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象玺珠常踵至

出自:元代·黎崱《图志歌》

拼音:[xī][xiàng][xǐ][zhū][cháng][zhǒng][zhì]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安南版图数千里,少是居民多山水。
东邻合浦北宜邕,南抵占城西大理。
古来五岭号蛮夷,肇自陶唐有交阯。
其在成周为越裳,重译曾来供白雉。
秦名象郡汉交州,九真日南接其地。
汉初赵陀总雄据,乃命为王免诛徙。
继因高后禁关市,陀复怙强随僭伪。
即称帝与中国仵,戕害边民严武备。
汉家自是起兵戈,每战无功罢力士。
汉文修德不事武,释罪不诛封赵氏。
陀因感德称藩臣,遂使婴齐来入侍。
方物珍奇岁贡输,传袭子孙给五世。
吕嘉谋叛暗兴兵,故杀其王并汉使。
武皇一怒奋天戈,千里精兵扫凶秽。
路侯博德勇有谋,破越如同破竹势。
分为九郡置官守,南越从兹国乃废。
中华闻化遍九州,渐教远人通礼义。
光武初除新室难,未遑选擢南方使。
糜洽二女逞奸雄,娣名徵侧妹徵贰。
招呼要党据南交,威服百蛮无与比。
侵边寇灭六十城,一立为王一为帅。
堂堂汉将马伏波,苦战三年常切齿。
分军驱逐到玺溪,贼酋授首悉平治。
广开汉界极天南,铜柱高标传汉史。
命官遣将镇其民,德政清新多惠施。
至于士燮善抚绥,贵重一方人所念。
国政纷纷吴蜀在,争为壁垒陈交界。
境入汉制宋齐梁,兴诛相承如一轨。
悠悠阅世迨隋唐,始号安南今乃是。
张舟始作都护时,修筑罗城制军器。
高骈威信行在彼,此邦人人多慢易。
咸通末岁中国乱,转运遐方肆骄恣。
吴权曲颢矫与杨,篡辱相争民力匮。
宋初王氏始封王,丁绝转封黎与李。
李传九世一百年,嗣有陈王来袭位。
泰平日久重儒风,礼乐衣冠略初似。
皇元一统自古无,德服万邦恩泽被。
陈王纳款三十年,后嗣不道违上旨。
甲申假道征占城,令助军器供饷馈。
居然逆命相抗衡,拒捍王师心怀异。
陈王子侄二三人,慕义来归沐恩赐。
兴师伐罪出有名,千里鹰扬耀旗帜。
进兵数道会于交,势若雷云驰万骑。
其王逃海匿山林,旁及无辜遭罪戾。
师还伏罪进表章,犀象玺珠常踵至
圣心荡荡念斯民,罢战休兵合天意。
南陲从此悉安然,亿万生灵蒙其庇。
远人怀德自心归,天下为家当盛际。
小臣居沔拜皇恩,窃禄素餐心自愧。
乘间缀缉旧所闻,写作《安南风土志》。

查看原文

注释

【犀象】1.犀牛和象。 2.犀角和象牙。
【踵至】接踵而来。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犀】

犀【備考·巳集】【牛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五音篇海》與犀同。《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音西。《說文》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㞑聲。《爾雅·釋獸》犀,似豕。《註》犀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卽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疏》交州記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甲,頭似馬。《埤雅》異物志:犀兼五種,肉舌有棘,常食草木棘刺,不啖莖葉。舊說犀之通天者,惡影常飮濁水,佳霧厚露之夜不濡,其裏白星徹端。世云:犀望星而入角,可以破水駭雞。南人呼犀角爲黑暗,言難識也。三角者,水犀也。二角者,山犀也。在頂者,謂之頂犀。在鼻者,謂之鼻犀。犀有四輩。《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山海經》琹敼之山多白犀。《註》此與辟寒、蠲忿、辟塵、辟暑諸犀,皆異種也。

《山海經》釐山有獸,狀如牛,食人,其名犀渠。

《集韻》兵器堅也。《前漢·馮奉世傳》器不犀利。《註》晉灼曰:犀,堅也。

《集韻》一曰瓠中。《詩·衞風》齒如瓠犀。《傳》瓠犀,瓠瓣也。《疏》正義曰:釋草云:瓠,棲瓣也。孫炎曰:棲,瓠中瓣也。棲與犀字異音同。◎按廣韻瓠屖,說文遲也。別作屖从尸辛。集韻屖專訓遲,犀兼訓瓠中。

《玉篇》棲遲或作犀。

【象】

象【酉集中】【豕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詳上聲。《說文》長鼻牙,南越大獸,三年一乳,象耳牙四足之形。《爾雅·釋地》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疏》犀、象二獸,皮角牙骨,材之美者也。《詩·魯頌》元龜象齒。《左傳·襄二十四年》象有齒以焚其身,賄也。《禮·玉藻》笏,諸侯以象,士竹本象可也。

《王安石·字說》象牙感雷而文生,天象感氣而文生,故天象亦用此字。《易·繫辭》在天成象。《疏》謂懸象日月星辰也。《禮·樂記·註》象,光耀也。

《韓非子·解老篇》人希見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圖以想其生也,故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謂之象也。《易·繫辭》象也者,像此者也。《疏》言象此物之形狀也。《左傳·桓六年》申繻曰:名有五,以類命爲象。《註》若孔子首象尼丘。《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二曰象。《註》謂災變雲物如衆赤鳥之屬,有所象似。《前漢·王莽傳》白煒象平。《註》象,形也。萬物無不成形于西方。

法也。《書·舜典》象以典,用不越法。《儀禮·士冠禮》繼世以立諸侯,象賢也。《註》象,法也。

象魏,門闕也。一曰書名。《周禮·天官·大宰》正月之吉,縣治象之法于象魏。《疏》周公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也。《左傳·哀三年》命藏象魏。《疏》由其縣于象魏,故謂其書爲象魏。

象尊,酒器。《左傳·定十年》犧、象不出門。《疏》象尊以象鳳凰。或曰以象骨飾尊。《三禮圖》云:當尊腹上畫象之形。《禮·明堂位》犧象,周尊也。

通言之官。《禮·王制》南方曰象。《註》劉氏曰:象,像也。如以意倣象,其似而通之,周官象胥是也。

舞名。《詩·周頌序》維淸奏象舞也。《正義》文王時有擊刺之法,武王作樂,象而爲舞,號其樂曰象舞。《禮·內則》成童舞象。《史記·樂書》文王之舞,舞之以未成人之童,故謂之象舞。

象人,若今戲蝦魚、獅子者也。《前漢·禮樂志》郊祭,常從象人四人。

罔象,水怪名。《史記·孔子世家》水之怪龍、罔象。《註》罔象食人,一名沐腫。

藥名。《本草綱目》盧會,一名象膽,以其味苦如膽也。

象敎。卽佛敎也。《王中·頭陀寺》正法旣沒,象敎陵侇。《註》謂爲形象以敎人也。

郡名,州名,山名。《史記·秦始皇紀》三十三年爲象郡。《註》今日南。

百越地,置象州。

姓。《姓苑》潁州望族。今南昌有此姓。

《正字通》象有平、上、去三聲,諸韻書收入養韻,漾韻不收,《正韻》亦然。《六書》有一字備四音者,有轉十數音者,獨至象必限以一音,此古今分韻之謬也。

叶徐羊切,音詳。《晉書·樂志·地郊饗神歌》祇之體,無形象。潛泰幽,洞忽荒。

【玺】

玺【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字彙》俗璽字。(璽)《廣韻》斯氏切《韻會》想氏切,共之,秦漢以來唯至尊以爲稱。《左傳·襄二十九年》公在楚,季武子使公冶問,璽書追而與之。《疏》此諸侯大夫印稱璽也。《周禮·地官·司市》凡通貨賄,以璽節出入之。《註》璽節印章,如今斗檢封矣。《蔡邕·獨斷》皇帝六璽。《後漢·輿服志》璽皆玉螭虎紐。文曰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凡六。外有大藍田玉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壽昌。《正字通》又舊制,乗輿六璽,唐攺爲寶,唐末亡失,周廣順中,詔作二寶,曰皇帝承天受命之寶,皇帝神寶。初太宗刻受命元璽,以白玉爲螭首。文曰:皇天景命,有德者昌。武后攺諸璽皆爲寶,中宗卽位復爲璽。開元六年,復爲寶。初攺璽書爲寶書,再攺傳國寶爲承天大寶。

姓。《姓譜》明有璽書。

人名。《山海經》稷之弟曰台璽,生叔均。

國名。《山海經》璽㬇在崑崙墟東南,在流沙中。《字彙補》抱朴子有璽產國。㬇原字从奐作。(璽)

【珠】

珠【午集上】【玉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唐韻》章俱切《集韻》鍾輸切《正韻》專于切,珠曁魚。《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槃玉敦。

《博物志》江珠,琥珀別名。

《正字通》山海經濫水注:漢水多之魚,狀如覆銚,是生珠玉數,歷山楚水多白珠,蜀郡平澤出靑珠。左思云:靑珠黃環,西國琅玕碧珠,皆寶石名之以珠者也。

地名。《前漢·武帝紀》珠厓儋耳。《註》二郡在大海中,崖岸之邊出眞珠,故曰珠崖。《穆天子傳》天子舍于珠澤。《註》珠澤在越巂。《水經注》若水旁有光珠穴。

木名。《山海經》開明北有視玉珠樹。《註》論衡云:珠樹似珠,非眞珠也。

連珠,文家篇名。《傅序》連珠興於漢章帝之世,班固,賈逵,傅毅三子受詔作之,不指說事情,假喻達旨,合古詩勸興之義,欲使歷歷如貫珠,易睹而可悅也。《沈約·註連珠表》竊尋連珠之作,始於子雲,謂辭句連續,互相發明,若珠之結排也。

《韻補》叶音周。《易林》老猾大偸,東行盜珠。

【常】

常【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置常州。

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廣韻》倍尋曰常。

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踵】

踵【酉集中】【足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歱《唐韻》之隴切《集韻》《韻會》主勇切,。《禮·曲禮》車輪曳踵。《疏》踵,脚後也。《左傳·昭二十四年》吳踵楚。《註》躡楚踵跡。《莊子·讓王篇》納履而踵決。《淮南子·地形訓》北有跂踵民。《註》跂踵,踵不至地,以五指行。

《孟子》踵門而告文公。《趙岐註》踵,至也。

因也。《前漢·法志》踵秦而置材官於郡國。《註》踵,因也。

接也。《前漢·霍去病傳》踵軍數十萬。《註》踵,接也。

頻也。《莊子·德充符》踵見仲尼。《註》踵,頻也。

繼也。《屈原·離騷》及前王之踵武。《註》踵,繼也。

《集韻》朱用切,音種。躘踵,不能行貌。或作偅。跂字原从足从攴作。

【至】

至【未集下】【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摯。《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玉篇》來也。《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註》至,來也。

《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極也。《易·坤卦》至哉坤元。《註》至謂至極也。

《繫辭》易其至矣乎。《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註》至極之人。

善也。《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註》至,猶善也。

大也。

《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註》冬至,隂之復也。夏至,陽之復也。《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至掌,蟲名。《爾雅·釋蟲》蛭蝚至掌。《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集韻》《韻會》徒結切,音咥。單至,輕發貌。《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韻補》叶職日切,音窒。《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叶章移切,音支。《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叶上期絲。

相关诗句
写作《安南风土志》 乘间缀缉旧所闻 窃禄素餐心自愧 小臣居沔拜皇恩 天下为家当盛际 远人怀德自心归 亿万生灵蒙其庇 南陲从此悉安然 罢战休兵合天意 圣心荡荡念斯民 犀象玺珠常踵至 师还伏罪进表章 旁及无辜遭罪戾 其王逃海匿山林 势若雷云驰万骑 进兵数道会于交 千里鹰扬耀旗帜 兴师伐罪出有名 慕义来归沐恩赐 陈王子侄二三人 拒捍王师心怀异 居然逆命相抗衡 令助军器供饷馈 甲申假道征占城 后嗣不道违上旨 陈王纳款三十年 德服万邦恩泽被 皇元一统自古无 礼乐衣冠略初似 泰平日久重儒风 嗣有陈王来袭位 李传九世一百年 丁绝转封黎与李 宋初王氏始封王 篡辱相争民力匮 吴权曲颢矫与杨 转运遐方肆骄恣 咸通末岁中国乱 此邦人人多慢易 高骈威信行在彼 修筑罗城制军器 张舟始作都护时 始号安南今乃是 悠悠阅世迨隋唐 兴诛相承如一轨 境入汉制宋齐梁 争为壁垒陈交界 国政纷纷吴蜀在 贵重一方人所念 至于士燮善抚绥 德政清新多惠施 命官遣将镇其民 铜柱高标传汉史 广开汉界极天南 贼酋授首悉平治 分军驱逐到玺溪 苦战三年常切齿 堂堂汉将马伏波 一立为王一为帅 侵边寇灭六十城 威服百蛮无与比 招呼要党据南交 娣名徵侧妹徵贰 糜洽二女逞奸雄 未遑选擢南方使 光武初除新室难 渐教远人通礼义 中华闻化遍九州 南越从兹国乃废 分为九郡置官守 破越如同破竹势 路侯博德勇有谋 千里精兵扫凶秽 武皇一怒奋天戈 故杀其王并汉使 吕嘉谋叛暗兴兵 传袭子孙给五世 方物珍奇岁贡输 遂使婴齐来入侍 陀因感德称藩臣 释罪不诛封赵氏 汉文修德不事武 每战无功罢力士 汉家自是起兵戈 戕害边民严武备 即称帝与中国仵 陀复怙强随僭伪 继因高后禁关市 乃命为王免诛徙 汉初赵陀总雄据 九真日南接其地 秦名象郡汉交州 重译曾来供白雉 其在成周为越裳 肇自陶唐有交阯 古来五岭号蛮夷 南抵占城西大理 东邻合浦北宜邕 少是居民多山水 安南版图数千里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