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尚贤身辞让

出自:先秦·无名氏《成相杂辞》

拼音:[yáo][shùn][shàng][xián][shēn][cí][ràng]

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

请成相。
世之殃。
愚暗愚暗堕贤良。
人主无贤。
如瞽无相何伥伥。
请布基。
慎圣人。
愚而自专事不治。
主忌苟胜。
群臣莫谏必逢灾。
论臣过。
反其施。
尊主安国尚贤义。
拒谏饰非。
愚而上同国必祸。
曷谓罢。
国多私。
比周还主党与施。
远贤近谗。
忠臣蔽塞主势移。
曷谓贤。
明君臣。
上能尊主爱下民。
主诚听之。
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之孽。
谗人达。
贤能遁逃国乃蹶。
愚以重愚。
暗以重暗成为桀。
世之灾。
妒贤能。
飞廉知政任恶来。
卑其志意。
大其园囿高其台。
武王怒。
师牧野。
纣卒易乡启乃下。
武王善之。
封之于宋立其祖。
世之衰。
谗人归。
比干见刳箕子累。
武王诛之。
吕尚招麾殷民怀。
世之祸。
恶贤士。
子胥见杀百里徙。
穆公得之。
强配五伯六卿施。
世之愚。
恶大儒。
逆斥不通孔子拘。
展禽三绌。
春申道缀基毕输。
请牧基。
贤者思。
尧在万世如见之。
谗人罔极。
险陂倾侧此之疑。
基必施。
辩贤罢。
文武之道同伏戏。
由之者治。
不由者乱何疑为。
凡成相。
辩法方。
至治之极复后王。
慎墨季惠。
百家之说诚不祥。
治复一。
修之吉。
君子执之心如结。
众人贰之。
谗夫弃之形是诘。
水至平。
端不倾。
心术如此象圣人。
□而有势。
直而用曳必参天。
世无王。
穷贤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礼乐灭息。
圣人隐伏墨术行。
治之经。
礼与刑。
君子以修百姓宁。
明德慎罚。
国家既治四海平。
治之志。
后势富。
君子诚之好以待。
处之敦固。
有深藏之能远思。
思乃精。
志之荣。
好而一之神以诚。
精神相反。
一而不贰为圣人。
治之道。
美不老。
君子由佼以好。
下以教诲子弟。
上以事祖考。
成相竭。
辞不蹶。
君子道之顺以达。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请成相。
道圣王。
尧舜尚贤身辞让
许由善卷。
重义轻利行显明。
尧让贤。
以为民。
汜利兼爱德施均。
辩治上下。
贵贱有等明君臣。
尧授能。
舜遇时。
尚贤推德天下治。
虽有贤圣。
适不遇世孰知之。
尧不德。
舜不辞。
妻以二女任以事。
大人哉舜。
南面而立万物备。
舜授禹以天下。
尚德推贤不失序。
外不避仇。
内不阿亲贤者予。
禹劳心力。
尧有德。
干戈不用三苗服。
举舜圳亩。
任之天下身休息。
得后稷。
五谷殖。
夔为乐正鸟兽服。
契为司徒。
民知孝弟尊有德。
禹有功。
抑下鸿。
辟除民害逐共工。
北决九河。
通十二渚疏三江。
禹傅土。
平天下。
躬亲为民行劳苦。
得益皋陶。
横革直成为辅。
契玄王。
生昭明。
居于砥石迁于商。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天乙汤。
论举当。
身让卞随举牟光。
□□□□道古贤圣基必张。
□□□。
愿陈辞。
世乱恶善不此治。
隐讳疾贤。
良由奸诈鲜无灾。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
前车已覆。
后未知更何觉时。
不觉悟。
不知苦。
迷惑失指易上下。
忠不上达。
蒙掩耳目塞门户。
门户塞。
大迷惑。
悖乱昏莫不终极。
是非反易。
比周期上恶正直。
正直恶。
心无度。
邪枉辟回失道途。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
不知戒。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
谗夫多进。
反覆言语生诈态。
人之态。
不如备。
争宠疾贤利恶忌。
妒功毁贤。
下敛党与上蔽匿。
上壅蔽。
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
郭公长父之难。
厉王流于彘。
周幽厉。
所以败。
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
独不遇时当乱世。
欲对衷。
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
进谏不听。
刭而独鹿弃之江。
观往事。
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以喻意。
请成相。
言治方。
君论有五约以明。
君谨守之。
下皆平正国乃昌。
臣下职。
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
事业听上。
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职。
足衣食。
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卬上。
莫得擅与孰私得。
君法明。
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
进退有律。
莫得贵贱孰私王。
君法仪。
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
修之者荣。
离之者辱孰它师。
刑称陈。
守其银。
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
莫得轻重威不分。
请牧祺。
用有基。
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
莫不理续主执持。
听之经。
明其请。
参伍明谨施赏刑。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言有节。
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
下不欺上。
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
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
耳目既显。
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
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
下不私请。
各以所宜舍巧拙。
臣谨修。
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
以治天下。
后世法之成律贯。

查看原文

注释

【尧舜】唐尧和虞舜的并称。远古部落联盟的首领。古史传说中的圣明君主。
【辞让】1.谦逊推让。 2.责问。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尧】

堯【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僥。《說文》高也。从垚,在兀上。高遠也。《白虎通》堯猶嶢也。嶢嶢,至高貌。古唐帝。《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

姓。魏堯暄,上黨人,以武功著。

《諡法》翼善傳聖,善行德義,皆曰堯。

人名。《前漢·高帝紀》帝擢趙堯爲御史大夫,曰無以易堯。《宋史》氏三堯。

山名。《山海經》美山東北百里曰大堯山,今直隸眞定唐山,縣亦名堯山以堯始封得名。或作㚁。本作垚,小篆加兀,作堯。兀,會高意。一曰从三土積累而上,象高形。

【舜】

舜【未集下】【舛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輸閏切,音蕣。《說文》草也。楚謂之葍,秦謂之藑,蔓地連華。

《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華。《傳》舜,木槿也。

有虞氏之號。《史記·五帝紀》虞舜者,名曰重華。《註》駰按:諡法曰:仁聖盛明曰舜。

姓。見《姓譜》。

【尚】

儻【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20画

《唐韻》他朗切《集韻》《韻會》坦朗切《正韻》他曩切,湯上聲。倜儻,卓異也。《史記·司馬相如傳》俶儻瑰瑋。《前漢·史丹傳》儻蕩不備。《註》豁達也。

《關尹子·一宇篇》心儻儻,物迭迭。《註》儻儻,猶儃儃。

或然之辭。儵忽不可期也。《莊子·天地篇》儻乎若行,而失道也。《繕性篇》軒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來寄也。

《莊子·天下篇》時恣縱而不儻。《註》儻,苟也。

《韻會》通作黨。《前漢·董仲舒傳》黨可得見乎。《揚雄傳》黨鬼神可也。本作儻。俗作倘。

【贤】

賢【酉集中】【貝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臤贒《廣韻》《正韻》戸田切《集韻》《韻會》戸千切,音弦。《說文》多才也。《玉篇》有善行也。《易·鼎卦》大亨,以養聖賢。

《繫辭》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書·大禹謨》野無遺賢。

《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禮·內則》若富,則具二牲獻其賢者於宗子。《註》賢,猶善也。

勝也。《禮·投壷》某賢於某若干純。《註》以勝爲賢。

下見切,音現。《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五分其轂之長,去一以爲賢。《註》賢,大穿也。

《韻補》叶下珍切。《詩·小雅》我從事獨賢。叶上臣。《前漢·敘傳》旣登爵位,祿賜頤賢,布衾疏食,用儉飭身。

【身】

身【酉集中】【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失人切《集韻》《韻會》《正韻》升人切,音申。《說文》躬也,象人之身。《爾雅·釋詁》我也。《疏》身,自謂也。《釋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廣韻》親也。《九經韻覽》軀也。總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

《繫辭》近取諸身。《書·伊訓》檢身若不及。《孝經·開宗明義章》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詩·大雅》大任有身。《傳》身,重也。《箋》重爲懷孕也。《疏》以身中復有一身,故言重。

告身。《唐書·選舉志》擬奏受皆給以符,謂之告身。

《史記·西南夷傳》身毒國。《註》索隱曰:身音捐。

《韻補》叶尸連切。《楊方·合歡詩》我情與子合,亦如影追身。寢共織成被,絮用同功綿。

【辞】

辞【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正韻》詳兹切,音詞。俗辭字。《佩觿集》曰: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廢。《正字通》俗辭字。《佩觿集》辭、亂从舌,其蕪累有如此者。乱。(辭)〔古文〕音詞。辭說也。《易·乾卦》修辭立其誠。《書·畢命》辭尚體要。

《說文》訟辭也。《周禮·秋官·小司》明淸于單辭,罔不中聽獄之兩辭。《疏》單辭謂一人獨言也,兩辭謂兩人競理也。

與辤同。《正韻》卻不受也。《書·大禹謨》稽首固辭。《中庸》爵祿可辭也。

謝也。《前漢·韓王信傳》溫顏遜辭。

別去也。《楚辭·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辭。

【让】

讓【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4画部外筆画:17画

〔古文〕餘以不肎救趙。

《玉篇》謙也。《類篇》退也。《字彙》先人後己謂之讓。《書·堯典》允恭克讓。《左傳·文元年》讓,德之基也。

《襄十三年》讓,禮之主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疏》應受而推曰讓。《儀禮·聘禮》賔入門皇升堂讓。《鄭註》讓,謂舉手平衡也。

《鄕飮酒禮註》事同曰讓,事異曰辭。

木名。《左思·蜀都賦》交讓所植。《註》交讓,木名。兩樹對生,一樹枯則一樹生。出岷山,在安都縣。

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讓川州,開元後置。

《讀書通》通作攘。《史記·司馬相如·封禪書》進讓之道,何其爽與。《漢書》作進攘。

《韻會小補》通作襄。《周禮·地官·保氏·五射·鄭註》一曰襄尺。《釋文》襄音讓,本作讓。

叶如羊切,音穰。《詩·小雅》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說文》本作。

相关诗句
后世法之成律贯 以治天下 公察善思论不乱 君制变 臣谨修 各以所宜舍巧拙 下不私请 吏谨将之无铍滑 行有律 君教出 吏敬法令莫敢恣 耳目既显 观法不法见不视 隐远至 上通利 皆以情言明若日 下不欺上 信诞以分赏罚必 稽其实 言有节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 参伍明谨施赏刑 明其请 听之经 莫不理续主执持 五听循领 主好论议必善谋 用有基 请牧祺 莫得轻重威不分 罪祸有律 下不得用轻私门 守其银 刑称陈 离之者辱孰它师 修之者荣 莫不说教名不移 禁不为 君法仪 莫得贵贱孰私王 进退有律 表仪既设民知方 论有常 君法明 莫得擅与孰私得 利往卬上 厚薄有等明爵服 足衣食 守其职 莫得相使一民力 事业听上 务本节用财无极 莫游食 臣下职 下皆平正国乃昌 君谨守之 君论有五约以明 言治方 请成相 □□□□托于成相以喻意 治乱是非亦可识 以自戒 观往事 刭而独鹿弃之江 进谏不听 恐为子胥身离凶 言不从 欲对衷 独不遇时当乱世 嗟我何人 不听规谏忠是害 所以败 周幽厉 厉王流于彘 郭公长父之难 任用谗夫不能制 失辅势 上壅蔽 下敛党与上蔽匿 妒功毁贤 争宠疾贤利恶忌 不如备 人之态 反覆言语生诈态 谗夫多进 后必有恨后遂过不肯悔 不知戒 已无邮人我独自美岂无故 邪枉辟回失道途 心无度 正直恶 比周期上恶正直 是非反易 悖乱昏莫不终极 大迷惑 门户塞 蒙掩耳目塞门户 忠不上达 迷惑失指易上下 不知苦 不觉悟 后未知更何觉时 前车已覆 患难哉阪为先圣知不用愚者谋 良由奸诈鲜无灾 隐讳疾贤 世乱恶善不此治 愿陈辞 □□□ □□□□道古贤圣基必张 身让卞随举牟光 论举当 天乙汤 十有四世乃有天乙是成汤 居于砥石迁于商 生昭明 契玄王 横革直成为辅 得益皋陶 躬亲为民行劳苦 平天下 禹傅土 通十二渚疏三江 北决九河 辟除民害逐共工 抑下鸿 禹有功 民知孝弟尊有德 契为司徒 夔为乐正鸟兽服 五谷殖 得后稷 任之天下身休息 举舜圳亩 干戈不用三苗服 尧有德 禹劳心力 内不阿亲贤者予 外不避仇 尚德推贤不失序 舜授禹以天下 南面而立万物备 大人哉舜 妻以二女任以事 舜不辞 尧不德 适不遇世孰知之 虽有贤圣 尚贤推德天下治 舜遇时 尧授能 贵贱有等明君臣 辩治上下 汜利兼爱德施均 以为民 尧让贤 重义轻利行显明 许由善卷 尧舜尚贤身辞让 道圣王 请成相 宗其贤良辩其殃孽□□□ 君子道之顺以达 辞不蹶 成相竭 上以事祖考 下以教诲子弟 君子由佼以好 美不老 治之道 一而不贰为圣人 精神相反 好而一之神以诚 志之荣 思乃精 有深藏之能远思 处之敦固 君子诚之好以待 后势富 治之志 国家既治四海平 明德慎罚 君子以修百姓宁 礼与刑 治之经 圣人隐伏墨术行 礼乐灭息 暴人刍豢仁人糟糠 穷贤良 世无王 直而用曳必参天 □而有势 心术如此象圣人 端不倾 水至平 谗夫弃之形是诘 众人贰之 君子执之心如结 修之吉 治复一 百家之说诚不祥 慎墨季惠 至治之极复后王 辩法方 凡成相 不由者乱何疑为 由之者治 文武之道同伏戏 辩贤罢 基必施 险陂倾侧此之疑 谗人罔极 尧在万世如见之 贤者思 请牧基 春申道缀基毕输 展禽三绌 逆斥不通孔子拘 恶大儒 世之愚 强配五伯六卿施 穆公得之 子胥见杀百里徙 恶贤士 世之祸 吕尚招麾殷民怀 武王诛之 比干见刳箕子累 谗人归 世之衰 封之于宋立其祖 武王善之 纣卒易乡启乃下 师牧野 武王怒 大其园囿高其台 卑其志意 飞廉知政任恶来 妒贤能 世之灾 暗以重暗成为桀 愚以重愚 贤能遁逃国乃蹶 谗人达 主之孽 天下为一四海宾 主诚听之 上能尊主爱下民 明君臣 曷谓贤 忠臣蔽塞主势移 远贤近谗 比周还主党与施 国多私 曷谓罢 愚而上同国必祸 拒谏饰非 尊主安国尚贤义 反其施 论臣过 群臣莫谏必逢灾 主忌苟胜 愚而自专事不治 慎圣人 请布基 如瞽无相何伥伥 人主无贤 愚暗愚暗堕贤良 世之殃 请成相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