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白日寒

出自:清代·杨宾《述怀五百字留别吴门诸同学》

拼音:[xiāo][xiāo][bái][rì][hán]

平仄:平平平仄平

忆昔居安城,发覆才半额。
举止异常儿,父母争怜惜。
自谓守青缃,终身寄篇籍。
薄有良田畴,东西免怵迫。
孰知生不辰,风波荡几席。
悲哉我二人,家破投蛮貊。
道远八千里,冰坚五六尺。
关云片片黄,塞草荒荒白。
平生未出门,出门乃局蹐。
不复见中原,焉能得安宅。
犹记送行时,舟泊姑苏驿。
大母惨不言,仲父相扶掖。
宛转就母怀,仓皇竟无策。
牵衣哭一声,寸寸肝肠磔。
弟妹年更小,但闻语啧啧。
我尚无所知,彼亦何足责。
仲父养军中,不作沟中瘠。
车骑有香囊,仲郢无牙笏。
春冬搦管书,秋夏弯弓射。
覆巢赖有此,亦足安魂魄。
蹉跎八九年,仲父复易箦。
故乡未得归,大母垂黄发。
极北望我父,血流双眼赤。
纵有断鸿飞,奈此重关隔。
可怜七尺躯,怅怅何所适。
从兹事砚田,长作吴中客。
愧乏济川才,又非凌风翮。
谬辱诸贤豪,谓可倾肝膈。
班荆多赠缟,盘飧或寘璧。
借以供大母,庶几慰日夕。
而乃天不吊,大母溘焉没。
客路挽灵车,家山谋窆穸。
窆穸复踟躇,宁忍闻沙碛。
恐我父母知,老年伤踊擗。
终念此大事,敢用私情格。
所赖有季弟,晨昏强宽释。
同气有三人,季不离亲侧。
大母在堂时,仲亦关东役。
嗟予独何人,廿载情空剧。
赎罪少黄金,鸣冤须肺石。
天子昨南巡,愿以身代谪。
銮舆已垂问,鞭挞仍遭斥。
自叹一男儿,遇事能擘画。
翻不若缇萦,上书传史册。
岁月如逝波,转眼已非昔。
更不省庭闱,生子诚何益。
结束新征衣,包裹旧巾帻。
挥手别亲朋,洒泪辞叔伯。
萧萧白日寒,渺渺云山碧。
谁云道路长,今日乾坤窄。

查看原文

注释

【萧萧】1.稀疏:白发萧萧今已老。 2.拟声词:萧萧马鸣|风萧萧兮易水寒|月影下,树叶萧萧。
【白日】1.太阳;阳光。 2.喻指君主。 3.白昼;白天。 4.时间;光阴。 5.人世;阳间。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萧】

蕭【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蘇彫切《集韻》先凋切,音簫。艾蒿也。《詩·王風》彼采蕭兮。《疏》今人所謂荻蒿者是也。《禮·郊特牲》蕭合黍稷,臭陽達于牆屋。

《詩·小雅》蕭蕭馬鳴。《註》聲也。

《前漢·食貨志》江淮之閒,蕭然煩費。《註》蕭然猶騷然,勞動之貌。

蕭條,寂寥貌。《宋玉·九辨》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註》隂令促,急風疾暴也。

《論語》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何晏註》蕭之言肅也,牆謂屛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屛而加肅敬。

斧名。《左思·魏都賦》蕭斧戢柯以柙刃。《說文註》蕭斧,芟艾之斧也。

國名。《左傳·文十四年》宋高哀爲蕭封人。《註》蕭,宋附庸國。

關名。《前漢·武帝紀》北出蕭關。

姓。《潛夫論》蕭氏,殷舊姓也。

叶音修。《毛詩·古音考》冽彼下泉,浸彼苞蕭。叶下周。《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叶下憂。◎按《周禮·地官·甸師》蕭茅註:鄭讀所六反,至杜子春始讀爲簫。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寒】

寒【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姓。漢博士寒朗。

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相关诗句
今日乾坤窄 谁云道路长 渺渺云山碧 萧萧白日寒 洒泪辞叔伯 挥手别亲朋 包裹旧巾帻 结束新征衣 生子诚何益 更不省庭闱 转眼已非昔 岁月如逝波 上书传史册 翻不若缇萦 遇事能擘画 自叹一男儿 鞭挞仍遭斥 銮舆已垂问 愿以身代谪 天子昨南巡 鸣冤须肺石 赎罪少黄金 廿载情空剧 嗟予独何人 仲亦关东役 大母在堂时 季不离亲侧 同气有三人 晨昏强宽释 所赖有季弟 敢用私情格 终念此大事 老年伤踊擗 恐我父母知 宁忍闻沙碛 窆穸复踟躇 家山谋窆穸 客路挽灵车 大母溘焉没 而乃天不吊 庶几慰日夕 借以供大母 盘飧或寘璧 班荆多赠缟 谓可倾肝膈 谬辱诸贤豪 又非凌风翮 愧乏济川才 长作吴中客 从兹事砚田 怅怅何所适 可怜七尺躯 奈此重关隔 纵有断鸿飞 血流双眼赤 极北望我父 大母垂黄发 故乡未得归 仲父复易箦 蹉跎八九年 亦足安魂魄 覆巢赖有此 秋夏弯弓射 春冬搦管书 仲郢无牙笏 车骑有香囊 不作沟中瘠 仲父养军中 彼亦何足责 我尚无所知 但闻语啧啧 弟妹年更小 寸寸肝肠磔 牵衣哭一声 仓皇竟无策 宛转就母怀 仲父相扶掖 大母惨不言 舟泊姑苏驿 犹记送行时 焉能得安宅 不复见中原 出门乃局蹐 平生未出门 塞草荒荒白 关云片片黄 冰坚五六尺 道远八千里 家破投蛮貊 悲哉我二人 风波荡几席 孰知生不辰 东西免怵迫 薄有良田畴 终身寄篇籍 自谓守青缃 父母争怜惜 举止异常儿 发覆才半额 忆昔居安城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