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解利名牵

出自:宋代·赵抃《次韵程给事会稽怀古即事》

拼音:[qián][jiě,jiè,xiè][lì][míng][qiān]

平仄:平仄仄平平

东南杭与越,形势夹长川。
地占一方秀,天生万象全。
两城俱卓尔,列郡岂加焉。
异世称无间,同时较有偏。
厥民如贵简,彼国实居先。
大海收淮渎,群山冠幅员。
古人踪欲见,游客目先穿。
况自醇风俗,从来省朴鞭。
有年人既庶,乐教志弥坚。
每得前朝事,尝由众口传。
土疆归阙下,州宇辟湖边。
未苦秦来幸,先经霸擅权。
有贤思避世,择地效高眠。
盘屈稽山势,嵯峨玉笥巅。
茂林侵碧汉,修竹挂青烟。
东浙潮声近,西陵草色鲜。
四明登陆显,五泄夹溪沿。
渔浦从舟楫,仙居远市廛。
山青难入画,花灼正如燃。
石伞阴遮径,松潭韵写弦。
千峰云叆叇,双涧水潺湲。
灵迹曾游处,清风可坐延。
龟浮山出浪,龙去井迷年。
泉涌寻源出,萝繁附木缠。
屏危开石上,星摘射岩前。
仙髻传今古,峰形露丑妍。
法华初赐号,释子已超禅。
一感因人异,群言可理诠。
遍随高下赏,潜解利名牵
民室常盈目,城闉异及肩。
通幽云底路,朝接洞中天。
必有千年隐,都忘万事煎。
严园烟水乱,樊榭柳花颠。
圣阁迎仙母,湖楼望綵船。
越台凌缥缈,溪女斗婵娟。
野景诚无限,游人岂独专。
清虚宫刹古,恍惚岁时迁。
宝相灵犹验,云门瑞复还。
尘埃笼古壁,章句列前贤。
醮礼因勤甚,龙宫尚俨然。
鱼池乖本意,僧罟触轻涟。
凿石成金像,营庵对玉莲。
瑰奇天桂室,潇洒宝林篇。
历历森豪俊,昭昭著简编。
兰亭真翰笔,桃谷旧神仙。
想像人堪慕,凄凉物足怜。
公卿誇道路,父子遁林泉。
废宅仙宫立,还乡世事捐。
嗟时徒役役,味道益乾乾。
种墓藏山穴,耸祠阚水壖。
方干栖逸地,祖贯起英躔。
相隐今遗迹,侯封昔见旃。
锦衣渐我得,车帐为民褰。
臣力难堪矣,君仁未舍旃。
挺身徒尽瘁,报德乏微涓。
所向知师古,干时愧学圆。
玑衡中切冒,条教外颁宣。
每慕黄居颍,曾卑隗相燕。
有为怀黾勉,无术可收甄。
得请乡邦便,躬祠祖垄虔。
耕桑初劝谕,饥疫偶成连。
赈发无深惠,疲劳获少痊。
阖封方富稔,载路息迍邅。
近幸同年代,前符昔日缘。
一麾来镇抚,千骑为盘旋。
弊政因民革,烦文到日蠲。
恩随和气浃,令比置邮遄。
美誉皆腾实,清香已胜膻。
善良陶静化,奸猾洗前愆。
吏畏输心鉴,民深入善渊。
课书人第一,轺召里逾千。
身起侯藩政,班趋秘殿联。
谋猷光帝座,议论溢经筵。
道合风云会,功高玉石镌。
正宜裨日月,未可问园田。
士论逾时望,人心曷月湔。
声名加显显,歌颂转翾翾。
预喜明贤遇,须知直道便。
中宸深有眷,外补实难铨。
行为山阴老,聊收一大钱。

查看原文

注释

【利名】名利。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潜】

潜【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字彙》俗潛字。(潛)《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正韻》慈鹽切,。《說文》涉水也。《揚子·方言》潛涵,沉也。

游也。《註》潛行水中,亦曰游。

藏也。《易·乾卦》陽氣潛藏。

《爾雅·釋言》潛,深也。《詩·小雅》潛雖伏矣。

漢水之別名。《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書·禹貢》沱潛旣道。

丘名。《爾雅·釋丘》晉有潛丘。

地名。《春秋·隱二年》公會戎于潛。

邑名。《史記·楚世家》吳取楚之六潛。

潛江,縣名。《廣輿記》屬安陸府。

牛名。《酉陽雜俎》句漏縣大江中有潛牛。

姓。宋安撫使潛說友。

《小爾雅》魚之所息謂之潛。《詩·周頌》潛有多魚。《傳》潛,糝也。

《廣韻》《集韻》。義同。一曰伏流。

【解】

解【酉集上】【角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正韻》佳買切《集韻》《韻會》舉嶰切,其四支也。

《博雅》散也。《玉篇》緩也。《易·解卦註》解,難之散也。《正義》解有兩音,一古買反,謂解難之初。一諧買反,謂旣解之後。故序卦云:解者,緩也。險難解釋,物情舒緩,故爲解也。《前漢·張耳,恐天下解也。《註》謂離散其心也。

《玉篇》釋也。《儀禮·大射禮·解綱註》解,猶釋也。《文心雕龍》百官詢事,則有關刺解諜。解者,釋也。解釋結滯,徵事以對也。

《廣韻》脫也。《禮·曲禮》解屨不敢當階。

《博雅》說也。《史記·封禪書》船交海中,皆以風爲解。《註》皆自解說,遇風不至也。

《廣韻》講也。一曰釋詁也。《禮·經解疏》解者,分析之名。

樂曲解。《古今樂錄》傖歌以一句爲一解,中國以一章爲一解。王僧䖍啓云:古曰章,今曰解。解有多少,當是先詩而後聲也。

《字彙補》削也。《魯語》晉文公解曹地,以分諸侯。

止也。《前漢·五行志》歸獄不解,兹謂追非。

開也。《後漢·耿純傳贊》嚴城解扉。

達也。《莊子·秋水篇》無南無北,奭然四解。

解構,猶閒構也。《後漢·隗囂傳》勿用傍人解構之言。

猶會合煩辱也。《淮南子·俶眞訓》孰肯解構人閒之事,以物煩其性命乎。

道家有尸解術。《史記·封禪書》爲方僊道,形解銷化。《集解》尸解也。《問奇集》《金壷字考》攺音假,非。

梵言目帝羅,此雲解脫。荆溪淨名記,若正用功,解可作古買切。功成日,解應作戸買切。强分二音,亦非。

解解,戟多之貌。《揚子·太經》次七:何戟解解遘。

《集韻》《韻會》下買切《正韻》胡買切,音蟹。義同。

《增韻》物自解散也。《孔安國·尚書序》逃難解散。《註》解音蟹。

《廣韻》曉也。《禮·學記》相說以解。《註》解物爲解,自解釋爲解,是相證而曉解也。《魏志·賈詡傳》太祖與韓遂、馬超戰渭南,問計於詡。對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註》謂曉悟也。

《博雅》跡也。《爾雅·釋獸》,其跡解。《註》其跡名解。

地名。《左傳·昭二十二年》王師軍於解。《註》洛陽西南有大解、小解。

《史記·甘茂傳》今公與楚解口地。《索隱》秦地名。《正義》解口,猶開口也。

州縣名。《一統志》春秋爲晉之解梁城,戰國屬魏,漢爲解縣,屬河東郡,五代漢始置解州,治解縣,元屬平陽路,明因之。

姓。《廣韻》自唐叔虞食邑于解,後因氏。

複姓。《姓苑》北魏有解枇氏,後攺爲解氏。

《說文》解廌,獸也。《史記·司馬相如傳》弄解豸。《註》解豸,似鹿,一角,一名神羊。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唐御史法冠,一名解廌冠,取其能觸邪也。《晉書·輿服志》作獬豸。《王充·論衡》作觟。

與嶰通。嶰谷,谷名。《前漢·律歷志》取竹之解谷。《孟康曰》解,脫也。一說昆侖之北谷名也。

與澥通。《前漢·揚雄傳》江湖之雀,勃解之鳥。

與蟹同。《呂覽·恃君篇》大解、陵魚,大人之居。《山海經》作大蟹。

《唐韻》尸賣切《集韻》《韻會》下解切,蟹去聲。亦判也,散也,曉也,獸也,地名也。

《玉篇》接中也。《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爲弓,茭解中有變焉,故挍。《註》茭,弓檠也。茭解,謂接中也。

支節也。《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衆理解也。《師古註》解,支節也。

與懈同。《詩·大雅》不解于位。《註》解,怠惰也。《禮·月令》民氣解惰。

與邂同。《正字通》解后,卽邂逅,言彼此不期而遇也。《六書正譌》別作邂,非。

《廣韻》古隘切《集韻》《韻會》居隘切《正韻》居拜切,皆去聲。《類篇》除也。一曰聞上也。《韻會》發也。《唐制》進士由鄕而貢曰解額。

《國史補》外府不試而貢者,謂之拔解。《宋史·選舉志》天下之士,屛處山林,令監司守臣解送。

《職官志》入額人一任實滿四年,與解發赴銓。《正字通》凡官司解報、杻解,皆此音。《韻會》讀若懈,非。

與廨同。《玉篇》署也。《商子·墾令篇》高其解舍。《左思·吳都賦》解署棊布。《註》言非一也。

《集韻》口賣切,楷去聲。解垢,詭曲之辭。《莊子·胠篋篇》解垢同異。《音義》又音楷。

叶舉履切,音几。《古詩》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叶居縊切,音記。《楚辭·九章》愁鬱鬱之無快兮,居戚戚而不解。心鞿羈而不開兮,氣繚轉而自締。

叶訖力切,音棘。《詩·魯頌》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

叶舉下切,嘉上聲。《僧皎然·題毗沙天王像》憶昔胡兵圍未解,感得此神天之下。《俗書正誤》解从刀、牛。俗从羊作觧,非。廨字原从厂作。

【利】

利【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詈。《說文》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利者,義之和也。《前漢·鼂錯傳》兵不完利,與空手同。

《廣韻》吉也,宜也。《易·賁卦》利有攸往。

私利也。《莊子·騈拇篇》小人以身殉利。

《禮·坊記》先財而後禮,則民利。《註》利猶貪也。

《前漢·高帝紀》徙齊楚大族五姓關中,與利田宅。《註》師古曰:利謂便好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軸有三理,三者以爲利也。《註》利,滑密也。

州名。《韻會》巴蜀地。晉西益州,梁改利州。

姓。《韻會》漢有利乾,爲中山相。

《韻補》叶音棃。《古樂府》雨雪霏霏雀勞利,長觜飽滿短觜饑。

【名】

名【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幷切《集韻》《韻會》彌幷切《正韻》眉兵切,音詺。《說文》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玉篇》號也。《廣韻》名字也。《春秋·說題》名,成也。《左傳·桓六年》九月丁卯,子同生,公問名于申繻。對曰: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

自呼名也。《禮·曲禮》父前子名,君前臣名。

呼人之名也。《禮·曲禮》國君不名卿老世婦。

名譽也。《易·乾卦》不易乎世,不成乎名。

《春秋·說題》名,大也。《書·武成》告于皇天后土,所過名山大川。《疏》山川大,乃有名,名大互言之耳。

名號也。《儀禮·士昏禮》請問名。《疏》問名,問姓氏也。名有二種,一是名字之名,一是名號之名。孔安國註尚書,以舜爲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爲姓名,亦據子爲名,皆是名號爲名者也。今以姓氏爲名,亦名號之類。《周語》有不貢,則修名。《註》名謂尊職貢之名號。

號令也。《周語》言以信名。《註》信,審也。名,號令也。

文字也。《儀禮·聘禮》不及百名書于方。《註》名書,文也,今謂之字。《疏》名者,卽今之文字也。《周禮·秋官·大行人》諭書名。《註》書名,書之字也,古曰名。

《春秋·解題》名,功也。《周語》勤百姓以爲己名。《註》功也。

《釋名》名,明也,明實事使分明也。

《爾雅·釋訓》目上爲名。《註》眉眼之閒。《說文》引《詩·齊風》作猗嗟䫤兮。

姓。《廣韻》左傳楚大夫彭名之後,唐名初撰公侯政術十卷。

與命通。《史記·天官書》免七命。《註》免星有七名。

《張耳傳》亾命遊外黃。《註》脫名逃籍也。

《集韻》忙經切,音冥。與銘同。志也。詳金部銘字註。

《集韻》彌正切,洺去聲。與詺同。目諸物也。詳言部詺字註。

叶彌延切,音綿。《道藏歌》挺自嘉會,金書東華名。賢安密所戒,相期陽洛汧。

叶莫陽切,音辭》子父易封,三王守名。延延百載,以有成王。

叶必仞切,音儐。《張華鮑元泰誄》烈考中丞,妙世顯名。峩峩先生,誕資英俊。

【牵】

牽【巳集下】【牛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摼音岍。《說文》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縻也。《易·夬卦》牽羊悔亡。《書·酒誥》肇牽車牛。《禮·曲禮》效馬效羊者,右牽之。效犬者,左牽之。

《周禮·天官·小宰》掌其牢禮,委積膳獻飮食賔賜之飱牽。《註》飱,夕食也。牽,牲牢可牽而行者。《左傳·僖三十三年》惟是脯資餼牽竭矣。《註》牽,謂牛羊豕。

《玉篇》挽也。《左傳·襄十年》牽帥老夫,以至於此。

《玉篇》連也。《易·小畜》九二牽復吉。《疏》牽謂牽連。

《玉篇》速也。《禮·學記》君子之敎喩也,道而勿牽。《疏》牽謂牽逼人。苟不曉知,亦不偪急,牽令速曉也。

《管子·法法篇》令出而不行,謂之牽。

拘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於所聞。

牽牛,星名。《禮·月令》旦牽牛中。

地名。《春秋·定十四年》公會齊侯衞侯于牽。《註》魏郡黎陽縣東北有牽城。

人名。《左傳·成十七年》鮑牽見之。

姓。《後漢·皇甫規傳》實賴兗州刺史牽顥之淸猛。

《廣韻》苦甸切《集韻》輕甸切,音俔。《廣韻》牽挽也。

《增韻》挽舟索,一名百丈牽。

叶詳均切。《急就章》盜賊繫囚搒笞臀朋,黨謀敗相引牽,欺誣詰狀還反眞。《韻會》亦作掔。

相关诗句
聊收一大钱 行为山阴老 外补实难铨 中宸深有眷 须知直道便 预喜明贤遇 歌颂转翾翾 声名加显显 人心曷月湔 士论逾时望 未可问园田 正宜裨日月 功高玉石镌 道合风云会 议论溢经筵 谋猷光帝座 班趋秘殿联 身起侯藩政 轺召里逾千 课书人第一 民深入善渊 吏畏输心鉴 奸猾洗前愆 善良陶静化 清香已胜膻 美誉皆腾实 令比置邮遄 恩随和气浃 烦文到日蠲 弊政因民革 千骑为盘旋 一麾来镇抚 前符昔日缘 近幸同年代 载路息迍邅 阖封方富稔 疲劳获少痊 赈发无深惠 饥疫偶成连 耕桑初劝谕 躬祠祖垄虔 得请乡邦便 无术可收甄 有为怀黾勉 曾卑隗相燕 每慕黄居颍 条教外颁宣 玑衡中切冒 干时愧学圆 所向知师古 报德乏微涓 挺身徒尽瘁 君仁未舍旃 臣力难堪矣 车帐为民褰 锦衣渐我得 侯封昔见旃 相隐今遗迹 祖贯起英躔 方干栖逸地 耸祠阚水壖 种墓藏山穴 味道益乾乾 嗟时徒役役 还乡世事捐 废宅仙宫立 父子遁林泉 公卿誇道路 凄凉物足怜 想像人堪慕 桃谷旧神仙 兰亭真翰笔 昭昭著简编 历历森豪俊 潇洒宝林篇 瑰奇天桂室 营庵对玉莲 凿石成金像 僧罟触轻涟 鱼池乖本意 龙宫尚俨然 醮礼因勤甚 章句列前贤 尘埃笼古壁 云门瑞复还 宝相灵犹验 恍惚岁时迁 清虚宫刹古 游人岂独专 野景诚无限 溪女斗婵娟 越台凌缥缈 湖楼望綵船 圣阁迎仙母 樊榭柳花颠 严园烟水乱 都忘万事煎 必有千年隐 朝接洞中天 通幽云底路 城闉异及肩 民室常盈目 潜解利名牵 遍随高下赏 群言可理诠 一感因人异 释子已超禅 法华初赐号 峰形露丑妍 仙髻传今古 星摘射岩前 屏危开石上 萝繁附木缠 泉涌寻源出 龙去井迷年 龟浮山出浪 清风可坐延 灵迹曾游处 双涧水潺湲 千峰云叆叇 松潭韵写弦 石伞阴遮径 花灼正如燃 山青难入画 仙居远市廛 渔浦从舟楫 五泄夹溪沿 四明登陆显 西陵草色鲜 东浙潮声近 修竹挂青烟 茂林侵碧汉 嵯峨玉笥巅 盘屈稽山势 择地效高眠 有贤思避世 先经霸擅权 未苦秦来幸 州宇辟湖边 土疆归阙下 尝由众口传 每得前朝事 乐教志弥坚 有年人既庶 从来省朴鞭 况自醇风俗 游客目先穿 古人踪欲见 群山冠幅员 大海收淮渎 彼国实居先 厥民如贵简 同时较有偏 异世称无间 列郡岂加焉 两城俱卓尔 天生万象全 地占一方秀 形势夹长川 东南杭与越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