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突兀起云中

出自:近现代·孔凡章《秦俑行 参观秦兵马俑陈列馆,江山兴感,返京后成此》

拼音:[ā,ē][fáng][tū][wù][qǐ][yún][zhōng,zhòng]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骊山地近终南脉,倒影华清松岫碧。
浪涌樊川北斗摇,峰回太华南箕坼。
路循周道见重峦,桥傍灞陵依古驿。
堤边褐石绕垂杨,陇上青蹊长新麦。
烦停野老掌中杯,问是秦皇身后宅。
山川王气隐龙兴,史册书年感驹隙。
戎衣有国古无伦,遗迹荒邱事岂真?地下军容惊海宇,关中兵燹忆烟尘。
森严方位鱼鳞阵,环身犀甲横霜刃。
虎贲牙爪帝干城,貂锦股肱邦重镇。
鼙鼓军魂日月昏,旌旗战影风霆迅。
卒伍分行界六师,声威接壤凌三晋。
严邑方今胜迹留,游人思古诗魂震。
若使当时赦术鞅,后来何处王韩信?千古兴亡事已休,几人慷慨几人愁?生民久历盈千劫,真史常迟数十秋。
仪制变夷初用夏,苞茅不贡已无周。
终看六国销钟簴,来为三秦晋冕旒。
忆昔“春秋”争霸业,秦人处寺同蛮貊。
左衽犹堪主坫坛,边陲未许参盟歃。
先朝高瞩并西戎,献、孝英图累叶隆。
箸借应侯良策定,坐令季子辩才空。
事复穆公三舍耻,局开禹甸九州同。
旌旗电闪出函关,五国车徒进退难。
避垒已摧难死战,城池虽陷冀生还。
西秦诸将皆无敌,中原到处闻锋镝。
执梃谁堪挞胜兵,开门竞献输诚檄。
回首分封事可悲,成周枝叶尽离披。
颍川设治韩先灭,上党无依赵已危。
魏楚相纵迁列鼎,燕齐步武树降麾。
自是庙谋多失计,固知天意许潜窥。
却笑纵横空桀犬,无劳成败卜蓍龟。
咸阴謦咳主风云,年少新皇念旧勋。
相业未收文信邸,兵权曾付武安君。
十年变法人思战,六国交攻约已分。
群雄蜗角尚干戈,成败纷纷计已讹。
太息谗言诬李牧,奈何衰老弃廉颇。
百年赤县烽烟急,万里苍生涕泪多。
完璧几曾销战伐,建瓴何地限山河?登陴士气雄虓虎,破阵国容幸肃鹳鹅。
榆塞师行如捕兔,棘门儿戏等飞蛾。
谁知全胜操金券,却为倾城陷网罗。
事缘、奸侩多奇智,往来货殖邯郸市。
买得婵娟媵吕门,窃名相父污嬴氏。
世问龙种无人识,深锁宫闱闻鬼蜮。
未妨垂拱正衣裳,渐以骄盈轻社稷。
弃市方惊偶语诛,坑儒又听含冤殛。
帝业徒偿暴主心,农时不惜耕夫力。
斯民无计避征徭,汝俑何心甘羽翼。
阿房突兀起云中,亘古皇家第一宫。
覆压关河三百里,缦回楼阁几千重。
长桥拔岸生朝雾,复道横空电霁虹。
太乙作屏山影淡,渭川为沼水波溶。
东溟南服摧齐楚,府库精英方竞取。
韩魏经营辇后宫,赵燕营横成荒圃。
独夫耀武古来同,万世皇干莫予侮。
大泽防秋起义师,名园一炬成焦土。
螽斯绍衍成春梦,可怜兵俑难愚众。
地下坑时意自矜,关中破日成何用。
偶际因缘事腾游,凭栏良久望貔貅。
纵使疆场先破阵,要论门第始封侯。
长平一夜妖风劲,四十万人齐并命。
莫将刀俎怨沙虫,自是戎行遵号令。
无言转觉心情肃,对兹异事眉双蹙。
不见雄资见别离,未闻同泽闻悲哭。
三千甲士泪如丝,十二军书名在牍。
小妇深闺梦里人,双亲老泪心头肉。
当年竟海起长城,夜月燕山战鼓声。
灞水桥边垂老别,杜陵原上望乡情。
兵凶命贱忧来日,地阔天长涉去程。
可怜汗血铁衣透,知否助姬还助纣?什九捐生责孰尸,万一还家岂天佑。
拯民饥溺又何人?丰沛笳声动九垠。
华夏衣冠争戴汉,咸阳箫鼓庆驱秦。
天下由来归有德,当年解放思吾国。
噬人鲲浪扑天寒,卷地狼烟遮日黑。
长征兆见出河图,底定功成靖荧惑。
大陆今犹警宴安,中华久不闻兵革。
长安秋雨夜潇潇,流落珠崖想胜朝。
破碎金瓯龙戏曲,艰难玉帛凤衰谣。
赧王迎马忠谋拒,微子牵羊宿怨消。
奕奕人心终向顺,悠悠天命正归尧。
回首岐山呜鸑鷟,王土莫非尊正朔。
同气终须念室家,薄言底事听谣诼?他乡凝伫望沧溟,故国相思隔山岳。
合浦端应徙孟珠,楚山岂有分和璞?低徊俑阵感难禁,又见当年剑戟林。
心情每忆车前鉴,影事宁忘座右箴。
春风两岸怀人夜,明月中宵去国心。
萁豆诗成龙裔惋,荆花情重鹡鸰深。
猿声伫听多离绪,雁字行看报好音。
星球又见新奇迹,声名欲并长城席。
混一车书付往尘,大千事物留先泽。
南北东西画图,欧非美澳纷游屐。
漫颂丞民小雅章,江山非复旧炎黄。
年马首瞻三辅,一代龙旌照八方。
斗室风云诗作阵,洪炉天地酒为邻。
灯前读竟三秦史,冷月秋衾晓梦长。

查看原文

注释

【阿房】指阿房宫。
【突兀】1.高耸的样子:山峰突兀|突兀的山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坏受冻死亦足! 2.犹猝然;突然:这消息来得突兀|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生活变化得实在突兀,真叫人感慨万千。
【起云】本指云的产生和升起。因其产生﹑升起于深山大谷,故喻指隐逸者趁时而出。
【云中】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 2.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 3.比喻朝廷。 4.古郡名。原为战国赵地﹐秦时置郡﹐治所在云中县(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汉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 5.古云梦泽。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阿】

阿【戌集中】【阜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音娿。《爾雅·釋地》大陵曰阿。《玉篇》水岸也,邸也。《詩·小雅》菁菁者莪,在彼中阿。《傳》中阿,阿中也。

《大雅》有卷者阿。

《爾雅·釋地》偏高曰阿丘。《釋名》阿,荷也。如人擔荷物,一邊偏高也。《詩·鄘風》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玉篇》倚也。阿衡,商官名。《書·太甲》不惠于阿衡。《傳》阿,倚。衡,平。

《史記·范睢傳》不離阿保之手。

《倉公傳》故濟北王阿母。《註》服虔云:乳母也。

《前漢·王莽傳》太阿右拂,大司空甄豐,少阿羲和,京兆尹劉歆。《註》皆官名。

《儀禮·士昏禮》賔升西階,當阿東面致命。《註》阿,棟也。今文阿爲庪。《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四阿重屋。《註》四阿,若今四柱。

《詩·小雅》隰桑有阿。《箋》枝條阿阿然長美。

《玉篇》比也,曲也。《左傳·昭二十年》阿下執事。《孟子》汙不至阿其所好。

《集韻》一曰慢應。

地名。《左傳·襄十四年》敗公徒于阿澤。《註》濟北東阿縣西南有大澤。《史記·李斯傳》阿縞之衣。《註》東阿縣,繒帛所出。《前漢·地理志》涿郡阿陵縣。

宮名。《史記·秦始皇紀》先作前殿阿房。《註》括地志云:秦阿房宮,亦曰阿城,在雍州長安縣。一云阿,近也,以其去咸陽近,故號阿房。

太阿,劒名。《戰國策》龍淵太阿。

鬼名。《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陪阿鮭蠪躍之。《註》陪阿,狀如小兒,長尺四,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淮南子·天文訓》天阿者,羣神之闕也。

月御曰纖阿。《司馬相如·子虛賦》纖阿爲御。

陽阿,古名俳,善歌者。《古詩》渡江采菱發陽阿。

姓。《官氏志》唐阿光進,明阿賢,本出阿伏氏。

《韻會小補》與呵通。《老子·道德經》唯之與阿,相去幾何。《註》唯與阿,遲速小異。

《集韻》倚可切,娿上聲。與猗同。柔貌。《詩·檜風》猗儺其枝。《釋文》猗,於可反。《集韻》猗,或作阿。

《韻會小補》音屋。《古詩》家中有阿誰。《木蘭詩》阿耶無大兒。《又》阿妹聞來。《世說新語》一門則有阿大中郞。

《字彙補》阿葛切,音遏。《釋典》有阿難。

【房】

房【卯集中】【户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符方切,音防。《說文》室在旁也。

東南宿名。《爾雅·釋天》天駟房也。《禮·月令》十月日在房。《尙書運期授》所謂房四表之道。

州名。春秋時房渚,秦爲房陵郡,唐武德時改爲房州。

姓。舜封堯子爲房邑侯,子陵以父封爲氏。

俎名。《詩·魯頌》籩豆大房。《註》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箭室也。《左傳·宣十二年》知莊子每射抽矢菆,納諸㕑子之房。

《廣韻》步光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光切,音傍。《廣韻》阿房,秦宮名。

《韻補》叶符風切,音馮。《道藏·中嶽仙人謌》徘徊元嶽顚,翻焉御飛龍。齊騰八紘外,翺翔閶闔房。

【突】

突【午集下】【穴部】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葖。《揚子·方言》江湘謂卒相見曰突。一曰出貌。《詩·齊風》突而弁兮。

觸也,欺也。《任昉·致大司馬簫衍記室箋》府朝初建,俊賢翹首,維此魚目,唐突璵璠。

穿也。《左傳·襄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伐城。《註》突,穿也。

禿也。《荀子·非相篇》孫叔敖突禿長左。《註》謂短髮可凌突人者。

《爾雅·釋宮》植謂之傳,傳謂之突。《疏》植謂戸之維持鎖者也,植木爲之,又名傳。

名突也。

惡馬曰突。《前漢·法志》以鞿而御駻突。《註》突,惡馬。

竈突。《前漢·霍光傳》其竈直突。《集韻》作堗。

守城之門。《後漢·竇融傳》公孫述令守突門。《註》突門,守城之門。

屈突,吐突,外國姓。

《說略》雀自塞北來者,或名曰突厥。

《集韻》他括切,音捝。義同。

《集韻》徒結切,音垤。犬從穴中暫出也。

滑也。《易·離卦》突如其來如。王肅讀。

《集韻》陁沒切,音揬。義同。

《字彙補》都木切,音督。《山東志》濟南府有趵突泉,在白雪樓之前。

叶杜外切,音兌。《馬融·長笛賦》波瀾鱗淪,窊隆詭戾。瀑噴味,犇遯碭突。

【兀】

兀【子集下】【儿部】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杌。《說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

刖足曰兀。《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無趾,兀者也。

《柳宗元·晉問篇》乗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盪突硉兀。《註》危石也。

兀兀,不動貌。《韓愈·進學解》常兀兀以窮年。

《正韻》臬兀,不安也。亦作卼。《易·困卦》于臲卼。

姓。《韻會》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

《韻會》或作掘。《莊子·齊物論》掘若槁木。

【起】

起【酉集中】【走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杞。《說文》能立也。《釋名》起,舉也。平舉體也。《禮·曲禮》請業則起,請益則起。《孟子》雞鳴而起。

《書·益稷》元首起哉。《疏》言無廢事業。

《禮·孔子閒居》無聲之樂,氣志旣起。《註》起,猶行也。

《禮·儒行》雖危起居,竟信其志。《註》起居,猶舉事動作也。

《論語》起予者,商也。《疏》起,猶發也。

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韻補》叶口舉切。《易林》明德訖終,虎亂滋起。叶上父。

叶去九切。《徐幹·齊都賦》羽族盛興,毛羣盡起。上蔽雲穹,下被臯藪。

,古文。

【云】

云【子集上】【二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王分切《韻會》《正韻》于分切,音雲。《說文》山川氣也。象回轉形。後人加雨作雲,而以云爲云曰之云。《正字通》與曰音別義同。凡經史,曰通作云。

運也。《管子·戒篇》天不動,四時云下,而萬物化。《註》云:運動貌。

狎昵往復也。《詩·小雅》昏姻孔云。《朱傳》云:旋也。《左傳·襄二十九年》晉不鄰矣,其誰云之。《註》云:猶旋。旋歸之也。

語助。《詩·小雅》伊誰云憎。《史記·封禪書》秦文公獲若石云于倉北坂。

陸佃曰:云者,有應之言也。《左傳·襄二十六年》子朱曰:朱也當御。三云:叔向不應。

云云:衆語也。《前漢·汲黯傳》上曰,吾欲云云。《註》猶言如此如此也。

云云:山名。《前漢·郊祀志》封大山禪云云:《註》云云:太山下小山。

云爲。《易·繫辭》變化云爲。

姓。漢云敞。

與芸同。《莊子·在宥篇》萬物云云。《註》盛貌。老子作芸芸。

紛云:興作貌。《呂覽·圜道篇》雲氣西行云云然。《前漢·司馬相如傳》威武紛云。俗作紜。

《韻補》叶于先切,言也。《韓愈·剝啄行》我謝再拜,汝無復云。往追不及,來可待焉。

【中】

中【子集上】【丨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相关诗句
冷月秋衾晓梦长 灯前读竟三秦史 洪炉天地酒为邻 斗室风云诗作阵 一代龙旌照八方 年马首瞻三辅 江山非复旧炎黄 漫颂丞民小雅章 欧非美澳纷游屐 南北东西画图 大千事物留先泽 混一车书付往尘 声名欲并长城席 星球又见新奇迹 雁字行看报好音 猿声伫听多离绪 荆花情重鹡鸰深 萁豆诗成龙裔惋 明月中宵去国心 春风两岸怀人夜 影事宁忘座右箴 心情每忆车前鉴 又见当年剑戟林 低徊俑阵感难禁 楚山岂有分和璞 合浦端应徙孟珠 故国相思隔山岳 他乡凝伫望沧溟 薄言底事听谣诼 同气终须念室家 王土莫非尊正朔 回首岐山呜鸑鷟 悠悠天命正归尧 奕奕人心终向顺 微子牵羊宿怨消 赧王迎马忠谋拒 艰难玉帛凤衰谣 破碎金瓯龙戏曲 流落珠崖想胜朝 长安秋雨夜潇潇 中华久不闻兵革 大陆今犹警宴安 底定功成靖荧惑 长征兆见出河图 卷地狼烟遮日黑 噬人鲲浪扑天寒 当年解放思吾国 天下由来归有德 咸阳箫鼓庆驱秦 华夏衣冠争戴汉 丰沛笳声动九垠 拯民饥溺又何人 万一还家岂天佑 什九捐生责孰尸 知否助姬还助纣 可怜汗血铁衣透 地阔天长涉去程 兵凶命贱忧来日 杜陵原上望乡情 灞水桥边垂老别 夜月燕山战鼓声 当年竟海起长城 双亲老泪心头肉 小妇深闺梦里人 十二军书名在牍 三千甲士泪如丝 未闻同泽闻悲哭 不见雄资见别离 对兹异事眉双蹙 无言转觉心情肃 自是戎行遵号令 莫将刀俎怨沙虫 四十万人齐并命 长平一夜妖风劲 要论门第始封侯 纵使疆场先破阵 凭栏良久望貔貅 偶际因缘事腾游 关中破日成何用 地下坑时意自矜 可怜兵俑难愚众 螽斯绍衍成春梦 名园一炬成焦土 大泽防秋起义师 万世皇干莫予侮 独夫耀武古来同 赵燕营横成荒圃 韩魏经营辇后宫 府库精英方竞取 东溟南服摧齐楚 渭川为沼水波溶 太乙作屏山影淡 复道横空电霁虹 长桥拔岸生朝雾 缦回楼阁几千重 覆压关河三百里 亘古皇家第一宫 阿房突兀起云中 汝俑何心甘羽翼 斯民无计避征徭 农时不惜耕夫力 帝业徒偿暴主心 坑儒又听含冤殛 弃市方惊偶语诛 渐以骄盈轻社稷 未妨垂拱正衣裳 深锁宫闱闻鬼蜮 世问龙种无人识 窃名相父污嬴氏 买得婵娟媵吕门 往来货殖邯郸市 事缘、奸侩多奇智 却为倾城陷网罗 谁知全胜操金券 棘门儿戏等飞蛾 榆塞师行如捕兔 破阵国容幸肃鹳鹅 登陴士气雄虓虎 建瓴何地限山河 完璧几曾销战伐 万里苍生涕泪多 百年赤县烽烟急 奈何衰老弃廉颇 太息谗言诬李牧 成败纷纷计已讹 群雄蜗角尚干戈 六国交攻约已分 十年变法人思战 兵权曾付武安君 相业未收文信邸 年少新皇念旧勋 咸阴謦咳主风云 无劳成败卜蓍龟 却笑纵横空桀犬 固知天意许潜窥 自是庙谋多失计 燕齐步武树降麾 魏楚相纵迁列鼎 上党无依赵已危 颍川设治韩先灭 成周枝叶尽离披 回首分封事可悲 开门竞献输诚檄 执梃谁堪挞胜兵 中原到处闻锋镝 西秦诸将皆无敌 城池虽陷冀生还 避垒已摧难死战 五国车徒进退难 旌旗电闪出函关 局开禹甸九州同 事复穆公三舍耻 坐令季子辩才空 箸借应侯良策定 献、孝英图累叶隆 先朝高瞩并西戎 边陲未许参盟歃 左衽犹堪主坫坛 秦人处寺同蛮貊 忆昔“春秋”争霸业 来为三秦晋冕旒 终看六国销钟簴 苞茅不贡已无周 仪制变夷初用夏 真史常迟数十秋 生民久历盈千劫 几人慷慨几人愁 千古兴亡事已休 后来何处王韩信 若使当时赦术鞅 游人思古诗魂震 严邑方今胜迹留 声威接壤凌三晋 卒伍分行界六师 旌旗战影风霆迅 鼙鼓军魂日月昏 貂锦股肱邦重镇 虎贲牙爪帝干城 环身犀甲横霜刃 森严方位鱼鳞阵 关中兵燹忆烟尘 地下军容惊海宇 遗迹荒邱事岂真 戎衣有国古无伦 史册书年感驹隙 山川王气隐龙兴 问是秦皇身后宅 烦停野老掌中杯 陇上青蹊长新麦 堤边褐石绕垂杨 桥傍灞陵依古驿 路循周道见重峦 峰回太华南箕坼 浪涌樊川北斗摇 倒影华清松岫碧 骊山地近终南脉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