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识中华势

出自:清代·洪繻《送梁子嘉先生归粤长歌》

拼音:[qǐ,kǎi][shí,zhì][zhōng,zhòng][huá,huà,huā][shì]

平仄:仄平平平仄

西风海上来,江湖秋已疏。
天涯远游子,日色冷菰蒲。
蒲帆天外去,忽忽浪花粗。
行客悲不已,远望绝平芜。
故乡在何处?回首水云区。
岭南近如何?未得一纸书。
衣锦滞他方,富贵亦唏嘘!况为失路人,不如归乡闾。
我送先生行,欲挽先生裾。
先生昔来时,台海金汤如。
班生从戎幕,曾见海氛袪。
维时法兰西,遂为强弩馀。
兵气倏忽消,辐辏纷舟车。
先生半隐宦,拓地开菑畬。
台阳富山海,山人亦足鱼。
先生于山中,永以爱吾庐。
谁知浩劫兴,割地等商于。
欃枪无人扫,千里为邱墟。
先生攘袂起,有愤不得摅。
朝廷有子兰,枉哭申包胥!仓皇戎马间,南北行趑趄。
越海去复来,囊橐无宿储。
不见汉衣冠,所遇多駏驉。
关津不易过,寄迹嗟籧篨!当年华屋处,再过无人居。
伏莽时时起,十室九室虚。
沧海扬尘后,无复返其初。
先生长太息,决计问归途。
君家粤东路,地即古番禺。
亦曾遭英夷,夺去海膏腴。
伊昔林文忠,至死三叹吁!有计不得行,谋国误奸诬。
虎门铸大错,筹策至今纡。
茫茫五虎洋,万国来揶揄。
汪、黄今再生,遗祸遍海隅。
粤海虽粗安,虢亡行及虞。
今日广州潮,轮舶环郡郛。
山海失岩阻,黔首其挛拘。
君归亦何乐,聊为妻孥娱。
我思祸乱中,素志不可渝。
祖生中流楫,气足吞羯奴。
西夷侮我甚,谓我无良图。
瓜分指中夏,囊括鼓咙胡。
我笑夷人眼,咫尺见糊模。
岂识中华势,衰乃盛之符。
君归求黄石,慎保千金躯!见说粤西峤,胜、广已蠕蠕。
草寇启汉、唐,此岂为之驱!可怜兵燹灾,到处无或殊。
君地与毗连,曷胜望苍梧!滔滔郁林水,须虑走湛卢。
官军成铅刀,不足张威弧。
我辈何从计?不禁碎唾壶。
时事且勿悲,请为君歌呼!去年见君面,一拜识眉须。
嶙嶙耸傲骨,迥异风尘趋。
逢人辄面质,不为时俗谀。
诗文在正声,瑰异过璠瑜。
我读「钓龙歌」,高调入云衢。
稽康广陵散,不道今未无。
有作皆唐调,绝不为喁吁。
伤时生感喟,杜诗与泪俱。
平生复萧索,阅历貔生貙。
愧我非终童,未能弃关繻。
空送先生去,不共先生徂。
秋风吹远道,落叶客身孤。
东西马首瞻,怅惘失朝餔。
遥遥沧海上,帆片有云铺。
一去难复逢,望君眼亦枯!粤山千万重,君去飞舳舻。

查看原文

注释

【中华】1.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 2.指中原。 3.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识】

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

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姓。見《姓纂》。

《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

《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集韻》或書作。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华】

華【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䔢《唐韻》戸花切《集韻》胡瓜切,音划。《書·舜典》重華協于帝。《傳》華謂文德。

《禮·檀弓》華而睆。《疏》凡繪畫,五色必有光華,故曰華畫也。

《廣韻》草盛也。

粉也。《曹植·洛神賦》鉛華弗御。

髮白也。《後漢·陳蕃傳》蹇諤之操,華首彌固。

華林,園名。《魏志》芳林園卽今華林園。

地名。《戰國策》說趙王于華屋之下。《史記·秦本紀註》華陽,地名。《吳志·孫皓傳》皓舉大衆出華里。

《水經注》河水東南徑華池。

華表。《古今註》堯設誹謗木,今之華表。

星名。《晉書·天文志》大帝九星曰華蓋。

《韻會》胡化切,音話。《書·禹貢》至于太華。《爾雅·釋山》華山,爲西嶽。

姓。《潛夫論》華氏子,姓也。《通志·氏族略》宋戴公子者,食采于華,因氏焉。

《司馬相如·上林賦》華楓枰櫨。《註》華皮可以爲索。

《集韻》呼瓜切,音譁。《禮·曲禮》爲國君者華之。《註》華,中裂之,不四拆也。《爾雅·釋木》瓜曰華之。

與花同。《爾雅·釋草》華,荂也。《揚子·方言》齊楚之閒或謂之華,或謂之荂。《佩觿集》華有戸瓜,呼瓜二翻,俗別爲花。

《韻補》呼戈切。《邊讓·章華賦》體迅輕鴻,榮曜春華。進如浮雲,退如激波。

胡戈切。《徐鍇·說文繫傳》華,本音和,故今人謂華表爲和表。《棗據詩》矯足登雲閣,相伴步九華。徙倚憑高山,仰攀桂樹柯。

《詩·本音》灼灼其華。《註》音敷。《考》《詩》如常棣之華,顏如舜華,維常之華,叶車韻。隰有荷華,叶下都韻。黍稷方華,叶下途韻,凡七見,皆讀敷。

《唐韻古音》亦音敷。郭璞曰:江東謂華爲敷。陸德明曰:古讀華如敷,不獨江東也。漢光武曰: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必得隂麗華。

《韻會》苦蛙切《正韻》枯瓜切,。

【势】

勢【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舒制切《集韻》《韻會》《正韻》始制切,音世。《說文》盛權力也。《孟子》好善而忘勢。

《廣韻》形勢。《易·坤卦》地勢坤。

《增韻》氣燄也。《書·君》毋倚勢作威。

《韻會》外腎爲勢。宮,男子割勢。

《韻補》叶式列切,音設。《木華·海賦》羣山旣略,百川潛渫。泱漭澹泞,騰波赴勢。

相关诗句
君去飞舳舻 粤山千万重 望君眼亦枯 一去难复逢 帆片有云铺 遥遥沧海上 怅惘失朝餔 东西马首瞻 落叶客身孤 秋风吹远道 不共先生徂 空送先生去 未能弃关繻 愧我非终童 阅历貔生貙 平生复萧索 杜诗与泪俱 伤时生感喟 绝不为喁吁 有作皆唐调 不道今未无 稽康广陵散 高调入云衢 我读「钓龙歌」 瑰异过璠瑜 诗文在正声 不为时俗谀 逢人辄面质 迥异风尘趋 嶙嶙耸傲骨 一拜识眉须 去年见君面 请为君歌呼 时事且勿悲 不禁碎唾壶 我辈何从计 不足张威弧 官军成铅刀 须虑走湛卢 滔滔郁林水 曷胜望苍梧 君地与毗连 到处无或殊 可怜兵燹灾 此岂为之驱 草寇启汉、唐 胜、广已蠕蠕 见说粤西峤 慎保千金躯 君归求黄石 衰乃盛之符 岂识中华势 咫尺见糊模 我笑夷人眼 囊括鼓咙胡 瓜分指中夏 谓我无良图 西夷侮我甚 气足吞羯奴 祖生中流楫 素志不可渝 我思祸乱中 聊为妻孥娱 君归亦何乐 黔首其挛拘 山海失岩阻 轮舶环郡郛 今日广州潮 虢亡行及虞 粤海虽粗安 遗祸遍海隅 汪、黄今再生 万国来揶揄 茫茫五虎洋 筹策至今纡 虎门铸大错 谋国误奸诬 有计不得行 至死三叹吁 伊昔林文忠 夺去海膏腴 亦曾遭英夷 地即古番禺 君家粤东路 决计问归途 先生长太息 无复返其初 沧海扬尘后 十室九室虚 伏莽时时起 再过无人居 当年华屋处 寄迹嗟籧篨 关津不易过 所遇多駏驉 不见汉衣冠 囊橐无宿储 越海去复来 南北行趑趄 仓皇戎马间 枉哭申包胥 朝廷有子兰 有愤不得摅 先生攘袂起 千里为邱墟 欃枪无人扫 割地等商于 谁知浩劫兴 永以爱吾庐 先生于山中 山人亦足鱼 台阳富山海 拓地开菑畬 先生半隐宦 辐辏纷舟车 兵气倏忽消 遂为强弩馀 维时法兰西 曾见海氛袪 班生从戎幕 台海金汤如 先生昔来时 欲挽先生裾 我送先生行 不如归乡闾 况为失路人 富贵亦唏嘘 衣锦滞他方 未得一纸书 岭南近如何 回首水云区 故乡在何处 远望绝平芜 行客悲不已 忽忽浪花粗 蒲帆天外去 日色冷菰蒲 天涯远游子 江湖秋已疏 西风海上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