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诵妙偈声琅琅

出自:宋代·释德洪《次韵游南岳》

拼音:[dàn][sòng][miào][jì,jié][shēng][láng][láng]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

退之倔强迁揭阳,道经衡山爱青苍。
逸群骏气不可禦,顿尘初控青丝缰。
朝云偶开岂有意,妙意放浪高称扬。
我生少小善诗律,读之坐令身世忘。
朅来结友本上座,南游私喜初心偿。
橘洲看雪已清绝,更棹野航浮碧湘。
忽惊万峰上云雨,走栋飞檐云雨旁。
知谁凭栏俯落日,跳丸一笑千岩光。
紫金鸡含一粒粟,磨塼作镜传遗芳。
小庵自披慈忍服,十方普熏知见香。
巉巉玉骨撼不应,但诵妙偈声琅琅
只今般若台前路,过者拳拳加敬庄。
我寻遗迹恍自失,譬如一苇航渺茫。
三生为扫坐禅石,往事令人思建康。
绍隆佛种有神足,九旬妙义谈汪洋。
当年以法施穷乏,无数珠玑曾斗量。
而今但有楼观好,再拜顾瞻空涕滂。
我公王事获胜践,自谓此乐非寻常。
情高赋诗亦感慨,十年出处何明详。
竹轩莫凉暑雨过,风檐把玩情激昂。
初如冰轮涌东崦,漻漻云幕方高张。
俄如奇兵出不意,铁衣雪刃森堂堂。
细窥如春在花柳,芳心皱眼开包藏。
魂惊豪气立毛发,风樯驾浪奔龙骧。
韵如玉色映晴昼,清如碧瓦粲晓霜。
适如醉乡识归路,醇如烧春浮玉觞。
意公前身是太白,醉貌宜披云锦裳。
芳津浣匙饭云子,美液浇齿尝琼浆。
吾闻高辞殆天得,宁论结发翰墨场。
酸寒鸟迹无足道,坐令藉湜仆且僵。
皆言笔端有五色,不然古锦缠肺肠。
夜阑掩卷耿不寐,空庭曳履心彷徨。
譬如三伏黄尘道,坐令炎燄欣清凉。
又如病鹤长侧脑,仰看千仞孤鸾翔。
嗟余胆大亦欲和,韵险恍疑登太行。
何时坐隅乞诗藁,襟量悬知容攫攘。
吾恐斯文将断绝,长哦披发下大荒。
儿曹乃欲犯矢石,洪钟何异施莛芒。
公如珠玉在渊石,荣辉草木皆煌煌。
读其诗律似仙曲,不杂人间笙与簧。
我非赏音空叹息,拟欲学之嗟未遑。
遥怜与僧登绝顶,意适暗惊人世忙。
诗成气焰如项籍,叱吒千人谁敢当。
自嫌白发世不要,万回歌舞聊佯狂。
盘珠岂有影迹露,雾豹不欲文彩彰。
那知湘上偶邂后,气岸欣逢许子将。
霜鬓须面一破笑,城隅古寺眠閒房。
心知贵贱不同调,且复抵掌谈江乡。
□□暇日陪杖履,对公岂敢谈文章。
兹游正类羊叔子,湛□与山俱不忘。

查看原文

注释

【妙偈】佛教语。含意深远的偈语。
【琅琅】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但】

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徒旱切《韻會》蕩旱切《正韻》徒亶切,音誕。徒也,凡也。

空也。《前漢·食貨志》民欲祭祀喪紀,而無用者,錢府以所入工商之貢但賖之。

語辭。猶言特也,也。通作亶。詳前亶字註。

與誕通。《淮南子·說山訓》媒但者,非學謾也,但成而生不信。《註》但,詐也。

但馬,一名誕馬,散馬也。《宋書·江夏王義恭傳》平乗誕馬,不過二。《程氏·演繁露》誕馬猶徒馬。今外官儀從有散馬前行,名坐馬。亦曰引馬,卽但馬也。《遼史》作䩥馬。

《集韻》《韻會》徒案切《正韻》杜晏切,音憚。義同。

姓。漢西域都尉但欽,濟隂太守但巴,宋有進士但中庸。

音鉏。古不知吹人。《淮南子·說林訓》使但吹竽,使氐厭竅,雖中節而不可聽。《註》但讀鉏。《說文》但,裼也。《正譌》偏脫衣袖也。借爲語辭。

【诵】

誦【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似用切,音頌。《說文》諷也。《徐曰》臨文爲誦。誦,從也。以口從其文也。《廣韻》讀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詩·大雅》誦言如醉。《禮·文王世子》春誦夏絃。《史記·儒林傳》兒寬行常帶經,止息則誦習之。

《廣雅》論也,言也。《韓非子·難言篇》時稱詩書,道法往古,則見以爲誦。《註》誦,說舊事也。《王融·策秀才文》進講誦志,以沃朕心。《註》誦,言也。

《正字通》怨謗亦曰誦。《左傳·襄四年》臧紇侵邾,敗于狐駘,國人誦之。

《晉語》惠公入,而背內外之賂。與人誦之,皆怨辭也。

官名。《周禮·地官》誦訓。《鄭註》能訓說四方所誦習,及人所作爲久時事。

鳥名。《山海經》開明南有誦鳥。

通作訟。詳訟字註。

叶侯容切,音慵。《詩·小雅》家父作誦,以究王訩。

叶牆容切,音從。《楚辭·九辯》欲循道而平驅兮,又未知其所從。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按而學誦。

【妙】

妙【丑集下】【女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廣韻》《集韻》《正韻》彌笑切,音廟。神妙也。《易·說卦》神也者,妙萬物而爲言者也。《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莊子·寓言篇》自吾聞子之言,九年而大妙。《劉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內,外無飾姿。

少年也。《杜甫詩》明公獨妙年。

纖媚也。《前漢·李夫人傳》妙麗善舞。

姓。見《姓苑》。

《集韻》弭沼切。與眇通。嫽妙,女貌。《漢·三老袁君。

【偈】

偈【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渠列切《集韻》巨列切,音傑。武也。

偈偈,用力貌。《莊子·天道篇》偈偈乎揭仁義。

《揚子·太玄經》輔其折,廅其闕,其人暉且偈。

武貌。與竭通。

郅偈,竿也。《揚雄·甘泉賦》夫何旟旐,郅偈之旖旎也。

《集韻》《韻會》其例切,音堨。息也。《揚雄·甘泉賦》度三巒兮偈棠梨。《師古曰》偈與憩通。

偈句。釋氏詩詞也。

《正韻》奇熱切,音朅。疾也。《詩·檜風》匪車偈兮。叶上發下怛。《朱傳》偈,疾驅貌。

【声】

声【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字彙》同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

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

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聲。《註》因土地風俗,爲立聲敎之法。

聲譽。《孟子》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註》聲聞,名譽也。

宣也。《孟子》金聲而玉振之也。《註》聲,宣也。

《諡法》不生其國曰聲。《註》生于外家。《春秋·經傳集解》繼室以聲子,生隱公。《註》聲,諡也。

姓。

《韻補》叶尸羊切,音商。《韓愈·贈張籍詩》嬌兒未絕乳,念之不能忘。忽如在其側,耳若聞啼聲。

【琅】

琅【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郎。《說文》琅玕,似珠者。《玉篇》琅玕,石似玉。《廣韻》琅玕,玉名。《書·禹貢》厥貢惟球琳琅玕。《傳》琅玕,石而似珠。《山海經》崐崘山有琅玕樹。《本草》寇宗奭曰:西域記云天竺出琅玕。蘇恭云:是琉璃之類,琉璃乃火成者,非琅玕也。李時珍曰:山海經云開明山北有珠樹。淮南子云:曾城九重有珠樹,在其西,珠樹卽琅玕。在山爲琅玕,在水爲珊瑚。

琅琊,郡名。今沂州俗作瑯。《山海經》琅琊臺在渤海閒,琅琊之東。《註》今琅琊在海邊,有山嶕嶢特起,狀如高臺。《括地志》琅琊山在密州諸城縣東南,始皇立層臺於山上,謂之琅琊臺。

姓。《五音集韻》齊有大夫琅過。

倉琅,宮門縮首銅鐶。《前漢·趙后傳》木門倉琅根。

琅當,長鏁也。《前漢·王莽傳》以鐵鎖琅當其頸。或作琅璫。

琳琅,玉聲。《楚辭·九歌》撫長劒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周禮·夏官·司馬振鐸註》司馬法曰:鼓聲不過閶,鼙聲不過闒,鐸聲不過琅。《疏》鼓鼙與鐸,聲之有異也。

《字彙補》力宕切,音浪。《管子·宙合篇》以琅蕩凌轢人。(瑯)《廣韻》俗琅字。

相关诗句
湛□与山俱不忘 兹游正类羊叔子 对公岂敢谈文章 □□暇日陪杖履 且复抵掌谈江乡 心知贵贱不同调 城隅古寺眠閒房 霜鬓须面一破笑 气岸欣逢许子将 那知湘上偶邂后 雾豹不欲文彩彰 盘珠岂有影迹露 万回歌舞聊佯狂 自嫌白发世不要 叱吒千人谁敢当 诗成气焰如项籍 意适暗惊人世忙 遥怜与僧登绝顶 拟欲学之嗟未遑 我非赏音空叹息 不杂人间笙与簧 读其诗律似仙曲 荣辉草木皆煌煌 公如珠玉在渊石 洪钟何异施莛芒 儿曹乃欲犯矢石 长哦披发下大荒 吾恐斯文将断绝 襟量悬知容攫攘 何时坐隅乞诗藁 韵险恍疑登太行 嗟余胆大亦欲和 仰看千仞孤鸾翔 又如病鹤长侧脑 坐令炎燄欣清凉 譬如三伏黄尘道 空庭曳履心彷徨 夜阑掩卷耿不寐 不然古锦缠肺肠 皆言笔端有五色 坐令藉湜仆且僵 酸寒鸟迹无足道 宁论结发翰墨场 吾闻高辞殆天得 美液浇齿尝琼浆 芳津浣匙饭云子 醉貌宜披云锦裳 意公前身是太白 醇如烧春浮玉觞 适如醉乡识归路 清如碧瓦粲晓霜 韵如玉色映晴昼 风樯驾浪奔龙骧 魂惊豪气立毛发 芳心皱眼开包藏 细窥如春在花柳 铁衣雪刃森堂堂 俄如奇兵出不意 漻漻云幕方高张 初如冰轮涌东崦 风檐把玩情激昂 竹轩莫凉暑雨过 十年出处何明详 情高赋诗亦感慨 自谓此乐非寻常 我公王事获胜践 再拜顾瞻空涕滂 而今但有楼观好 无数珠玑曾斗量 当年以法施穷乏 九旬妙义谈汪洋 绍隆佛种有神足 往事令人思建康 三生为扫坐禅石 譬如一苇航渺茫 我寻遗迹恍自失 过者拳拳加敬庄 只今般若台前路 但诵妙偈声琅琅 巉巉玉骨撼不应 十方普熏知见香 小庵自披慈忍服 磨塼作镜传遗芳 紫金鸡含一粒粟 跳丸一笑千岩光 知谁凭栏俯落日 走栋飞檐云雨旁 忽惊万峰上云雨 更棹野航浮碧湘 橘洲看雪已清绝 南游私喜初心偿 朅来结友本上座 读之坐令身世忘 我生少小善诗律 妙意放浪高称扬 朝云偶开岂有意 顿尘初控青丝缰 逸群骏气不可禦 道经衡山爱青苍 退之倔强迁揭阳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