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士谈兵指其掌

出自:清代·吕宗健《哀王孙》

拼音:[yì][shì][tán][bīng][zhǐ][qí,jī][zhǎng]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井江市上车纷纷,井江江上日欲昏。
此间将相王侯第,行人听我哀王孙。
朱家王气日萧条,米脂阿闯大憨骄。
乌骓毡笠射承天,大内煤山火已烧。
世祖南下黄金台,手挽天河净垢埃。
司马家儿江左走,晋安特为隆武开。
卧榻岂容人鼾睡,况乃已登大宝位。
史公往矣四镇亡,几时拭却英雄泪。
天心眷明犹未已,正统六十交郑氏。
尔时遍地尽童谣,唱出草鸡而长耳。
请缨终童廿一龄,雄心欲作中流砥。
天子召觐拜明光,咫尺天颜大欢喜。
恨朕无女可配卿,克用沙陀赐姓李。
臣闻此语心骨酸,臣感此恩镌脾肝。
臣心誓与国存亡,臣身往镇仙霞关。
生憎太师粮不发,致使六军心胆寒。
我武维扬赫斯怒,江南难唱公无渡。
铤而走险择何能,且将金厦据两岛。
涕泣六师闽广间,旗上罪臣大招讨。
将军三尺六陈爷,纠桓直与施琅伍。
更传一将躄甘辉,曾向敌国诛老虎。
手提人头即虎头,秤来共斤三十五。
此时兵势大纵横,舳舻衔尾窥崇明。
瓜步风摇旌旆影,金焦水震鼓鼙声。
先据南京次北京,藩主指日望中兴。
天生对头梁化凤,掘城驱兵何倥偬。
本来藩主号知兵,此日直作华胥梦。
苦言不听甘将军,枉折将倾大厦栋。
北来诸军飞渡江,聚而歼之齐一恸。
弃甲于思辙已覆,制府独能斩总督。
已亡八府县六三,大军何处扶日毂。
昭烈势穷借荆州,荷兰何必非邦族。
荷兰立国东又东,玉山一片与天通。
将军蓦从天上下,髵鬓赭面走如风。
鹿皮尽属汉家装,砖子城头日正红。
永华先生细料理,为辟草莱诛荆杞。
北至三貂南琅?,其间沃野几千里。
虬髯暂作扶馀王,烈士壮士犹未已。
忽然五丈落大星,作作光芒马枥惊。
鲲身港外怒潮来,共说金冠人骑鲸。
归东即逝前定数,军国长交世子经。
世子承家仅守府,赖有国轩神与武。
誓将义愤雪先王,摇唇鼓动三藩主。
精忠既降吴尚诛,难拾明家一块土。
可怜人事日催迁,从此天心难问焉。
仅知王少好欺负,不悟艰难责立贤。
说到克?横死处,杜鹃啼破夕阳烟。
天朝窥衅诏讨逆,靖海须髯已如戟。
蓝家招得好先锋,不待姚公为画策。
娘妈宫前杀气横,刁斗无声江水碧。
此时之势立不两,义士谈兵指其掌
祗为区区发数茎,五百从田本倔强。
师昭不死牛头山,耿恭拜出甘泉涌。
又兼西北一声雷,六月飓风静不响。
舟师直迫鹿耳门,平时潮头六尺涨。
君臣相顾泪涟洏,生死由人知不知。
衔璧惟师安乐公,洛阳归无期。
车声辚辚渡唐去,载将离恨过江湄。
冀北天寒八月雪,凄凉长倚汉军旗。
朝回丹凤门前立,又望扶桑日出时。
从此朱家王气尽,了却输嬴一局棋。
呜呼,东瀛水,万马奔。
五妃墓,日黄昏。
行人莫说当年事,只恐痴儿也断魂。
庾信哀江南,侬今哀王孙。
王孙,王孙,侬有歌,子欲闻。
诸葛扶炎汉,蜀中之井不重熏。
安石出东山,典午不能长为君。
兴亡事,何足论。
且蜡阮孚屐几两,且斟文举酒几尊。
一眼觑破古今天,世上龙争虎斗于我如浮云。

查看原文

注释

【义士】1.恪守大义﹑笃行不苟的人。 2.指侠义之士。 3.旧指出钱赞助刻碑的人。 4.旧时官吏把其离任后来到其原辖地的士民,称为"义士"。亦称"义民"。
【谈兵】议论军事﹔谈论用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义】

義【未集中】【羊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集韻》《韻會》宜寄切,音議。《說文》己之威儀也。从我羊。《註》臣鉉等曰:與善同意,故从羊。《釋名》義,宜也。裁制事物,使各宜也。《易·乾卦》利物足以和義。

《說卦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容齋隨筆》人物以義爲名,其別最多。仗正道曰義,義師,義戰是也。眾所尊戴曰義,義帝是也。與衆共之曰義,義倉,義社,義田,義學,義役,義井之類是也。至行過人曰義,義士,義俠,義姑,義夫,義婦之類是也。自外入而非正者曰義,義父,義兒,義兄弟,義服之類是也。衣裳器物亦然。在首曰義髻,在衣曰義襴,義領之類是也。合眾物爲之,則有義漿,義墨,義酒。禽畜之賢者,則有義犬,義烏,義鷹,義鶻。

義渠,戎國地。《史記·秦本紀》伐義渠,虜其主。《註》寧廣二州,春秋及戰國時爲義渠,戎國之地也。

姓。《前漢·酷吏傳》義縱,何東人。

與誼同。《前漢·董仲舒傳》漸民以仁,摩民以誼。

與儀通。《前漢·鄒陽傳》使東牟朱虛東褒義父之後。《註》應劭曰:邾儀父也。師古曰:義讀曰儀。

與宜同。《韻補》周官凡殺人而義者,史記君義嗣,魚羈切。

《韻補》叶牛何切。周官註:儀作義,古皆音俄。古文尚書:無偏無陂,遵王之義。陂音坡。◎按說文在我部。今從正字通倂入。

【士】

士【丑集中】【士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廣韻》《集韻》《韻會》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詩·大雅》譽髦斯士。《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

官總名。《書·立政》庶常吉士。《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

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

《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註》能舉鼎者。

《前漢·李尋傳》拔擢天士。《註》能知天道者。

《後漢·李業傳》王莽以業爲酒士。《註》時官酤酒,故置酒士。

侍從之士。《通鑑》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

士卒。《左傳·丘甲註》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家語》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圍之。

男子通稱。《詩·周頌》有依其士。

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詩·大雅》釐我女士。

《管子·牧民篇》有士經。《註》士,事也。經,常也。

《梵書》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

俗塐神像曰木居士。《韓愈詩》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山海經》大荒西有國,名淑士。

士鄕。《後漢·鄭傳》昔齊置士鄕。《註》管仲相桓公,制國爲二十一鄕,工商之鄕六,士鄕十五。

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後漢·西羌傳》。

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統譜》。

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

與事通。《書·洛誥》見士于周。《註》悉來赴役也。《詩·豳風》勿士銜枚。《註》自今可勿爲行銜枚之事。

叶主矩切,音雨。《詩·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說文》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集韻》本作。

與仕通。

【谈】

談【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徒甘切《正韻》徒藍切,音郯。《說文》語也。《徐曰》談者,和懌而悅言之。《廣韻》談話,言論也。《公羊傳·閔二年》魯人至今以爲美談。《禮·儒行》言談者,仁之文也。《史記·滑稽傳》談言微中。《晉書·阮修傳》王衍當時談宗。

《玉篇》戲調也。《詩·小雅》不敢戲談。

手談。《續博物志》王中郞以圍碁爲坐隱,或亦謂之爲手談。

縣名。《南齊書·州郡志》談縣屬益州始康郡。

蠻州名。《唐書·地理志》嶺南道有談州。

姓。《蜀錄》漢有征東將軍談巴。

《正韻》亦作譚。詳譚字註。

《韻會小補》叶徒黃切,音唐。《急就章》曹富貴,李尹桑。蕭彭祖,屈宗談。

【兵】

兵【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丙平聲。《說文》械也。《增韻》戎器也。《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

執兵器從戎者曰兵。《禮·月令》命將帥選士厲兵。《周禮·夏官》中秋敎治兵。《廣韻》戎也。

擊敵曰兵之。《左傳·定十年》公會齊景公于夾谷,齊犁彌使萊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註》命士官擊萊人也。

《禮·曲禮》死所殺者,謂爲兵也。

必良切,音浜。《詩·衞風》擊鼓其鏜,踴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史記·天官書》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寧昌。《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謂攝揚。盱目,春秋足耀兵。與齡、纓爲韻。

《韻補》叶犇謨切,音逋。《道藏歌》解帶天皇寢,停駕高上兵。玉眞啓角節,翊衞自相扶。

【指】

指【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音旨。《說文》手指也。《易·說卦》艮爲指。《疏》取其執止物也。《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廣韻》斥也。《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示也。《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增韻》指麾也。《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註》指事使人也。《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直指,官名。《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與旨恉通。意向也。《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歸趣也。《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美也。《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集韻》或从月作脂。

【其】

其【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丌亓《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宜切,音碁。《韻會》指物之辭。《易·繫辭》其旨遠,其辭文。《詩·大雅》其在于今。

助語辭。《書·西伯戡黎》今王其如台。《詩·周南》灼灼其華。《玉篇》辭也。

姓。《韻會》漢陽阿侯其石。

《唐韻》《集韻》《韻會》居之切,音姬。《韻會》語辭。《書·微子》若之何其。《詩·小雅》夜如何其。

人名。《史記·酈生傳》酈生食其者,留高陽人也。《註》正義曰:酈食其,三字三音,讀曆異幾。《前漢·楚元王傳》高祖使審食其留侍太上皇。《註》師古曰:食音異,其音基。

山名。《前漢·武帝紀》四月,幸不其。《註》其音基,山名。《廣韻》在琅邪。

地名。《韻會》祝其,卽夾谷也。

《集韻》《韻會》居吏切。《正韻》吉器切,音寄。《韻會》語已辭。《詩·檜風》彼其之子。通作記。《禮·表記》引《詩》彼記之子。

通已。《左傳·襄二十七年》引《詩》彼己之子。

《韻會》或作忌。《詩·鄭風》叔善射忌。

【掌】

掌【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章上聲。《說文》手中也。《增韻》手心也,謂指本也。《論語》指其掌。《禮·中庸》治國其如示諸掌乎。《註》示讀如寘。《疏》如置物掌中也。

職掌,主也。《書·周官》冢宰掌邦治。《禮·樂記》禮之末節也,故有司掌之。

鞅掌,失容也。《詩·小雅》或王事鞅掌。《箋》鞅,猶荷也。掌,謂捧之也。負荷捧持以趨走。言促遽也。《疏》言事煩,不暇爲容儀也。

姓。晉琅邪掌同,前凉燉煌掌據。

《本》《草》水蛭。一名至掌。《爾雅·釋蟲》蛭蝚,至掌。《正字通》古作。後譌作仉。孟子母仉氏,今作掌。

相关诗句
世上龙争虎斗于我如浮云 一眼觑破古今天 且斟文举酒几尊 且蜡阮孚屐几两 何足论 兴亡事 典午不能长为君 安石出东山 蜀中之井不重熏 诸葛扶炎汉 子欲闻 侬有歌 王孙 王孙 侬今哀王孙 庾信哀江南 只恐痴儿也断魂 行人莫说当年事 日黄昏 五妃墓 万马奔 东瀛水 呜呼 了却输嬴一局棋 从此朱家王气尽 又望扶桑日出时 朝回丹凤门前立 凄凉长倚汉军旗 冀北天寒八月雪 载将离恨过江湄 车声辚辚渡唐去 洛阳归无期 衔璧惟师安乐公 生死由人知不知 君臣相顾泪涟洏 平时潮头六尺涨 舟师直迫鹿耳门 六月飓风静不响 又兼西北一声雷 耿恭拜出甘泉涌 师昭不死牛头山 五百从田本倔强 祗为区区发数茎 义士谈兵指其掌 此时之势立不两 刁斗无声江水碧 娘妈宫前杀气横 不待姚公为画策 蓝家招得好先锋 靖海须髯已如戟 天朝窥衅诏讨逆 杜鹃啼破夕阳烟 说到克?横死处 不悟艰难责立贤 仅知王少好欺负 从此天心难问焉 可怜人事日催迁 难拾明家一块土 精忠既降吴尚诛 摇唇鼓动三藩主 誓将义愤雪先王 赖有国轩神与武 世子承家仅守府 军国长交世子经 归东即逝前定数 共说金冠人骑鲸 鲲身港外怒潮来 作作光芒马枥惊 忽然五丈落大星 烈士壮士犹未已 虬髯暂作扶馀王 其间沃野几千里 北至三貂南琅? 为辟草莱诛荆杞 永华先生细料理 砖子城头日正红 鹿皮尽属汉家装 髵鬓赭面走如风 将军蓦从天上下 玉山一片与天通 荷兰立国东又东 荷兰何必非邦族 昭烈势穷借荆州 大军何处扶日毂 已亡八府县六三 制府独能斩总督 弃甲于思辙已覆 聚而歼之齐一恸 北来诸军飞渡江 枉折将倾大厦栋 苦言不听甘将军 此日直作华胥梦 本来藩主号知兵 掘城驱兵何倥偬 天生对头梁化凤 藩主指日望中兴 先据南京次北京 金焦水震鼓鼙声 瓜步风摇旌旆影 舳舻衔尾窥崇明 此时兵势大纵横 秤来共斤三十五 手提人头即虎头 曾向敌国诛老虎 更传一将躄甘辉 纠桓直与施琅伍 将军三尺六陈爷 旗上罪臣大招讨 涕泣六师闽广间 且将金厦据两岛 铤而走险择何能 江南难唱公无渡 我武维扬赫斯怒 致使六军心胆寒 生憎太师粮不发 臣身往镇仙霞关 臣心誓与国存亡 臣感此恩镌脾肝 臣闻此语心骨酸 克用沙陀赐姓李 恨朕无女可配卿 咫尺天颜大欢喜 天子召觐拜明光 雄心欲作中流砥 请缨终童廿一龄 唱出草鸡而长耳 尔时遍地尽童谣 正统六十交郑氏 天心眷明犹未已 几时拭却英雄泪 史公往矣四镇亡 况乃已登大宝位 卧榻岂容人鼾睡 晋安特为隆武开 司马家儿江左走 手挽天河净垢埃 世祖南下黄金台 大内煤山火已烧 乌骓毡笠射承天 米脂阿闯大憨骄 朱家王气日萧条 行人听我哀王孙 此间将相王侯第 井江江上日欲昏 井江市上车纷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