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强宽释

出自:清代·杨宾《述怀五百字留别吴门诸同学》

拼音:[chén][hūn][qiáng,qiǎng,jiàng][kuān][shì]

平仄:平平平平仄

忆昔居安城,发覆才半额。
举止异常儿,父母争怜惜。
自谓守青缃,终身寄篇籍。
薄有良田畴,东西免怵迫。
孰知生不辰,风波荡几席。
悲哉我二人,家破投蛮貊。
道远八千里,冰坚五六尺。
关云片片黄,塞草荒荒白。
平生未出门,出门乃局蹐。
不复见中原,焉能得安宅。
犹记送行时,舟泊姑苏驿。
大母惨不言,仲父相扶掖。
宛转就母怀,仓皇竟无策。
牵衣哭一声,寸寸肝肠磔。
弟妹年更小,但闻语啧啧。
我尚无所知,彼亦何足责。
仲父养军中,不作沟中瘠。
车骑有香囊,仲郢无牙笏。
春冬搦管书,秋夏弯弓射。
覆巢赖有此,亦足安魂魄。
蹉跎八九年,仲父复易箦。
故乡未得归,大母垂黄发。
极北望我父,血流双眼赤。
纵有断鸿飞,奈此重关隔。
可怜七尺躯,怅怅何所适。
从兹事砚田,长作吴中客。
愧乏济川才,又非凌风翮。
谬辱诸贤豪,谓可倾肝膈。
班荆多赠缟,盘飧或寘璧。
借以供大母,庶几慰日夕。
而乃天不吊,大母溘焉没。
客路挽灵车,家山谋窆穸。
窆穸复踟躇,宁忍闻沙碛。
恐我父母知,老年伤踊擗。
终念此大事,敢用私情格。
所赖有季弟,晨昏强宽释
同气有三人,季不离亲侧。
大母在堂时,仲亦关东役。
嗟予独何人,廿载情空剧。
赎罪少黄金,鸣冤须肺石。
天子昨南巡,愿以身代谪。
銮舆已垂问,鞭挞仍遭斥。
自叹一男儿,遇事能擘画。
翻不若缇萦,上书传史册。
岁月如逝波,转眼已非昔。
更不省庭闱,生子诚何益。
结束新征衣,包裹旧巾帻。
挥手别亲朋,洒泪辞叔伯。
萧萧白日寒,渺渺云山碧。
谁云道路长,今日乾坤窄。

查看原文

注释

【晨昏】早上和晚上:常做夜班令人感觉晨昏颠倒,早晚不分|晨昏随侍在侧。
【宽释】宽大免罪。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晨】

晨【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辰。《說文》曟,或省作晨。房星爲民田時者。《周語》農祥晨正。《註》晨正謂立春之日,晨中於午也。

《廣韻》食鄰切《集韻》乗人切,音神。《說文》作䢅,早昧爽也。从臼从辰。辰,時也。《九經字樣》䢅,隷省作晨。《爾雅·釋詁》晨,早也。《釋名》晨,伸也。旦而日光復伸見也。《玉篇》明也。《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

《集韻》慈鄰切,音秦。關中語也。

《集韻》鷐通作晨。《爾雅·釋鳥》晨風,鸇。《註》鷂屬。《詩·秦風》鴥彼晨風。

《韻補》叶時連切。《陸機·挽歌》側聽隂溝涌,臥觀天井懸。廣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

【昏】

昏【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呼昆切,音閽。《說文》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爾雅·釋詁》昏,代也。《註》代,明也。《疏》日入後二刻半爲昏,昏來則明往,故云代明。《釋名》昏,損也,陽精損減也。《周禮·秋官·司寤氏註》日入三刻爲昏,不盡三刻爲明。《淮南子·天文訓》日至虞淵,是謂黃昏。至於蒙谷,是謂定昏。

《詩·邶風》宴爾新昏。《儀禮·士昏禮註》士娶妻之禮,以昏爲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隂來,日入三商爲昏。

《左傳·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亞。《註》妻父曰昏,重昏爲媾,婚父曰姻,兩婿相謂曰亞。

《書·益稷》下民昏墊。《傳》昏瞀墊溺。

《書·盤庚》不昏作勞。《傳》昏,彊也。

《書·牧誓》昏棄厥肆祀弗答。《傳》昏,亂也。《疏》昏閽於事必亂,故昏爲亂也。

《左傳·昭十九年》札瘥夭昏。《註》未名曰昏。《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謂未三月而死也。

《集韻》呼困切,音。暗也。亦姓。

《韻補》叶許云切。《曹大家ɡū·東征賦》悵容與而久住兮,忘日夕而將昏。到長垣之境界,察農野之居民。

叶許懸切。《馬融·廣成頌》子野聽聳,離朱目眩。隷首策亂,陳子籌昏。

【强】

强【寅集下】【弓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說文徐註》同强。秦刻石文从口。同強。(強)《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

《爾雅·釋蟲》強蚚。《疏》強,蟲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又》強醜捋。《註》以脚自摩捋。

與彊通。《廣韻》剛強也,健也。《禮·曲禮》四十曰強而仕。《疏》強有二義,一則四十不惑,是智慮強。二則氣力強也。《中庸》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集韻》勝也。《禮·中庸註》南方以舒緩爲強,北方以剛猛爲強。

《廣韻》暴也。《史記·田延年傳》誅鉏豪強。

算家以有餘爲強。《古木蘭詩》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強圉。

姓。《左傳·莊十六年》刖強鉏。《廣韻》後漢有強華奉赤伏符。

《廣韻》《集韻》《正韻》其兩切,彊上聲。《集韻》勉也。《爾雅·釋詁》勤也。《禮·中庸》或勉強而行之。

《韻會》矯強。《左傳·莊十九年》鬻拳強諫楚子。《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曰橋君。《註》橋音矯。

勸也。《周禮·地官》正其行,而強之道藝。《註》強,猶勸也。《禮·樂記》強而弗抑則易。《疏》師但勸強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則受者和易。

姓。《廣韻》《前秦錄》有將軍強求。◎按《後漢》強華,《前秦》強求同姓,《廣韻》分二音,不知何據。

《集韻》《韻會》《正韻》其亮切,彊去聲。《韻會》木強,不和柔貌。《前漢·周昌傳贊》周昌,木強人也。《註》言其強質如木石然。

《正韻》自是也,㑃也。《前漢·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註》屈強,不柔服也。《史記》作屈彊。

與襁通。《類篇》強,負兒衣。《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強葆之中。《註》索隱曰:強葆卽襁褓。正義曰:強闊八寸,長八尺,用約小兒於背而負行。(強)

【宽】

寬【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完《唐韻》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官切,㱁平聲。《說文》屋寬大也。从宀莧聲。莧音桓,今文省作寬。一曰緩也。《廣韻》愛也,裕也。

舒也。《易·乾卦》寬以居之。《詩·衞風》寬兮綽兮。《註》寬,宏裕也。

《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

《增韻》不猛也。《書·大禹謨》臨下以,御衆以寬。

《君》寬而有制,從容以和。《左傳·昭二十年》子產謂子大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曰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緩也。《史記·韓非列傳》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冑之士。

宥也。《史記·廉頗列傳》鄙賤之人,不圖將軍寬之至此也。

姓。

叶驅圓切,音圈。《詩·衛風》考槃在㵎,碩人之寬。叶下諼。

叶巨員切,音權。《韓愈·閔已賦》昔顏氏之庶幾,在隱約而平寬。固哲人之細事,夫子乃嗟歎其賢。

【释】

釋【酉集下】【釆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施隻切,音適。《說文》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別物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春王正月,公在楚,釋不朝正于廟也。《註》釋,解也。《疏》解釋公所以不得親自朝正也。《吳語》乃使行人奚斯釋言於齊。《註》釋,解也。以言自解。

《廣韻》捨也。《前漢·食貨志》今農事棄捐,而采銅者日蕃,釋其耒耨,冶鎔炊炭。《管子·霸形篇》釋實而攻虛,釋堅而攻膬,釋難而攻易。

消也,散也。《前漢·景十三王傳》骨肉冰釋。《註》師古曰:冰釋,言消散也。《淮南子·俶眞訓》北方有不釋之冰。

放也。《書·多方》開釋無辜,亦克用勸。《傳》開放無罪之人。《左傳·哀八年》請釋子服何於吳。

《爾雅·釋詁》釋,服也。《疏》釋者,釋去恨怨而服也。

《書·大禹謨》釋兹在兹。《傳》釋,廢也。

《禮·王制》出征,執有罪反,釋奠于學,以訊馘告。《註》釋菜奠幣,禮先師也。

《禮·禮器》禮釋回,增美質。《註》釋,猶去也。回,邪辟也。

《儀禮·士虞禮》舉魚腊俎,俎釋三个。《註》釋,猶遺也。

《書·伊訓》若虞機張,往省括于度則釋。《疏》釋弦發矢。

潤也。《禮·內則》欲濡肉,則釋而煎之以醢。《疏》欲得濡肉,則以水潤釋而煎之以醢也。

《詩·大雅》釋之叟叟。《傳》釋,淅米也。

釋迦,佛號。今僧家皆稱釋氏。《支遁·詠人日詩》釋迦乗虛會。《梁昭明·東齋聽講》昔聞孔道貴,今覩釋花珍。

姓。

《韻會》或作澤。《詩·周頌》其耕澤澤。《註》言土解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水有時以澤。

《集韻》亦作繹。通作醳。《史記·魏世家》與其以秦醳衞,不如以魏醳衞。

《字彙補》羊益切,音亦。悅也。《六書正譌》別作懌,非。《嵆康·琴賦》康樂者聞之,則欨愉懽釋。

《韻補》叶施灼切,音爍。《楚辭·九章》凌陽侯之泛濫兮,忽翺翔之焉薄。心絓結而不解兮,思蹇產而不釋。

相关诗句
今日乾坤窄 谁云道路长 渺渺云山碧 萧萧白日寒 洒泪辞叔伯 挥手别亲朋 包裹旧巾帻 结束新征衣 生子诚何益 更不省庭闱 转眼已非昔 岁月如逝波 上书传史册 翻不若缇萦 遇事能擘画 自叹一男儿 鞭挞仍遭斥 銮舆已垂问 愿以身代谪 天子昨南巡 鸣冤须肺石 赎罪少黄金 廿载情空剧 嗟予独何人 仲亦关东役 大母在堂时 季不离亲侧 同气有三人 晨昏强宽释 所赖有季弟 敢用私情格 终念此大事 老年伤踊擗 恐我父母知 宁忍闻沙碛 窆穸复踟躇 家山谋窆穸 客路挽灵车 大母溘焉没 而乃天不吊 庶几慰日夕 借以供大母 盘飧或寘璧 班荆多赠缟 谓可倾肝膈 谬辱诸贤豪 又非凌风翮 愧乏济川才 长作吴中客 从兹事砚田 怅怅何所适 可怜七尺躯 奈此重关隔 纵有断鸿飞 血流双眼赤 极北望我父 大母垂黄发 故乡未得归 仲父复易箦 蹉跎八九年 亦足安魂魄 覆巢赖有此 秋夏弯弓射 春冬搦管书 仲郢无牙笏 车骑有香囊 不作沟中瘠 仲父养军中 彼亦何足责 我尚无所知 但闻语啧啧 弟妹年更小 寸寸肝肠磔 牵衣哭一声 仓皇竟无策 宛转就母怀 仲父相扶掖 大母惨不言 舟泊姑苏驿 犹记送行时 焉能得安宅 不复见中原 出门乃局蹐 平生未出门 塞草荒荒白 关云片片黄 冰坚五六尺 道远八千里 家破投蛮貊 悲哉我二人 风波荡几席 孰知生不辰 东西免怵迫 薄有良田畴 终身寄篇籍 自谓守青缃 父母争怜惜 举止异常儿 发覆才半额 忆昔居安城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