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气满浮云

出自:明代·黎遂球《春望篇》

拼音:[shā][qì][mǎn][fú][yún]

平仄:平仄仄平平

天南多淑气,海国四时花。
芳草侵朝雾,香云变晚霞。
鳌光摇雉堞,蚌影互渔家。
况复当春望,遥晴到碧纱。
晴风散叶杨垂线,晴日落花泥掠燕。
翡翠梁间栖复飞,蝴蝶帘前去还恋。
佳人粉气热朝眠,公子炉烟阑夜宴。
珊瑚实树挂罗衣,鹦鹉金笼传漏箭。
木棉红映晓山开,百万人家旭翠堆。
花田雨过昌华苑,锦石云依朝汉台。
赵尉已尘迹,刘王馀艳灰。
楚水啼湘竹,秦关折岭梅。
当时豪雄递骑虎,削壁悬流割疆土。
阁气沉香布雨云,桥光綵烛迎歌舞。
宝髻穿珠仙凤妆,玉腕烹龙岛夷脯。
宫阙遥连五岭高,烟花尚识三城古。
三城隐隐接三山,五岭迢迢云水间。
娇娥匀脸蔷薇露,贾客归心黄木湾。
鲛绡斗帐裸寒玉,龙须片席袅憨鬟。
槟榔甘送合欢舌,茉莉结作同心环。
同心复同里,白晰少年子。
荔枝花并蒂,榕木根连理。
箫吹沸龙涎,画桡移蜃市。
金屏列雀开,綵树千星蕊。
雀屏兰舫酣丝竹,綵夺化工生簇簇。
回营柳院出秋千,仙观花街群鞠蹴。
百兽鱼龙迎锦阵,万户绮罗结霞麓。
油壁通宵秉烛游,青骢绕郭挥鞭逐。
青骢油壁过参差,玉山珠寺遍相嬉。
不饥愿化仙羊石,鹜利齐祝海神旗。
任是中原苦争战,从来此地无疮痍。
犀通象贿等閒视,薏苡明珠谁复知。
量珠应军牒,货贿迁农业。
秧针刺垄塍,布谷催锄锸。
波斯碧眼胡,昆崙紫髯侠。
奇珍运甓骄,异宝挂席拾。
陶公八翼折无能,陆子千金良足称。
争雄据险昔所叹,海藏山冲容易凭。
铜柱长铭汉贼灭,金鉴还扶唐祚兴。
曲江风度诛胡得,昌黎文章徙鳄曾。
伤时莫洒三忠泪,庙食南园五贤地。
石衔精卫向厓门,血湿杜鹃留赑屃。
杀气满浮云,讹言惑边燧。
乘桴圣人勇,蹈海节士志。
我所思兮在罗浮,菖蒲朱草蒙丹丘。
安期驾鹤朝金阙,玉女攀花待石楼。
采药长生都且少,好色不死醉无忧。
为问神仙东海树,何似使君南陌头。
云霞彩鸾腹,日月烛龙目。
卢师与三笑,蓬莱堪几宿。
更坐金台莲,还裁水田服。
禅乳嗣曹溪,劫火留阿育。
谁将浩劫三生判,且论九十三春半。
南迁唐相授楞严,北去梁僧徒壁观。
问天倘信炼石功,对酒肯作新亭叹。
已见游丝拂地回,复看流水飞英乱。
春草芳,春望长。
山眉宛映相如璧,牡砺遥连宋玉墙。
王侯将相各有分,鸦蛮鹅管随飞觞。
缀幕悬明月,倾尊典鹔鹴。
二十四翻任狼籍,三万六千犹可偿。

查看原文

注释

【杀气】1.凶狠恶煞的形象:满脸杀气|杀气腾腾。 2.出气;把心里的怨恨凶狠地向人发泄:一不开心就拿丫头们杀气。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杀】

殺【辰集下】【殳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煞。《說文》戮也。《周禮·春官》內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詔王治。五曰殺。《疏》太宰有誅無殺。此有殺無誅者,誅與殺相因,見爲過不止,則殺之也。

《秋官》掌戮,掌斬殺賊諜而搏之。《註》斬以鈇鉞,殺以刀刃。

《爾雅·釋詁》殺,克也。《郭註》隱元年公羊傳曰:克之者何,殺之也。

獲也。《禮·王制》天子殺,則下大綏。諸侯殺,則下小綏。大夫殺,則止佐車。《註》殺,獲也。

同死。《孟子》凶年不能殺。

忘也。《莊子·大宗師》殺生者不死。《註》李軌云:殺,猶亡也。亡生者不死也。崔云:除其營生爲殺生。

薙草曰殺。《禮·月令》利以殺草。

霜殺物曰殺。《春秋·僖三十三年》隕霜不殺草。《左傳·桓五年》始殺而嘗。

以火炙簡爲殺靑。《後漢·吳佑傳》欲殺靑令汗,取其靑,易書,復不蠹,謂之殺靑。亦爲汗靑,義見《劉向·別錄》。

矢名。《周禮·夏官·司弓矢》殺矢、鍭矢,用諸近射田獵。《註》殺矢,言中則死。

《考工記》冶氏爲殺矢,刃長寸,圍寸,鋌十之。

刷也。《釋名》摩挲猶抹殺。

《集韻》《韻會》桑葛切,音薩。散貌。《史記·倉公傳》望之殺然黃。《註》徐廣曰:殺,蘇葛反。正義曰:蘇亥反。

掃滅之也。《前漢·谷永傳》未殺災異。

騷殺,下垂貌。《張衡·東京賦》飛流蘇之騷殺。

《集韻》私列切,音薛。與,旋行貌。《莊子·馬蹄篇》蹩躠爲仁。向崔本作弊殺。

《廣韻》《集韻》《韻會》所界切,音鎩。降也,減削也。《周禮·秋官·象胥》國新殺禮,凶荒殺禮。《禮·大傳》五世而緦殺同姓也。

《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

《正韻》所賣切,音曬。義同。

毛羽敝曰殺。《詩·豳風·予羽譙譙傳》譙譙,殺也。

《周禮·天官·瘍醫》劀殺之劑。《註》殺謂以藥食其惡肉。

噍殺,音也。《禮·樂記》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註》噍則竭而無澤,殺則減而不隆。

剪縫也。《論語》非帷裳,必殺之。亦作。

韜屍之具,上曰質,下曰殺。《儀禮·士喪禮》䞓殺,掩足。

疾也。《白居易·半開花詩》西日憑輕照,東風莫殺吹。《自註》殺,去聲。《正字通》今樂府家有元殺、旁殺之別,元人傳奇《白鶴子》一殺、二殺卽其遺聲也。俗讀生殺之殺,非。《集韻》或作閷煞。

《集韻》《韻會》所例切,音㡜。亦降也。

《集韻》式吏切,音試。同弑。《前漢·高帝紀》項羽放殺其主。《註》殺,當作弑。

《班固·西都賦》掎僄狡,㧖猛噬,脫角挫脰,徒搏獨殺。《註》殺,亦叶式吏切。

叶色櫛切,音瑟。《梁肅·兵箴》傳美干戈,易載以律。古之睿知,神武不殺。

叶式列切,音設。《束皙·近遊賦》繫複襦以御冬,脅汗衫以當熱。帽引四角之縫,裙爲數條之殺。殺,一作。

【气】

气【辰集下】【气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與人物也。今作乞。

《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氣)〔古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曆家有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唐韻》《集韻》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满】

滿【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音懣。《說文》盈溢也。《書·大禹謨》不自滿假。《傳》滿謂盈實。《正義》滿以器喩,故爲盈實。《管子·霸言篇》地大而不爲,命曰土滿。人衆而不理,命曰人滿。兵威而不止,命曰武滿。

姓,晉滿奮。

《集韻》莫困切,音悶。同懣。《說文》煩也。或省作滿。《前漢·霍光傳》憂滿不食。

《韻補》叶美辨切,音免。《蘇軾詩》南都從事亦學道,不恤枯腸誇腦滿。問羊他日到金華,應時相將遊閬苑。

【浮】

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相关诗句
三万六千犹可偿 二十四翻任狼籍 倾尊典鹔鹴 缀幕悬明月 鸦蛮鹅管随飞觞 王侯将相各有分 牡砺遥连宋玉墙 山眉宛映相如璧 春望长 春草芳 复看流水飞英乱 已见游丝拂地回 对酒肯作新亭叹 问天倘信炼石功 北去梁僧徒壁观 南迁唐相授楞严 且论九十三春半 谁将浩劫三生判 劫火留阿育 禅乳嗣曹溪 还裁水田服 更坐金台莲 蓬莱堪几宿 卢师与三笑 日月烛龙目 云霞彩鸾腹 何似使君南陌头 为问神仙东海树 好色不死醉无忧 采药长生都且少 玉女攀花待石楼 安期驾鹤朝金阙 菖蒲朱草蒙丹丘 我所思兮在罗浮 蹈海节士志 乘桴圣人勇 讹言惑边燧 杀气满浮云 血湿杜鹃留赑屃 石衔精卫向厓门 庙食南园五贤地 伤时莫洒三忠泪 昌黎文章徙鳄曾 曲江风度诛胡得 金鉴还扶唐祚兴 铜柱长铭汉贼灭 海藏山冲容易凭 争雄据险昔所叹 陆子千金良足称 陶公八翼折无能 异宝挂席拾 奇珍运甓骄 昆崙紫髯侠 波斯碧眼胡 布谷催锄锸 秧针刺垄塍 货贿迁农业 量珠应军牒 薏苡明珠谁复知 犀通象贿等閒视 从来此地无疮痍 任是中原苦争战 鹜利齐祝海神旗 不饥愿化仙羊石 玉山珠寺遍相嬉 青骢油壁过参差 青骢绕郭挥鞭逐 油壁通宵秉烛游 万户绮罗结霞麓 百兽鱼龙迎锦阵 仙观花街群鞠蹴 回营柳院出秋千 綵夺化工生簇簇 雀屏兰舫酣丝竹 綵树千星蕊 金屏列雀开 画桡移蜃市 箫吹沸龙涎 榕木根连理 荔枝花并蒂 白晰少年子 同心复同里 茉莉结作同心环 槟榔甘送合欢舌 龙须片席袅憨鬟 鲛绡斗帐裸寒玉 贾客归心黄木湾 娇娥匀脸蔷薇露 五岭迢迢云水间 三城隐隐接三山 烟花尚识三城古 宫阙遥连五岭高 玉腕烹龙岛夷脯 宝髻穿珠仙凤妆 桥光綵烛迎歌舞 阁气沉香布雨云 削壁悬流割疆土 当时豪雄递骑虎 秦关折岭梅 楚水啼湘竹 刘王馀艳灰 赵尉已尘迹 锦石云依朝汉台 花田雨过昌华苑 百万人家旭翠堆 木棉红映晓山开 鹦鹉金笼传漏箭 珊瑚实树挂罗衣 公子炉烟阑夜宴 佳人粉气热朝眠 蝴蝶帘前去还恋 翡翠梁间栖复飞 晴日落花泥掠燕 晴风散叶杨垂线 遥晴到碧纱 况复当春望 蚌影互渔家 鳌光摇雉堞 香云变晚霞 芳草侵朝雾 海国四时花 天南多淑气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