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之敦固

出自:先秦·无名氏《成相杂辞》

拼音:[chǔ,chù][zhī][dūn,duì][gù]

平仄:仄平平仄

请成相。
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
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
慎圣人。
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
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
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
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
曷谓罢。
国多私。
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
曷谓贤。
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
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之孽。
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蹶。
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
世之灾。
妒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
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
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
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
谗人归。
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
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
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徙。
穆公得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
恶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
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
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
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
辩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
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
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
百家之说诚不祥。
治复一。
修之吉。
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
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
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
□而有势。
直而用曳必参天。
世无王。
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灭息。
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
礼与刑。
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
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
后势富。
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
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
精神相反。
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
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
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
辞不蹶。
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请成相。
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
以为民。
汜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
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
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
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圳亩。
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
五谷殖。
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
民知孝弟尊有德。
禹有功。
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
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
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
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
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
□□□□道古贤圣基必张。
□□□。
愿陈辞。
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
良由奸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
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
不觉悟。
不知苦。
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
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
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
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
正直恶。
心无度。
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
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
谗夫多进。
反覆言语生诈态。
人之态。
不如备。
争宠疾贤利恶忌。
妒功毁贤。
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
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
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
周幽厉。
所以败。
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
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
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
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
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
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
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
事业听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
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
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
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
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
修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
守其银。
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
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
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
明其请。
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
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
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
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
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
下不私请。
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修。
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
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查看原文

注释

【敦固】1.坚定不移。 2.敦厚坚贞。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敦】

敦【卯集下】【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

《五經文字》敦,厚也。《易·臨卦》敦臨吉。《疏》厚也。

《詩·邶風》王事敦我。《釋文》韓詩云:敦,迫也。鄭都回反,猶投擲也。

《爾雅·釋詁》敦,勉也。《疏》敦者,厚相勉也。《前漢·揚雄傳》敦衆神使式道兮。《註》師古曰:敦,勉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午曰敦牂。《史記·歷書註》敦,盛也。

《揚子·方言》敦,大也。

姓。《廣韻》敦洽,衞之醜人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回切,音堆。《詩·豳風》敦彼獨宿。《傳》敦敦然獨宿也。

《詩·魯頌》敦商之旅。《箋》敦,治也。

《莊子·說劒篇》今日試使士敦劒。《註》敦,斷也。

《廣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團。《詩·豳風》有敦瓜苦。《傳》敦,猶專專也。《疏》敦,是瓜繫蔓之貌,言瓜繫於蔓,專專然也。《釋文》徒丹反。《朱傳》音堆。

《詩·大雅》敦彼行葦。《傳》聚貌。《釋文》徒端反。

《集韻》徒渾切,音屯。《詩·大雅》鋪敦淮濆。《箋》當作屯。《揚雄·甘泉賦》敦萬騎於中營兮。《註》敦與屯同。也。

《類篇》敦煌,郡名。

《集韻》《韻會》丁聊切,音雕。《詩·大雅》敦弓旣堅。《傳》敦弓,畫弓也。天子敦弓音彫。《疏》敦與彫,古今之異。

《詩·周頌》敦琢其旅。《疏》敦雕古今字。《朱傳》音堆。

《集韻》都內切,音對。《儀禮士昏禮》黍稷四敦皆蓋。《禮·明堂位》有虞氏之兩敦。《註》敦音對。黍稷器。《疏》敦與瑚璉簠簋連方,故云黍稷器也。

《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註》敦,槃類,古者以槃盛血,以敦盛食。

《集韻》大到切,音道。幬,或作敦。覆也。《周禮·春官·司几筵》每敦一几。《註》敦讀曰燾。覆也。

《集韻》杜皓切,音稻。

同。

《集韻》《正韻》杜本切,音盾。《左傳·文十八年》天下之民。謂之渾敦。《註》謂驩兜渾敦,不開通之貌。《疏》混沌與渾敦,字之異耳。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都困切。通作頓。《爾雅·釋丘》丘一成爲敦丘。《疏》詩衞風氓篇,至于頓丘,是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註》敦,音頓。《史記·歷書註》困敦,混沌也。

《莊子·列禦》敦杖蹙之。《音義》敦,音頓。司馬云:豎也。

《集韻》主尹切,音準。淳,或作敦。《周禮·天官·內宰》出其度量淳制。《註》故書淳爲敦。杜子春讀敦爲純。純者,謂幅廣也。

《集韻》他昆切。憞,或省作敦。憞者,恨心不明也。

《韻補》叶都鈞切。《崔瑗·南陽文學頌》我國旣淳,我俗旣敦。

叶亭年切。《蘇軾·祭同安郡夫人文》嗣爲兄弟,莫如君賢。婦職旣備,母儀甚敦。

【固】

固【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怘《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慕切,音顧。《說文》四塞也。从囗古聲。《徐鍇曰》淮南子謂九州之險,爲九州之塞也。《禮·禮運》城郭溝池以爲固。《周禮·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溝池樹渠之固。《註》掌國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數事,皆是牢固之事也。《孟子》固國不以山谿之險。

《唐韻》堅也。《論語》學則不固。《詩·魯頌》式固爾猷,淮夷卒獲。《禮·曲禮》將適舍求無固。《註》就館不能無求於主人,執所欲,而必得之,非爲客之義。

《廣韻》再辭也。《書·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禮·投壺》敢固以請。《註》固之言如故也,如故者,重辭也。

執一不通也。《論語》非敢爲佞也,疾固也。《孟子》固哉,高叟之爲詩也。

鄙陋也。《禮·曲禮》輟朝而顧君子謂之固。《註》謂鄙野不達禮也。

《哀公問》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聞此言。《註》固,陋也。

本然之詞。《孟子》天下固畏齊之强也。《又》固所願也。

已然之詞。《孟子》夫世祿,滕固行之矣。

《屈原·離騷》自前世而固然。

常然之詞。《孟子》若固有之。

固守也。《論語》君子固窮。

姓。《說苑》有固乗。

僕固,複姓。唐有僕固懷恩。

固始,漢侯國名。成固,縣名。固陵,聚名。《後漢·郡國志》固始國,屬豫州汝南郡。成固,屬益州漢中郡。固陵,屬豫州國陽夏縣。

與錮通。《禮·月令》季冬行春令,國多固疾。《註》謂久疾不瘥也。

相关诗句
后世法之成律贯 以治天下 公察善思论不乱 君制变 臣谨修 各以所宜舍巧拙 下不私请 吏谨将之无铍滑 行有律 君教出 吏敬法令莫敢恣 耳目既显 观法不法见不视 隐远至 上通利 皆以情言明若日 下不欺上 信诞以分赏罚必 稽其实 言有节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参伍明谨施赏刑 明其请 听之经 莫不理续主执持 五听循领 主好论议必善谋 用有基 请牧祺 莫得轻重威不分 罪祸有律 下不得用轻私门 守其银 刑称陈 离之者辱孰它师 修之者荣 莫不说教名不移 禁不为 君法仪 莫得贵贱孰私王 进退有律 表仪既设民知方 论有常 君法明 莫得擅与孰私得 利往卬上 厚薄有等明爵服 足衣食 守其职 莫得相使一民力 事业听上 务本节用财无极 莫游食 臣下职 下皆平正国乃昌 君谨守之 君论有五约以明 言治方 请成相 □□□□托于成相以喻意 治乱是非亦可识 以自戒 观往事 刭而独鹿弃之江 进谏不听 恐为子胥身离凶 言不从 欲对衷 独不遇时当乱世 嗟我何人 不听规谏忠是害 所以败 周幽厉 厉王流于彘 郭公长父之难 任用谗夫不能制 失辅势 上壅蔽 下敛党与上蔽匿 妒功毁贤 争宠疾贤利恶忌 不如备 人之态 反覆言语生诈态 谗夫多进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 不知戒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 邪枉辟回失道途 心无度 正直恶 比周期上恶正直 是非反易 悖乱昏莫不终极 大迷惑 门户塞 蒙掩耳目塞门户 忠不上达 迷惑失指易上下 不知苦 不觉悟 后未知更何觉时 前车已覆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 良由奸诈鲜无灾 隐讳疾贤 世乱恶善不此治 愿陈辞 □□□ □□□□道古贤圣基必张 身让卞随举牟光 论举当 天乙汤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居于砥石迁于商 生昭明 契玄王 横革直成为辅 得益皋陶 躬亲为民行劳苦 平天下 禹傅土 通十二渚疏三江 北决九河 辟除民害逐共工 抑下鸿 禹有功 民知孝弟尊有德 契为司徒 夔为乐正鸟兽服 五谷殖 得后稷 任之天下身休息 举舜圳亩 干戈不用三苗服 尧有德 禹劳心力 内不阿亲贤者予 外不避仇 尚德推贤不失序 舜授禹以天下 南面而立万物备 大人哉舜 妻以二女任以事 舜不辞 尧不德 适不遇世孰知之 虽有贤圣 尚贤推德天下治 舜遇时 尧授能 贵贱有等明君臣 辩治上下 汜利兼爱德施均 以为民 尧让贤 重义轻利行显明 许由善卷 尧舜尚贤身辞让 道圣王 请成相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君子道之顺以达 辞不蹶 成相竭 上以事祖考 下以教诲子弟 君子由佼以好 美不老 治之道 一而不贰为圣人 精神相反 好而一之神以诚 志之荣 思乃精 有深藏之能远思 处之敦固 君子诚之好以待 后势富 治之志 国家既治四海平 明德慎罚 君子以修百姓宁 礼与刑 治之经 圣人隐伏墨术行 礼乐灭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穷贤良 世无王 直而用曳必参天 □而有势 心术如此象圣人 端不倾 水至平 谗夫弃之形是诘 众人贰之 君子执之心如结 修之吉 治复一 百家之说诚不祥 慎墨季惠 至治之极复后王 辩法方 凡成相 不由者乱何疑为 由之者治 文武之道同伏戏 辩贤罢 基必施 险陂倾侧此之疑 谗人罔极 尧在万世如见之 贤者思 请牧基 春申道缀基毕输 展禽三绌 逆斥不通孔子拘 恶大儒 世之愚 强配五伯六卿施 穆公得之 子胥见杀百里徙 恶贤士 世之祸 吕尚招麾殷民怀 武王诛之 比干见刳箕子累 谗人归 世之衰 封之于宋立其祖 武王善之 纣卒易乡启乃下 师牧野 武王怒 大其园囿高其台 卑其志意 飞廉知政任恶来 妒贤能 世之灾 暗以重暗成为桀 愚以重愚 贤能遁逃国乃蹶 谗人达 主之孽 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诚听之 上能尊主爱下民 明君臣 曷谓贤 忠臣蔽塞主势移 远贤近谗 比周还主党与施 国多私 曷谓罢 愚而上同国必祸 拒谏饰非 尊主安国尚贤义 反其施 论臣过 群臣莫谏必逢灾 主忌苟胜 愚而自专事不治 慎圣人 请布基 如瞽无相何伥伥 人主无贤 愚暗愚暗堕贤良 世之殃 请成相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