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意祸起萧墙里

出自:近现代·常国武《俞律诗兄督予先作《登庐山龙首崖放歌》,因走笔赋此,不知能入法眼否》

拼音:[qǐ,kǎi][yì][huò][qǐ][xiāo][qiáng][lǐ]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

君不见禹甸名山大宛马,其中匡庐甲天下。
又不见匡庐虽以奇秀闻,山水之外饶人文。
天人合一始完足,阙一有身乃无魂。
忆昔虾夷掠赤县,隳突叫嚣极凶悍。
北地中原皆陆沉,海棠舆图割其半。
元戎登高振臂呼,底死不作亡国奴。
万众守土俱有责,筑我长城宁捐躯。
山川草木亦怒叱,炎黄华胄益壁立。
铁骑历块过大都,沙场千里殷觱篥。
八年血雨腥风中,义师终夺丑虏魄。
天旋地转期河清,兵销锄犁田可耕。
岂意祸起萧墙里,烽火又见楚汉争。
争战三载旧社屋,可怜黔黎苦茶毒。
还寄生计仰斧镰,出有车马食有肉。
太息世事每转轮,昏著全输好棋局。
变法大纛翻变颜,赤地饿殍吞声哭。
悲剧频演在兹山,谠论逆耳言者族。
一人之心逾骄固,是非非是马成鹿。
弥天浩劫跬步来,斯文同袍迭巢覆。
国脉危殆一线悬,始作俑者罪难赎。
维我邓公出群雄,一扫氛祲扇清风。
正道是由易故辙,求真务实屏凿空。
筹画总以人为本,维民所止奏事功。
仓廪实兮衣食足,此日真见东方红。
我今登陟忘老耄,龙首崖上舒双瞳。
匡庐奇绝数云海,潮生潮落淡复浓。
植杖崖巅久凝伫,伴我左右华盖松。
长松与我共尔汝,如子如孙水乳融。
须臾云开众山碧,蓦见前山铁船峰。
峰崖相看两不厌,如友如朋声气通。
招饮便挂帆席至,釜酒一吸龙作虹。
吐金满器灾弊祛,永古人寿年亦丰。
因悟人天应相睦,相睦之道惟中庸。
鼎鼐调和仗群策,聿成大业须有容。
吁嗟乎,君不闻商鉴昭昭著青史,治乱两间只片纸。
毋使后人哀后人,长歌之意厥在此。

查看原文

注释

【萧墙】1.当门而立的小墙: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偻,即娃母也。 2.比喻内部:萧墙衅起|兵起萧墙,非国之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意】

意【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於記切《正韻》於戲切,音䔬。志之發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爲情所意念謂之意。《禮運》非意之也。《註》意,心所無慮也。《疏》謂於無形之處,用心思慮也。無慮,卽慮無也。

與抑通。《徐鍇曰》見之於外曰意。意,猶抑也。舍其言,欲出而抑之。《大戴禮》武王問黃帝,顓頊之道存乎,意亦忽不可得見歟。意猶抑。《論語》抑與之歟。《漢石經》作意,抑猶意,古通用也。

《轉注古音》於宜切,音醫。《前漢·韓信傳》意嗚猝嗟。

叶乙力切,音億。《秦之罘刻石文》大矣哉。宇縣之中,承順聖意。羣臣頌功,請刻於石,表垂乎常式。

與臆通。《賈誼·服賦》請對以意。《史記》作臆。《師古曰》叶韻音億。《魏校曰》从心从音。意不可見而象,因言以會意也。

【祸】

禍【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旤和上聲。《說文》害也,神不福也。《釋名》毀也,言毀滅也。《增韻》殃也,災也。《詩·小雅》二人從行,誰爲此禍。《禮·表記》君子愼以避禍。

作旤。《前漢·五行志》六畜謂之旤,言其著也。

作祻。《晉書·文帝紀》同發機。

叶後五切,戸上聲。《馮衍·顯志賦》昔三后之純粹兮,每季世而窮禍。弔夏桀於南巢兮,哭殷紂於牧野。野,音豎。

叶紙韻,虎委切。《荀子·成相篇》世之禍,惡賢士,子胥見殺百里徙。

叶支韻,許規切。《荀子·成相篇》論臣過,反其施,尊主安國尚賢義,距諫飾非,愚而上同,國必禍。義叶宜。

【起】

起【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萧】

蕭【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蘇彫切《集韻》先凋切,音簫。艾蒿也。《詩·王風》彼采蕭兮。《疏》今人所謂荻蒿者是也。《禮·郊特牲》蕭合黍稷,臭陽達于牆屋。

《詩·小雅》蕭蕭馬鳴。《註》聲也。

《前漢·食貨志》江淮之閒,蕭然煩費。《註》蕭然猶騷然,勞動之貌。

蕭條,寂寥貌。《宋玉·九辨》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註》隂令促,急風疾暴也。

《論語》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何晏註》蕭之言肅也,牆謂屛也。君臣相見之禮,至屛而加肅敬。

斧名。《左思·魏都賦》蕭斧戢柯以柙刃。《說文註》蕭斧,芟艾之斧也。

國名。《左傳·文十四年》宋高哀爲蕭封人。《註》蕭,宋附庸國。

關名。《前漢·武帝紀》北出蕭關。

姓。《潛夫論》蕭氏,殷舊姓也。

叶音修。《毛詩·古音考》冽彼下泉,浸彼苞蕭。叶下周。《屈原·九歌》風颯颯兮木蕭蕭。叶下憂。◎按《周禮·地官·甸師》蕭茅註:鄭讀所六反,至杜子春始讀爲簫。

【墙】

墻【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3画

俗牆字。

【里】

里【酉集下】【里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憂也。《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箋》里,憂也。

姓。《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註》里析,鄭大夫。

百里、相里,複姓。

地名。《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註》南里,鄭地。

山名。《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註》沒里者,河也。

古夫稱妻曰鄕里。《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釋文》里,音以。

相关诗句
长歌之意厥在此 毋使后人哀后人 治乱两间只片纸 君不闻商鉴昭昭著青史 吁嗟乎 聿成大业须有容 鼎鼐调和仗群策 相睦之道惟中庸 因悟人天应相睦 永古人寿年亦丰 吐金满器灾弊祛 釜酒一吸龙作虹 招饮便挂帆席至 如友如朋声气通 峰崖相看两不厌 蓦见前山铁船峰 须臾云开众山碧 如子如孙水乳融 长松与我共尔汝 伴我左右华盖松 植杖崖巅久凝伫 潮生潮落淡复浓 匡庐奇绝数云海 龙首崖上舒双瞳 我今登陟忘老耄 此日真见东方红 仓廪实兮衣食足 维民所止奏事功 筹画总以人为本 求真务实屏凿空 正道是由易故辙 一扫氛祲扇清风 维我邓公出群雄 始作俑者罪难赎 国脉危殆一线悬 斯文同袍迭巢覆 弥天浩劫跬步来 是非非是马成鹿 一人之心逾骄固 谠论逆耳言者族 悲剧频演在兹山 赤地饿殍吞声哭 变法大纛翻变颜 昏著全输好棋局 太息世事每转轮 出有车马食有肉 还寄生计仰斧镰 可怜黔黎苦茶毒 争战三载旧社屋 烽火又见楚汉争 岂意祸起萧墙里 兵销锄犁田可耕 天旋地转期河清 义师终夺丑虏魄 八年血雨腥风中 沙场千里殷觱篥 铁骑历块过大都 炎黄华胄益壁立 山川草木亦怒叱 筑我长城宁捐躯 万众守土俱有责 底死不作亡国奴 元戎登高振臂呼 海棠舆图割其半 北地中原皆陆沉 隳突叫嚣极凶悍 忆昔虾夷掠赤县 阙一有身乃无魂 天人合一始完足 山水之外饶人文 又不见匡庐虽以奇秀闻 其中匡庐甲天下 君不见禹甸名山大宛马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