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是古菩提样

出自:宋代·释延寿《定慧相资歌》

拼音:[jí][shì][gǔ][pú][tí,dī,dǐ][yàng]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

祖教宗中有二门,十度万地称为尊。
初名止观助新学,后成定慧菩提根。
唯一法,似双分,
法性寂然体真止,寂而常照妙观存。
定为父,慧为母,
能孕吉圣之门户。增长根力养圣胎,
念念出生成佛祖。定为将,
慧为相,能弼心王成无上。
永作群生证道门,即是古菩提样
定如月,光烁外道邪星灭。
能挑智炬转分明,滋润道芽除爱结。
慧如日,照破无明之暗室。
能令邪见愚夫禅,尽成般若波罗蜜。
少时默,刹地静,
渐渐增修成正定。诸圣较量功不多,
终见灵台之妙性。瞥闻法,
才历耳,能熏识藏觉种起。
一念回光正智开,须臾成佛法如是。
禅定力,不思义,
变凡为圣刹地时。无边生死根由断,
积动寺劳巢穴堕。湛心水,
净意珠,光吞万象烁千途。
抉开己眼无瑕翳,三界元无一法拘。
觉观贼,应时克,
攀援病,倏然净。
荡念垢兮洗惑尘,显法身兮坚慧命。
如断山,若停海,
天翻地覆终无改。莹似琉璃含宝月,
倏然无寄而无待。般若慧,
莫能量,自然随处现心光。
万地门中为导首,一切时中称法王。
竭苦海,碎邪山,
妄云捲尽片时间。贫女室中金顿现,
壮士额上珠潜还。斩痴网,
截欲流,大雄威猛更无俦。
能令铁床铜柱冷,顿使魔怨业果休。
和诤讼,成孝义,
普现群生诸佛智,边邪恶慧尽朝宗,
蝼蚁鲲鹏齐受记。偏修定,
纯阴烂物刳正命。若将正慧照禅那,
自然亏法明如镜。偏修慧,
纯阳枯物成迂滞。须凭妙定助观门,
如月分明除雾翳。劝等学,
莫偏修,从来一体无二头。
似禽两翼飞空界,如车二轮乘白牛。
即向凡途登觉岸,便於业海泛慈舟。
或事定,制之一处无不竟。
或理定,唯当直下观心性。
或事观,明诸法相生筹算。
或理观,顿了无一无那畔。
定即慧,非一非二非心计。
慧即定,不同不别绝观听。
或双运,即寂而照通真训。
或俱泯,非党员定非慧超常准。
一尘入定众尘起,般若门中成法尔。
童子身中三昧时,老人分谈真轨。
能观一境万境同,近尘远刹我不通。
真如路上论生死,无明海里演圆宗。
眼根能作鼻佛事,色尘入定香尘起。
心境常同见自差,谁言不信波元水。
非寂非照绝言思,而寂而照功无比。
权实双行阐正途,体用更资含妙旨。
劝诸子,勿虚弃,
光阴如箭如流水。散乱全因缺定门,
愚盲只为亏真智。真实言,
须入耳,千经万论同标记。
定慧全功不暂忘,一念顿归真觉地。
定须羽,慧须闻,
勿使灵台一点昏。合抱之树生毫末,
积渐之功成宝尊。猕猴学定生天界,
女子才思入道门。自利利他因果备,
若除定慧莫能论。

查看原文

注释

【即是】1.如此。 2.就是。
【是古】以古为是。
【菩提】源于梵文。指对佛教“真谛”的觉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即】

即【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玉篇》卽今作即。

【是】

是【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姼。《說文》作昰。直也。从日正。《釋名》是,嗜也,人嗜樂之也。《玉篇》是,是非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又》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姓。《姓氏急就篇》是氏,吳有是儀,唐有是光。

《集韻》田黎切,音題。《公羊傳·僖十六年》是月者何,僅逮是月也。《註》是,月邊也。魯人語也。《釋文》是,如字。一音徒兮反。

與氏通。《前漢·地理志》氏爲莊公。《註》氏,與是同。古通用。

《韻補》叶市之切。《蔡邕·釋誨》予惟悼哉,害其若是。天高地厚,跼而蹐之。

【古】

古【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古文〕音鼓。《爾雅·釋詁》古,故也。《說文》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徐鉉曰》十口所傳,是前言也。《玉篇》久也,始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詩·邶風》逝不古處。《前漢·藝文志》世歷三古。《孟康曰》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下古。

《禮·祭義》以祀天地、山川、社稷、先古。《註》先古,謂先祖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已庳,則於馬終古登阤也。《註》終古,猶言常也。

賁古,縣名。《前漢·地理志》益州郡賁古縣。

姓。《廣韻》周太王從邠適岐,稱古公,其後氏焉。漢有古初,蜀志有廣漢功曹古牧,北魏有古弼。

草名。《爾雅·釋草》紅蘢古。《註》俗呼紅草爲蘢鼓,語轉耳。

《集韻》古暮切,音顧。亦作故,義同。《劉向·九歎》興離騷之微文兮,兾靈修之壹悟。還余車于南郢兮,復姓軌于初古。

《字彙補》溪姑切,音枯。古成氏,複姓。漢廣漢太守古成雲。後秦古成詵,以文章參樞密。

【菩】

菩【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薄亥切,音倍。《說文》草也。《齊民要術》凡榖田,二月上旬及麻菩楊生種者爲上時。

《九經考異》《易》豐其蔀。鄭作菩,小席也。

《廣韻》蒲北切,音匐。義同。

房久切,音阜。香草。《周禮·夏官·大馭註》以菩芻棘柏爲神主。

《玉篇》薄胡切,音蒲。菩提,樹名。《酉陽雜俎》樹出摩伽陀國。

《柳宗元·無姓和尚稱菩薩。《綱目集覽》《釋典》:菩之爲言了也。

【提】

提【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音題。《說文》挈也。《詩·大雅》匪面命之,言提其耳。《禮·曲禮》凡奉者當心,提者當帶。《疏》屈臂當帶,而提挈其物。

舉也。《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前漢·法志》一同百里,提封萬井。《註》提封者,大舉其封疆也。

鼓名。《周禮·夏官·大司馬》師帥執提。《註》馬上鼓,有曲木提持鼓立馬髦上者,故謂之提。

攝提,星名。《史記·天官書》大角兩傍各有三星。鼎足句之曰攝提,直斗杓所指,以建時節。《註》攝提之爲言提攜也。提斗攜角,以接於下也。

挾提,箸名。《禮·曲禮》羹之有菜者用梜。《註》今人或謂箸爲梜提。

提提,安諦也。與媞同。《詩·魏風》好人提提。《疏》行步安舒而審諦也。

菩提,梵語。猶華言正道也。

浮屠所居曰招提。梵言拓鬬提奢,華言四方生物也。後魏創立伽藍,爲拓提境。俗譌拓爲招。《杜甫詩》已從招提遊,更宿招提境。

偏提,酌酒壷也。《拾遺記》唐元和閒謂之注子,後仇士良惡其名同鄭注,乃去柄安繫,名曰偏提。

《集韻》市之切《正韻》辰之切,曰提。

《唐韻》是支切《集韻》《韻會》常支切,。

《唐韻》都禮切《集韻》《韻會》典禮切,音底。絕也。《禮·少儀》牛羊之肺,離而不提心。《註》刲離之不絕中央少者,使易絕以祭耳。

擲也。《戰國策》侍醫夏無且,以其所奉藥囊提荆軻。《史記·絳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索隱》服虔提音弟。蕭該音底。蕭音爲得。

《集韻》《韻會》《正韻》大計切,音第。見上史記註。

《漢書·音義》同。

【样】

样【辰集中】【木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與章切《集韻》餘章切,音陽。《廣韻》槌也。《方言》懸蠶柱,自關而東謂之槌,齊謂之样。

《集韻》徐羊切,音詳。

兹郞切,音臧。義同。(樣)《集韻》似兩切,音象。栩實。橡或作樣。詳橡字註。

《集韻》弋亮切《韻會》餘亮切,音漾。法也。《廣韻》作㨾。《唐書·柳公權傳》公權在元和閒書法有名,劉禹錫稱爲柳家新㨾。《長編》宋太祖謂陶穀曰:聞草制皆檢舊本,依樣畫葫蘆。《文獻通考》政和八年,令禮部造履三十副,下開封府舖戸爲樣。原作柳家新樣。

相关诗句
若除定慧莫能论 自利利他因果备 女子才思入道门 猕猴学定生天界 积渐之功成宝尊 合抱之树生毫末 勿使灵台一点昏 慧须闻 定须羽 一念顿归真觉地 定慧全功不暂忘 千经万论同标记 须入耳 真实言 愚盲只为亏真智 散乱全因缺定门 光阴如箭如流水 勿虚弃 劝诸子 体用更资含妙旨 权实双行阐正途 而寂而照功无比 非寂非照绝言思 谁言不信波元水 心境常同见自差 色尘入定香尘起 眼根能作鼻佛事 无明海里演圆宗 真如路上论生死 近尘远刹我不通 能观一境万境同 老人分谈真轨 童子身中三昧时 般若门中成法尔 一尘入定众尘起 非党员定非慧超常准 或俱泯 即寂而照通真训 或双运 不同不别绝观听 慧即定 非一非二非心计 定即慧 顿了无一无那畔 或理观 明诸法相生筹算 或事观 唯当直下观心性 或理定 制之一处无不竟 或事定 便於业海泛慈舟 即向凡途登觉岸 如车二轮乘白牛 似禽两翼飞空界 从来一体无二头 莫偏修 劝等学 如月分明除雾翳 须凭妙定助观门 纯阳枯物成迂滞 偏修慧 自然亏法明如镜 若将正慧照禅那 纯阴烂物刳正命 偏修定 蝼蚁鲲鹏齐受记 边邪恶慧尽朝宗 普现群生诸佛智 成孝义 和诤讼 顿使魔怨业果休 能令铁床铜柱冷 大雄威猛更无俦 截欲流 斩痴网 壮士额上珠潜还 贫女室中金顿现 妄云捲尽片时间 碎邪山 竭苦海 一切时中称法王 万地门中为导首 自然随处现心光 莫能量 般若慧 倏然无寄而无待 莹似琉璃含宝月 天翻地覆终无改 若停海 如断山 显法身兮坚慧命 荡念垢兮洗惑尘 倏然净 攀援病 应时克 觉观贼 三界元无一法拘 抉开己眼无瑕翳 光吞万象烁千途 净意珠 湛心水 积动寺劳巢穴堕 无边生死根由断 变凡为圣刹地时 不思义 禅定力 须臾成佛法如是 一念回光正智开 能熏识藏觉种起 才历耳 瞥闻法 终见灵台之妙性 诸圣较量功不多 渐渐增修成正定 刹地静 少时默 尽成般若波罗蜜 能令邪见愚夫禅 照破无明之暗室 慧如日 滋润道芽除爱结 能挑智炬转分明 光烁外道邪星灭 定如月 即是古菩提样 永作群生证道门 能弼心王成无上 慧为相 定为将 念念出生成佛祖 增长根力养圣胎 能孕吉圣之门户 慧为母 定为父 寂而常照妙观存 法性寂然体真止 似双分 唯一法 后成定慧菩提根 初名止观助新学 十度万地称为尊 祖教宗中有二门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