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向己难

出自:唐代·司马承祯《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

拼音:[huí][xīn][xiàng][jǐ][nán,nàn,nuó]

平仄:平平仄仄平

太上本来真,虚无中有神。
若能心解悟,身外更无身。
假名元始号,元始虚无老。
心源是元始,更无无上道。
七宝为林苑,五明宫殿宽。
人身皆备有,不解向心观。
三世诸天圣,相因一性宗。
一身无万法,万法一身同。
放出光明照,无央世界中。
乾坤明表里,日月觉朦胧。
妙观无静苦,自性不能知。
妄想随缘去,何时有出期。
生灭何时尽,相因浩劫来。
似环蝼蚁转,如毂碾尘埃。
谁言河海阔,深浅尚能知。
爱欲情无底,何年有出时?水鸟及风林,咸归一法音。
如何颠倒性,自起万般心。
虚无含有象,有象复归无。
心若分明了,知权呼有无。
无空空不空,无色色不色。
若能知色空,色空皆自得。
有有兼无有,无无及有无。
虚心能不动,妙道自来居。
如人入黑暗,目睹又何曾。
若要分明见,须凭浩劫灯。
有相兼无相,迷惑终不知。
未能明觉性,安得决狐疑。
众生情行劣,迷失道根源。
特谓宣宗旨,教令入妙门。
物向无中有,道从有里无。
莫生无有见,迷执自消除。
空色互相生,相缠如纠墨。
要知空色理,自莫分空色。
道性本虚无,虚无亦假呼。
若生无有见,终被法来拘。
不空是真空,不色是真色。
空色便为真,真法何曾得?是空及是色,究竟总非干。
要认真空色,回心向己难
空色宜双泯,不须举一隅。
色空无滞碍,本性自如如。
妙音喻虚性,虚心非妙音。
认他毫发事,难得自由心。
一心观一切,一切法皆同。
若能如斯解,方明智慧通。
了悟性根源,名为入妙门方便法,是法勿留存。
决破疑惑网,有无都不干。
正心长自在,如隼入云盘。
心静六根清,六根随性行。
性能无著物,邪障那边生。
妙经无碍性,权立妙经名。
故为众生说,令教悟此经。
一真度一切,如楫济横流。
真性随身有,勿于身外求。
传教虚无理,世间散布行。
诵经能万遍,其义自分明。
真性号神王,飞天无定方。
破邪能自外,坚固喻金刚。
灵童即正性,无染号真人。
威猛喻师子,名殊一法身。
诸天诸圣众,无一亦无二。
性不遂波流,是名真侍卫。
语默及游息,无生一念思。
忘形归恍惚,神鬼不能窥。
正法度邪法,众生见处偏。
若生无有见,即被染心田。
天尊重说偈,直为指心源。
汲引迷惑者,令归解脱门。
道非干视听,视听转生疑。
应物临机用,虚心即可知。
心疑随万境,随境认心田。
道非有为有,方名离种边。

查看原文

注释

【回心】1.改变心意。 2.转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回】

回【丑集上】【囗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隈切,音洄。《說文》从囗,中象回轉之形。《徐鍇曰》渾天之氣,天地相承。天周地外,隂陽五行,回轉其中也。

《說文》邪也,曲也。《詩·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回。《禮·禮器》禮飾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

《正韻》返也。《後漢·蔡邕傳》回途要至,俯仰取容。

《廣韻》違也。《詩·大雅》求福不回。《又》徐方不回。《註》回猶違也,言不違命也。

《詩·大雅》昭回于天。《註》昭,明。回,旋也。

屈也。《後漢·盧植傳》可加赦恕申宥回枉。《又》抗議不回。

徘回。《說文》徘徊本作裵回。寬衣也,取其裵回之狀。《張衡·思賦》馬倚輈而徘回。《註》言踟躊不進也。

低回,紆衍貌。《史記·孔子世家贊》適魯,觀仲尼車服禮器,余低回留之,不能去。《前漢·揚雄傳》大道低回。

姓。《韻會》古賢者方回之後。《正字通》明宣德中御史回續。

地名。《後漢·郡國志》右扶風有回城,名曰回中。

通作迴。《荀子·儒效篇》圖迴天下於掌上。

通作廻。《史記·鄒陽傳》墨子廻車。

《正字通》回回,國名。西域大食國種也。明丘濬曰:國在玉門關外萬里,隋閒入中國。金元以後,蔓延滋甚,所至輒相親守,其所謂敎門者尤篤,今在在有之。

《集韻》《韻會》戸賄切,音悔。繞也。《左傳·襄十八年》右回梅山。徐邈讀上聲。

《集韻》《韻會》胡對切,音繢。《前漢·趙充國傳》回遠千里。《註》回謂路迂回也,音胡悔反。

畏避也。《前漢·王溫舒傳》卽有避回。《註》謂不盡意,捕擊盜賊。

《蓋寬饒傳》刺舉無所回避。《註》回讀若諱。俗作囬。

【心】

心【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息林切《集韻》《韻會》《正韻》思林切。《說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徐曰》心爲大火,然則心屬火也。《玉篇》《廣韻》訓火藏。

《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禮·大學疏》總包萬慮謂之心。

《釋名》心,纖也。所識纖微無不貫也。

本也。《易·復卦》復其見天地之心乎。《註》天地以本爲心者也。《正義曰》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爲心者也。《禮·禮器》如松柏之有心也。《註》得氣之本也。《孔疏》得氣之本,故巡四時,柯葉無凋攺也,心謂本也。

中也。心在身之中。《詩序》情動于中。《正義曰》中謂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不提心,謂不絕中央也。《古歌》日出當心,謂日中也。《邵雍淸夜吟》月到天心處,言月當天中也。

東方五度,宿名。《史記·天官書》心爲明堂。

《禮·明堂位》夏后氏祭心。《註》氣主盛也。

《月令》季夏祭先心。《註》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則心爲尊也。

去聲。《吳棫·韻補》息吝切。《外紀》禹曰:堯舜之民,皆以堯舜之心爲心。下心字去聲。

叶思眞切,音新。《前漢·安世房中歌》我定歷數,人告其心。敕身齊戒,施敎申申。

叶先容切,音松。《詩·大雅》吉甫作頌,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前漢·禮樂志》流星隕,感惟風,籋歸雲,撫懷心。

叶思征切,音騂。《揚子·太經》勤于心否貞。

叶桑鳩切,音修。《荀子·解蔽篇》鳳凰秋秋,其翼若干,其聲若簫。有鳳有凰,樂帝之心。簫叶疏鳩切。

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觀海詩》善卽誰爲御,我來無別心。聊復寓兹興,兹興將何詠。《說文》長箋》借華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蘊同文諸書,各以意闡古文,與今文稍遠,槪不泛引。《類篇》偏旁作忄。亦作㣺。◎按《字彙》《正字通》心俱音辛,誤。辛在眞韻,齊齒音也。心在侵韻,閉口音也。如心字去聲,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蓋信字爲眞韻內辛字之去聲,乃齊齒音也。若侵韻內心字之去聲,乃閉口音,有音而無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類是也。蓋齊齒之辛,商之商也,閉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無別。

【向】

向【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

《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

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

《集韻》趣也。

《韻會》救也。

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

《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郡有向鄕。

《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

《集韻》《正韻》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

《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己】

己【寅集中】【己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紀。《廣韻》身也。《韻會》對物而言曰彼己。《書·大禹謨》舍己從人。《禮·坊記》君子貴人而賤己,先人而後己。

《韻會》私也。《論語》克己復禮。

《釋名》紀也。《詩·小雅》式夷式己。《箋》爲政當用平正之人,用能紀理其事也。

日名。《說文》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爾雅·釋天》太歲在己曰屠維,月在己曰則。《禮·月令》季夏之月,其日戊己。《註》己之爲言起也。

官名。《後漢·西域傳》元帝置戊己校尉,屯田於車師前王庭。《註》戊己中央,鎭覆四方。

開渠播種,以爲厭勝,故稱戊己焉。

《集韻》口已切,音起。姓也。《詩·商頌》韋顧旣伐,昆吾夏桀。《箋》顧昆吾,皆己姓也。

【难】

難【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1画

〔古文〕。

《玉篇》不易之稱也。《書·臯陶謨》惟帝其難之。《咸有一德》其難其愼。

珠名。《曹植·美人行》珊瑚閒木難。《註》《南越志》曰:木難,金翅鳥沫所成碧色珠也。

姓。《正字通》南北朝難從党。見《姓苑》。

《集韻》《韻會》囊何切《正韻》奴何切。同儺。《集韻》難,卻除凶惡也。《周禮·春官·占夢》遂令始難歐疫。《夏官·方相氏》率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疫。《禮·月令》季春,命國難。《又》季冬命有司大難。

《詩·小雅》其葉有難。《傳》難然盛貌。《釋文》乃多反。

《集韻》乃可切,音娜。同橠。詳木部橠字註。

《廣韻》奴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旦切,音㬮。《廣韻》患也。《易·否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禮·曲禮》臨難毋苟免。《周禮·地官·調人》掌司萬民之難,而諧和之。《註》難,相與爲仇讎。

詰辨也。《唐史·韋處厚傳》張平叔議糶鹽,韋處厚發十難以詰之。

《書·舜典》惇德允元而難任人。《傳》難,拒也。《釋文》乃旦反。

《公羊·隱八年·我入邴傳》其言入何難也。《註》難,辭也。《釋文》乃旦反,一音如字。

《孟子》於禽獸又何難焉。《註》難,責也。

人名。《左傳·文元年》難也收子。《釋文》乃多反,一音如字。

叶音臡。《汲冢周書》旁隊外權,隳城湮溪。老弱單處,其謀乃難。

相关诗句
方名离种边 道非有为有 随境认心田 心疑随万境 虚心即可知 应物临机用 视听转生疑 道非干视听 令归解脱门 汲引迷惑者 直为指心源 天尊重说偈 即被染心田 若生无有见 众生见处偏 正法度邪法 神鬼不能窥 忘形归恍惚 无生一念思 语默及游息 是名真侍卫 性不遂波流 无一亦无二 诸天诸圣众 名殊一法身 威猛喻师子 无染号真人 灵童即正性 坚固喻金刚 破邪能自外 飞天无定方 真性号神王 其义自分明 诵经能万遍 世间散布行 传教虚无理 勿于身外求 真性随身有 如楫济横流 一真度一切 令教悟此经 故为众生说 权立妙经名 妙经无碍性 邪障那边生 性能无著物 六根随性行 心静六根清 如隼入云盘 正心长自在 有无都不干 决破疑惑网 是法勿留存 名为入妙门方便法 了悟性根源 方明智慧通 若能如斯解 一切法皆同 一心观一切 难得自由心 认他毫发事 虚心非妙音 妙音喻虚性 本性自如如 色空无滞碍 不须举一隅 空色宜双泯 回心向己难 要认真空色 究竟总非干 是空及是色 真法何曾得 空色便为真 不色是真色 不空是真空 终被法来拘 若生无有见 虚无亦假呼 道性本虚无 自莫分空色 要知空色理 相缠如纠墨 空色互相生 迷执自消除 莫生无有见 道从有里无 物向无中有 教令入妙门 特谓宣宗旨 迷失道根源 众生情行劣 安得决狐疑 未能明觉性 迷惑终不知 有相兼无相 须凭浩劫灯 若要分明见 目睹又何曾 如人入黑暗 妙道自来居 虚心能不动 无无及有无 有有兼无有 色空皆自得 若能知色空 无色色不色 无空空不空 知权呼有无 心若分明了 有象复归无 虚无含有象 自起万般心 如何颠倒性 咸归一法音 水鸟及风林 何年有出时 爱欲情无底 深浅尚能知 谁言河海阔 如毂碾尘埃 似环蝼蚁转 相因浩劫来 生灭何时尽 何时有出期 妄想随缘去 自性不能知 妙观无静苦 日月觉朦胧 乾坤明表里 无央世界中 放出光明照 万法一身同 一身无万法 相因一性宗 三世诸天圣 不解向心观 人身皆备有 五明宫殿宽 七宝为林苑 更无无上道 心源是元始 元始虚无老 假名元始号 身外更无身 若能心解悟 虚无中有神 太上本来真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