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刚肠石与铁

出自:明代·胡应麟《折槛行送沈纯父北上》

拼音:[lǐn][lǐn][gāng][cháng][shí,dàn][yǔ,yù,yú][tiě]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北风动地捲霜雪,沈子严装候明发。
白马银鞍走燕市,天子召见黄金阙。
忆昔丁丑年中事,呜呼已往难陈说。
纲常万古忽如线,沈子旁观眦双裂。
三年忍蔑父母爱,七尺自与妻儿诀。
飞书一夜上明主,百辟苍皇胆俱慑。
宫闱动色问忠悃,乞得残躯傍南粤。
茫茫大海天欲尽,野魅山魈共生活。
铜柱频更伏波戍,铁衣乱洒羁臣血。
桄榔叶底托馀荫,豆蔻枝前赋鶗鴂。
鬓毛五载凋欲尽,意气千钧莽难折。
离骚熟读引斗酒,怒击青萍唾壶缺。
云雾朝披博罗顶,星斗夜摸空同峡。
归来笑拥绿衣女,卢橘杨梅照红颊。
朝云已去学士还,瘴雨蛮烟护荒碣。
精忠大节岂重睹,文藻风流颇颃颉。
乾纲一振壬午岁,地辟天开走狐孽。
徵书九道发燕邸,尽起龙干布朝列。
是时沈郎奉明诏,长啸扁舟返西浙。
逡巡故国拜丘垄,问寝高堂痛离阔。
县官日夜戒行李,驿使交驰讯车辙。
男儿肯作里中老,直臣更树台端节。
同时吴赵艾与邹,騄駬飞黄并腾踏,沈郎讵得终岩穴。
天上仙查溯河汉,腰下刀环耀明月。
扬鞭再过五陵豪,击筑重招蓟门侠。
蓟门楼殿花三千,尚记公车抱长铗。
对策明光亦草草,敝履短衣行䠥?。
中原邂逅吾共尔,白眼红颜寸衷合。
诵余连璧心已醉,示我郊居思横发。
苍茫大雪华阳街,拂袖徐生馆中别。
风尘倾盖古则有,宇宙论心近谁洽。
即今汝燕余复越,抗手胡能不悲咽。
沈伯子,酌汝蒲萄之美酒,系汝珊瑚之宝玦。
一言赠汝中自知,此去中外望掀揭。
儿童走卒尽道汝,凛凛刚肠石与铁
腰金拖玉宁汝事,义胆忠肝岂虚设。
三公九列贵易保,万姓千秋口难辍。
重华尚纳大禹戒,仲甫亦补周王阙。
朝多善政禄可飧,事有当言槛仍折。
风云况遇大行日,努力群龙树勋业。
竹帛旂常两光绝,一旦抽身蚤林樾。
丈夫出处须伟烈,呜呼丈夫出处须伟烈,异日儒生秉鈇钺。

查看原文

注释

【凛凛】1.形容寒冷:凛凛岁云暮。 2.严肃而使人敬畏的样子:凛凛正色|威风凛凛。 3.恐惧的样子:文武百官,皆凛凛不敢正视。
【刚肠】指刚直的气质。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凛】

凛【子集下】【冫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力稔切《集韻》《韻會》《正韻》力錦切,。

【刚】

剛【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音岡。《說文》彊斷也。从刀,岡聲。《增韻》堅也,勁也。《易·乾卦》大哉乾乎,剛健中正。《司馬光·潛虛》剛,天之道也。

作㓻。《史記·樂書》而民㓻毅。

【肠】

腸【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直良切《集韻》《韻會》《正韻》仲良切,音長。《說文》大小腸,藏府之二名也。《正字通》大腸長二丈一尺,廣四寸,徑一寸,當臍右迴疊十六曲,盛穀一斗,水七升半。小腸長三丈二尺,廣二寸半,徑八分分之少半,左迴疊積十六曲,容穀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白虎通》大腸,小腸,心肺府也。腸爲心肺主,心爲皮體主,故爲兩府也。《詩·大雅》自有肺腸。《書·盤庚》今予其敷心腹腎腸,歷告爾百姓于朕志。

《釋名》暢也,言通暢胃氣也。

《博雅》詳也。

羊腸,太行山坂名。《戰國策》趙聞之起兵臨羊腸。《史記·趙世家》羊腸之西。《註》太行山坂通名。南屬懷州,北屬澤州。

無腸,國名。《山海經》無腸之國,在深目東,其爲人長而無腸。

馬腸,獸名。《山海經》讙舉之山,雒水出焉,其中多馬腸之物。《註》馬腸,人面虎身,音如嬰兒。

魚腸,劒名。見《三國蜀志》。

草名。《博雅》鹿腸,蔘也。《又》馬腸,亦草名,葉似桑。見《山海經·讙舉之出註》。

黃腸,槨名。《後漢·梁商傳》賜黃腸玉匣。《註》以栢木黃心爲槨也。

《禮·儀志》治黃腸題凑,便房如禮。

【石】

石【午集下】【石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碩。《增韻》山骨也。《釋名》山體曰石。《易·說卦傳》艮爲山,爲小石。《楊泉物理論》土精爲石,石氣之核也。氣之生石,猶人筋絡之生爪牙也。《春秋·說題詞》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

樂器,八音之一。《書·益稷》擊石拊石。《註》石,磬也。

樂聲不發揚亦曰石。《周禮·春官·典同》厚聲石。《註》鐘太厚則如石,叩之無聲。

堅也。《前漢·揚雄傳》石畫之臣。《師古註》言堅固如石。亦作碩。

星亦稱石。《左傳·僖十六年》隕石于宋五,隕星也。

量名。十斗曰石。《前漢·食貨志》夫治田百畮,歲收畮一石半,爲粟百五十石。

官祿秩數稱石。《師古曰》漢制,三公號稱萬石,以下遞減至百石。

粗布皮革之數亦稱爲石。《唐書·張弘靖傳》汝輩挽兩石弓,不如識一丁字。

水亦稱石。《水經注》河水濁,淸澄一石水六斗泥。

酒亦稱石。《史記·滑稽傳》臣飲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衡名。百二十斤爲石。《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註》三十斤爲鈞,四鈞爲石。《禮·月令》仲春鈞衡石。《前漢·律歷志》石者,大也,權之大者。

州名。《廣韻》秦伐趙取離石,周因邑以名州。

姓。《左傳》衞大夫石碏。

複姓。孔子弟子有石作蜀。

叶常義切,音嗜。《宋玉·高唐賦》勢薄岸而相擊兮,隘交引而却會。崪中怒而特高兮,若浮海而望碣石。

叶石若切,音杓。《楚辭·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惡。放山淵之龜玉兮,相與貴夫礫石。

《招魂》長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礫石些。

叶七各切,音錯。《郭璞·爾雅贊》鰒似蛤,有鱗無殻。一面附石,細孔雜雜,或七或八。

【与】

与【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正韻》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铁】

鐵【戌集上】【金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3画

〔古文〕銕䥫《唐韻》天結切《集韻》《韻會》《正韻》他結切,天入聲。《說文》黑金也。《書·禹貢》厥貢璆鐵銀鏤砮磬。《史記·貨殖傳》邯鄲郭縱以冶鐵成業,蜀卓氏之先趙人也。用冶鐵富魯人,曹邴氏亦然。《江淹·銅劒讚序》古以銅爲兵,至於秦時,攻爭紛亂,兵革互興,銅旣不克給,故以鐵足之。

黃鐵,銅也。《書·呂·其罰百鍰傳》鍰,黃鐵也。《疏》古者金銀銅鐵,總號爲金,此傳言黃鐵,舜典傳言黃金,皆是今之銅也。古人贖罪,悉皆用銅,而傳或稱黃金,或言黃鐵,謂銅爲金爲鐵耳。

《禮·月令》孟冬駕鐵驪。《註》鐵驪,色如鐵。《詩·秦風》駟鐵孔阜。《傳》鐵驪也。《疏》鐵者,言其黑色如鐵。◎按今集註作驖。

地名。《春秋·哀二年》戰于鐵。《註》鐵,衞地,在戚城南。

水名。《山海經》敝鐵之水出焉。

獸名。《神異經》南方有獸,名曰齧鐵,大如水牛,色如漆,食鐵,飮水,其糞可作兵器,其利如鋼。

書名。《前漢·藝文志》桓寬鹽鐵論六十篇。

姓。《正字通》宋鐵南仲,明鐵鉉。

《廣韻》複姓。赫連勃勃,攺其支庶爲鐵伐氏,云庶朕宗族,剛銳如鐵,皆堪伐人。

《集韻》徒結切,音耊。利鐵也。

相关诗句
异日儒生秉鈇钺 呜呼丈夫出处须伟烈 丈夫出处须伟烈 一旦抽身蚤林樾 竹帛旂常两光绝 努力群龙树勋业 风云况遇大行日 事有当言槛仍折 朝多善政禄可飧 仲甫亦补周王阙 重华尚纳大禹戒 万姓千秋口难辍 三公九列贵易保 义胆忠肝岂虚设 腰金拖玉宁汝事 凛凛刚肠石与铁 儿童走卒尽道汝 此去中外望掀揭 一言赠汝中自知 系汝珊瑚之宝玦 酌汝蒲萄之美酒 沈伯子 抗手胡能不悲咽 即今汝燕余复越 宇宙论心近谁洽 风尘倾盖古则有 拂袖徐生馆中别 苍茫大雪华阳街 示我郊居思横发 诵余连璧心已醉 白眼红颜寸衷合 中原邂逅吾共尔 敝履短衣行䠥? 对策明光亦草草 尚记公车抱长铗 蓟门楼殿花三千 击筑重招蓟门侠 扬鞭再过五陵豪 腰下刀环耀明月 天上仙查溯河汉 沈郎讵得终岩穴 騄駬飞黄并腾踏 同时吴赵艾与邹 直臣更树台端节 男儿肯作里中老 驿使交驰讯车辙 县官日夜戒行李 问寝高堂痛离阔 逡巡故国拜丘垄 长啸扁舟返西浙 是时沈郎奉明诏 尽起龙干布朝列 徵书九道发燕邸 地辟天开走狐孽 乾纲一振壬午岁 文藻风流颇颃颉 精忠大节岂重睹 瘴雨蛮烟护荒碣 朝云已去学士还 卢橘杨梅照红颊 归来笑拥绿衣女 星斗夜摸空同峡 云雾朝披博罗顶 怒击青萍唾壶缺 离骚熟读引斗酒 意气千钧莽难折 鬓毛五载凋欲尽 豆蔻枝前赋鶗鴂 桄榔叶底托馀荫 铁衣乱洒羁臣血 铜柱频更伏波戍 野魅山魈共生活 茫茫大海天欲尽 乞得残躯傍南粤 宫闱动色问忠悃 百辟苍皇胆俱慑 飞书一夜上明主 七尺自与妻儿诀 三年忍蔑父母爱 沈子旁观眦双裂 纲常万古忽如线 呜呼已往难陈说 忆昔丁丑年中事 天子召见黄金阙 白马银鞍走燕市 沈子严装候明发 北风动地捲霜雪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