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三伏黄尘道

出自:宋代·释德洪《次韵游南岳》

拼音:[pì][rú][sān][fú][huáng][chén][dào]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退之倔强迁揭阳,道经衡山爱青苍。
逸群骏气不可禦,顿尘初控青丝缰。
朝云偶开岂有意,妙意放浪高称扬。
我生少小善诗律,读之坐令身世忘。
朅来结友本上座,南游私喜初心偿。
橘洲看雪已清绝,更棹野航浮碧湘。
忽惊万峰上云雨,走栋飞檐云雨旁。
知谁凭栏俯落日,跳丸一笑千岩光。
紫金鸡含一粒粟,磨塼作镜传遗芳。
小庵自披慈忍服,十方普熏知见香。
巉巉玉骨撼不应,但诵妙偈声琅琅。
只今般若台前路,过者拳拳加敬庄。
我寻遗迹恍自失,譬如一苇航渺茫。
三生为扫坐禅石,往事令人思建康。
绍隆佛种有神足,九旬妙义谈汪洋。
当年以法施穷乏,无数珠玑曾斗量。
而今但有楼观好,再拜顾瞻空涕滂。
我公王事获胜践,自谓此乐非寻常。
情高赋诗亦感慨,十年出处何明详。
竹轩莫凉暑雨过,风檐把玩情激昂。
初如冰轮涌东崦,漻漻云幕方高张。
俄如奇兵出不意,铁衣雪刃森堂堂。
细窥如春在花柳,芳心皱眼开包藏。
魂惊豪气立毛发,风樯驾浪奔龙骧。
韵如玉色映晴昼,清如碧瓦粲晓霜。
适如醉乡识归路,醇如烧春浮玉觞。
意公前身是太白,醉貌宜披云锦裳。
芳津浣匙饭云子,美液浇齿尝琼浆。
吾闻高辞殆天得,宁论结发翰墨场。
酸寒鸟迹无足道,坐令藉湜仆且僵。
皆言笔端有五色,不然古锦缠肺肠。
夜阑掩卷耿不寐,空庭曳履心彷徨。
譬如三伏黄尘道,坐令炎燄欣清凉。
又如病鹤长侧脑,仰看千仞孤鸾翔。
嗟余胆大亦欲和,韵险恍疑登太行。
何时坐隅乞诗藁,襟量悬知容攫攘。
吾恐斯文将断绝,长哦披发下大荒。
儿曹乃欲犯矢石,洪钟何异施莛芒。
公如珠玉在渊石,荣辉草木皆煌煌。
读其诗律似仙曲,不杂人间笙与簧。
我非赏音空叹息,拟欲学之嗟未遑。
遥怜与僧登绝顶,意适暗惊人世忙。
诗成气焰如项籍,叱吒千人谁敢当。
自嫌白发世不要,万回歌舞聊佯狂。
盘珠岂有影迹露,雾豹不欲文彩彰。
那知湘上偶邂后,气岸欣逢许子将。
霜鬓须面一破笑,城隅古寺眠閒房。
心知贵贱不同调,且复抵掌谈江乡。
□□暇日陪杖履,对公岂敢谈文章。
兹游正类羊叔子,湛□与山俱不忘。

查看原文

注释

【譬如】也作“比如”。连词。用于举例:校园里种了许多花木,譬如夹竹桃、广玉兰、水杉、紫藤等等。fdca
【三伏】初伏、中伏、末伏的总称。初伏一般在7月12日至22日之间;中伏在7月23日至8月1日之间;末伏在8月8日至18日之间。初伏和中伏各固定为十天,末伏视交伏早晚,十天或二十天不等。
【黄尘】1.黄色的尘土。 2.比喻俗世;尘世。 3.犹黄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譬】

譬【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匹至切《集韻》《韻會》《正韻》匹智切,嚭去聲。《說文》諭也。《徐曰》猶匹也。匹而諭之也。《詩·大雅》取譬不遠。《禮·學記》罕譬而喻。《註》比方之辭。《後漢·第五種傳》羽請住譬降之。《註》譬,諭也。

猶曉也。《後漢·鮑永傳》言之者雖戒,而聞之者未譬。

《集韻》或作辟。《詩·小雅》譬彼舟流。《箋》譬,本亦作辟。《孟子》譬若掘井。

【如】

如【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人諸切《集韻》《韻會》《正韻》人余切,音鴽。《說文》从隨也。一曰若也,同也。《書·舜典》如五器,如岱禮,如初,又然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前漢·揚雄傳》雄家產不過十金,晏如也。

往也,至也。公如棠,如齊。見《左傳》。《劉伶·酒德頌》幕天席地,縱意所如。

月名。《爾雅·釋歲》二月爲如。

語助辭。《論語》恂恂如也。《孟子》驩虞如也,皥皥如也。

凉如。縣名。《前漢·郊祀志》上遂北巡朔方,還釋兵凉如。

肥如,古國名,在遼西郡。《應劭曰》肥子奔燕,燕封于此。

姓。如羅氏,攺爲如氏,見《統譜》。

本覺爲如,今覺爲來,見《道院集》。

眞如,有變易性相,如如常住不遷,見《禪燈錄》。

見《山海經》。

通作而。《前漢·五行志》引左傳,星隕如雨。《註》如,而也,星隕而且雨。

《廣韻》人恕切《集韻》《韻會》如倨切,音茹。《東方朔·七諫》忽容容其安之兮,超荒忽其焉如。苦衆人之難信兮,願離情而遠舉。《註》舉去聲。

《集韻》《類篇》乃箇切,音那。亦若也。

【三】

三【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弎《唐韻》《集韻》《韻會》蘇甘切《正韻》蘇監切,颯平聲。《說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謂以陽之一合隂之二,次第重之,其數三也。《老子·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史記·律書》數始於一,終於十,成於三。

《周禮·冬官考工記》凡兵無過三其身。

《左傳·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愼,務三而已。一擇人,二因民,三從時。

《晉語》民生於三,事之如一。

《周語》人三爲衆,女三爲粲,獸三爲羣。

姓。明三成志。

漢複姓。屈原之後有三閭氏,三飯尞之後有三飯氏,三州孝子之後有三州氏。

去聲。《韻會》蘇暫切。《論語》三思而後行。

本作參。《博雅》參,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參分其股圍。《前漢·與三同。

《韻補》叶疏簪切,音森。《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三兮。下叶今。叁。

【伏】

伏【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房六切,音服。偃也。《禮·曲禮》寢毋伏。

《廣韻》匿藏也。《書·大禹謨》嘉言罔攸伏。《詩·小雅》潛雖伏矣。《史記·樂書》羽者嫗伏,毛者孕鬻。《前漢·趙廣漢傳》發奸摘伏如神。

屈服也。《左傳·隱十一年》許旣伏其罪矣。

三伏。《史記·秦本記》秦德公二年初伏。《註》六月三伏之節。始自秦德公。周時無伏。《釋名》伏者,金氣伏藏之日也。金畏火,故三伏皆庚。四氣代謝,皆以相生。至立秋以金代火,故庚日必伏。《註》夏至後三庚爲初伏,第四庚爲中伏,立秋後初庚爲末伏。

姓。漢有伏勝,伏隆。《氏族博考》伏宓同出伏羲氏。漢伏生,晉書作宓生。

乞伏,外國姓。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扶富切,浮去聲。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漢·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雞伏子。

《集韻》鼻墨切。與匐通。《史記·范雎傳》膝行蒲伏。

叶必歷切,音壁。《賈誼·鵩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黄】

黃【亥集下】【黃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皇。《說文》地之色也。《玉篇》中央色也。《易·坤卦》黃裳元吉。象曰:黃裳元吉,文在中也。《文言》君子黃中通理。

《史記·天官書》日月五星所行之道曰黃道。

山名。《前漢·東方朔傳》北至池陽,西至黃山。

黃河。《爾雅·釋水》河出崑崙虛,色白,所渠幷千七百,一川色黃。

地名。《春秋·哀十四年》公會晉侯及吳子于黃池。《註》陳留封丘縣南有黃亭。

國名。《左傳·桓八年》楚子合諸侯于沈鹿,黃隨不會。《註》黃國,今弋陽縣。

州名。古邾國,漢西陵縣,隋黃州。

縣名。《前漢·地理志》黃縣屬東萊郡,內黃屬魏郡,外黃屬留郡。《註》縣有黃溝澤,故名。師古曰:惠公敗宋師于黃,杜預以爲外黃縣東有黃城,卽此地。

中黃,天子內藏。《後漢·桓帝紀》建和元年,芝生於黃藏府。

官名。《杜氏通典》乗黃令,晉官,主乗輿金根車。《又》晉以后,給事黃門侍郞,散騎常侍,俱屬門下省,稱曰黃散。

老人曰黃髮。《禮·曲禮》君子式黃髮。《疏》人初老則髮白,太老則髮黃。《爾雅·釋詁》黃髮齯齒鮐背耈老,壽也。《疏》壽考之通稱。

小兒曰黃口。《淮南子·汜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高誘註》黃口,幼也。《唐開元志》凡男女始生爲黃,四歲爲小,十六爲丁,六十爲老。每歲一造計帖,三年一造戸籍,卽今之黃冊也。

翠黃,飛黃,馬名。《淮南子·覽冥訓》靑龍進駕,飛黃伏皁。《詩·魯頌》有驪有黃。《註》黃騂曰黃。

鵹黃,鳥名。《爾雅·釋鳥倉庚註》卽鵹黃也。

黃目,卣罍類。《禮·郊特牲》黃目,鬱氣之上尊也。黃者,中也。目者,氣之淸明者也。

大黃,弩名。《太公·六韜》陷堅敗强敵,用大黃連弩。《史記·李廣傳》以大黃射其裨將。

大黃,地黃,硫黃,雄黃,雌黃,藥名。

流黃,綵也。《古詩》少婦織流黃。《廣雅》作留黃。

會稽竹簟供御,亦號流黃。《唐詩》珍簟冷流黃。

《正字通》貼黃,卽古引黃。唐制,詔勑有更改,以紙貼黃,其表章略舉事目,見於前封皮者,謂之引黃。后世卽以引黃爲貼黃,不用黃紙。

倉黃,急遽失措貌。《風土記》大雪被南越,犬皆倉黃吠噬。

《玉篇》馬病色也。《爾雅·釋詁》虺隤,黃病也。《註》皆人病之通名,而說者便以爲馬病。《詩·周南》我馬虺隤。

【尘】

尘【寅集上】【小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字彙補》古文塵字。註詳土部十一畫。(塵)〔古文〕。埃也。《爾雅·釋詁》久也。謂塵垢稽久也。《詩·小雅》無將大車,祗自塵兮。《後漢·班固傳》風伯淸塵。《拾遺記》石虎起樓四十丈,異香爲屑,風起則揚之,名芳塵。《嶺南表異錄》犀角爲簪梳,塵不著髮,名辟塵犀。

淫視爲遊塵,見《穀梁序疏》。

明窻塵,丹砂,藥名。《李白·草創大還詩》髣髴明窻塵。

《梵書·圓覺經》根塵虛妄。《註》根塵,六根之塵,謂眼、耳、鼻、舌、心、意。

《列仙傳》麻姑謂王方平曰:見東海三變爲桑田,今將行復揚塵乎。

姓,見《統譜》。

叶直連切,音廛。《班彪·北征賦》忽進路以息節兮,飮予馬兮洹泉。朝露漸予冠蓋兮,衣晻藹而蒙塵。

【道】

道【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陶上聲。《說文》所行道也。《爾雅·釋宮》一達謂之道路。《詩·小雅》周道如砥。《前漢·董仲舒傳》道者所由適于治之路也。

《廣韻》理也,衆妙皆道也,合三才萬物共由者也。《易·繫辭》一隂一陽之謂道。《又》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大禹謨》道心惟微。

順也。《書·禹貢》九河旣道。《註》順其道也。

國名。《左傳·僖五年》江黃道柏。《註》道國,在汝南安陽縣南。

《韻會》州名。漢屬零陵郡,唐營州,攺道州。

當道,草名。《博雅》當道,馬舄也。

《集韻》《韻會》大到切《正韻》杜到切,陶去聲。《正韻》言也。《孝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大學》如切如磋者,道學也。

由也。《禮·禮器》苟無忠信之人,則理不虛道。《中庸》尊德性而道問學。

治也。與導同。《論語》道千乗之國。《史記·文帝紀》道民之略,在于務本。

引也。《左傳·隱五年》請君釋憾于宋,敝邑爲道。

從也。《前漢·淮南王傳》諸使者道長安來。《山海經》風道北來。《註》道,從也。

《字彙補》動五切,音覩。《易林》冬藪枯腐,當風于道。蒙蔽塵埃,左氏勞苦。

叶徒厚切,頭上聲。《詩·衞風》牆有茨,不可道也。叶下醜。

相关诗句
湛□与山俱不忘 兹游正类羊叔子 对公岂敢谈文章 □□暇日陪杖履 且复抵掌谈江乡 心知贵贱不同调 城隅古寺眠閒房 霜鬓须面一破笑 气岸欣逢许子将 那知湘上偶邂后 雾豹不欲文彩彰 盘珠岂有影迹露 万回歌舞聊佯狂 自嫌白发世不要 叱吒千人谁敢当 诗成气焰如项籍 意适暗惊人世忙 遥怜与僧登绝顶 拟欲学之嗟未遑 我非赏音空叹息 不杂人间笙与簧 读其诗律似仙曲 荣辉草木皆煌煌 公如珠玉在渊石 洪钟何异施莛芒 儿曹乃欲犯矢石 长哦披发下大荒 吾恐斯文将断绝 襟量悬知容攫攘 何时坐隅乞诗藁 韵险恍疑登太行 嗟余胆大亦欲和 仰看千仞孤鸾翔 又如病鹤长侧脑 坐令炎燄欣清凉 譬如三伏黄尘道 空庭曳履心彷徨 夜阑掩卷耿不寐 不然古锦缠肺肠 皆言笔端有五色 坐令藉湜仆且僵 酸寒鸟迹无足道 宁论结发翰墨场 吾闻高辞殆天得 美液浇齿尝琼浆 芳津浣匙饭云子 醉貌宜披云锦裳 意公前身是太白 醇如烧春浮玉觞 适如醉乡识归路 清如碧瓦粲晓霜 韵如玉色映晴昼 风樯驾浪奔龙骧 魂惊豪气立毛发 芳心皱眼开包藏 细窥如春在花柳 铁衣雪刃森堂堂 俄如奇兵出不意 漻漻云幕方高张 初如冰轮涌东崦 风檐把玩情激昂 竹轩莫凉暑雨过 十年出处何明详 情高赋诗亦感慨 自谓此乐非寻常 我公王事获胜践 再拜顾瞻空涕滂 而今但有楼观好 无数珠玑曾斗量 当年以法施穷乏 九旬妙义谈汪洋 绍隆佛种有神足 往事令人思建康 三生为扫坐禅石 譬如一苇航渺茫 我寻遗迹恍自失 过者拳拳加敬庄 只今般若台前路 但诵妙偈声琅琅 巉巉玉骨撼不应 十方普熏知见香 小庵自披慈忍服 磨塼作镜传遗芳 紫金鸡含一粒粟 跳丸一笑千岩光 知谁凭栏俯落日 走栋飞檐云雨旁 忽惊万峰上云雨 更棹野航浮碧湘 橘洲看雪已清绝 南游私喜初心偿 朅来结友本上座 读之坐令身世忘 我生少小善诗律 妙意放浪高称扬 朝云偶开岂有意 顿尘初控青丝缰 逸群骏气不可禦 道经衡山爱青苍 退之倔强迁揭阳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