啖服白兔所捣之灵药

出自:明代·刘基《二鬼》

拼音:[dàn][fú,fù][bái][tù][suǒ][dǎo][zhī][líng][yào]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以土为肉石为骨,水为血脉天为皮
,昆仑为头颅,江海为胃肠,蒿岳为背膂,其外四岳为四
肢。
四肢百体咸定位,乃以日月为两眼,循环照烛三百六十骨
节,八万四千毛窍,勿使淫邪发泄生疮痍。
两眼相逐走不歇,天帝愍其劳逸不调生病患,申命守以两
鬼,名曰结璘与郁仪。
郁仪手捉三足老鸦脚,脚踏火轮蟠九螭。
咀嚼五色若木英,身上五色光陆离。
朝发旸谷暮金枢,清晨还上扶桑枝。
扬鞭驱龙扶海若,蒸霞沸浪煎鱼龟。
辉煌焜耀启幽暗,燠煦草木生芳蕤。
结璘坐在广寒桂树根,漱咽桂露芬香菲。
啖服白兔所捣之灵药,跳上蟾蜍背脊骑。
描光弄影荡云汉,闪奎烁壁葩花摛。
手摘桂树子,撒入大海中,散与蚌蛤为珠玑。
或落岩谷间,化作珣玕琪。
人拾得吃者,胸臆生明翚。
内外星官各职职,惟有两鬼两眼昼夜长相追。
有物来掩犯,两鬼随即挥刀铍。
禁制虾蟆与老鸦,低头屏气服役使,不敢起意为奸欺。
天帝怜两鬼,暂放两鬼人间娭。
一鬼乘白狗,走向织女黄姑矶。
槌河鼓,褰两旗,跳下皇初平牧羊群,烹羊食肉口吻流膏
脂。
却入天台山,呼龙唤虎听指麾。
东岩凿石取金卯,西岩掘土求琼葳。
岩訇洞砉石梁折,惊起五百罗汉半夜拨刺冲天飞。
一鬼乘白豕,从以青羊青兔赤鼠儿。
便从阁道出西清,入少微,浴咸池。
身骑青田鹤,去采青田芝。
仙都赤城三十六,洞主骑鸾翳凤来陪随。
神蜺清唱毛女和,长烟袅袅飘熊旂。
蜚廉吹笙虎击筑,罔象出舞奔冯夷。
两鬼自从天上别,别后道路阻隔,不得相闻知。
忽闻寒山子,往来说因依。
两鬼各借问,始知相去近不远,何得不一相见叙情词。
情词不得叙,焉得不相思。
相思人间五十年,未抵天上五十炊。
忽然宇宙变差异,六月落雪冰天逵。
鼋鼍上山作窟穴,蛇头生角角有歧。
鳄鱼掉尾斫折巨鳌脚,蓬莱宫倒水没楣。
搀枪枉矢争出逞妖怪,或大如瓮盎,或长如蜲蛇。
光烁烁,形躨々。
叫鹿豕,呼熊罴。
煽吴回,翔魌魑。
天帝左右无扶持,蚊虻虱蝇蚋蜞,噆肤咂血图饱肥,扰扰
不可挥筋节。
解折两眼蕣,不辨妍与媸。
两鬼大惕伤,身如受榜苔,便欲相约讨药与天帝。
医先去两眼翳,使识青黄红白黑。
便下天潢天一水,洗涤盘古肠胃心肾肝肺脾。
却取女娲所抟黄土块,改换耳目口鼻牙舌眉。
然后请轩辕,邀伏羲、风后、力牧、老龙告泰山稽。
命鲁般,诏工倕,使丰隆,役黔羸,砺釜凿,具炉锤,取
金蓐,收伐材尾箕。
修理南极北极枢,斡运太阴太阳机。
檄召皇地示部署,岳渎神受约天皇墀。
生鸟必凤凰,勿生枭与鸱。
生兽必麒麟,勿生豺与狸。
生鳞必龙鲤,勿生蛇与<虫遗>。
生甲必龟贝,勿生蝓与蜞。
生木必松楠,生草必荠葵,勿生钩吻含毒断人肠,勿生枳
棘覃利伤人迹螟蝗害禾稼,必绝其蝝蚔。
虎狼妨畜牧,必遏其孕孳。
启迪天下蠢蠢氓,悉蹈礼义尊父师。
奉事周文公、鲁仲尼、曾子舆、孔子思,敬习《书》、《
易》、《礼》、《乐》、《春秋》、《诗》。
履正直,屏邪欹,引顽嚚,入规矩。
雍雍熙熙,不冻不饥,避刑远罪趋祥祺。
谋之不能行,不意天帝错怪恚,谓此是我所当为,眇眇末
两鬼,何敢越分生思惟。
呶呶向瘖盲,泄漏造化微。
急诏飞天神王与我捉此两鬼拘囚之,勿使在人寰做出妖怪
奇。
飞天神王得天帝诏,立召五百夜叉带金绳将铁网,寻踪逐
迹莫放两鬼走逸入崄巇。
五百夜叉个个口吐火,搜天括地走不疲。
吹风放火烈山谷,不问杉柏樗栎兰艾蒿芷蘅茅茨,燔焱熨
灼无余遗。
搜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仞幽谷底,捉住两鬼,眼睛光活
如琉璃。
养在银丝铁栅内,衣以文采食以麋。
莫教突出笼络外,踏折地轴倾天维。
两鬼亦自相顾笑,但得不寒不馁长乐无忧悲。
自可等待天帝息怒解猜惑,依旧天上作伴同游戏。

查看原文

注释

【白兔】1.亦作"白菟"。白色的兔子。古代以为瑞物。 2.月亮的代称。传说月中有白兔﹐故称。 3.相传为秦始皇的骏马名。 4.《古诗源.窦玄妻<古怨歌>》:"茕茕白兔﹐东走西顾。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沈德潜注:"玄状貌絶异﹐天子使出其妻﹐妻以公主。妻悲怨﹐寄书及歌与玄。时人怜之。"后用为弃妇的典故。
【灵药】1.指传说中的仙药。 2.有灵效的药。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啖】

啖【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徒敢切《集韻》《韻會》杜覽切《正韻》徒覽切,音淡。《說文》噍啖也。《前漢·王吉傳》吉婦取棗以啖吉。

《荀子·王霸篇》不好循政,其所以有啖啖常欲人之有,是傷國。《註》啖啖,幷吞貌。《玉篇》同噉。《廣韻》同啗。《集韻》同餤嚪。

《廣韻》《集韻》《正韻》徒濫切《韻會》徒紺切,音憺。《廣韻》狂也。

《集韻》噍也。

與淡通。《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註》徐廣曰:啖,一作淡。如淳曰:食無菜茹爲啖。

姓。《晉書·載記》啖靑,氐羌名將。

唐啖助,宋啖鱗。

【服】

服【辰集上】【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聲。《五經文字》《石經》變舟作月。《易·繫辭》服牛乗馬。《疏》服用其牛。《詩·鄭風》兩服上襄。《箋》兩服,中央夾轅者。《疏》馬在內兩服者,馬之上駕也。

《廣韻》衣服。《易·訟卦》以訟受服。《書·舜典》車服以庸。

懾服也。《易·豫卦》罰淸而民服。《書·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從之。

五服。《書·益稷》弼成五服。《傳》侯甸綏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周官》六服羣辟。《疏》周禮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鎭、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舉六服。《周禮·夏官·職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國。○按侯、甸、男、采、衞、蠻、夷、鎭、蕃,九服也。

行也。《書·說命》旨哉說乃言惟服。《傳》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管子·權修篇》上身服以先之。《註》服,行也。

職也。《書·旅獒》無替厥服。《傳》使無廢其職。

思也。《詩·周南》寤寐思服。《傳》服,思之也。《莊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註》服者,思存之謂也。

治也。《詩·周南》服之無斁。《箋》服,整也。乃能整治之,無厭倦。

盛矢器也。《詩·小雅》象弭魚服。《箋》矢服也。○按《周禮·夏官·司弓矢》作箙。鄭註云:盛矢器也。

事也。《詩·大雅》昭哉嗣服。《傳》服,事也。

習也。《前漢·鼂錯傳》服其水土。《註》服,習也。

姓。《後漢·服虔傳》服虔,字子愼,河南滎陽人也。

鳥名。《史記·賈誼傳》楚人命鴞曰服。《註》異物志有山鴞,體有文色,土俗因形命之曰服,不能遠飛,行不出域。

《廣韻》蒲北切《集韻》鼻墨切《正韻》步墨切,音僕。匐,或作服。《禮·檀弓》扶服救之。《釋文》又作匍匐。

《儀禮·士冠禮》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韻補》服,叶鼻墨切。

《集韻》扶缶切,音負。《周禮·冬官考工記·車人》牝服二柯。《註》牝服,長八尺,謂較也。鄭司農云:牝服,謂車箱。服讀曰負。

《集韻》弼角切,音雹。啼呼也。

【白】

白【午集中】【白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帛。《說文》西方色也。隂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隂數也。《釋名》啓也。如水啓時色也。《爾雅·釋天》秋爲白藏。《疏》秋之氣和,則色白而收藏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書繪之事,西方謂之白。《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靑州,厥土白墳。

《禮·檀弓》殷人尚白。

《增韻》素也。潔也。《易·賁卦》白賁无咎。《註》其質素,不勞文飾也。

《說卦》巽爲白。《疏》風吹去塵,故潔白也。

明也。《禮·曾子問》當室之白。《註》謂西北隅得戸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說不行,則白道而冥窮。《註》白道,謂明道也。《前漢·谷永傳》反除白罪。《註》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漢·蕭望之傳》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白衣,給官府趨走者。《前漢·兩龔傳》聞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白徒,猶白身。《管子·乘馬篇》白徒三十人奉車兩。

白丁。《北史·李敏傳》周宣帝謂樂平公主曰: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

白民。《魏書·食貨志》莊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輸五百石,聽依第出身。

白著。《唐書·劉晏傳》稅外橫取謂之白著。《春明退朝錄》世人謂酒酣爲白著。言刻薄之後人必顚沛,酩酊如飲者之著也。

《禮·玉藻》君衣狐白裘。《註》以狐之白毛皮爲裘也。

《爾雅·釋器》白金謂之銀。

《唐書·食貨志》隋末行五銖白錢。

《前漢·也。

《古今注》白筆,古珥筆,示君子有文武之備焉。

《字學淵源》飛白書,蔡邕見施堊帚而作。

星名。《博雅》太白謂之長庚。

旗名。《禮·明堂位》殷之大白。

罰爵名。《說苑》魏文侯與大夫飲,使公乘不仁爲觴政,曰:飲不釂者,浮以大白。

酒名。《禮·內則》酒淸白。《註》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稻曰白,黍曰黑。《周禮·天官·籩人》其實䵄蕡白黑。

馬名。《詩·秦風》有馬白顚。《疏》額有白毛,今之戴星馬也。

猛獸名。《汲冢周書》義渠以茲白。《註》茲白,一名駁,能食虎豹。

蟲名。《爾雅·釋蟲》蟫白魚。《註》衣書中蟲也。

《大戴禮》白鳥者,謂蚊蚋也。

草名。《前漢·西域傳》鄴善國多白草。

三白,正月雪也。《西北農諺》要宜麥,見三白。

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梟而牟,呼五白些。

梵言一年爲一白。《傳燈錄》我止林閒,已經九白。

山名。《後漢·耿恭傳》竇固前擊白山,功冠三軍。《註》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禮志》有司言,長白山在興王之地,禮合尊崇。

水名。《桑欽水經》白水出朝陽縣西。

州名。《唐書·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海外有白民國。見《山海經》。

白狄,狄別名。見《春秋·成九年》。

戎類有六,一曰老白。見《風俗通》。

姓。黃帝後。《左傳》秦大夫白乙丙。

複姓。《史記·秦本紀》白冥氏,秦族。《潛夫論》吉白氏,莘姓後。

白楊提,代北三字姓。

《諡法》外內貞復曰白。

《玉篇》告語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輩述事義亦曰白。《前漢·高帝紀》上令周昌選趙壯士可令將者,白見四人。《後漢·鍾皓傳》鍾瑾常以李膺言白皓。

《唐書·宦者傳》宣宗時,諸道歲進閹兒,號私白。○按《說文》入聲有白部,去聲自部內亦載白字。在自部內者讀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詞言之氣从鼻出,與口相助也。是告語之白讀自,西方之白讀帛,音義各別。許氏分爲二部。《玉篇》合而爲一,今从之。

《集韻》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

博陌切。與伯同。長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藪》有白鸞氏。《註》卽伯字。

叶旁各切,音薄。《詩·小雅》裳裳者華,或黃或白。我覯之子,乘其四駱。

叶房密切,音弼。《蘇軾·寒食雨詩》暗中偸負去,夜半眞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古文自。疾二切。

【兔】

兔【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湯故切《集韻》《韻會》《正韻》土故切,吐去聲。《說文》獸名。象踞後其尾。《禮·曲禮》兔曰明視。《韻會》歐陽氏曰:兔从免字加一點。俗作兎,非。陸佃云:兔,吐也。明月之精,視月而生,故曰明視。咀嚼者九竅而胎生,獨兔八竅五月而吐子。《王充·論衡》兔舐毫而孕,及其生子,從口而出。

《正韻》亦作菟。《前漢·賈誼傳》搏畜菟。《嚴延年傳》韓盧取菟。

【所】

所【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數上聲。《說文》伐木聲也。从斤,戶聲。

處所。《詩·鄭風》獻于公所。

《商頌》及爾斯所。

《漢制》車駕所在曰行在所。《蔡邕·獨斷》天子以四海爲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關西方言》致力于一事爲所。所謂絕利一源也。《書·無逸》君子所其無逸。

《召誥》王敬作所。

語辭。《論語》視其所以,觀其所由。

誓辭。《論語》予所否者。《左傳·僖二十四年》所不與舅氏同心者。

指物之辭。《禮·檀弓》其高可隱也。《註》謂高四尺所。《前漢·疏廣傳》問金餘尙有幾所。《註》幾所,猶幾許也。《張良傳》父去里所復還。《註》里所,猶里許也。

姓。漢武帝時諫議大夫所忠。

叶襄里切,音徙。《班固·西都賦》繚以宮牆,四百餘里。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捣】

搗【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韻會》覩老切《正韻》都皓切,同擣。詳擣字註。

【之】

之【子集上】【丿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㞢《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音枝。《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適也,往也。《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於也。《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註》之,適也。《朱傳》猶於也。

語助辭。《書·金縢》禮亦宜之。《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此也。《詩·周南》之子于歸。《註》之子,是子也。

變也。《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至也。《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遺也。《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姓。出《姓苑》。

《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詩·唐風》舍旃舍旃。

《魏風》上愼旃哉。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韻補》叶職流切,音周。《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灵】

灵【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郞丁切,音靈。《字類》小熱貌。

《正字通》俗靈字。(靈)〔古文〕霛郞丁切,音鈴。《玉篇》神靈也。《大戴禮》陽之精氣曰神,隂之精氣曰靈。《書·泰誓》惟人萬物之靈。《傳》靈,神也。《詩·大雅》以赫厥靈。

《大雅·靈臺傳》神之精明者稱靈。

《詩·鄘風》靈雨旣零。《箋》靈,善也。

《廣韻》福也。

《廣韻》巫也。《楚辭·九歌》思靈保兮賢姱。

靈氛,古之善占者。《屈原·離騷》欲從靈氛之吉占兮。

《周禮·地官·鼓人》以靈鼓鼓社祭。《註》靈鼓,六面鼓也。

《禮·檀弓》塗車芻靈。《註》芻靈,束茅爲人。

《左傳·定九年》載蔥靈。《註》蔥靈,輺車名。

《楚辭·天問》曜靈安臧。《註》曜靈,日也。

《揚雄·羽獵賦》上獵三靈之旒。《註》如淳曰:三靈,日月星垂象之應也。

《廣韻》寵也。

《禮·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爾雅·釋魚》二曰靈龜。《註》卽今觜蠵龜。一名靈蠵,能鳴。《史記·龜筴傳》下有伏靈,上有兔絲。

《諡法》亂而不損曰靈,不勤成名曰靈,死而志成曰靈,死見神能曰靈,好祭鬼怪曰靈,極知鬼神曰靈。

州名。《史記·匈奴傳》丁靈。《註》魏略云:丁靈,在康居北。《後漢·西羌傳》擊零昌於靈州。《韻會》魏武置靈州,取靈武縣名。

姓。《廣韻》風俗通云:齊靈公之後。或云宋公子靈圉龜之後。

叶靈年切,音連。《道藏歌》冥化自有數,我眞法自然。妙曲發空洞,宮商結仙靈。《說文》本作。

【药】

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以灼切《韻會》弋約切,音躍。《說文》治病草。《史記·三皇本紀》神農氏甞百草,始有醫藥。《急就篇註》草木、金石、鳥獸、蟲魚之類,堪愈疾者,總名爲藥。

《本草》芍藥。詳芍字註。

療也。《詩·大雅》多將熇熇,不可救藥。《莊子·天地篇》有虞氏之藥瘍也。

姓。《通志·氏族略》藥氏,望出河内,後漢南陽太守藥崧,晉有牙門藥冲。

《韻會》式灼切,音鑠。灼藥,熱貌。《丘遲·思賢賦》心灼藥如傷。

旅灼切,音略。《張衡·南都賦》歸鴈鳴鵽,黃稻鱻魚,以爲勺藥。《註》勺藥,五味之和。藥音略。《西溪叢語》言勺藥者,乃以魚肉等物爲醢食也。《韓退之·郾城聯句詩》五鼎調勺藥。

,難祈却老藥。上藥旅酌切,下藥以灼切,二藥不同音。

《唐韻古音》醫藥之藥去聲,音効。

《字彙補》與籞苑之籞同。李正己曰:園亭中藥闌,闌卽藥,藥卽闌,猶言圍援,非花藥之闌。《漢書·宣帝紀》:池藥未幸者,假與貧民。凡《漢書》闌入宮禁,闌字多从艸,則藥闌字義尤分明也。

相关诗句
依旧天上作伴同游戏 自可等待天帝息怒解猜惑 但得不寒不馁长乐无忧悲 两鬼亦自相顾笑 踏折地轴倾天维 莫教突出笼络外 衣以文采食以麋 养在银丝铁栅内 眼睛光活如琉璃 捉住两鬼 搜到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仞幽谷底 燔焱熨灼无余遗 不问杉柏樗栎兰艾蒿芷蘅茅茨 吹风放火烈山谷 搜天括地走不疲 五百夜叉个个口吐火 寻踪逐迹莫放两鬼走逸入崄巇 立召五百夜叉带金绳将铁网 飞天神王得天帝诏 勿使在人寰做出妖怪奇 急诏飞天神王与我捉此两鬼拘囚之 泄漏造化微 呶呶向瘖盲 何敢越分生思惟 眇眇末两鬼 谓此是我所当为 不意天帝错怪恚 谋之不能行 避刑远罪趋祥祺 不冻不饥 雍雍熙熙 入规矩 引顽嚚 屏邪欹 履正直 敬习《书》、《易》、《礼》、《乐》、《春秋》、《诗》 奉事周文公、鲁仲尼、曾子舆、孔子思 悉蹈礼义尊父师 启迪天下蠢蠢氓 必遏其孕孳 虎狼妨畜牧 必绝其蝝蚔 勿生枳棘覃利伤人迹螟蝗害禾稼 勿生钩吻含毒断人肠 生草必荠葵 生木必松楠 勿生蝓与蜞 生甲必龟贝 勿生蛇与虫遗 生鳞必龙鲤 勿生豺与狸 生兽必麒麟 勿生枭与鸱 生鸟必凤凰 岳渎神受约天皇墀 檄召皇地示部署 斡运太阴太阳机 修理南极北极枢 收伐材尾箕 取金蓐 具炉锤 砺釜凿 役黔羸 使丰隆 诏工倕 命鲁般 邀伏羲、风后、力牧、老龙告泰山稽 然后请轩辕 改换耳目口鼻牙舌眉 却取女娲所抟黄土块 洗涤盘古肠胃心肾肝肺脾 便下天潢天一水 使识青黄红白黑 医先去两眼翳 便欲相约讨药与天帝 身如受榜苔 两鬼大惕伤 不辨妍与媸 解折两眼蕣 扰扰不可挥筋节 噆肤咂血图饱肥 蚊虻虱蝇蚋蜞 天帝左右无扶持 翔魌魑 煽吴回 呼熊罴 叫鹿豕 形躨々 光烁烁 或长如蜲蛇 或大如瓮盎 搀枪枉矢争出逞妖怪 蓬莱宫倒水没楣 鳄鱼掉尾斫折巨鳌脚 蛇头生角角有歧 鼋鼍上山作窟穴 六月落雪冰天逵 忽然宇宙变差异 未抵天上五十炊 相思人间五十年 焉得不相思 情词不得叙 何得不一相见叙情词 始知相去近不远 两鬼各借问 往来说因依 忽闻寒山子 不得相闻知 别后道路阻隔 两鬼自从天上别 罔象出舞奔冯夷 蜚廉吹笙虎击筑 长烟袅袅飘熊旂 神蜺清唱毛女和 洞主骑鸾翳凤来陪随 仙都赤城三十六 去采青田芝 身骑青田鹤 浴咸池 入少微 便从阁道出西清 从以青羊青兔赤鼠儿 一鬼乘白豕 惊起五百罗汉半夜拨刺冲天飞 岩訇洞砉石梁折 西岩掘土求琼葳 东岩凿石取金卯 呼龙唤虎听指麾 却入天台山 烹羊食肉口吻流膏脂 跳下皇初平牧羊群 褰两旗 槌河鼓 走向织女黄姑矶 一鬼乘白狗 暂放两鬼人间娭 天帝怜两鬼 不敢起意为奸欺 低头屏气服役使 禁制虾蟆与老鸦 两鬼随即挥刀铍 有物来掩犯 惟有两鬼两眼昼夜长相追 内外星官各职职 胸臆生明翚 人拾得吃者 化作珣玕琪 或落岩谷间 散与蚌蛤为珠玑 撒入大海中 手摘桂树子 闪奎烁壁葩花摛 描光弄影荡云汉 跳上蟾蜍背脊骑 啖服白兔所捣之灵药 漱咽桂露芬香菲 结璘坐在广寒桂树根 燠煦草木生芳蕤 辉煌焜耀启幽暗 蒸霞沸浪煎鱼龟 扬鞭驱龙扶海若 清晨还上扶桑枝 朝发旸谷暮金枢 身上五色光陆离 咀嚼五色若木英 脚踏火轮蟠九螭 郁仪手捉三足老鸦脚 名曰结璘与郁仪 申命守以两鬼 天帝愍其劳逸不调生病患 两眼相逐走不歇 勿使淫邪发泄生疮痍 八万四千毛窍 循环照烛三百六十骨节 乃以日月为两眼 四肢百体咸定位 其外四岳为四肢 蒿岳为背膂 江海为胃肠 昆仑为头颅 水为血脉天为皮 以土为肉石为骨 忆昔盘古初开天地时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