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论洋洋犹在耳

出自:明代·王绂《长诗一章美韩侯也侯宰无锡多善政复以捍禦有功遂升州守之秩行且有日乡人王昶会予京师能具谈侯德予辱知遇尤深弗得归预攀辕之列敬用次第昶言赋成长诗五十韵使邑人歌之窃比甘棠之咏云耳》

拼音:[yǎ][lùn,lún][yáng][yáng][yóu][zài][ěr]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有客黄昏来寓邸,扣门吴语知乡里。
肃容升堂再拜馀,袖出平安书一纸。
上言间阔苦忧思,下叙寒温询动止。
灯前鸡黍款客尝,品味无兼嗟客里。
酒酣询访悉乡闾,祗说韩侯政声美。
自从侯初下车日,务敦朴厚消浮靡。
劝民衣食务农桑,游食咸驱业耘耔。
西风阡陌凉雨晴,黍稷盈畴光薿薿。
日斜村巷归牛羊,霜老园林熟梨柿。
每岁春秋社祭馀,亲率吾民行饮礼。
推崇有德尊高年,一一酒行躬拜跽。
宾主从容酬献间,观感人人良有启。
时因公暇入庠舍,左右琴书坐凭几。
诸生济济趋上堂,问难执经穷至理。
遂致吾乡孝弟风,敦睦夐非他邑比。
纵有凶顽亦革面,讼庭罕见施鞭捶。
岂独强梁化柔顺,坐使妖魑绝淫祀。
寸心既正天弗违,雨旸任意如颐指。
事神治民各尽心,实以一廉先律已。
处心宽仁复明恕,皎若日星清似水。
况复尤长捍禦功,文武全才孰能拟。
象纬今年示灾变,天兵抵阙除奸宄。
雄师百万才渡淮,败卒南奔散如蚁。
却来州县事劫掠,行旅道边相枕死。
顿使前时革面徒,旧恶乘风亦群起。
白昼挥戈肆仇杀,阖室连村遭破燬。
圣皇戡乱已登极,如日行空正天纪。
诏书驰布宣至仁,此辈猖狂犹未已。
侯言我职当字民,涂炭吾民能坐视。
协谋僚寀集吏卒,爰整戈矛张弓矢。
奋身鼓勇当众先,尽获渠魁磔诸市。
从此居民始贴席,老稚欣欣免惊徙。
且今无恙共相见,不得我侯安得尔。
事定侯来达上闻,奏功特启宸衷喜。
锡赉荣颁品秩尊,县令乔迁州刺史。
只今催上去有期,无计攀留嗟失恃。
徒切甘棠去后思,抚字情亲恩浃髓。
我闻客言兴叹嗟,始信学优才可仕。
忆予前岁初还家,旧业荒芜没荆杞。
亦曾修刺谒侯堂,一见下阶蒙倒屣。
谬承奖谕勉前修,不以孤寒辄相鄙。
迩来别侯已三载,雅论洋洋犹在耳
会侯来京我入蜀,彼此参商乃如是。
感侯知我情更深,听客之言良有以。
古云郎官应列宿,益信斯言非谬矣。
百里民心有休戚,政关令佐人臧否。
嗟我韩侯能惠民,政声足与龚黄齿。
愿言守令皆韩侯,尧舜吾民立堪俟。
侯当此去不再留,发轫青云自兹始。
客还为我深致辞,攀饯无繇身绊此。
山斗区区景仰情,作诗颂侯烦送似。

查看原文

注释

【雅论】犹高论﹐雅正之论。亦用为敬词。
【洋洋】1.盛大或众多的样子:河水洋洋|洋洋大观|洋洋万言。 2.得意高兴的样子:喜气洋洋|洋洋自得|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雅】

雅【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烏加切《集韻》於加切,居。秦謂之雅。从隹从牙。《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鴉,非是。《集韻》亦作鴉鵶。

《小爾雅》小而腹下白,不反哺者謂之雅烏。

《唐韻》五下切《集韻》《韻會》《正韻》語下切,音庌。義同。

《玉篇》正也。《爾雅疏》雅,正也。《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註》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爲後世法。

《詩·小雅》以雅以南。《箋》雅,萬舞也。周樂尙武,故謂萬舞爲雅。雅,正也。

《論語》子所雅言。《註》孔曰:雅言,正言也。《朱註》雅,常也。

《玉篇》儀也,嫻雅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從車騎,雍容閒雅甚都。

《玉篇》素也。《史記·張耳餘傳》張耳雅遊。《註》韋昭曰:雅,素也。

《史記·淮南王傳》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後漢·竇后紀》及見雅以爲美。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雅。《註》雅,狀如漆筩而弇口,大二圍,長五尺六寸,以羊韋鞔之,有兩紐疏畫。

酒器名。《東觀漢記》今日歲首,請上雅壽。《註》雅,酒閜也。別作㿿。

姓。《正字通》元詩人雅㙈。

《五音集韻》五加切,音牙。人名。周書有君雅,通作牙。

叶語可切。《仲長統·述志詩》百慮何爲,至要在我。叛散五經,滅棄風雅。

【论】

論【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盧昆切,音崘。《說文》議也。《廣韻》說也。《周禮·春官·大司樂·賈疏》直言曰論,答難曰語。論者,語中之別,與言不同。

《論語·序解正義》論者,綸也,輪也,理也,次也,撰也。以此書可經綸世務,故曰綸,圓轉無窮故曰輪,蘊含萬理故曰理,篇章有序故曰次,羣賢集定故曰撰。《文心雕龍》昔仲尼微言,門人追述,故仰其經目,稱爲論語,蓋羣論立名,始于兹矣。

《釋名》倫也,有倫理也。《玉篇》思理也。《詩·大雅》於論鼓鐘。《傳》思也。《鄭箋》論之言倫也。《朱傳》言得其倫理也。

《增韻》紬繹討論也。《孔安國·尚書序》討論典墳。

《正韻》決罪曰論。

官名。《金史·百官志》其官長皆稱曰勃極烈,次曰國論、忽魯、勃極烈。國論,言貴。忽魯,猶總帥也。

諸羌州名。《唐書·地理志》劒南道有論川州,開元後置。

姓。《唐書》論弓仁,本吐蕃族也。

三字姓。《金史·國語解·姓氏》烏古論曰商。

《廣韻》力迍切《集韻》《韻會》《正韻》龍春切,音倫。言有理也。

《禮·王制》凡制五,必卽天論。《註》天論,天理也。與倫同。

《玉篇》力困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盧困切,崘去聲。義同。

《正韻》辨論也。《書·周官》論道經邦。《傳》論者,講明之謂。《禮·王制》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註》謂考評其行藝之詳也。《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功行封。

叶盧健切,音練。《前漢·敘傳》兵家之策,惟在不戰。營平皤皤,立功立論。

叶聖閏切,音舜。《馮衍·顯志賦》澄德化之陵遲兮,烈罰之峭峻。燔商鞅之法術兮,燒韓非之說論。

叶閭員切,音攣。《曹植·文帝誄》考諸先紀,尋之哲言。生若浮寄,惟德可論。《字彙補》譌作,非。

【洋】

洋【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似羊切《集韻》徐羊切,音詳。水名。《說文》水出齊臨朐高山,東北入鉅定。

《玉篇》水出昆侖山北。《山海經》昆侖之丘,洋水出焉。

藉水,卽洋水也。出上邽縣西北。《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于洋水。

蜀水名。《水經》漢水東會洋水。

州名。《廣韻》本漢成固縣,秦爲漢中郡,魏置洋州。

《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正韻》移章切,音陽。《爾雅·釋詁》洋,多也。《詩·魯頌》萬舞洋洋。

廣也。《詩·大雅》牧野洋洋。《中庸》洋溢乎中國。

瀾也。《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歎。

海名。《徐兢使高麗錄》洋中有白水洋,其源出靺鞨,故作白色。黃水洋卽沙尾也,其水渾濁且淺。

洋洋,水盛貌。《詩·衞風》河水洋洋。

與徉同。《史記·吳王濞傳》方徉天下。《註》方徉猶翺翔也。

與養同。《爾雅·釋訓》洋洋,思也。《疏》詩邶風中心養養。洋養音義同。

【犹】

犹【巳集下】【犬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尤救切,音宥。獸名。(猶)《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註》健上樹。《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廣韻》似也。《詩·召南》寔命不猶。《傳》猶,若也。

《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集韻》可止之辭也。《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傳》猶,可也。

本作猷。《詩·小雅》克壯其猶。《傳》猶,道也。《箋》猶,謀也,兵謀也。《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又》謀猶回遹。《箋》謀爲政之道。

《大雅》王猶允塞。《箋》猶,謀也。

《廣韻》尚也。《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夷猶。《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註》疾舒之中。《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姓。《正字通》宋猶道明。

《集韻》《正韻》餘招切,音遙。《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與搖通。《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廣韻》《集韻》居祐切,音究。《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廣韻》《集韻》《韻會》余救切,音柚。《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叶余久切,音酉。《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猶)

【在】

丑集中】【土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昨宰切《集韻》《韻會》《正韻》盡亥切,裁上聲。《爾雅·釋訓》居也。《易·乾傳》在下位而不憂。

察也。《書·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齊七政。《禮·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視寒煖之節。

存也。《論語》父母在。

所在也。《前漢·武帝紀》徵詣行在。《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謂所居爲行在所。

姓。晉汝南太守在育。

脾神曰常在,見《黃庭經》。

昨代切,音載。義同。

叶雌氏切。音此。善也。《詩·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叶才里切。示上聲。《屈原·離騷》吾令豐隆乗雲兮,求虙,今作在。《正字通》在,本昨代切,舊本泥韻書先才上聲訓居,次轉去聲訓所,不知所卽居,非上聲者訓居,去聲者訓所也。○按在有上去二聲。字書韻書皆然。《禮韻》原許通押,《字彙》分訓,似泥。《正字通》不从上轉去,亦非。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相关诗句
作诗颂侯烦送似 山斗区区景仰情 攀饯无繇身绊此 客还为我深致辞 发轫青云自兹始 侯当此去不再留 尧舜吾民立堪俟 愿言守令皆韩侯 政声足与龚黄齿 嗟我韩侯能惠民 政关令佐人臧否 百里民心有休戚 益信斯言非谬矣 古云郎官应列宿 听客之言良有以 感侯知我情更深 彼此参商乃如是 会侯来京我入蜀 雅论洋洋犹在耳 迩来别侯已三载 不以孤寒辄相鄙 谬承奖谕勉前修 一见下阶蒙倒屣 亦曾修刺谒侯堂 旧业荒芜没荆杞 忆予前岁初还家 始信学优才可仕 我闻客言兴叹嗟 抚字情亲恩浃髓 徒切甘棠去后思 无计攀留嗟失恃 只今催上去有期 县令乔迁州刺史 锡赉荣颁品秩尊 奏功特启宸衷喜 事定侯来达上闻 不得我侯安得尔 且今无恙共相见 老稚欣欣免惊徙 从此居民始贴席 尽获渠魁磔诸市 奋身鼓勇当众先 爰整戈矛张弓矢 协谋僚寀集吏卒 涂炭吾民能坐视 侯言我职当字民 此辈猖狂犹未已 诏书驰布宣至仁 如日行空正天纪 圣皇戡乱已登极 阖室连村遭破燬 白昼挥戈肆仇杀 旧恶乘风亦群起 顿使前时革面徒 行旅道边相枕死 却来州县事劫掠 败卒南奔散如蚁 雄师百万才渡淮 天兵抵阙除奸宄 象纬今年示灾变 文武全才孰能拟 况复尤长捍禦功 皎若日星清似水 处心宽仁复明恕 实以一廉先律已 事神治民各尽心 雨旸任意如颐指 寸心既正天弗违 坐使妖魑绝淫祀 岂独强梁化柔顺 讼庭罕见施鞭捶 纵有凶顽亦革面 敦睦夐非他邑比 遂致吾乡孝弟风 问难执经穷至理 诸生济济趋上堂 左右琴书坐凭几 时因公暇入庠舍 观感人人良有启 宾主从容酬献间 一一酒行躬拜跽 推崇有德尊高年 亲率吾民行饮礼 每岁春秋社祭馀 霜老园林熟梨柿 日斜村巷归牛羊 黍稷盈畴光薿薿 西风阡陌凉雨晴 游食咸驱业耘耔 劝民衣食务农桑 务敦朴厚消浮靡 自从侯初下车日 祗说韩侯政声美 酒酣询访悉乡闾 品味无兼嗟客里 灯前鸡黍款客尝 下叙寒温询动止 上言间阔苦忧思 袖出平安书一纸 肃容升堂再拜馀 扣门吴语知乡里 有客黄昏来寓邸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