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供千白氎

出自:清代·黄遵宪《锡兰岛卧佛 其三》

拼音:[gāo][gōng,gòng][qiān][bái][dié]

平仄:平平平平平

吁嗟佛灭度,世界眼尽灭。
最先王舍城,大辟禅师窟。
迦叶与阿难,结集佛所说。
尔来一百年,复见大会设。
恒河左右流,犍槌声不绝。
其后阿育王,第一言佛法。
能役万鬼神,日造八万塔。
举国施与佛,金榜国门揭。
九十六外道,群言罢一切。
复遣诸弟子,分授十万偈。
北有大月氏,先照佛国月。
四开无遮会,各运广长舌。
汉家通西域,声教远相接。
金人一入梦,白马来负笈。
绳行复沙度,来往踵相蹑。
总持四千部,重译多于发。
华言通梵语,众推秦罗什。
后分律法论,宗派各流别。
要之祛卢字,力大过仓颉。
南有狮子王,凿字赤铜鍱。
当时东西商,互通度人筏。
但称佛弟子,能避鬼罗杀。
遂使诸天经,满载商人箧。
鸟喙䓉子洲,畏鬼性騃怯。
一闻地狱说,心畏ㄦ摩杀。
赖佛得庇护,无异栖影鸽。
国主争布金,妃后亦托钵。
尊佛过帝天,高供千白氎
乐奏梵音曲,讼听番僧决。
向来文身人,大半著僧衲。
达摩浮海来,一花开五叶。
语言与文字,一喝付抹杀。
十年勤面壁,一灯传立雪。
直指本来心,大声用棒喝。
非特道家流,附会入庄列。
竟使宋诸儒,沿袭事剽窃。
最奇宗喀巴,别得大解脱。
不生不灭身,忽然佛复活。
西天自在王,高踞黄金榻。
千百毡裘长,膜拜伏上谒。
西戎犬羊性,杀人日流血。
喃喃诵经声,竟能消杀伐。
藏卫各蕃部,无复事鞭挞。
即今奔巴瓶,改法用金梜。
论彼象教力,群胡犹震慑。
综佛所照临,竟过九州阔。
极南到朱波,穷北逾靺鞨。
大东渡日本,天皇尽僧牒。
此方护佛齿,彼土迎佛骨。
何人得钵缘,某日是箭节。
庄饰紫金阶,供食白银阙。
倒海然脂油,震雷响金钹。
香云幢幡云,九天九地彻。
五百虎狮象,遍地迎菩萨。
谓此功德盛,当历千万劫。
有国赖庇护,金瓯永无缺。
岂知西域买,手不持寸铁。
举佛降生地,一旦尽劫夺。

查看原文

字义

【高】

高【亥集上】【高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貴賤位矣。《註》高謂天體也。《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姓。《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集韻》《韻會》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釋文》高,古報反。

如字。

叶居侯切,音鉤。《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叶居何切。《蘇黃門·嚴顏》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韻會》俗作髙。

【供】

供【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正韻》居中切,音恭。《說文》設也。一曰供給。《書·無逸》文王不敢盤于游田,以庶邦惟正之供。《禮·檀弓》杜蕢曰:蕢,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左傳·僖四年》敢不供給。

姓。明供仲序,廣東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用切,音貢。義同。《華嚴經》諸供養中,法供最重。

通作共。互詳八部共字註。

【千】

千【子集下】【十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蒼先切《集韻》《韻會》《正韻》倉先切,音阡。《說文》十百也。

《廣韻》漢複姓。

《韻補》叶雌人切,請平聲。《劉劭趙都賦》宮妾盈兮數百,食客過兮三千。越信孟之體,慕姬旦之懿仁。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氎】

氎【辰集下】【毛部】康熙筆画:26画部外筆画:22画

《廣韻》徒協切《集韻》《韻會》達協切,音牒。細毛布也。《唐書·地理志》隴右道,厥賦有毛毼、白氎。

吐蕃貢霞氎。《廣輿記》雲南永昌軍民府出縹氎,卽白氎,布堅厚細密,頗類紬。《梁》銀函東度,金氎南翻。

織成衣亦曰氎。《賢愚經》一端金色之氎,奉上如來。《註》氎,織成大衣也。亦取作巾及手巾之屬。《杜甫詩》光明白氎巾。《王昌齡詩》手巾花氎淨。亦作疉。《後漢·南蠻傳》哀牢夷知染采文繡,罽毲白疉。

《南史·夷貊傳》高昌國有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曰白疉子。國人取織爲布,甚軟白,交市用焉。

相关诗句
一旦尽劫夺 举佛降生地 手不持寸铁 岂知西域买 金瓯永无缺 有国赖庇护 当历千万劫 谓此功德盛 遍地迎菩萨 五百虎狮象 九天九地彻 香云幢幡云 震雷响金钹 倒海然脂油 供食白银阙 庄饰紫金阶 某日是箭节 何人得钵缘 彼土迎佛骨 此方护佛齿 天皇尽僧牒 大东渡日本 穷北逾靺鞨 极南到朱波 竟过九州阔 综佛所照临 群胡犹震慑 论彼象教力 改法用金梜 即今奔巴瓶 无复事鞭挞 藏卫各蕃部 竟能消杀伐 喃喃诵经声 杀人日流血 西戎犬羊性 膜拜伏上谒 千百毡裘长 高踞黄金榻 西天自在王 忽然佛复活 不生不灭身 别得大解脱 最奇宗喀巴 沿袭事剽窃 竟使宋诸儒 附会入庄列 非特道家流 大声用棒喝 直指本来心 一灯传立雪 十年勤面壁 一喝付抹杀 语言与文字 一花开五叶 达摩浮海来 大半著僧衲 向来文身人 讼听番僧决 乐奏梵音曲 高供千白氎 尊佛过帝天 妃后亦托钵 国主争布金 无异栖影鸽 赖佛得庇护 心畏ㄦ摩杀 一闻地狱说 畏鬼性騃怯 鸟喙䓉子洲 满载商人箧 遂使诸天经 能避鬼罗杀 但称佛弟子 互通度人筏 当时东西商 凿字赤铜鍱 南有狮子王 力大过仓颉 要之祛卢字 宗派各流别 后分律法论 众推秦罗什 华言通梵语 重译多于发 总持四千部 来往踵相蹑 绳行复沙度 白马来负笈 金人一入梦 声教远相接 汉家通西域 各运广长舌 四开无遮会 先照佛国月 北有大月氏 分授十万偈 复遣诸弟子 群言罢一切 九十六外道 金榜国门揭 举国施与佛 日造八万塔 能役万鬼神 第一言佛法 其后阿育王 犍槌声不绝 恒河左右流 复见大会设 尔来一百年 结集佛所说 迦叶与阿难 大辟禅师窟 最先王舍城 世界眼尽灭 吁嗟佛灭度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