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使前时革面徒

出自:明代·王绂《长诗一章美韩侯也侯宰无锡多善政复以捍禦有功遂升州守之秩行且有日乡人王昶会予京师能具谈侯德予辱知遇尤深弗得归预攀辕之列敬用次第昶言赋成长诗五十韵使邑人歌之窃比甘棠之咏云耳》

拼音:[dùn][shǐ][qián][shí][gé][miàn][tú]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有客黄昏来寓邸,扣门吴语知乡里。
肃容升堂再拜馀,袖出平安书一纸。
上言间阔苦忧思,下叙寒温询动止。
灯前鸡黍款客尝,品味无兼嗟客里。
酒酣询访悉乡闾,祗说韩侯政声美。
自从侯初下车日,务敦朴厚消浮靡。
劝民衣食务农桑,游食咸驱业耘耔。
西风阡陌凉雨晴,黍稷盈畴光薿薿。
日斜村巷归牛羊,霜老园林熟梨柿。
每岁春秋社祭馀,亲率吾民行饮礼。
推崇有德尊高年,一一酒行躬拜跽。
宾主从容酬献间,观感人人良有启。
时因公暇入庠舍,左右琴书坐凭几。
诸生济济趋上堂,问难执经穷至理。
遂致吾乡孝弟风,敦睦夐非他邑比。
纵有凶顽亦革面,讼庭罕见施鞭捶。
岂独强梁化柔顺,坐使妖魑绝淫祀。
寸心既正天弗违,雨旸任意如颐指。
事神治民各尽心,实以一廉先律已。
处心宽仁复明恕,皎若日星清似水。
况复尤长捍禦功,文武全才孰能拟。
象纬今年示灾变,天兵抵阙除奸宄。
雄师百万才渡淮,败卒南奔散如蚁。
却来州县事劫掠,行旅道边相枕死。
顿使前时革面徒,旧恶乘风亦群起。
白昼挥戈肆仇杀,阖室连村遭破燬。
圣皇戡乱已登极,如日行空正天纪。
诏书驰布宣至仁,此辈猖狂犹未已。
侯言我职当字民,涂炭吾民能坐视。
协谋僚寀集吏卒,爰整戈矛张弓矢。
奋身鼓勇当众先,尽获渠魁磔诸市。
从此居民始贴席,老稚欣欣免惊徙。
且今无恙共相见,不得我侯安得尔。
事定侯来达上闻,奏功特启宸衷喜。
锡赉荣颁品秩尊,县令乔迁州刺史。
只今催上去有期,无计攀留嗟失恃。
徒切甘棠去后思,抚字情亲恩浃髓。
我闻客言兴叹嗟,始信学优才可仕。
忆予前岁初还家,旧业荒芜没荆杞。
亦曾修刺谒侯堂,一见下阶蒙倒屣。
谬承奖谕勉前修,不以孤寒辄相鄙。
迩来别侯已三载,雅论洋洋犹在耳。
会侯来京我入蜀,彼此参商乃如是。
感侯知我情更深,听客之言良有以。
古云郎官应列宿,益信斯言非谬矣。
百里民心有休戚,政关令佐人臧否。
嗟我韩侯能惠民,政声足与龚黄齿。
愿言守令皆韩侯,尧舜吾民立堪俟。
侯当此去不再留,发轫青云自兹始。
客还为我深致辞,攀饯无繇身绊此。
山斗区区景仰情,作诗颂侯烦送似。

查看原文

注释

【前时】从前﹐以前。
【革面】1.谓改变脸色或态度。 2.比喻彻底悔改。 3.用皮革做的面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顿】

頓【戌集下】【頁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二曰頓首。《註》頓首,拜頭叩地也。

《博雅》頓,僵也。

《揚子·方言》頓愍,惛也。江湘之閒謂之頓愍。南楚飮毒藥懣亦謂之頓愍,猶中齊言眠眩也。

《增韻》貯也,宿食所也。《隋書·煬帝紀》每之一所,輒數道置頓。

《增韻》次也。

食一次也。《世說新語》襄陽羅友,嘗伺人祠乞食。往太蚤,主人問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杜甫詩》頓頓食黃魚。

陡頓,遽也。《列子·天瑞篇》一氣不頓盡,一形不頓虧。

壞也。《左傳·襄四年》甲兵不頓。《註》頓,壞也。正義曰:頓,謂挫傷折壞,今俗語委頓是也。

止也。《史記·王翦傳》三日三夜不頓舍。

捨也。《曹植·七啟》頓網縱綱。《註》頓,捨也。縱,緩也。

地名。《詩·衞風》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傳》丘一成爲頓丘。《前漢·地理志》頓丘縣屬東郡。《師古註》以丘名縣也。丘一成爲頓丘,謂一頓而成也。

國名。《春秋·僖二十五年》楚人圍,其後南徙,故號南頓。

姓。《魏志·華陀傳》有頓子獻。

《集韻》徒困切《正韻》杜困切,音鈍。《集韻》不利也。《前漢·賈誼傳》芒刃不頓。《註》頓,讀曰鈍。

《韻會》《正韻》當沒切,音咄。《前漢·匈奴傳》單于太子曰冒頓。《註》冒,音墨。頓,音毒。

【使】

使【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史。令也,役也。《豳風》序:說以使民。《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管子·樞言篇》天以時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獸以力使。

《集韻》疏吏切《正韻》式至切,。遣人聘問曰使。《前漢·韓信傳》發一乗之使,下咫尺之書。

《鬼谷子抵巇篇》聖人者,天地之使也。《淮南子·天文訓》四時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

《諡法》治民克盡嚴篤無私曰使。本作。《六書統》从人从事。令人治事也。

【前】

前【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歬音錢。《增韻》前,後之對。

進也。《廣韻》先也。

《禮·檀弓》我未之前聞也。《註》猶故也。

《儀禮·特牲》祝前主人降。《註》前猶導也。

《集韻》《韻會》《正韻》子淺切,湔上聲。《說文》齊斷也。俗作剪。

《正韻》淺黑色。《周禮·春官·巾車》木路前樊,鵠纓。《註》前,讀爲緇翦之翦。淺黑也。

《韻補》叶慈鄰切,淨平聲。《劉向·九歎》陸魁堆以蔽視兮,雲冥冥而暗前。山峻高以無垠兮,遂曾閎而廹身。

【时】

時【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旹《唐韻》《集韻》《韻會》市之切《正韻》辰之切,音蒔。《說文》四時也。《釋名》四時,四方各一時。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至也。《書·堯典》敬授人時。《傳》敬記天時以授人也。《又》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禮·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淮南子·天文訓》隂陽之專精爲四時。《又》三月而爲一時。

《韻會》辰也,十二時也。

《廣韻》是也。《書·堯典》黎民於變時雍。《傳》時,是也。《詩·大雅》曰止曰時,築室于兹。《朱傳》可以止于是,而築室矣。

《博雅》伺也。《論語》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疏》謂伺虎不在家時而往謝之。

《博雅》善也。《廣韻》中也。

地名。《左傳·莊九年》戰于乾時。《註》乾時,齊地。時水在樂安界,岐流旱則竭涸,故曰乾時。

姓。《廣韻》良吏傳有時苗。《何氏姓苑》云:今鉅鹿人。

與塒同。《詩·王風》雞棲于塒。《釋文》塒,本亦作時。

《韻補》叶上紙切。《王粲·七釋》不以志易道,不以身後時。進德修業,與世同理。

叶側吏切。《屈原·離騷》忳鬰邑余侘傺兮,吾獨窮苦乎此時也。叶下態,態音替。

【革】

革【戌集中】【革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隔。《說文》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註》徐鍇曰:皮去其毛,染而瑩之曰革。《韻會》皮熟曰韋,生曰革。呂氏曰:革者,去毛而未爲韋者也。《書·禹貢》齒革羽毛。《傳》犀皮。《詩·召南》羔羊之革。《傳》革,猶皮也。《疏》獸皮治去其毛曰革。對文言之異,散文則皮革通。《周禮·天官》掌皮掌秋斂皮,冬斂革。《疏》革須治用功深,故冬斂之。

《正字通》人與獸皆曰革。《禮·禮運》膚革充盈。《註》革,卽膚內厚皮也。

《禮·明堂位》革車千乗。《註》革車,兵車也。《周禮·夏官·司弓矢》王弓弧弓,以授射甲革椹質者。《註》革,革甲也。

《玉篇》攺也。《易·革卦》天地革而四時成。《書·堯典》鳥獸希革。《傳》革,攺也。《疏》毛羽希少攺易。《洪範》金曰從革。《傳》金可以攺更。《管子·山權數》丁氏歸革築室。《註》革,更也。

《爾雅·釋器》轡首謂之革。《詩·小雅》鞗革冲冲。《傳》鞗,轡也。革,轡首也。《疏》馬轡所靶之外,有餘而垂者,謂之革。

《詩·小雅》如鳥斯革。《傳》革,翼也。《箋》如鳥夏暑希革張其翼時。《釋文》革,如字。韓詩作勒,云翅也。

軍禮曰兵革。《禮·中庸》袵金革。《註》革,甲冑之屬。

《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註》革,鼓鼗也。

《揚子·方言》革,老也。南楚江湘之閒代語也。

姓。《廣韻》漢功臣表有煑棗侯革朱。

《集韻》訖力切,音殛。本作䩯。急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註》革,急也。《釋文》紀力切。

《集韻》竭億切。音極。義同。《禮·檀弓·釋文》又音極。《集韻》或作亟。

【面】

面【戌集中】【面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集韻》《韻會》,象人面形。《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見也。《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儀禮·聘禮》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註》面,亦見也。《周禮·秋官·司儀》私面。《註》私覿也。

向也。《書·周官》不學牆面。《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玉藻》唯君面尊。《註》面,猶鄕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廣韻》前也。《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註》面,前也。

《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韻會》相背曰面。《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徒】

徒【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

《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

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丹徒,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罪名。《唐書·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申徒,登徒,司徒,複姓。《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相关诗句
作诗颂侯烦送似 山斗区区景仰情 攀饯无繇身绊此 客还为我深致辞 发轫青云自兹始 侯当此去不再留 尧舜吾民立堪俟 愿言守令皆韩侯 政声足与龚黄齿 嗟我韩侯能惠民 政关令佐人臧否 百里民心有休戚 益信斯言非谬矣 古云郎官应列宿 听客之言良有以 感侯知我情更深 彼此参商乃如是 会侯来京我入蜀 雅论洋洋犹在耳 迩来别侯已三载 不以孤寒辄相鄙 谬承奖谕勉前修 一见下阶蒙倒屣 亦曾修刺谒侯堂 旧业荒芜没荆杞 忆予前岁初还家 始信学优才可仕 我闻客言兴叹嗟 抚字情亲恩浃髓 徒切甘棠去后思 无计攀留嗟失恃 只今催上去有期 县令乔迁州刺史 锡赉荣颁品秩尊 奏功特启宸衷喜 事定侯来达上闻 不得我侯安得尔 且今无恙共相见 老稚欣欣免惊徙 从此居民始贴席 尽获渠魁磔诸市 奋身鼓勇当众先 爰整戈矛张弓矢 协谋僚寀集吏卒 涂炭吾民能坐视 侯言我职当字民 此辈猖狂犹未已 诏书驰布宣至仁 如日行空正天纪 圣皇戡乱已登极 阖室连村遭破燬 白昼挥戈肆仇杀 旧恶乘风亦群起 顿使前时革面徒 行旅道边相枕死 却来州县事劫掠 败卒南奔散如蚁 雄师百万才渡淮 天兵抵阙除奸宄 象纬今年示灾变 文武全才孰能拟 况复尤长捍禦功 皎若日星清似水 处心宽仁复明恕 实以一廉先律已 事神治民各尽心 雨旸任意如颐指 寸心既正天弗违 坐使妖魑绝淫祀 岂独强梁化柔顺 讼庭罕见施鞭捶 纵有凶顽亦革面 敦睦夐非他邑比 遂致吾乡孝弟风 问难执经穷至理 诸生济济趋上堂 左右琴书坐凭几 时因公暇入庠舍 观感人人良有启 宾主从容酬献间 一一酒行躬拜跽 推崇有德尊高年 亲率吾民行饮礼 每岁春秋社祭馀 霜老园林熟梨柿 日斜村巷归牛羊 黍稷盈畴光薿薿 西风阡陌凉雨晴 游食咸驱业耘耔 劝民衣食务农桑 务敦朴厚消浮靡 自从侯初下车日 祗说韩侯政声美 酒酣询访悉乡闾 品味无兼嗟客里 灯前鸡黍款客尝 下叙寒温询动止 上言间阔苦忧思 袖出平安书一纸 肃容升堂再拜馀 扣门吴语知乡里 有客黄昏来寓邸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