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惯识祁连冢

出自:清代·胡延《左将军歌》

拼音:[shēng][lái][guàn][shí,zhì][qí][lián][zhǒng]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东征虎将花门种,白杆朱丝号神勇。
涅臂长悬报国心,生来惯识祁连冢
幼抱犀渠作健儿,搴旗早结上公知。
红绡抹额黄皮绔,得意摩天苦战时。
论功首重桓虔武,凯歌自和逻沙舞。
莫作寻常蕃将看,哥舒仆固羞为伍。
闷杀新娘曹景宗,鼻端出火耳生风。
朅来收拾穿云履,也向天街蹋软红。
百战功名等一掷,呼卢未辨争先得。
狂撑大眼睨公卿,酒酣无那肝肠热。
空怜岁月去堂堂,揽镜忽惊头上霜。
携得琵琶红袖妓,夜寒如雪按伊凉。
此时鳀壑气尤恶,海壖星子纷纷落。
铁轨南通俾路芝,越裳甘弃同瓯脱。
从此将军气转豪,岛屿虽重主恩高。
不教日压秦长脚,空有天生刘大刀。
联枝跗萼称同气,斩关破贼真吾弟。
长向朝阳望捷书,可怜夜半凶书至。
春风泪洒脊令原,反斗终怀国士恩。
只有拊膺长痛哭,不辞剪纸与招魂。
忽闻传箭追穷寇,困兽淩兢殊死斗。
赤峰明月踏营归,血腥裹甲三重透。
雕戈早晚镇高州,都尉连章苦慰留。
盼煞桄榔船上客,巫闾目断白云秋。
无端骤长邯郸虱,败盟毁约思蚕食。
白旄倏遍萨摩州,红帽如闻平秀吉。
水犀十万下三韩,列幕连营袖手看。
重英不动清人轴,一箭谁登广武坛。
将军怒马奔如电,提刀愿识罗浑面。
我今一死何重轻,不畏前驱惭后殿。
鸭江流水渌汪汪,六月炎蒸鸟不翔。
汗雨白沾铜面具,火云红映绿檀枪。
酋矛散漫难成列,虎气腾腾呼杀贼。
但使连衡共捣虚,定教执燧探龙穴。
八道花旗迤逦排,红衣炮劈两山开。
孤军已被重围合,不见沈舟项羽来。
森索妖星迷赤雾,睢阳齿碎天将暮。
红灯白酒贺兰营,曲误方矜公瑾顾。
月晕重重闻楚歌,洞胸犹握鲁阳戈。
仲由缨结那惜死,国势不张将奈何。
从今狂寇逾三塞,海门不守长城坏。
蒿市终悬懦帅头,中原赢得逃兵在。
又见长编纪北盟,符离一溃误书生。
万金币去龟阴返,只恐忠魂恨不平。

查看原文

注释

【生来】1.从小时候起;从来。 2.犹天生。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不代表诗文本意,仅供参考。

字义

【生】

生【午集上】【生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甥。《說文》進也。《玉篇》起也。《莊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則哽,哽而不止則跈,跈則衆害生。《註》生,起也。

《玉篇》產也。《博雅》人十月而生。《穀梁傳·莊二年》獨隂不生,獨陽不生,獨天不生,三合然後生。

出也。《易·觀卦》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註》生,猶動出也。

養也。《周禮·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馭其福。《註》生,猶養也。賢臣之老者,王有以養之。《左傳·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訓。

《韻會》死之對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漢·文帝紀》世咸嘉生而惡死。

造也。《公羊傳·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註》生,猶造也。專事之詞。

性也。《書·君》惟民生厚,因物有遷。《傳》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見所習之物,有遷變之道。

《左傳·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務利民,民懷生矣。《疏》懷生者,謂有懷之心。

《詩·衞風》旣生旣育,比予于毒。《箋》生,謂財業也。《前漢·高帝紀》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註》相猶擇也,生謂無瑕蠹也。摶謂圜也。

不熟也。《史記·項羽紀》與一生彘肩。

語辭。《李白·戲杜甫詩》借問別來太瘦生。《歐陽修詩》問向靑州作麼生。

平生,疇昔也。《阮藉詩》平生少年時,趙李相經過。《杜甫詩》平生爲幽興,未惜馬蹄遙。

《正字通》凡事所從來曰生。宋高宗朝,孫楙入覲,嘗論公生明。上問何以生公。曰:廉生公。問何以生廉。曰:儉生廉。上稱善。

所生,祖父也。《詩·小雅》夙興夜寐,毋忝爾所生。《疏》當早起夜臥,行之無辱汝所生之父祖也。

友生,朋友也。《詩·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先生,師之稱。諸生,弟子之稱。《韓愈·進學解》國子先生晨入太學招諸生。《史記·酈生傳》高祖謂酈食其,以萬戸封生。《註》師古曰:生猶言先生。文穎曰:諸生也。

先生,父兄也。《論語》有酒食,先生饌。

《儀禮·士冠禮》遂以摯見於鄕大夫鄕先生。《註》鄕先生,鄕中老人爲卿大夫致仕者。《史記·五帝紀》薦紳先生難言之。

《詩·商頌》以保我後生。《朱註》我後生,謂後嗣子孫也。

門生。《裴皡詩》三主禮闈年八十,門生門下見門生。

蒼生,民也。《晉書·謝安傳》安石不出,其如蒼生何。《張協雜詩》冲氣扇九垠,蒼生衍四垂。

《前漢·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註》師古曰:嘉生謂衆瑞。

《楚語》滯則不震,生乃不殖。《註》生,人物也。

水名。《山海經》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東流注于河。《註》卽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縣西南赤沙阜,東北流。

姓。《正字通》漢生臨,明生甫申。

微生,浩生,俱複姓。

與牲同。《前漢·昭帝紀》令破烏桓。斬虜獲生有功。《註》獲生口也。

與狌同。《汲冢周書》郭都生生。

《廣韻》《正韻》所敬切《集韻》《韻會》所慶切,音貹。產也。《字彙》俗謂雞生卵。

《集韻》《韻會》所景切,音眚。育也。《論語註》四乳生八子。《陸德明·音義》生,所幸反。

如字。

《正韻》息正切,音性。《周禮·地官·司徒》以土會之灋,辨五土之物生。《註》杜子春讀爲性。

《韻補》叶師莊切,音商。《傅毅·舞賦》在山峨峨,在水湯湯,與志遷化,容不虛生。

叶桑經切,音星。《詩·小雅》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寧平。《東方朔·七諫》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引八維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長生。

叶尸連切,音羶。《黃庭經》內養三神可長生,魂欲上天魄入淵,還魂反魄道自然。

【来】

來【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徠《廣韻》落哀切《集韻》《韻會》《正韻》郞才切,賴平聲。至也,還也,及也。《禮·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公羊傳·隱五年》公觀魚於棠,登來之也。《註》登讀爲得,齊人謂求得爲登來。

玄孫之子曰來孫。

麥名。《詩·周頌》貽我來牟。《前漢·劉向傳》作飴我釐麰。亦作䅘。

呼也。《周禮·春官》大祝來瞽令臯舞。

姓。

《集韻》洛代切,音賚。撫其至日來。《孟子》放勳曰:勞之來之。

叶鄰奚切,音離。《詩·邶風》莫往莫來,悠悠我思。《素問》恬澹虛無,眞氣從之。精神守內,病安從來。

叶郞狄切,音力。《詩·小雅》東人之子,職勞不來。叶下服。《大雅》經始勿亟,庶民子來。

叶落蓋切,音賴。《屈原·離騷》因氣變而遂會舉兮,忽神奔而鬼怪。時髣髴以遙見兮,精皎皎以往來。

叶良置切,音利。《荀子·賦篇》一往一來,結尾以爲事。

【惯】

慣【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古患切,音丱。習也。

通作貫。《詩·魏風》三歲貫女。本作摜。从手貫聲。今文作慣。

【识】

識【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

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姓。見《姓纂》。

《廣韻》《集韻》《韻會》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集韻》《韻會》式吏切,音試。義同。

《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集韻》《類篇》昌志切,音熾。義同。

《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集韻》或書作。

【祁】

祁【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渠脂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音岐。盛也,大也。《書·君牙》冬祁寒。《詩·小雅》瞻彼中原,其祁孔有。

舒遲貌。《詩·召南》被之祁祁。

《小雅》興雨祁祁。

衆多也。《詩·豳風》采蘩祁祁。

《大雅》諸娣從之,祁祁如雲。《註》祁祁,徐靚也。如雲,衆多也。

姓。

通作耆。《史記·五帝紀註》堯姓伊祁。《禮·郊特牲》作伊耆。

縣名。在太原。

諡。《左傳·莊六年》鄧祁侯。《疏》諡法,經典不易曰祁。衞有石祁子。

《史記·諡法》治典不殺曰祁。《註》秉常不衰也。

《廣韻》職雉切《集韻》軫視切,音旨。地名。

【连】

連【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力延切《集韻》《韻會》陵延切《正韻》靈年切,音漣。《說文》員連也。《玉篇》合也,及也。《廣韻》續也,還也。《集韻》屬也。《正韻》接也。《詩·大雅》執訊連連。《朱傳》屬續貌。《禮·王制》十國爲連,連有帥。《齊語》四里爲連,十連爲鄕。《後漢·韓康傳》連徵不至。

姻親爲連。《史記·尉佗傳》及蒼梧秦王有連。《註》有連者,連姻也。

黏鳥曰連。《淮南子·覽㝠訓》連鳥于百仞之上。

連尹、連敖,皆楚官名。《左傳·襄十五年》屈蕩爲連尹。《史記·淮隂侯傳連敖註》楚司馬官也。

連山,易名。《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註》其卦以純艮爲首,山上山下,是名連山。

鉛之未鍊者曰連。《史記·貨殖傳》長沙出連錫。

祈連,山名。《前漢·霍去病傳》出北地,至祈連山。《註》卽天山也。

《韻會》州名。漢屬桂陽郡,隋置連州。

姓。《左傳·莊八年》齊有連稱。

《集韻》《韻會》《正韻》力展切,音斂。難也。《易·蹇卦》往蹇來連。《註》連,亦難也。

遲久之意。

《集韻》連彥切,音摙。《禮·玉藻》連用湯。《註》連,猶釋也。以湯洗足垢,乾潔其體也。

《集韻》郞旰切,音爛。連石,山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連石。

叶離珍切,音鄰。《陸雲·夏府君誄》祈祈縉紳,泣涕留連。故作斯誄,著之不泯。泯音民。

【冢】

冢【子集下】【冖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知隴切《集韻》《韻會》展勇切,音塚。《說文》高墳也。《徐曰》地高起,若有所包也。《釋名》腫也。象山頂之高腫起。

大也。《周禮·天官》乃立天官冢宰。《註》冢宰,大宰也。《爾雅·釋詁》冢,大也。《疏》冢者,封之大也。

山頂也。《爾雅·釋山》山頂,冢。《疏》小雅山冢崒崩。毛傳,山頂曰冢。

封土爲社。《玉篇》大社也。《詩·大雅》乃立冢土。《註》大社封之高于他社,故曰冢土也。

墓之墳者亦曰冢。《周禮·春官·冢人註》冢,封土爲丘壠,象冢而爲之。《疏》山頂曰冢,故云象冢而爲之也。《玉篇》鬼神舍也,高墳也。《正韻》通作塚。

相关诗句
只恐忠魂恨不平 万金币去龟阴返 符离一溃误书生 又见长编纪北盟 中原赢得逃兵在 蒿市终悬懦帅头 海门不守长城坏 从今狂寇逾三塞 国势不张将奈何 仲由缨结那惜死 洞胸犹握鲁阳戈 月晕重重闻楚歌 曲误方矜公瑾顾 红灯白酒贺兰营 睢阳齿碎天将暮 森索妖星迷赤雾 不见沈舟项羽来 孤军已被重围合 红衣炮劈两山开 八道花旗迤逦排 定教执燧探龙穴 但使连衡共捣虚 虎气腾腾呼杀贼 酋矛散漫难成列 火云红映绿檀枪 汗雨白沾铜面具 六月炎蒸鸟不翔 鸭江流水渌汪汪 不畏前驱惭后殿 我今一死何重轻 提刀愿识罗浑面 将军怒马奔如电 一箭谁登广武坛 重英不动清人轴 列幕连营袖手看 水犀十万下三韩 红帽如闻平秀吉 白旄倏遍萨摩州 败盟毁约思蚕食 无端骤长邯郸虱 巫闾目断白云秋 盼煞桄榔船上客 都尉连章苦慰留 雕戈早晚镇高州 血腥裹甲三重透 赤峰明月踏营归 困兽淩兢殊死斗 忽闻传箭追穷寇 不辞剪纸与招魂 只有拊膺长痛哭 反斗终怀国士恩 春风泪洒脊令原 可怜夜半凶书至 长向朝阳望捷书 斩关破贼真吾弟 联枝跗萼称同气 空有天生刘大刀 不教日压秦长脚 岛屿虽重主恩高 从此将军气转豪 越裳甘弃同瓯脱 铁轨南通俾路芝 海壖星子纷纷落 此时鳀壑气尤恶 夜寒如雪按伊凉 携得琵琶红袖妓 揽镜忽惊头上霜 空怜岁月去堂堂 酒酣无那肝肠热 狂撑大眼睨公卿 呼卢未辨争先得 百战功名等一掷 也向天街蹋软红 朅来收拾穿云履 鼻端出火耳生风 闷杀新娘曹景宗 哥舒仆固羞为伍 莫作寻常蕃将看 凯歌自和逻沙舞 论功首重桓虔武 得意摩天苦战时 红绡抹额黄皮绔 搴旗早结上公知 幼抱犀渠作健儿 生来惯识祁连冢 涅臂长悬报国心 白杆朱丝号神勇 东征虎将花门种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