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云道路长

出自:清代·杨宾《述怀五百字留别吴门诸同学》

拼音:[shuí][yún][dào][lù][cháng,zhǎ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忆昔居安城,发覆才半额。
举止异常儿,父母争怜惜。
自谓守青缃,终身寄篇籍。
薄有良田畴,东西免怵迫。
孰知生不辰,风波荡几席。
悲哉我二人,家破投蛮貊。
道远八千里,冰坚五六尺。
关云片片黄,塞草荒荒白。
平生未出门,出门乃局蹐。
不复见中原,焉能得安宅。
犹记送行时,舟泊姑苏驿。
大母惨不言,仲父相扶掖。
宛转就母怀,仓皇竟无策。
牵衣哭一声,寸寸肝肠磔。
弟妹年更小,但闻语啧啧。
我尚无所知,彼亦何足责。
仲父养军中,不作沟中瘠。
车骑有香囊,仲郢无牙笏。
春冬搦管书,秋夏弯弓射。
覆巢赖有此,亦足安魂魄。
蹉跎八九年,仲父复易箦。
故乡未得归,大母垂黄发。
极北望我父,血流双眼赤。
纵有断鸿飞,奈此重关隔。
可怜七尺躯,怅怅何所适。
从兹事砚田,长作吴中客。
愧乏济川才,又非凌风翮。
谬辱诸贤豪,谓可倾肝膈。
班荆多赠缟,盘飧或寘璧。
借以供大母,庶几慰日夕。
而乃天不吊,大母溘焉没。
客路挽灵车,家山谋窆穸。
窆穸复踟躇,宁忍闻沙碛。
恐我父母知,老年伤踊擗。
终念此大事,敢用私情格。
所赖有季弟,晨昏强宽释。
同气有三人,季不离亲侧。
大母在堂时,仲亦关东役。
嗟予独何人,廿载情空剧。
赎罪少黄金,鸣冤须肺石。
天子昨南巡,愿以身代谪。
銮舆已垂问,鞭挞仍遭斥。
自叹一男儿,遇事能擘画。
翻不若缇萦,上书传史册。
岁月如逝波,转眼已非昔。
更不省庭闱,生子诚何益。
结束新征衣,包裹旧巾帻。
挥手别亲朋,洒泪辞叔伯。
萧萧白日寒,渺渺云山碧。
谁云道路长,今日乾坤窄。

查看原文

注释

【道路】1.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 2.指达到某种目标的途径。 3.路途;路程。 4.路上的人。指众人。 5.奔走;跋涉。 6.行业;职业。 7.去向;线索。 8.方法;办法。 9.样子。 10.犹货色;油水。
【路长】路途遥远。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谁】

誰【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集韻》是爲切《玉篇》是推切,音垂。《說文》何也。《玉篇》不知其名也。《易·同人》出門同人。

誰咎也。《詩·召南》誰其尸之,有齊季女。《左傳·隱元年》其誰曰不然。《老子·道德經》吾不知誰之子。《莊子·天運篇》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而始誰。《註》未至孩童,便知人之姓名爲誰。

《爾雅·釋訓》誰昔昔也。《詩·國風》誰昔然矣。《傳》猶言疇昔也。郭璞曰:誰,發語辭。

《正韻》誰何,詰問也。《前漢·賈誼傳》利兵而誰何。《師古註》問之爲誰也。

《前漢·五行志》大誰卒。《師古註》主問非常之人,云姓名是誰也。大誰,本以誰何稱,因用名官,有大誰長。卒者,長所領士卒也。

姓。《萬姓統譜》誰龍,明正德閒九江府照磨。

《讀書通》通作孰,引《莊子·列禦》莫覺莫悟,何相孰也。

通作疇。引《書·舜典》疇若予上下草木鳥獸,卽孰若,與誰同。

《韻會》亦作譙。《史記·衞綰傳》不譙呵綰。《註》責讓也。譙,音誰,呵,音何。《漢書》作孰何。李奇曰:孰誰也。何,呵也。師古曰:不誰何者,猶言不借問耳。《集韻》或作唯。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路】

路【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长】

長【戌集上】【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镸音場。《增韻》短之對也。《孟子》今交九尺四寸以長。《前漢·田橫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久也。《詩·商頌》濬哲維商,長發其祥。《箋》長,猶久也。《老子·道德經》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遠也。《詩·魯頌》順彼長道,屈此羣醜。《箋》長,遠也。《古詩》道路阻且長。

常也。《陶潛·歸去來辭》門雖設而長關。《李商隱詩》風雲長爲護儲胥。

大也。《世說新語補》願乗長風,破萬里浪。

善也。《晉書·樂廣傳》論人必先稱其所長。《唐書·韓琬傳》文藝優長。

《博雅》長,挾也。

《吳語》孤敢不順從君命,長弟許諾。《註》長弟,猶云先後也。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詩·小雅》東有啓明,西有長庚。《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日旣入,謂明星爲長庚。

宮名。《班固·西都賦》北彌明光而亙長樂。《謝朓·怨情詩》掖庭聘絕國,長門失歡宴。《註》長門,漢皇后所居。

地名。《玉海》長安,本關中地,西漢建都于此,後因謂天子所都爲長安。

山名。《說林》公見東陽長山,曰:何其坦迤。《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國名。《山海經》有鹽長之國。

獸名。《山海經》有獸焉,其狀如禺,而四耳,其名長右。

草名。《爾雅·釋草》長楚,銚芅。《疏》長楚,一名銚芅。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甯子先長牂守門。《註》長牂,衞大夫。

仲長,複姓。

長乗,神名。《山海經·郭璞贊》九德之氣,是生長乗。人狀犳尾,其神則凝。妙物自潛,世無得稱。

《韻會》《正韻》展兩切,音掌。孟也。《易·乾卦》元者,善之長也。《疏》元爲施生之宗,故言元者善之長也。《戰國策》君長齊奚以薛爲。《註》長,雄長之長。

齒高也。《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禮·曲禮》年長以倍,則父事之。十年以長,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位高也。《書·益稷》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傳》言至海諸侯五國,立賢者一人爲方伯,謂之五長,以相統治。《釋文》五長,衆官之長。

《周禮·天官·大宰》乃施則于都鄙,而建其長。《註》長謂公卿大夫,王子弟之食采邑者。

進也。《易·泰卦》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生長也。《孟子》苟得其養,無物不長。

長養之也。《前漢·董仲舒傳》陽常居大夏,而以生育養長爲事。

《詩·大雅》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箋》敎誨不倦曰長。

官名。《左傳·襄十一年》秦庶長鮑庶長武帥師伐晉,以救鄭。《註》庶長,秦爵也。

縣名。《左傳·襄十八年》夏,晉人執衞行人石買于長子。《註》長子縣,屬上黨郡。

《集韻》《韻會》《正韻》直亮切,音仗。《集韻》度長短曰長。

《集韻》餘也。《正韻》多也,宂也,剩也。《論語》長一身有半。《世說新語》平生無長物。《陸機·文賦》故無取乎宂長。

《正韻》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韓愈詩》得時方長王。

相关诗句
今日乾坤窄 谁云道路长 渺渺云山碧 萧萧白日寒 洒泪辞叔伯 挥手别亲朋 包裹旧巾帻 结束新征衣 生子诚何益 更不省庭闱 转眼已非昔 岁月如逝波 上书传史册 翻不若缇萦 遇事能擘画 自叹一男儿 鞭挞仍遭斥 銮舆已垂问 愿以身代谪 天子昨南巡 鸣冤须肺石 赎罪少黄金 廿载情空剧 嗟予独何人 仲亦关东役 大母在堂时 季不离亲侧 同气有三人 晨昏强宽释 所赖有季弟 敢用私情格 终念此大事 老年伤踊擗 恐我父母知 宁忍闻沙碛 窆穸复踟躇 家山谋窆穸 客路挽灵车 大母溘焉没 而乃天不吊 庶几慰日夕 借以供大母 盘飧或寘璧 班荆多赠缟 谓可倾肝膈 谬辱诸贤豪 又非凌风翮 愧乏济川才 长作吴中客 从兹事砚田 怅怅何所适 可怜七尺躯 奈此重关隔 纵有断鸿飞 血流双眼赤 极北望我父 大母垂黄发 故乡未得归 仲父复易箦 蹉跎八九年 亦足安魂魄 覆巢赖有此 秋夏弯弓射 春冬搦管书 仲郢无牙笏 车骑有香囊 不作沟中瘠 仲父养军中 彼亦何足责 我尚无所知 但闻语啧啧 弟妹年更小 寸寸肝肠磔 牵衣哭一声 仓皇竟无策 宛转就母怀 仲父相扶掖 大母惨不言 舟泊姑苏驿 犹记送行时 焉能得安宅 不复见中原 出门乃局蹐 平生未出门 塞草荒荒白 关云片片黄 冰坚五六尺 道远八千里 家破投蛮貊 悲哉我二人 风波荡几席 孰知生不辰 东西免怵迫 薄有良田畴 终身寄篇籍 自谓守青缃 父母争怜惜 举止异常儿 发覆才半额 忆昔居安城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