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召觐拜明光

出自:清代·吕宗健《哀王孙》

拼音:[tiān][zǐ][zhào,shào][jìn][bài][míng][guāng]

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井江市上车纷纷,井江江上日欲昏。
此间将相王侯第,行人听我哀王孙。
朱家王气日萧条,米脂阿闯大憨骄。
乌骓毡笠射承天,大内煤山火已烧。
世祖南下黄金台,手挽天河净垢埃。
司马家儿江左走,晋安特为隆武开。
卧榻岂容人鼾睡,况乃已登大宝位。
史公往矣四镇亡,几时拭却英雄泪。
天心眷明犹未已,正统六十交郑氏。
尔时遍地尽童谣,唱出草鸡而长耳。
请缨终童廿一龄,雄心欲作中流砥。
天子召觐拜明光,咫尺天颜大欢喜。
恨朕无女可配卿,克用沙陀赐姓李。
臣闻此语心骨酸,臣感此恩镌脾肝。
臣心誓与国存亡,臣身往镇仙霞关。
生憎太师粮不发,致使六军心胆寒。
我武维扬赫斯怒,江南难唱公无渡。
铤而走险择何能,且将金厦据两岛。
涕泣六师闽广间,旗上罪臣大招讨。
将军三尺六陈爷,纠桓直与施琅伍。
更传一将躄甘辉,曾向敌国诛老虎。
手提人头即虎头,秤来共斤三十五。
此时兵势大纵横,舳舻衔尾窥崇明。
瓜步风摇旌旆影,金焦水震鼓鼙声。
先据南京次北京,藩主指日望中兴。
天生对头梁化凤,掘城驱兵何倥偬。
本来藩主号知兵,此日直作华胥梦。
苦言不听甘将军,枉折将倾大厦栋。
北来诸军飞渡江,聚而歼之齐一恸。
弃甲于思辙已覆,制府独能斩总督。
已亡八府县六三,大军何处扶日毂。
昭烈势穷借荆州,荷兰何必非邦族。
荷兰立国东又东,玉山一片与天通。
将军蓦从天上下,髵鬓赭面走如风。
鹿皮尽属汉家装,砖子城头日正红。
永华先生细料理,为辟草莱诛荆杞。
北至三貂南琅?,其间沃野几千里。
虬髯暂作扶馀王,烈士壮士犹未已。
忽然五丈落大星,作作光芒马枥惊。
鲲身港外怒潮来,共说金冠人骑鲸。
归东即逝前定数,军国长交世子经。
世子承家仅守府,赖有国轩神与武。
誓将义愤雪先王,摇唇鼓动三藩主。
精忠既降吴尚诛,难拾明家一块土。
可怜人事日催迁,从此天心难问焉。
仅知王少好欺负,不悟艰难责立贤。
说到克?横死处,杜鹃啼破夕阳烟。
天朝窥衅诏讨逆,靖海须髯已如戟。
蓝家招得好先锋,不待姚公为画策。
娘妈宫前杀气横,刁斗无声江水碧。
此时之势立不两,义士谈兵指其掌。
祗为区区发数茎,五百从田本倔强。
师昭不死牛头山,耿恭拜出甘泉涌。
又兼西北一声雷,六月飓风静不响。
舟师直迫鹿耳门,平时潮头六尺涨。
君臣相顾泪涟洏,生死由人知不知。
衔璧惟师安乐公,洛阳归无期。
车声辚辚渡唐去,载将离恨过江湄。
冀北天寒八月雪,凄凉长倚汉军旗。
朝回丹凤门前立,又望扶桑日出时。
从此朱家王气尽,了却输嬴一局棋。
呜呼,东瀛水,万马奔。
五妃墓,日黄昏。
行人莫说当年事,只恐痴儿也断魂。
庾信哀江南,侬今哀王孙。
王孙,王孙,侬有歌,子欲闻。
诸葛扶炎汉,蜀中之井不重熏。
安石出东山,典午不能长为君。
兴亡事,何足论。
且蜡阮孚屐几两,且斟文举酒几尊。
一眼觑破古今天,世上龙争虎斗于我如浮云。

查看原文

注释

【天子】古以君权为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
【明光】1.日光。亦指白日,太阳。 2.铠甲名。铁铠。 3.明亮;光亮。 4.指神话中昼夜常明的丹丘。 5.汉代宫殿名。后亦泛指朝廷宫殿。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天】

天【丑集下】【大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腆平聲。《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易·說卦》乾爲天。《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星名。《爾雅·釋天》天,根氐也。《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神名。《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山名。《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註》天山,卽祁連山。

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署名。《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髡》其人天且劓。

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子】

子【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㜽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召】

召【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直少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笑切,潮去聲。《說文》評也。《王逸曰》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書·甘誓》大戰于甘,乃召六卿。《詩·齊風》自公召之。《禮·曲禮》父召,無諾唯而起。

《廣韻》《正韻》實照切《集韻》《韻會》時照切,同邵。《廣韻》邑名。《詩序》甘棠,美召伯也。《箋》召伯,姬姓,名奭,食邑于召。

姓。《廣韻》召公之後。《前漢·循吏傳》召信臣,九江壽春人。《氏族博考》春秋召與邵一氏,後分爲二,汝南安陽之族皆从邵。

【觐】

覲【酉集上】【見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集韻》《韻會》渠吝切《正韻》具吝切,音僅。《爾雅·釋詁》覲,見也。《疏》下見上也。《書·舜典》乃日覲四岳羣牧。《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註》春見曰朝,秋見曰覲。《周禮·春官·大宗伯註》覲之言勤也,欲其勤王之事。

《韻會》通作殣。《前漢·禮樂志·郊祀歌》殣冀親以肆章。《註》殣,音覲,見也。

叶渠巾切,音㨷。《蔡邕·筆賦》紀三皇之功伐兮,表八百之肆覲。傳六經而綴百代兮,建皇極而敘彝倫。

【拜】

拜【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不再拜也。八,褒拜,謂答拜也。九,肅拜,謂直身肅容而微下手,如今婦人拜也。

膜拜,舉兩手伏地而拜也。《天子傳》膜拜而受。

《荀子·大略篇》平衡曰拜。《註》謂磬折,頭與腰平。

朝廷授官曰拜。《史記·淮隂侯傳》至拜大將,乃信也。《後漢·左雄傳》拜除如流,缺動百數。

屈也。《詩·召南》蔽芾甘棠,勿翦勿拜。《詩詁》攀下其枝,如人之拜也。

草名。《爾雅·釋草》拜蔏藋。《註》疑卽商陸。本作。

【明】

明【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朙《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音鳴。《說文》照也。《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易·乾卦》大明終始。《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書·舜典》黜陟幽明。《傳》升進其明者。

《書·太甲》視遠惟明。《疏》謂監察是非也。

《洪範》視曰明。《傳》必淸審。

《詩·小雅》祀事孔明。《箋》明,猶備也。

《詩·大雅》明明在下。《傳》明明,察也。《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猶尊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廣韻》昭也,通也。

星名。《詩·小雅》東有啓明。《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小雅》明發不寐。《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與盟同。《詩·小雅》不可與明。《箋》明,當爲盟。

與孟同。《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註》師古曰:明音萌。

《韻補》叶謨郞切。《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叶彌延切。《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光】

光【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炗廣平聲。《說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傳》有孚則能光明而亨通。《正韻》輝光,明耀華彩也。

《集韻》太歲在辛曰重光。

諡法,能紹前業曰光。

姓。《廣韻》田光後,秦末子孫避地,以光爲氏。晉有光逸。

《集韻》古曠切,廣去聲。飾色也。或作䊯。

相关诗句
世上龙争虎斗于我如浮云 一眼觑破古今天 且斟文举酒几尊 且蜡阮孚屐几两 何足论 兴亡事 典午不能长为君 安石出东山 蜀中之井不重熏 诸葛扶炎汉 子欲闻 侬有歌 王孙 王孙 侬今哀王孙 庾信哀江南 只恐痴儿也断魂 行人莫说当年事 日黄昏 五妃墓 万马奔 东瀛水 呜呼 了却输嬴一局棋 从此朱家王气尽 又望扶桑日出时 朝回丹凤门前立 凄凉长倚汉军旗 冀北天寒八月雪 载将离恨过江湄 车声辚辚渡唐去 洛阳归无期 衔璧惟师安乐公 生死由人知不知 君臣相顾泪涟洏 平时潮头六尺涨 舟师直迫鹿耳门 六月飓风静不响 又兼西北一声雷 耿恭拜出甘泉涌 师昭不死牛头山 五百从田本倔强 祗为区区发数茎 义士谈兵指其掌 此时之势立不两 刁斗无声江水碧 娘妈宫前杀气横 不待姚公为画策 蓝家招得好先锋 靖海须髯已如戟 天朝窥衅诏讨逆 杜鹃啼破夕阳烟 说到克?横死处 不悟艰难责立贤 仅知王少好欺负 从此天心难问焉 可怜人事日催迁 难拾明家一块土 精忠既降吴尚诛 摇唇鼓动三藩主 誓将义愤雪先王 赖有国轩神与武 世子承家仅守府 军国长交世子经 归东即逝前定数 共说金冠人骑鲸 鲲身港外怒潮来 作作光芒马枥惊 忽然五丈落大星 烈士壮士犹未已 虬髯暂作扶馀王 其间沃野几千里 北至三貂南琅? 为辟草莱诛荆杞 永华先生细料理 砖子城头日正红 鹿皮尽属汉家装 髵鬓赭面走如风 将军蓦从天上下 玉山一片与天通 荷兰立国东又东 荷兰何必非邦族 昭烈势穷借荆州 大军何处扶日毂 已亡八府县六三 制府独能斩总督 弃甲于思辙已覆 聚而歼之齐一恸 北来诸军飞渡江 枉折将倾大厦栋 苦言不听甘将军 此日直作华胥梦 本来藩主号知兵 掘城驱兵何倥偬 天生对头梁化凤 藩主指日望中兴 先据南京次北京 金焦水震鼓鼙声 瓜步风摇旌旆影 舳舻衔尾窥崇明 此时兵势大纵横 秤来共斤三十五 手提人头即虎头 曾向敌国诛老虎 更传一将躄甘辉 纠桓直与施琅伍 将军三尺六陈爷 旗上罪臣大招讨 涕泣六师闽广间 且将金厦据两岛 铤而走险择何能 江南难唱公无渡 我武维扬赫斯怒 致使六军心胆寒 生憎太师粮不发 臣身往镇仙霞关 臣心誓与国存亡 臣感此恩镌脾肝 臣闻此语心骨酸 克用沙陀赐姓李 恨朕无女可配卿 咫尺天颜大欢喜 天子召觐拜明光 雄心欲作中流砥 请缨终童廿一龄 唱出草鸡而长耳 尔时遍地尽童谣 正统六十交郑氏 天心眷明犹未已 几时拭却英雄泪 史公往矣四镇亡 况乃已登大宝位 卧榻岂容人鼾睡 晋安特为隆武开 司马家儿江左走 手挽天河净垢埃 世祖南下黄金台 大内煤山火已烧 乌骓毡笠射承天 米脂阿闯大憨骄 朱家王气日萧条 行人听我哀王孙 此间将相王侯第 井江江上日欲昏 井江市上车纷纷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