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火留阿育

出自:明代·黎遂球《春望篇》

拼音:[jié][huǒ][liú][ā,ē][yù]

平仄:平仄平平仄

天南多淑气,海国四时花。
芳草侵朝雾,香云变晚霞。
鳌光摇雉堞,蚌影互渔家。
况复当春望,遥晴到碧纱。
晴风散叶杨垂线,晴日落花泥掠燕。
翡翠梁间栖复飞,蝴蝶帘前去还恋。
佳人粉气热朝眠,公子炉烟阑夜宴。
珊瑚实树挂罗衣,鹦鹉金笼传漏箭。
木棉红映晓山开,百万人家旭翠堆。
花田雨过昌华苑,锦石云依朝汉台。
赵尉已尘迹,刘王馀艳灰。
楚水啼湘竹,秦关折岭梅。
当时豪雄递骑虎,削壁悬流割疆土。
阁气沉香布雨云,桥光綵烛迎歌舞。
宝髻穿珠仙凤妆,玉腕烹龙岛夷脯。
宫阙遥连五岭高,烟花尚识三城古。
三城隐隐接三山,五岭迢迢云水间。
娇娥匀脸蔷薇露,贾客归心黄木湾。
鲛绡斗帐裸寒玉,龙须片席袅憨鬟。
槟榔甘送合欢舌,茉莉结作同心环。
同心复同里,白晰少年子。
荔枝花并蒂,榕木根连理。
箫吹沸龙涎,画桡移蜃市。
金屏列雀开,綵树千星蕊。
雀屏兰舫酣丝竹,綵夺化工生簇簇。
回营柳院出秋千,仙观花街群鞠蹴。
百兽鱼龙迎锦阵,万户绮罗结霞麓。
油壁通宵秉烛游,青骢绕郭挥鞭逐。
青骢油壁过参差,玉山珠寺遍相嬉。
不饥愿化仙羊石,鹜利齐祝海神旗。
任是中原苦争战,从来此地无疮痍。
犀通象贿等閒视,薏苡明珠谁复知。
量珠应军牒,货贿迁农业。
秧针刺垄塍,布谷催锄锸。
波斯碧眼胡,昆崙紫髯侠。
奇珍运甓骄,异宝挂席拾。
陶公八翼折无能,陆子千金良足称。
争雄据险昔所叹,海藏山冲容易凭。
铜柱长铭汉贼灭,金鉴还扶唐祚兴。
曲江风度诛胡得,昌黎文章徙鳄曾。
伤时莫洒三忠泪,庙食南园五贤地。
石衔精卫向厓门,血湿杜鹃留赑屃。
杀气满浮云,讹言惑边燧。
乘桴圣人勇,蹈海节士志。
我所思兮在罗浮,菖蒲朱草蒙丹丘。
安期驾鹤朝金阙,玉女攀花待石楼。
采药长生都且少,好色不死醉无忧。
为问神仙东海树,何似使君南陌头。
云霞彩鸾腹,日月烛龙目。
卢师与三笑,蓬莱堪几宿。
更坐金台莲,还裁水田服。
禅乳嗣曹溪,劫火留阿育
谁将浩劫三生判,且论九十三春半。
南迁唐相授楞严,北去梁僧徒壁观。
问天倘信炼石功,对酒肯作新亭叹。
已见游丝拂地回,复看流水飞英乱。
春草芳,春望长。
山眉宛映相如璧,牡砺遥连宋玉墙。
王侯将相各有分,鸦蛮鹅管随飞觞。
缀幕悬明月,倾尊典鹔鹴。
二十四翻任狼籍,三万六千犹可偿。

查看原文

注释

【劫火】1.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2.佛教语。谓坏劫之末所起的大火。 3.借指兵火。
【阿育】象声词。呼痛声。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劫】

劫【子集下】【力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居怯切《集韻》《韻會》訖業切,音衱。《說文》欲去以力脅止曰劫。一曰以力去曰劫。《徐曰》會意。《玉篇》强取也。《正韻》奪也,勢脅也。《禮·儒行》劫之以衆。

《韻會》劫劫,猶汲汲也。《韓文》人皆劫劫。

《傅毅·舞賦》形態和神意協,從容得志不劫。《註》言雍容不相廹也。

浩劫,宮殿大階級也。《杜甫·玉臺觀詩》浩劫因王造,平臺訪古遊。《韻會》通作刧。亦通作刦。

【火】

火【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者,化也,隨也,陽氣用事萬物變隨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

星名。《書·堯典》日永星火。《傳》火,蒼龍之中星。

大火,鶉火,辰次之名。

《禮·王制》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前漢·成帝紀》火耕水耨。

《周禮·夏官·司爟》變國火以救時疾。《註》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棗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論語》鑽燧改火。

盛陽曰炎火。《詩·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傳》炎火,盛陽也。《箋》螟螣之屬,盛陽氣嬴則生之。明君爲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與炎火,使自消亡。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紀,故爲火師,而火名。《疏》春官爲大火。夏官爲鶉火,秋官爲西火,冬官爲北火,中官爲中火。

《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傳》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災。

《南史·齊武帝紀》魏地謠言,赤火南流,有沙門從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療疾貴賤爭取之,多得其驗,咸云聖火。

《唐書·兵志》府兵,十人爲火,火有長。彍騎,十人爲火,五火爲團。《通典·兵制》五人爲烈,烈有頭目,二烈爲火,立火子,五火爲隊。

《司馬法》人人正正,辭辭火火。《註》言一火與一火猶人人殊之人人也。卽俗謂火伴。《古木蘭詩》出門看火伴。

人身有火。《本草綱目》心藏神爲君火。包絡爲相火。

隂火,海中鹽氣所生。凡海水遇隂晦,波如然火,有月卽不復見。《木華·海賦》隂火潛然。

山名。《山海經》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

《正字通》陸游曰:火山軍,其地鋤深,則有烈燄,不妨耕種。

井名。《左思·蜀都賦》火井沈熒於幽泉。《註》火井,在臨邛縣。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須臾隆隆如雷聲,焰出通天,光輝十里,以筒盛接,有光無灰。

寒火。《抱朴子·地眞篇》南海蕭丘,火春生秋滅。生木小,焦黑。

火傳。《莊子·養生主》指窮放爲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

南方有食火之國,其人能食火炭。

《爾雅·釋魚》十龜,一曰火龜。《疏》龜生火中者。

火䑕。《山海經》火山國,其山雖霖,雨火常燃,火中白䑕,時出山邊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

姓。《明紀事本末》火濟,從諸葛亮南征孟獲有功,封羅甸國王。《正字通》洪武時,翰林火原潔。

《廣東通志》古人一年四時改火。今瓊州西鄕音謂一年爲一火,火音微。東鄕人謂一年爲喜,或爲之化,乃喜之變音。

叶虎洧切《詩·豳風》七月流火,八月萑葦。◎按唐韻正:火,古音毀,轉聲則爲喜,故灰字从火得聲。而左傳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廟,曰:譆譆出出,鳥鳴于亳社。如曰譆譆,則爲火之徵也。是直以爲火當讀作毀,非止叶音矣。

叶後五切。《韓愈·元和聖德詩》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閒,莫不順序。

叶虎何切。《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人焚和,月固不勝火。《韻會小補》今人謂兔岐脣曰火。蓋古音也。《集韻》或作灬。

【留】

留【午集上】【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正字通》俗畱字。

【阿】

阿【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音娿。《爾雅·釋地》大陵曰阿。《玉篇》水岸也,邸也。《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傳》中阿,阿中也。

《大雅》有卷者阿。

《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詩·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書·太甲》不惠于阿衡。《傳》阿,倚。衡,平。

《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

《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註》服虔云:乳母也。

《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註》皆官名。

《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註》阿,棟也。今文阿爲庪。《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註》四阿,若今四柱。

《詩·小雅》隰桑有阿。《箋》枝條阿阿然長美。

《玉篇》比也,曲也。《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事。《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

《集韻》一曰慢應。

地名。《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註》濟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註》東阿縣,繒帛所出。《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

宮名。《史記·秦始皇紀》先作前殿阿房。《註》括地志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

太阿,劒名。《戰國策》龍淵太阿。

鬼名。《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註》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淮南子·天文訓》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月御曰纖阿。《司馬相如·子虛賦》纖阿爲御。

陽阿,古名俳,善歌者。《古詩》渡江采菱發陽阿。

姓。《官氏志》唐阿光進,明阿賢,本出阿伏氏。

《韻會小補》與呵通。《老子·道德經》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註》唯與阿,遲速小異。

《集韻》倚可切,娿上聲。與猗同。柔貌。《詩·檜風》猗儺其枝。《釋文》猗,於可反。《集韻》猗,或作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又》阿妹聞來。《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郞。

《字彙補》阿葛切,音遏。《釋典》有阿難。

【育】

育【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韻會》《正韻》余六切,音昱。《說文》養子使作善也。《廣韻》養也。《易·蒙卦》君子以果行育德。《註》育德者,養正之功也。《疏》育養其德。

《爾雅·釋詁》育,長也。《詩·衞風》旣生旣育。《箋》育謂長老也。《書·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傳》育,長也。《晉語》正名育類。《註》育,長也。

生也。《禮·中庸》發育萬物。《註》育,生也。

覆育也。《詩·小雅》長我育我。《箋》育,覆育也。

幼稚也。《詩·衞風》昔育恐育鞠。《箋》昔育,昔幼稚之時也。

地名。《前漢·地理志》育陽。《註》屬南陽郡。

《集韻》亦姓。

《集韻》直祐切,音胄。胤也。

《韻會》通作鬻。《詩·幽風》鬻子之閔斯。《禮·樂記》毛者孕鬻。《註》鬻,生也。

《集韻》或作毓。《前漢·五行志》孕毓根荄。

《韻補》叶音亦。《詩·大雅》載生載育。叶上夙下稷。夙音夕。

叶音乙。《黃伯仁龍馬頌》稟神祇之化靈,乃大宛而再育。資螭之表象,似靈虯之注則。

相关诗句
三万六千犹可偿 二十四翻任狼籍 倾尊典鹔鹴 缀幕悬明月 鸦蛮鹅管随飞觞 王侯将相各有分 牡砺遥连宋玉墙 山眉宛映相如璧 春望长 春草芳 复看流水飞英乱 已见游丝拂地回 对酒肯作新亭叹 问天倘信炼石功 北去梁僧徒壁观 南迁唐相授楞严 且论九十三春半 谁将浩劫三生判 劫火留阿育 禅乳嗣曹溪 还裁水田服 更坐金台莲 蓬莱堪几宿 卢师与三笑 日月烛龙目 云霞彩鸾腹 何似使君南陌头 为问神仙东海树 好色不死醉无忧 采药长生都且少 玉女攀花待石楼 安期驾鹤朝金阙 菖蒲朱草蒙丹丘 我所思兮在罗浮 蹈海节士志 乘桴圣人勇 讹言惑边燧 杀气满浮云 血湿杜鹃留赑屃 石衔精卫向厓门 庙食南园五贤地 伤时莫洒三忠泪 昌黎文章徙鳄曾 曲江风度诛胡得 金鉴还扶唐祚兴 铜柱长铭汉贼灭 海藏山冲容易凭 争雄据险昔所叹 陆子千金良足称 陶公八翼折无能 异宝挂席拾 奇珍运甓骄 昆崙紫髯侠 波斯碧眼胡 布谷催锄锸 秧针刺垄塍 货贿迁农业 量珠应军牒 薏苡明珠谁复知 犀通象贿等閒视 从来此地无疮痍 任是中原苦争战 鹜利齐祝海神旗 不饥愿化仙羊石 玉山珠寺遍相嬉 青骢油壁过参差 青骢绕郭挥鞭逐 油壁通宵秉烛游 万户绮罗结霞麓 百兽鱼龙迎锦阵 仙观花街群鞠蹴 回营柳院出秋千 綵夺化工生簇簇 雀屏兰舫酣丝竹 綵树千星蕊 金屏列雀开 画桡移蜃市 箫吹沸龙涎 榕木根连理 荔枝花并蒂 白晰少年子 同心复同里 茉莉结作同心环 槟榔甘送合欢舌 龙须片席袅憨鬟 鲛绡斗帐裸寒玉 贾客归心黄木湾 娇娥匀脸蔷薇露 五岭迢迢云水间 三城隐隐接三山 烟花尚识三城古 宫阙遥连五岭高 玉腕烹龙岛夷脯 宝髻穿珠仙凤妆 桥光綵烛迎歌舞 阁气沉香布雨云 削壁悬流割疆土 当时豪雄递骑虎 秦关折岭梅 楚水啼湘竹 刘王馀艳灰 赵尉已尘迹 锦石云依朝汉台 花田雨过昌华苑 百万人家旭翠堆 木棉红映晓山开 鹦鹉金笼传漏箭 珊瑚实树挂罗衣 公子炉烟阑夜宴 佳人粉气热朝眠 蝴蝶帘前去还恋 翡翠梁间栖复飞 晴日落花泥掠燕 晴风散叶杨垂线 遥晴到碧纱 况复当春望 蚌影互渔家 鳌光摇雉堞 香云变晚霞 芳草侵朝雾 海国四时花 天南多淑气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