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念炮烙债

出自:宋代·黄庭坚《萧巽葛敏修二学子和予食笋诗次韵答之二首》

拼音:[qǐ,kǎi][niàn][páo,bāo,pào][lào,luò][zhài]

平仄:仄仄平仄仄

北馔厌羊酪,南庖丰笋菜。
自北初落南,几为儿所卖。
习知价廉平,百态事烹宰。
盐曦枯腊瘦,蜜渍真味坏。
就根煨茁美,岂念炮烙债
咀吞千亩余,胸次不虿芥。
二妙各能诗,才名动江介。
诗论多佳句,脍炙甘我嘬。
因君思养竹,万籁听秋噫。
从此缮藩篱,下令禁渔采。

查看原文

注释

【炮烙】1.亦作"炮格"。 2.相传是殷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 3.指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 4.用以比喻难以忍受的痛苦。 5.古代烤肉用的铜格。炮烙(-luò) : 1.也作“炮格”。相传是纣王所用的一种酷刑。用炭烧热铜柱,令受刑者爬行其上,人堕入火炭中被烧死。 2.用烧红的铁烙人的刑罚: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3.古代烤肉用的铜格。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岂】

豈【酉集中】【豆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袪俙切《集韻》《韻會》去幾切,音䔇。《說文》還師振旅樂也。

欲也,登也。《徐曰》今借此爲語詞。《玉篇》安也,焉也。《廣韻》曾也。《增韻》非然之辭。《書·五子之歌》怨豈在明。《詩·召南》豈不夙夜。《傳》豈不,言有是也。

《集韻》《正韻》通。軍勝之樂也。

樂也,和也。○按經傳凱歌、凱風、愷悌、樂愷皆借豈。古凱、愷、豈音義通,今分爲二。《字彙》〈山下一〉从耑省。〈口下丷一〉从豆省。俗作山頭,非。《同文舉要》豈同剴,亦非。

【念】

念【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店切《集韻》《韻會》《正韻》奴玷切,。《爾雅·釋詁》思也。《疏》常思也。《釋名》念,黏也。意相親愛,心黏著不能忘也。《書·大禹謨》念兹在兹。

《小爾雅》無念,念也。《詩·大雅》無念爾祖。

姓。西魏太守念賢。

《轉注古音》叶人九切,音狃。《書·洪範》汝則念之。叶下咎受。《六書精蘊》人當念所當念者,故从今。《正譌》俗作念,非。念字原字今下作丅。

【炮】

炮【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薄交切《集韻》《韻會》《正韻》蒲交切,音庖。同炰。《說文》毛炙肉也。《廣韻》一曰裹物燒也。《詩·小雅》炮之燔之。《傳》毛曰炮。加火曰燔。《疏》此述庶人之禮,當是合毛而炮之。《禮·內則》炮取豚若將。《註》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以炮以燔。《註》炮裹之也。《周禮·地官·封人》毛炮之豚。《註》爓去其毛而炮之,以備八珍。◎按註疏,合毛,去毛總曰炮。廣韻止訓合毛炙物,義猶未全。

《周禮·春官·大祝》九祭,三曰炮祭。《註》炮祭,燔柴也。

《周禮·秋官·壷涿氏》掌除水蟲,以炮土之鼓敺之。《註》炮土之鼓,瓦鼓也。

與庖通。《前漢·律歷志》炮犧氏之王天下也。《師古註》炮,與庖同。

《集韻》披敎切,音砲。灼也。《齊民要術》蒸缹法有胡炮肉。《註》炮,普敎反。

叶蒲侯切。《詩·小雅》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醻之。

【烙】

烙【巳集中】【火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說文》灼也。《廣韻》燒也。《史記·殷本紀》有炮烙之法。《莊子·馬蹄篇》燒之烙之。

《增韻》火鍼曰烙。

音閣。《史記·殷本紀註》索隱曰:烙,一音閣。◎按字彙正字通俱云:又音格。當因閣有格音而誤也。

【债】

債【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側賣切,齋去聲。《說文》負也。今俗負財曰債。《前漢·鼂錯傳》賣田宅,鬻子孫,以償債。《谷永傳》爲人起債分利受謝。

通作責。《周禮·天官·小宰》八成經邦治,四曰聽稱責。《戰國策》馮諼爲孟嘗君收責於薛。《史記》作收債。《前漢·高帝紀》歲竟,兩家常折券棄責。讀如債。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