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中症痞

出自:清代·余坤《偶述》

拼音:[yī][yī][zhōng,zhòng][zhèng,zhēng][pǐ]

平仄:平平平平仄

攒眉出谒归,解带弛巾帔。
逡巡入东轩,近书色先喜。
荡漾为长吟,盘礴据短几。
忽闻拊掌哈,音熊剧恢诡。
怪问谁何人,见笑复何指。
一翁躄左足,蹩躠上阶厄。
翘颏笑且言,官问一何佹。
身为官爨佣,窃阙已半载。
始疑今更怪,甚昧官行止。
官为户部郎,颠倒溺书史。
拥帙日嘶号,咽燥髋髀死。
倚壁有时瞑,槁植若束苇。
乍起奋秃毫,狂书不择纸。
意谓官所营,事莫要于此。
岂知业转勤,所遇转倾否。
妻女饥顑颔,僮婢寒嘘唏。
手胝书债券,舌敝乞邻米。
得效业如斯,所癖宜可以。
顾乃愈矜豪,悯不畏谤诋。
踞灶夜叫呼,狂怪惑邻里。
晨出辄见问,实用为愧耻。
官所常往还,亦有二三士。
群聚昼夜哗,终然说名理。
然吾觇其人,形神亦无俚。
官在官僚中,厥状固可揣。
张吻辄见扪,举足动遭犄。
无亦恃迂缪,与世相?牴。
抑或实瞆眊,对牍不能理。
哆口啖官膳,瞪目署纸尾。
明时易登进,高利悉腾起。
其次得推择,气象亦嵚?。
松长棘枝短,生质非可拟。
储粟盈太仓,奚取于稗秕。
自诡诚不堪,引分可休矣。
浮沈苟取容,无乃太顽鄙。
闻言怅然作,离坐久靡徒。
贱子实狂惑,冥行无所底。
凡翁所谯诃,一一中症痞
并无毛发能,得与时彦此。
未能决引去,讵免见排牴。
投颡谢躄翁,颈赤汗如洗。

查看原文

字义

【一】

一【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1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症】

癥【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5画

《廣韻》陟陵切《集韻》知陵切《正韻》諸成切,卷》夫癥瘕不除,而不修越人之術者,難圖老彭之壽也。

【痞】

痞【午集中】【疒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符鄙切《集韻》《韻會》部鄙切,音否。《說文》痛也。《徐曰》又病結也。《增韻》氣隔不通。《玉篇》腹內結病。《廣韻》腹內結痛。《正字通》方書,不痛者為痞滿,痛者為結胷。胷痺,有因下而結者,從虛及陽氣下陷治之。有不因下而痞者,從上虛及痰飲食鬱濕熱治之。

《廣韻》方美切《集韻》補美切,音鄙。義同。

《集韻》俯九切,音缶。病也。

《廣韻》芳杯切,音肧。弱也。

《集韻》晡枚切,音桮。弦病。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