功。
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
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
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
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
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
□□□□道古贤圣基必张。
□□□。
愿陈辞。
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
良由奸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
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
不觉悟。
不知苦。
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
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
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
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
正直恶。
心无度。
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
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
谗夫多进。
反覆言语生诈态。
人之态。
不如备。
争宠疾贤利恶忌。
妒功毁贤。
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
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
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
周幽厉。
所以败。
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
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
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
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
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
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
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
事业听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
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
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
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
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
修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
守其银。
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
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
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
明其请。
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
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
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
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
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
下不私请。
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修。
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
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查看原文

注释

【进谏】向君主或尊长直言规劝。
【不听】1.谓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2.不允许。 3.不定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进】

進【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卽刃切,音晉。《說文》登也。《玉篇》升也。《廣韻》前也。《禮·曲禮》遭先生于道,趨而進。《表記》君子三揖而進。《註》人之相見,三揖三讓,以升賔階。《書·盤庚》乃登進厥民。《疏》延之使前而告之也。

《正韻》薦也。《禮·儒行》推賢而進達之。

《正韻》效也。《禮·樂記》禮減而進,以進爲文。《註》自勉强也。《易·乾卦》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時也。

近也。《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

進士。《禮·王制》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以告于王,而升諸司馬,曰進士。《註》進士,可進而受爵祿也。

特進。《後漢·和帝紀》賜諸侯王公將軍特進。《註》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

與餕同。《禮·祭統》百官進徹之。《註》進同餕。

《字彙補》與盡同。《列子·黃帝篇》竭聰明,進智力。

通作薦。《列子·湯問篇》穆王薦之,张註薦當作進。

《集韻》徐刃切《正韻》齊進切。與贐同。會禮也。《前漢·高帝紀》蕭何爲主吏主進。《註》主賦斂禮錢也。師古曰:進本作贐,聲轉爲進。

叶資辛切,音津。《揚子·太經》陽引而進,物出溱溱。

【谏】

諫【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於君。《白虎通》閒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詩·衞風·淇奧序疏》干也。干君之意而告之。《廣雅》正也。《廣韻》諫諍,直言以悟人也。《書·說命》后從諫則聖。《禮·曲禮》爲人臣之禮,不顯諫,三諫而不聽,則逃之。子之事親也,三諫而不聽,則號泣隨之。《前漢·賈山傳》工誦箴諫,瞽誦詩諫,公卿比諫,士傳言諫過。《舊唐書·職官志》凡諫有五:一曰諷諫,二曰順諫,三曰規諫,四曰致諫,五曰直諫。

官名。《周禮·地官》有司諫。《註》諫猶正也,以道正人行。《後漢·百官志註》胡廣曰:武帝元狩五年,置諫大夫爲光祿大夫。世祖中興,以爲諫議大夫。

鳥名。《說苑·辨物篇》東方有鳥,名諫珂,文身而朱足,憎鳥而愛狐。

果名。《本草綱目》橄欖,一名諫果,出《農書》。

姓。《風俗通》漢有治書侍史諫忠。

《集韻》居顏切,㵎平聲。《類篇》諍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與讕同。

叶古限切,音。《詩·大雅》王欲玉女,是用大諫。叶上反。

叶經切,音見。《卻正·釋譏》譬逌人之有采於市閭,游童之吟詠乎疆畔,庶以增廣福祥,輸力規諫。《註》畔音弁。《俗書證誤》从東,非。諌dǒng,多言也。。

【不】

不【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註》服不服之獸者。

《廣韻》《韻會》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缶去聲。義同。

《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爾雅·釋鳥》䳡其鳺鴀。《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未定之辭也。《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姓。《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詩·小雅》鄂不韡韡。《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陸璣詩疏》柎作跗。《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與丕同。《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秦·和鐘銘》不顯皇祖。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韻補》叶補美切,音彼。《荀子·賦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听】

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宜引切《集韻》擬引切,音齗。《說文》笑貌。《史記·司馬相如·上林賦》亾是公听然而笑。《楊愼曰》听,古哂字。

《廣韻》口大貌。《集韻》大口謂之听。

《廣韻》牛謹切《集韻》語近切,。亦笑貌。

《集韻》口謹切,音赾。

魚斤切,音㹞。

逆乙切,音聉。義同。

魚其切,音疑。听嗞,口開貌。

魚衣切,音沂。與嗞,媿貌。

《正字通》俗借爲聽字省文。(聽)〔古文〕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廣韻》待也。

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之。

《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相关诗句
后世法之成律贯 以治天下 公察善思论不乱 君制变 臣谨修 各以所宜舍巧拙 下不私请 吏谨将之无铍滑 行有律 君教出 吏敬法令莫敢恣 耳目既显 观法不法见不视 隐远至 上通利 皆以情言明若日 下不欺上 信诞以分赏罚必 稽其实 言有节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参伍明谨施赏刑 明其请 听之经 莫不理续主执持 五听循领 主好论议必善谋 用有基 请牧祺 莫得轻重威不分 罪祸有律 下不得用轻私门 守其银 刑称陈 离之者辱孰它师 修之者荣 莫不说教名不移 禁不为 君法仪 莫得贵贱孰私王 进退有律 表仪既设民知方 论有常 君法明 莫得擅与孰私得 利往卬上 厚薄有等明爵服 足衣食 守其职 莫得相使一民力 事业听上 务本节用财无极 莫游食 臣下职 下皆平正国乃昌 君谨守之 君论有五约以明 言治方 请成相 □□□□托于成相以喻意 治乱是非亦可识 以自戒 观往事 刭而独鹿弃之江 进谏不听 恐为子胥身离凶 言不从 欲对衷 独不遇时当乱世 嗟我何人 不听规谏忠是害 所以败 周幽厉 厉王流于彘 郭公长父之难 任用谗夫不能制 失辅势 上壅蔽 下敛党与上蔽匿 妒功毁贤 争宠疾贤利恶忌 不如备 人之态 反覆言语生诈态 谗夫多进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 不知戒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 邪枉辟回失道途 心无度 正直恶 比周期上恶正直 是非反易 悖乱昏莫不终极 大迷惑 门户塞 蒙掩耳目塞门户 忠不上达 迷惑失指易上下 不知苦 不觉悟 后未知更何觉时 前车已覆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 良由奸诈鲜无灾 隐讳疾贤 世乱恶善不此治 愿陈辞 □□□ □□□□道古贤圣基必张 身让卞随举牟光 论举当 天乙汤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居于砥石迁于商 生昭明 契玄王 横革直成为辅 得益皋陶 躬亲为民行劳苦 平天下 禹傅土 通十二渚疏三江 北决九河 辟除民害逐共工 抑下鸿 禹有功 民知孝弟尊有德 契为司徒 夔为乐正鸟兽服 五谷殖 得后稷 任之天下身休息 举舜圳亩 干戈不用三苗服 尧有德 禹劳心力 内不阿亲贤者予 外不避仇 尚德推贤不失序 舜授禹以天下 南面而立万物备 大人哉舜 妻以二女任以事 舜不辞 尧不德 适不遇世孰知之 虽有贤圣 尚贤推德天下治 舜遇时 尧授能 贵贱有等明君臣 辩治上下 汜利兼爱德施均 以为民 尧让贤 重义轻利行显明 许由善卷 尧舜尚贤身辞让 道圣王 请成相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君子道之顺以达 辞不蹶 成相竭 上以事祖考 下以教诲子弟 君子由佼以好 美不老 治之道 一而不贰为圣人 精神相反 好而一之神以诚 志之荣 思乃精 有深藏之能远思 处之敦固 君子诚之好以待 后势富 治之志 国家既治四海平 明德慎罚 君子以修百姓宁 礼与刑 治之经 圣人隐伏墨术行 礼乐灭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穷贤良 世无王 直而用曳必参天 □而有势 心术如此象圣人 端不倾 水至平 谗夫弃之形是诘 众人贰之 君子执之心如结 修之吉 治复一 百家之说诚不祥 慎墨季惠 至治之极复后王 辩法方 凡成相 不由者乱何疑为 由之者治 文武之道同伏戏 辩贤罢 基必施 险陂倾侧此之疑 谗人罔极 尧在万世如见之 贤者思 请牧基 春申道缀基毕输 展禽三绌 逆斥不通孔子拘 恶大儒 世之愚 强配五伯六卿施 穆公得之 子胥见杀百里徙 恶贤士 世之祸 吕尚招麾殷民怀 武王诛之 比干见刳箕子累 谗人归 世之衰 封之于宋立其祖 武王善之 纣卒易乡启乃下 师牧野 武王怒 大其园囿高其台 卑其志意 飞廉知政任恶来 妒贤能 世之灾 暗以重暗成为桀 愚以重愚 贤能遁逃国乃蹶 谗人达 主之孽 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诚听之 上能尊主爱下民 明君臣 曷谓贤 忠臣蔽塞主势移 远贤近谗 比周还主党与施 国多私 曷谓罢 愚而上同国必祸 拒谏饰非 尊主安国尚贤义 反其施 论臣过 群臣莫谏必逢灾 主忌苟胜 愚而自专事不治 慎圣人 请布基 如瞽无相何伥伥 人主无贤 愚暗愚暗堕贤良 世之殃 请成相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