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师本无敌

出自:明代·丘浚《送广东夏廉宪》

拼音:[wáng,wàng][shī][běn][wú][dí]

平仄:平平仄平平

当宁念远氓,涂炭日以极。
诏柬在廷臣,往振风纪职。
佥曰御史某,秉德刚且直。
属耳按江右,风声甚煇赫。
兵政既以举,吏弊亦以革。
谣言闻远近,公论推第一。
无如斯人可,拜手答明敕。
天子曰命哉,超授三品秩。
天语重丁宁,纶命光舄奕。
百僚无间言,相见咸唶唶。
而我岭南人,喜幸倍千百。
预为乡人喜,从此得苏息。
特恩许乘传,陛辞行有日。
走也官禁近,早有半面识。
中心久有怀,临分忍缄默。
聊为陈本末,幸与垂采择。
惟兹东广地,富丽自古昔。
秦初巳内附,汉后益广斥。
东西数千里,十郡六十邑。
卫所错其间,小大五十七。
忆昔全盛时,承平久宁谧。
家家有盖藏,人人各安适。
土著少流徙,世业足资给。
士族尚诗礼,农家务耕织。
先期输赋税,俛首供力役。
民不受箠楚,兵不识锋镝。
行旅不赍粮,远出不待吉。
昏夜绝剽窃,歉岁无行乞。
况复天气暄,地利多所获。
三冬著苧衣,五月收新植。
山畬少污莱,水田有潮汐。
舟游泛沧茫,火种烧屴崱。
晓包趁墟饭,晴著登山屐。
海错富蚌蚬,家畜剩豚鴄。
文木生山林,珍货来番舶。
荔奴然火树,橘柚垂金实。
间右食素封,田圃盛嘉植。
爱身宁破产,终讼羞珥笔。
遐迩总安恬,公私举丰殖。
溯彼廿年前,长吏恣胸臆。
厚利动其中,甘言诱其侧。
欺彼民柔愚,藐兹地遐僻。
遂决礼义防,大肆搏噬力。
把臂褫其衣,抉口夺之食。
溪壑填不满,气燄扑难熄。
上下相师成,前后递沿袭。
岂云无鹰鹯,方自为蟊螣。
天门远万里,无地诉冤抑。
致令仁厚性,化作凶险质。
弄兵潢池中,延息苟旦夕。
外邪寻即除,中虚遂成疾。
蠢兹洞中猺,窥伺乘间隙。
始惟掠近地,稍稍出复匿。
迹彼素脆愞,顿异戎与貊。
制伏本非艰,而我狃安逸。
武冑耻言兵,文吏讳申贼。
纵虎出薄林,延鬼入居宅。
路有横草虞,关无一夫扼。
长驱捲村落,乘夜盗城壁。
岂彼智有馀,乃我法不立。
岁岁转猖披,边境遭轥轹。
胁从日渐多,徒类日增益。
居民就流散,人烟渺萧瑟。
巳身不自恤,何暇问家室。
田芜乏犊耕,井渫无人汲。
万家春草青,一望秋地赤。
禾麻种殆绝,鸡犬声亦寂。
昏雨鬼火青,凉月死骨白。
内地幸苟免,因之困供亿。
相扇咸弗靖,濡沬聊戢戢。
方今尧舜朝,大臣总皋稷。
万国俱时雍,一方独艰阨。
九重赫然怒,遣将捣其?。
天道信好还,王师本无敌
鼎鱼姑假喘,穴蚁难藏迹。
行当见扫平,腥秽永荡涤。
却愁火燃冈,罔辨玉与石。
差尔岭徼人,罹此殊可惜。
贾父来每晚,谢令去不亟。
由来非一朝,往者何嗟及。
幸兹天日开,光景方昭熠。
草木回生意,山川增秀色。
福星离紫垣,甘雨随舟轼。
指日下须江,持节镇南国。
先声一以闻,父老欢以泣。
迎拜古道旁,应以手加额。
愿言明使君,代天布仁德。
为我招残魂,为我肉枯骼。
为我作保障,为我剪荆棘。
为我开喉吻,为我插羽翼。
医我眼前疮,除我腹中?。
我寒衣以裘,我饥食以粒。
生者受我廛,死者与我椑。
一夫或失所,孰非使君责。
使君今巳行,行行去须急。
齐民正倒悬,异类尚反仄。
如病望医师,如旱望雨泽。
寄声报吾人,此公古难得。
瘴海行将清,贪泉不能惑。
伫看凋弊区,复作全盛域。

查看原文

注释

【王师】天子的军队;国家的军队。
【无敌】1.没有可与对抗的;没有可与比拟的。 2.无视敌人。犹轻敌。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王】

王【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雨方切,音徨。《廣韻》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韻》主也,天下歸往謂之王。《易·坤卦》或從王事。

《隨卦》王用享于西山。《書·洪範》無偏無黨,王道蕩蕩。《詩·小雅》宜君宜王。《註》君,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漢以下,凡諸侯皆稱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諸侯世見曰王。《詩·商頌》莫敢不來王。《箋》世見曰王。

凡尊稱亦曰王。《爾雅·釋親》父之考爲王父,父之妣爲王母。

法王,象王,皆佛號。《華嚴偈》象王行處落花紅。《岑參詩》况値廬山遠,抽簪禮法王。《註》法王,佛尊號也。

姓。

《諡法》仁義所往曰王。

王屋,山名。《書·禹貢》至于王屋。《疏》正義曰:王屋在河東垣縣東北。

弓名。《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往體寡,來體多,謂之王弓之屬。

王連,遠志也。見《博雅》夫王,芏草也。見《爾雅·釋草疏》。

王鴡,鳥名。《爾雅·釋鳥》鴡鳩,王鴡。《註》鵰類,今江東呼之爲鶚。

王鮪,魚名。《周禮·天官·人》春獻王鮪。《註》王鮪,鮪之大者。

蛇名。《爾雅·釋魚》蟒,王蛇。《註》蟒,蛇最大者,故曰王蛇。

蟲名。《爾雅·釋蟲》王蛈蜴。註:卽螲蟷,似䵹鼄,在穴中,有蓋。今河北人呼蛈蜴。《博雅》虎,王蝟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于放切,音旺霸王也。《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詩·大雅》王此大邦。《箋》王,君也。《釋文》王,于况反。《前漢·高帝紀》項羽背約而王君王於南鄭。《師古註》上王字,于放反。

《廣韻》盛也。《莊子·養生主》神雖王,不善也。《註》謂心神長王。《釋文》王,于况反。

音往。《詩·大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傳》王,往也。《朱註》音往。〇按王本古文玉字。註詳部首。

【师】

師【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獅。《爾雅·釋詁》衆也。《釋言》人也。《郭註》謂人衆也。

天子所居曰京師。《詩·大雅》惠此京師。《公羊傳·桓九年》京師者,大衆也。

《說文》二千五百人爲師。《周禮·地官》五旅爲師。《註》二千五百人。《詩·大雅》周王于邁,六師及之。《傳》天子六軍。《疏》春秋之時,雖累萬之衆,皆稱師。詩之六師,謂六軍之師。《易·師卦註》多以軍爲名,次以師爲名,少以旅爲名。師者,舉中之言。

《玉篇》範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臯陶謨》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

長也。《書·益稷》州十有二師。《註》師,長也。

神名。《周禮·春官》以槱燎祀風師雨師。《註》風師,箕也。雨師,畢也。《屈原·離騷》雷師告余以未具。《註》雷師,豐隆也。

國名。《史記·大宛傳》樓蘭姑師。《註》二國名。姑師,卽車師也。

縣名。《後漢·郡國志》河南尹有匽師。《註》帝嚳所都。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黃帝氏以雲紀,故爲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太皥氏以龍紀,故爲龍師,而龍名。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少師,少傅,少保,曰三孤。

師得,宮名。《前漢·揚雄傳》枝鵲露寒,棠黎師得。《註》師古曰:師得宮,在櫟陽界。

獸名。與獅通。《前漢·西域傳》烏弋山出師子。

姓。《前漢·師丹傳》丹,琅琊東武人,哀帝時爲大司空。

右師,左師,俱複姓。

【本】

本【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楍㮺奔上聲。《說文》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草木之根柢也。《左傳·昭元年》木水之有本原。《班固·西都賦》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玉篇》始也。

《廣韻》舊也,下也。《禮·禮器》反本修古,不忘其初。《爾雅·釋器疏》柢本也,凡物之本,必在底下。

《左傳註》豫爲後地曰張本。

《曲禮》韭曰豐本,菖蒲根曰昌本。

《集韻》《類篇》逋昆切。同奔。喻德宣譽曰本走。

叶方典切,音匾。《班婕妤·擣素賦》調非常律,聲無定本。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常斂。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敌】

敌【未集下】【舌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乎刮切,音頢。盡也。(敵)《廣韻》徒歷切《集韻》《韻會》亭歷切,音狄。《說文》仇也。《書·微子》相爲敵讎。

《爾雅·釋詁》敵,當也。《疏》仇匹相當也。《易·同人》伏戎於莽,敵剛也。《左傳·文六年》敵惠敵怨,不在後嗣。

《爾雅·釋詁》敵,匹也。《博雅》輩也。《玉篇》對也。《禮·曲禮》雖貴賤不敵。

《增韻》拒抵也。《管子·兵法篇》明理而勝敵。

《博雅》上也。《廣韻》主也。

相关诗句
复作全盛域 伫看凋弊区 贪泉不能惑 瘴海行将清 此公古难得 寄声报吾人 如旱望雨泽 如病望医师 异类尚反仄 齐民正倒悬 行行去须急 使君今巳行 孰非使君责 一夫或失所 死者与我椑 生者受我廛 我饥食以粒 我寒衣以裘 除我腹中? 医我眼前疮 为我插羽翼 为我开喉吻 为我剪荆棘 为我作保障 为我肉枯骼 为我招残魂 代天布仁德 愿言明使君 应以手加额 迎拜古道旁 父老欢以泣 先声一以闻 持节镇南国 指日下须江 甘雨随舟轼 福星离紫垣 山川增秀色 草木回生意 光景方昭熠 幸兹天日开 往者何嗟及 由来非一朝 谢令去不亟 贾父来每晚 罹此殊可惜 差尔岭徼人 罔辨玉与石 却愁火燃冈 腥秽永荡涤 行当见扫平 穴蚁难藏迹 鼎鱼姑假喘 王师本无敌 天道信好还 遣将捣其? 九重赫然怒 一方独艰阨 万国俱时雍 大臣总皋稷 方今尧舜朝 濡沬聊戢戢 相扇咸弗靖 因之困供亿 内地幸苟免 凉月死骨白 昏雨鬼火青 鸡犬声亦寂 禾麻种殆绝 一望秋地赤 万家春草青 井渫无人汲 田芜乏犊耕 何暇问家室 巳身不自恤 人烟渺萧瑟 居民就流散 徒类日增益 胁从日渐多 边境遭轥轹 岁岁转猖披 乃我法不立 岂彼智有馀 乘夜盗城壁 长驱捲村落 关无一夫扼 路有横草虞 延鬼入居宅 纵虎出薄林 文吏讳申贼 武冑耻言兵 而我狃安逸 制伏本非艰 顿异戎与貊 迹彼素脆愞 稍稍出复匿 始惟掠近地 窥伺乘间隙 蠢兹洞中猺 中虚遂成疾 外邪寻即除 延息苟旦夕 弄兵潢池中 化作凶险质 致令仁厚性 无地诉冤抑 天门远万里 方自为蟊螣 岂云无鹰鹯 前后递沿袭 上下相师成 气燄扑难熄 溪壑填不满 抉口夺之食 把臂褫其衣 大肆搏噬力 遂决礼义防 藐兹地遐僻 欺彼民柔愚 甘言诱其侧 厚利动其中 长吏恣胸臆 溯彼廿年前 公私举丰殖 遐迩总安恬 终讼羞珥笔 爱身宁破产 田圃盛嘉植 间右食素封 橘柚垂金实 荔奴然火树 珍货来番舶 文木生山林 家畜剩豚鴄 海错富蚌蚬 晴著登山屐 晓包趁墟饭 火种烧屴崱 舟游泛沧茫 水田有潮汐 山畬少污莱 五月收新植 三冬著苧衣 地利多所获 况复天气暄 歉岁无行乞 昏夜绝剽窃 远出不待吉 行旅不赍粮 兵不识锋镝 民不受箠楚 俛首供力役 先期输赋税 农家务耕织 士族尚诗礼 世业足资给 土著少流徙 人人各安适 家家有盖藏 承平久宁谧 忆昔全盛时 小大五十七 卫所错其间 十郡六十邑 东西数千里 汉后益广斥 秦初巳内附 富丽自古昔 惟兹东广地 幸与垂采择 聊为陈本末 临分忍缄默 中心久有怀 早有半面识 走也官禁近 陛辞行有日 特恩许乘传 从此得苏息 预为乡人喜 喜幸倍千百 而我岭南人 相见咸唶唶 百僚无间言 纶命光舄奕 天语重丁宁 超授三品秩 天子曰命哉 拜手答明敕 无如斯人可 公论推第一 谣言闻远近 吏弊亦以革 兵政既以举 风声甚煇赫 属耳按江右 秉德刚且直 佥曰御史某 往振风纪职 诏柬在廷臣 涂炭日以极 当宁念远氓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