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若灌漏卮

出自:清代·王鸣盛《金文学招同钱编修载韦含人谦?谢编修墉吴舍人钱赞善家舍人游万泉庄》

拼音:[yǐn][ruò,rě][guàn][lòu][zhī]

平仄:仄仄仄仄平

九十春忽半,枯坐成书癖。
金生来唤我,今日花朝期。
城南足烟景,斗酒聊可携。
芦塘可游钧,苔磴可攀跻。
何苦掷心力,钻此故纸堆。
抛书笑绝倒,此语良复佳。
撩拨我狂兴,破费君酒赀。
迢迢白纸坊,渐少尘侵衣。
峨峨右安门,出城行长堤。
山水我故人,数载会面稀。
今晨喜相见,翠色浮须眉。
双轮簸复停,残梦醒复迷。
恰如撶子船,摇兀翻忘疲。
行行三四里,道旁见残碑。
感波柏下人,学仙冢累累。
稍南又一冢,长生道院基。
亦有仆地石,模糊剩铭词。
曾闻神乐观,旧隶太常司。
云何列卿衔,乃畀黄冠师。
始知明中叶,秕政日以滋。
回首陵谷迁,剥落螭与龟。
惟余滥泉声,遥和松声哀。
饮马投一钱,驱车向前陂。
西山叠嶂绕,悬瀑跳珠玑,散成万千眼,处处波潆洄。
此地林壑幽,洑流互逶迤。
或圆偃如月,或方椭如圭。
是万乃强名,其数敦细推。
昔为鹅鸭所,游人不敢窥。
今兹盛亭榭,纵横插笆篱。
犹记祖家庄,妙绝渔洋诗。
庄虽数易主,水木仍清晖。
入门乍空旷,汪汪数顷池。
略彴缭而曲,池水清且漪。
春雪暖乍融,轻冰解流澌。
东风吹绿皱,蹙作鳞差差。
萧寥洲溆外,芦笋生未齐。
白鸟来何心,翻飞雪樆?。
土山远多态,冈垄分垂义。
乱筱戛琅玕,杂树纷间之。
登登步高下,一步神一怡。
邃馆与凉堂,䆗窱连廊。
亦有卵石径,亦有罫局畦。
所惜来太早,髡柳尚少稊。
何况紫丁香,朱藤黄荼蘼。
我侪乐閒放,不在繁艳时。
爱此荒寂景,转得一段奇。
攀枝蹋阁遍,乘兴寻招提。
像设妙庄严,刹竿矗崴巍。
蒲牢吼如牛,也复明代遗。
凿名字夭斜,大抵皆阉儿。
奚奴颇解事,行厨咄嗟移。
招要入林间,栲栳坐水湄。
自诧酒肠宽,饮若灌漏卮
坐中六七公,同里数辛楣。
若论相识久,老钱及瘦韦。
我兄近逃禅,吴谢各不羁。
独有贤主人,乃是新相知。
乐哉今夕会,醉起争留题。
试待红药坼,重来问丰宜。

查看原文

注释

【漏卮】见"漏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饮】

淾【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集韻》㱃,古作淾。註詳欠部十一畫。

【若】

若【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灌】

灌【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22画部外筆画:18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古玩切,音貫。水名。《說文》水出廬江雩婁,北入淮。

水名。《山海經》石脆之山,灌水出焉。

《羅含湘中記》營水,渄水,灌水,皆注湘。

縣名。《廣輿記》屬成都府。

漑也。《莊子·逍遙遊》時雨降矣,而猶浸灌。

注也。《莊子·秋水篇》百川灌河。

飮也。《禮·投壷》奉觴曰賜灌。

《博雅》灌,聚也。

木叢生曰灌。《詩·周南》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盡誠相告曰灌灌。《詩·大雅》老夫灌灌。

鳥名。《山海經》靑丘山有鳥如鳩,其音若呵,名曰灌灌。

《騈雅》灌灌,九尾狐。

與祼通。《周禮·春官》以肆獻祼享先王。《註》祼之言灌也。《疏》以鬱鬯灌地降神,取澆灌之義,故从水。

《集韻》胡玩切,音換。與渙同。水流盛貌。

古緩切,音管。與盥同。澡手也。

【漏】

漏【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靈音陋。滲漏也。《說文》漏以銅壷受水,刻節畫,夜百刻。亦取漏下之義。《周禮·夏官》挈壷氏,掌漏刻之官。

泄也。《左傳·僖四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疏》言漏洩師之密謀也。

遺失也。《荀子·脩身篇》易忘曰漏。

《爾雅·釋宮》西北隅謂之屋漏。《詩·大雅》尚不愧于屋漏。《箋》漏,隱也。

竅也。《白虎通·聖人篇》禹耳三漏,是謂大通。

穿也。《淮南子·泰族訓》朱絃漏越。《註》漏穿越琴瑟兩頭也。

德澤下究也。《前漢·吾丘壽王傳》天下漏泉。《註》言潤澤下霑,如屋之漏。

江名。《水經注》楡水東逕漏江縣伏流山下,復出蝮口,謂之漏江。

井名。漏井,所以受水潦者。見《周禮·地官·鄭註》。

《正韻》盧侯切,音樓。《禮·內則》馬黑脊而般臂漏。《周禮》作螻。《註》漏當爲螻。言如螻蛄臭也。

【卮】

卮【子集下】【卩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音支。《說文》圜器也。一名觛,所以節飮食。《玉篇》酒漿器也。受四升。《前漢·高帝紀》上置酒未央宮,奉玉卮,爲太上皇壽。

《文中子·守弱篇》三皇五帝有觀戒之器,命曰侑卮。《註》器也。《莊子·寓言篇》卮言日出。《註》酒器滿則傾,空則仰,比之于言,因物隨變也。

《史記·貨殖傳》巴蜀,地饒卮薑。《註》徐廣曰:音支,煙支也。

《韻會》或作巵。《集韻》亦作觶。

《集韻》丘奇切,音。器名也。卮言日出。李軌讀。

相关诗句
重来问丰宜 试待红药坼 醉起争留题 乐哉今夕会 乃是新相知 独有贤主人 吴谢各不羁 我兄近逃禅 老钱及瘦韦 若论相识久 同里数辛楣 坐中六七公 饮若灌漏卮 自诧酒肠宽 栲栳坐水湄 招要入林间 行厨咄嗟移 奚奴颇解事 大抵皆阉儿 凿名字夭斜 也复明代遗 蒲牢吼如牛 刹竿矗崴巍 像设妙庄严 乘兴寻招提 攀枝蹋阁遍 转得一段奇 爱此荒寂景 不在繁艳时 我侪乐閒放 朱藤黄荼蘼 何况紫丁香 髡柳尚少稊 所惜来太早 亦有罫局畦 亦有卵石径 䆗窱连廊 邃馆与凉堂 一步神一怡 登登步高下 杂树纷间之 乱筱戛琅玕 冈垄分垂义 土山远多态 翻飞雪樆? 白鸟来何心 芦笋生未齐 萧寥洲溆外 蹙作鳞差差 东风吹绿皱 轻冰解流澌 春雪暖乍融 池水清且漪 略彴缭而曲 汪汪数顷池 入门乍空旷 水木仍清晖 庄虽数易主 妙绝渔洋诗 犹记祖家庄 纵横插笆篱 今兹盛亭榭 游人不敢窥 昔为鹅鸭所 其数敦细推 是万乃强名 或方椭如圭 或圆偃如月 洑流互逶迤 此地林壑幽 处处波潆洄 散成万千眼 悬瀑跳珠玑 西山叠嶂绕 驱车向前陂 饮马投一钱 遥和松声哀 惟余滥泉声 剥落螭与龟 回首陵谷迁 秕政日以滋 始知明中叶 乃畀黄冠师 云何列卿衔 旧隶太常司 曾闻神乐观 模糊剩铭词 亦有仆地石 长生道院基 稍南又一冢 学仙冢累累 感波柏下人 道旁见残碑 行行三四里 摇兀翻忘疲 恰如撶子船 残梦醒复迷 双轮簸复停 翠色浮须眉 今晨喜相见 数载会面稀 山水我故人 出城行长堤 峨峨右安门 渐少尘侵衣 迢迢白纸坊 破费君酒赀 撩拨我狂兴 此语良复佳 抛书笑绝倒 钻此故纸堆 何苦掷心力 苔磴可攀跻 芦塘可游钧 斗酒聊可携 城南足烟景 今日花朝期 金生来唤我 枯坐成书癖 九十春忽半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