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伤心鸢跕处

出自:近现代·苏大山《基隆览古》

拼音:[huí][shǒu][shāng][xīn][yuān][diǎn,tiē,dié][chǔ,chù]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

昔我舟行经马渎,如梦空江曾一宿。
战后青山两岸横,残燹满天秋摵摵。
今日舟行又向东,好风吹我入基隆。
大好江山满目恨,海云高处万灯红。
座中有客徵故事,手检枯灰细为记。
交集百感正茫茫,孰将缺陷弥天地。
海禁才通祸便胎,越南边衅已轻开。
沧波界限何曾画,轧轧青烟剪海来。
悔把戎机付名士,纶巾羽扇饶风指。
如虎徒深畏敌心,敢信成名归竖子。
碧眼睒睒意气雄,居然鄙远冀邀功。
讵因桂子荷花好,一曲清词竟兆戎。
将军旗鼓来天上,如荼如火军容壮。
曼衍鱼龙海国开,欢呼恃作长城障。
巉岩高岭峙狮球,银涛叠叠水犀愁。
未许长驱师竟渡,八公草木尽貔貅。
喑呜动地十荡决,佛郎机发飞列缺。
毕竟成城众志坚,仙洞山前刀如雪。
奋呼歼敌百头颅,橐竿悬上似累珠。
怅望天西归不得,游魂应恸血模糊。
鎗似林行炮似雨,往来海上窥门户。
沪尾连朝飞羽书,捷报传来孙壮武。
湖湘自古将材多,拍手齐歌曳落河。
子弟背嵬能捲土,衔枚飞过古婆娑。
更有横戈跃马入,海涛手擘天风踏。
一军忠义足雄边,撼岳声中短兵接。
姗姗看杀貌如花,舞罢氍毹月未斜。
鞠部有人身手好,酒痕春泛夺流霞。
海疆从此边防固,未许陈仓师暗渡。
奈何一著失先机,前锋已报孤军仆。
袖手何心壁上观,储胥风起夕漫漫。
冷眼看人蛮触斗,坐教失计纵呼韩。
国殇无庙荐麦饭,草木漫山雄鬼叹。
男儿何必薄偏裨,誓死终教成铁汉。
一角山河任付人,旗翻三色七鲲身。
倘非单骑格回纥,似此珠厓嗟久沦。
底事嚇人惊腐鼠,万里楼船疏战禦。
黑旗埋没大刀刘,回首伤心鸢跕处
庸臣辱国罪当诛,责备讵能逭老夫。
割藩无策多遗恨,和议何人赞庙谟。
徘徊又见桑生海,刹刹尘尘四十载。
绝少惩前毖后思,燕云缥缈终成悔。
把盏临流东浪哀,已无城郭鹤飞回。
兴亡纵自关天意,毕竟安危亦仗才。
往事凄凉休再误,穷兵铁把六州铸。
沙场尸裹几英雄,行人笑指孤拔墓。
二千年史吊西欧,绝岛名王骨未收。
一样君臣悲远略,杜鹃声咽不胜愁。

查看原文

注释

【回首】1.把头转向后方:屡屡~,不忍离去。 2.〈书〉回忆:~往事 。
【伤心】1.心灵受伤,形容极其悲痛。 2.极甚之词,犹言万分。
【鸢跕】《后汉书.马援传》:"当吾在浪泊﹑西里间,虏未灭之时,下潦上雾,毒气重蒸,仰视飞鸢跕跕墯水中。"李贤注:"鸢,鸱也。跕跕,墯貌也。"后以"鸢跕"形容路远地恶。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回】

回【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首】

首【戌集下】【首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一曰䭫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註》稽首,拜頭至地也。頓首,拜頭叩地也。空首,拜頭至手,所謂拜手也。

元首,君也。《書·益稷》元首起哉。

《廣韻》始也。《公羊傳·隱六年》春秋雖無事,首時過則書。《註》首,始也。時,四時也。過,歷也。春以正月爲始,夏以四月爲始,秋以七月爲始,冬以十月爲始。

《揚子·方言》人之初生謂之首。

魁帥也。《禮·檀弓》毋爲戎首,不亦善乎。《註》爲兵主來攻伐曰戎首。

標表也。《禮·閒傳》苴惡貌也。所以首其內,而見諸外也。《集說》首者,標表之義,蓋顯示其內心之哀痛于外也。

要領也。《書·秦誓》予誓告汝羣言之首。《傳》衆言之本要。

《左傳·僖十五年》秦獲晉侯以歸,大夫反首拔舍從之。《註》反首,謂頭髮下垂。

《左傳·成十六年》塞井於軍中,而疏行首。《註》疏行首者,當陣前決開營壘爲戰道。

《禮·曲禮》進劒者左首。《疏》首,劒拊環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廬人》五分其晉圍,去一以爲首圍。《註》首,殳上鐏也。

貍首,樂章名。《周禮·春官·樂師》凡射,諸侯以貍首爲節。

《禮·檀弓》貍首之斑然。《註》木文之華。

官名。《史記·犀首傳》犀首者,魏之隂晉人也。名衍,姓公孫氏。《註》司馬彪曰:若今虎牙將軍。

山名。《書·禹貢》壺口雷首。《疏》在河東蒲坂縣南,一名首山。左傳宣二年,宣子田於首山,卽此。

邑名。《春秋·僖五年》會王世子於首止。《註》衞地,留襄邑縣,東南有首鄕。《公羊傳》作首戴。

《左傳·昭二十八年》韓固爲馬首大夫。《註》今壽陽縣。

牛首,鄭邑,見《左傳·桓十四年》。

刳首,晉地,見《左傳·文七年》。

國名。《山海經》有三首國。

咳首,八蠻之一,見《風俗通》。

馬名。《爾雅·釋獸》馬四蹢皆白,首。《註》蹢,蹄也。四蹄白者名首。俗呼爲踏雪馬。

《禮·月令》首種不入。《註》首種謂稷。《疏》百穀稷先種,故云。

豕首,茢甄別名。見《爾雅·釋草》。

姓。《正字通》明弘治汀州推官首德仁。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及告人罪,曰首。《前漢·文三王傳》驕嫚不首。《註》不首,謂不伏其罪也。首,失救反。

服也。《後漢·西域傳》雖有降首,曾莫懲革。《註》首,猶服也,音式救反。

頭向也。《禮·玉藻》君子之居恆當戸,寢恆東首。《註》首,生氣也。《釋文》首,手又反。

《戰國策》以秦之疆首之者。《註》言以兵向之。

叶詩紙切,音始。《揚子·太經》凍登赤天,隂作首也。虛羸踦踦,擅無已也。

叶賞語切,音黍。《班固·述高帝贊》神母告符,朱旗廼舉。粵蹈秦郊,嬰來稽首。

叶舂御切,音恕。《晉書·樂志鼓吹曲》征遼東,敵失據。威靈邁日域,公孫旣授首。

【伤】

傷【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式羊切《集韻》《韻會》《正韻》尸羊切,音商。痛也。《爾雅·釋詁》傷思也。《詩·周南》維以不永傷。《小雅》我心憂傷。

創也,損也。《書·說命》若跣弗視地,厥足用傷。

毀傷也。《禮·緇衣》心以體全,亦以體傷。

戕害也。《左傳·僖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

姓。《左傳》傷省,宋人。

《諡法》未家短折曰傷。

叶式亮切,同慯。《張衡·四愁詩》路遠莫致倚愁悵,何爲懷憂心煩傷。

【心】

心【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鸢】

鳶【亥集中】【鳥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與專切《韻會》余專切《正韻》于權切,音緣。《說文》鷙鳥也。《玉篇》鴟類也。《詩·大雅》鳶飛戾天。《爾雅·釋鳥》鳶鳥醜,其飛也翔。《疏》鳶,鴟也。鴟鳥之類,其飛也布翅翱翔。

《禮·曲禮》前有塵埃,則載鳴鳶。《疏》鳶,鴟也。鳶鳴則將風,畫鴟於旌首而載之,衆見咸知以爲備也。

風鳶。《唐書·田悅傳》臨洺將張伾,以紙爲風鳶,高百餘丈,爲書達馬燧營。《續博物志》今之紙鳶,引絲而上,令小兒張口望視,以洩內熱。

木鳶。《韓非子·外儲説》墨子爲木鳶,三年而成。

人名。《史記·穰侯傳》走魏將暴鳶。

《韻會》或作䳒。《前漢·梅福傳》䳒鵲遭害,則仁鳥增逝。《說文》本作,疑从雚省。今俗別作鳶,非。

【跕】

跕【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廣韻》他協切《集韻》託協切,音帖。《玉篇》跕,履也。《史記·貨殖傳》爲娼優女子則鳴瑟跕屣。《註》躡跟爲跕也。《前漢·地理志》彈弦跕躧。《註》躧與屣同,謂小履之無跟者也。跕謂輕躡之也。

《廣韻》丁愜切《集韻》《韻會》的協切《正韻》丁協切,音喋。墮落也。《後漢·馬援傳》仰視飛鳶,跕跕墮水中。《註》跕跕,墮貌也。

《類篇》一曰徐行。

【处】

處【申集中】【虍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音杵。《玉篇》居也。《詩·王風》莫或遑處。

止也。《詩·召南》其後也處。《廣韻》留也,息也,定也。

居室也。《詩·大雅》于時處處。

歸也。《左傳·襄四年》民有寢廟,獸有茂草,各有攸處。

分別也。《晉書·杜預傳》處分旣定,乃啓請伐吳之期。

制也。《晉書·食貨志》人閒巧僞滋多,雖處以嚴,而不能禁也。

姓。《前漢·藝文志》《處子》九篇。《師古註》《史記》云:趙有處子。《廣韻》《風俗通》云:漢有北海太守處興。

州名。《一統志》晉屬永嘉郡,隋置處州。

《廣韻》讀去聲,昌據切。所也。《詩·邶風》爰居爰處,爰喪其馬。《魯語》五三次。《註》次,處也。三處,野、朝、市也。

《集韻》居御切。通據。人名,齊有梁丘處。

通杵。《公羊傳·僖十二年》侯處臼卒。《註》《左傳》作杵臼。《說文》作処。《廣韻》俗作䖏。

相关诗句
杜鹃声咽不胜愁 一样君臣悲远略 绝岛名王骨未收 二千年史吊西欧 行人笑指孤拔墓 沙场尸裹几英雄 穷兵铁把六州铸 往事凄凉休再误 毕竟安危亦仗才 兴亡纵自关天意 已无城郭鹤飞回 把盏临流东浪哀 燕云缥缈终成悔 绝少惩前毖后思 刹刹尘尘四十载 徘徊又见桑生海 和议何人赞庙谟 割藩无策多遗恨 责备讵能逭老夫 庸臣辱国罪当诛 回首伤心鸢跕处 黑旗埋没大刀刘 万里楼船疏战禦 底事嚇人惊腐鼠 似此珠厓嗟久沦 倘非单骑格回纥 旗翻三色七鲲身 一角山河任付人 誓死终教成铁汉 男儿何必薄偏裨 草木漫山雄鬼叹 国殇无庙荐麦饭 坐教失计纵呼韩 冷眼看人蛮触斗 储胥风起夕漫漫 袖手何心壁上观 前锋已报孤军仆 奈何一著失先机 未许陈仓师暗渡 海疆从此边防固 酒痕春泛夺流霞 鞠部有人身手好 舞罢氍毹月未斜 姗姗看杀貌如花 撼岳声中短兵接 一军忠义足雄边 海涛手擘天风踏 更有横戈跃马入 衔枚飞过古婆娑 子弟背嵬能捲土 拍手齐歌曳落河 湖湘自古将材多 捷报传来孙壮武 沪尾连朝飞羽书 往来海上窥门户 鎗似林行炮似雨 游魂应恸血模糊 怅望天西归不得 橐竿悬上似累珠 奋呼歼敌百头颅 仙洞山前刀如雪 毕竟成城众志坚 佛郎机发飞列缺 喑呜动地十荡决 八公草木尽貔貅 未许长驱师竟渡 银涛叠叠水犀愁 巉岩高岭峙狮球 欢呼恃作长城障 曼衍鱼龙海国开 如荼如火军容壮 将军旗鼓来天上 一曲清词竟兆戎 讵因桂子荷花好 居然鄙远冀邀功 碧眼睒睒意气雄 敢信成名归竖子 如虎徒深畏敌心 纶巾羽扇饶风指 悔把戎机付名士 轧轧青烟剪海来 沧波界限何曾画 越南边衅已轻开 海禁才通祸便胎 孰将缺陷弥天地 交集百感正茫茫 手检枯灰细为记 座中有客徵故事 海云高处万灯红 大好江山满目恨 好风吹我入基隆 今日舟行又向东 残燹满天秋摵摵 战后青山两岸横 如梦空江曾一宿 昔我舟行经马渎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