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看流水飞英乱

出自:明代·黎遂球《春望篇》

拼音:[fù][kàn,kān][liú][shuǐ][fēi][yīng][luàn]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天南多淑气,海国四时花。
芳草侵朝雾,香云变晚霞。
鳌光摇雉堞,蚌影互渔家。
况复当春望,遥晴到碧纱。
晴风散叶杨垂线,晴日落花泥掠燕。
翡翠梁间栖复飞,蝴蝶帘前去还恋。
佳人粉气热朝眠,公子炉烟阑夜宴。
珊瑚实树挂罗衣,鹦鹉金笼传漏箭。
木棉红映晓山开,百万人家旭翠堆。
花田雨过昌华苑,锦石云依朝汉台。
赵尉已尘迹,刘王馀艳灰。
楚水啼湘竹,秦关折岭梅。
当时豪雄递骑虎,削壁悬流割疆土。
阁气沉香布雨云,桥光綵烛迎歌舞。
宝髻穿珠仙凤妆,玉腕烹龙岛夷脯。
宫阙遥连五岭高,烟花尚识三城古。
三城隐隐接三山,五岭迢迢云水间。
娇娥匀脸蔷薇露,贾客归心黄木湾。
鲛绡斗帐裸寒玉,龙须片席袅憨鬟。
槟榔甘送合欢舌,茉莉结作同心环。
同心复同里,白晰少年子。
荔枝花并蒂,榕木根连理。
箫吹沸龙涎,画桡移蜃市。
金屏列雀开,綵树千星蕊。
雀屏兰舫酣丝竹,綵夺化工生簇簇。
回营柳院出秋千,仙观花街群鞠蹴。
百兽鱼龙迎锦阵,万户绮罗结霞麓。
油壁通宵秉烛游,青骢绕郭挥鞭逐。
青骢油壁过参差,玉山珠寺遍相嬉。
不饥愿化仙羊石,鹜利齐祝海神旗。
任是中原苦争战,从来此地无疮痍。
犀通象贿等閒视,薏苡明珠谁复知。
量珠应军牒,货贿迁农业。
秧针刺垄塍,布谷催锄锸。
波斯碧眼胡,昆崙紫髯侠。
奇珍运甓骄,异宝挂席拾。
陶公八翼折无能,陆子千金良足称。
争雄据险昔所叹,海藏山冲容易凭。
铜柱长铭汉贼灭,金鉴还扶唐祚兴。
曲江风度诛胡得,昌黎文章徙鳄曾。
伤时莫洒三忠泪,庙食南园五贤地。
石衔精卫向厓门,血湿杜鹃留赑屃。
杀气满浮云,讹言惑边燧。
乘桴圣人勇,蹈海节士志。
我所思兮在罗浮,菖蒲朱草蒙丹丘。
安期驾鹤朝金阙,玉女攀花待石楼。
采药长生都且少,好色不死醉无忧。
为问神仙东海树,何似使君南陌头。
云霞彩鸾腹,日月烛龙目。
卢师与三笑,蓬莱堪几宿。
更坐金台莲,还裁水田服。
禅乳嗣曹溪,劫火留阿育。
谁将浩劫三生判,且论九十三春半。
南迁唐相授楞严,北去梁僧徒壁观。
问天倘信炼石功,对酒肯作新亭叹。
已见游丝拂地回,复看流水飞英乱
春草芳,春望长。
山眉宛映相如璧,牡砺遥连宋玉墙。
王侯将相各有分,鸦蛮鹅管随飞觞。
缀幕悬明月,倾尊典鹔鹴。
二十四翻任狼籍,三万六千犹可偿。

查看原文

注释

【流水】1.流动的水,比喻接连不断:~作业。 2.指商店的销货额:本月做了十五万元的~。
【飞英】1.飘舞的雪花。 2.比喻行文流畅。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复】

復【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房六切,音伏。《說文》往來也。《廣韻》返也。《書·舜典》如五器卒乃復。《傳》復,還也。《詩·小雅》言歸思復。

《韻會》答也。《書·說命》說復于王。

《韻會》白也。《禮·曲禮》願有復也。

《韻會》反命也。《周禮·天官》諸臣之復。《註》復,報也,反也。《疏》謂羣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訖,反報於王也。

招魂曰復。《禮·檀弓》復盡愛之道也。《註》復謂招魂,庶幾其精氣之反。

興復。《諸葛亮·出師表》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姓。《正字通》元有復見心。

州名。《隋書·地理志》後周置復州,大業初改曰沔州。

復陶,官名。《左傳·襄三十年》使爲君復陶。《註》復陶,衣服之官也。

衣名。《左傳·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復陶。《註》秦所遺羽衣也。

《集韻》《韻會》《正韻》方六切,音福。《集韻》重也。《正韻》反覆也。《易·復卦》反復其道。《詩·小雅》顧我復我。《註》謂迴轉反復之也。

《正韻》復,除也。《前漢·高帝紀》七大夫以下,皆復其身及戸勿事。《註》復其身,及一戸之內,皆不徭役也。

與複通。《史記·秦始皇紀》爲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前漢·高帝紀》上從復道上,望見諸將往往耦語。《註》上下有道,故謂之復。

與覆通。《詩·大雅》陶復陶穴。《音義》復,累土於地上。《說文》作覆。

《集韻》《韻會》《正韻》浮富切,浮去聲。《集韻》又也。《增韻》再也。《詩·大雅·大明序》文王有明德,故天復命武王也。

叶房月切,音伐。《韓愈·招揚之罘詩》禮稱獨學陋,易貴不遠復。作詩招之罘,日夕抱饑渴。渴,巨列切。

【看】

看【午集中】【目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苦寒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寒切,文帝對燭賦》迴照金屏裏,眽眽兩相看。

《宋史·禮志》大宴前一日,御殿閱百戲謂之獨看。

《遼史·地理志》大東丹國新建南京,分南北,市中爲看樓,晨集南市,夕集北市。

姓。見《姓苑》。

《唐韻》苦旰切《集韻》《韻會》墟旰切《正韻》袪幹切,刊去聲。義同。

叶苦堅切,音牽。《吳邁遠·長相思詩》經春不舉袖,秋落寧復看。一見願道意,君門已九關。關,音涓。

叶苦甸切,牽去聲。《蘇轍·詠彝亭詩》千里思山夢中見,要須罷郡歸來看。《說文》从手下目。徐曰:以手翳目而望也。重文作。俗作㸔。

【流】

流【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㳅《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求切,音留。《說文》水行也。《爾雅·釋言》流,覃也。《疏》謂水之流,必相延及。《詩·大雅》如川之流。

《爾雅·釋詁》流,擇也,求也。《詩·周南》左右流之。

下也。《詩·豳風》七月流火。

流漫無節制也。《禮·樂記》樂勝則流。

《書·禹貢》二百里流。《禮·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放也。《書·舜典》流宥五。

視不端諦曰流。《左傳·成六年》鄭伯視流而行速。

走也。《戰國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陽。《註》謂走而自匿。

《周禮·冬官·玉人註》鼻勺曰流,凡流皆爲龍口。

《前漢·食貨志》朱提銀重八兩爲一流。

《前漢·藝文志》儒家流,道家流,隂陽家流,法家流,墨家流,縱橫家流,雜家流,農家流,小說家流,各有所從出,分九家。

流布也。《易·謙卦》地道變盈而流謙。

流轉也。《禮·仲尼燕居》周流無不徧。

《張協·七命》傾罍一朝,流湎千日。《註》齊顏色,均衆寡謂之流。

長流,官名。《顏之推·家訓》名治獄參軍爲長流。

黃流,酒名。《詩·大雅》黃流在中。

雙流,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韻補》叶如切,音閭。《陸雲詩》樂奏聲哀,言發涕流。唯願君子,德與福俱。

叶力救切,音溜。《博詩》悠悠建平,皇澤未流。朝選于衆,乃子之授。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飞】

飛【戌集下】【飛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

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

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

桑飛,鷦鷯別名。

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借作非。《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說文徐註》上旁飞者,象鳥頸。

【英】

英【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驚切,音瑛。《爾雅·釋木》華而不實者謂之英。《詩·鄭風》有女同車,顏如舜英。《註》英,猶華也。

木名。《爾雅·釋木》權,黃英。

葉亦謂之英。《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溪叢語》《宋書·符瑞志》沈約云:英,葉也。《離騷》餐落英,言食秋菊之葉也。據《玉函方》甘菊三月上寅採葉,名曰玉英,是英亦謂之葉也。

《禮·禮運》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註》倍曰俊,千人曰英。《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敎育之。

《博雅》美也。《晉書·荀闓傳》京師語曰:洛中英英荀道明。

《爾雅·釋山》再成,英。《疏》山形兩重者名英,今南郡英山縣,蓋取此名也。

瓊英,美石似玉者。《詩·齊風》尚之以瓊英乎而。《水經注》《孫盛·魏春秋》曰:文帝愈增崇宮殿,取白石英及紫石英。

英英,雲貌。《詩·小雅》英英白雲,露彼菅茅。

《詩·小雅》二矛重英。《註》以羽飾矛。《魯頌》朱英綠縢。《疏》蓋絲纒而朱染之。

樂名。《前漢·禮樂志》帝嚳作《五英》。英,華茂也。

國名。《史記·陳杞世家》臯陶之後,或封英、六。《楚世家註》英國在淮南,蓋蓼國也。

姓。《通志·氏族略》英氏,以國爲氏,漢有九江王英布。

於䖍切,音閼。《班固·西京賦》翡翠、火齊。流耀含英。縣黎、垂棘,夜光在焉。

《唐韻古音》于良切,讀央。《屈原·九歌》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毛詩·本音》舜英、重英、瓊英、美如英,俱叶韻讀央。《管子·地員篇》五色雜英,各有異章。《集韻》英,稻初生未移者,亦讀央。

於慶切,音映。飾也。

【乱】

乱【子集上】【乙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6画

《正字通》俗亂字。(亂)〔古文〕鑾去聲。紊也。《爾雅·釋詁》亂,治也。《說文》从乙。乙,治之也。《玉篇》理也。《書·臯陶謨》亂而敬。《孔傳》有治而能敬謹。

《盤庚》亂越我家。《梓材》厥亂爲民。《洛誥》四方迪亂,亂爲四輔。《立政》丕乃俾亂之類,皆訓治也。

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亂。《爾雅·釋訓》夢夢,訰訰,亂也。《書·周官》制治於未亂。《周禮·地官》司虣掌憲巿之禁令,禁其鬥囂與其虣亂。

兵寇也。

事未定之時。《禮·檀弓》仲梁子曰:夫婦方亂。《註》喪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

樂之卒章曰亂。《論語》關雎之亂。

古賦末皆有亂,總一賦之終,發其要指也。

《爾雅·釋水》水正絕流曰亂。《註》橫流而濟之也。《書·禹貢》亂于河。《詩·大雅》涉渭爲亂。

《韻補》叶力眷切,音戀。《揚雄·交州牧箴》周公攝胙,白雉自獻。昭王陵遲,周室昏亂。

叶力敬切,夌去聲。《揚戲李正方贊》不協不和,忘節言亂。疾終惜始,實惟厥性。(亂)

相关诗句
三万六千犹可偿 二十四翻任狼籍 倾尊典鹔鹴 缀幕悬明月 鸦蛮鹅管随飞觞 王侯将相各有分 牡砺遥连宋玉墙 山眉宛映相如璧 春望长 春草芳 复看流水飞英乱 已见游丝拂地回 对酒肯作新亭叹 问天倘信炼石功 北去梁僧徒壁观 南迁唐相授楞严 且论九十三春半 谁将浩劫三生判 劫火留阿育 禅乳嗣曹溪 还裁水田服 更坐金台莲 蓬莱堪几宿 卢师与三笑 日月烛龙目 云霞彩鸾腹 何似使君南陌头 为问神仙东海树 好色不死醉无忧 采药长生都且少 玉女攀花待石楼 安期驾鹤朝金阙 菖蒲朱草蒙丹丘 我所思兮在罗浮 蹈海节士志 乘桴圣人勇 讹言惑边燧 杀气满浮云 血湿杜鹃留赑屃 石衔精卫向厓门 庙食南园五贤地 伤时莫洒三忠泪 昌黎文章徙鳄曾 曲江风度诛胡得 金鉴还扶唐祚兴 铜柱长铭汉贼灭 海藏山冲容易凭 争雄据险昔所叹 陆子千金良足称 陶公八翼折无能 异宝挂席拾 奇珍运甓骄 昆崙紫髯侠 波斯碧眼胡 布谷催锄锸 秧针刺垄塍 货贿迁农业 量珠应军牒 薏苡明珠谁复知 犀通象贿等閒视 从来此地无疮痍 任是中原苦争战 鹜利齐祝海神旗 不饥愿化仙羊石 玉山珠寺遍相嬉 青骢油壁过参差 青骢绕郭挥鞭逐 油壁通宵秉烛游 万户绮罗结霞麓 百兽鱼龙迎锦阵 仙观花街群鞠蹴 回营柳院出秋千 綵夺化工生簇簇 雀屏兰舫酣丝竹 綵树千星蕊 金屏列雀开 画桡移蜃市 箫吹沸龙涎 榕木根连理 荔枝花并蒂 白晰少年子 同心复同里 茉莉结作同心环 槟榔甘送合欢舌 龙须片席袅憨鬟 鲛绡斗帐裸寒玉 贾客归心黄木湾 娇娥匀脸蔷薇露 五岭迢迢云水间 三城隐隐接三山 烟花尚识三城古 宫阙遥连五岭高 玉腕烹龙岛夷脯 宝髻穿珠仙凤妆 桥光綵烛迎歌舞 阁气沉香布雨云 削壁悬流割疆土 当时豪雄递骑虎 秦关折岭梅 楚水啼湘竹 刘王馀艳灰 赵尉已尘迹 锦石云依朝汉台 花田雨过昌华苑 百万人家旭翠堆 木棉红映晓山开 鹦鹉金笼传漏箭 珊瑚实树挂罗衣 公子炉烟阑夜宴 佳人粉气热朝眠 蝴蝶帘前去还恋 翡翠梁间栖复飞 晴日落花泥掠燕 晴风散叶杨垂线 遥晴到碧纱 况复当春望 蚌影互渔家 鳌光摇雉堞 香云变晚霞 芳草侵朝雾 海国四时花 天南多淑气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