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无膏污鼎

出自:宋代·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

拼音:[suī][wú][gāo,gào][wū][dǐng]

平仄:平平平平仄

定林瞰土山,近乃在眉睫。
谁谓秦淮广,正可藏一艓。
朝予欲独往,扶惫强登涉。
蔡侯闻之喜,喜色见两颊。
呼鞍追我马,亦以两黥挟。
敛书付衣囊,裹饭随药笈。
翛翛阿兰若,土木老山胁。
鼓锺卧空旷,簨簴雕捷业。
升堂廓无主,考击谁敢辄。
坡陀谢公家,藏椁久穿劫。
百金买酒地,野老今行饁。
缅怀起东山,胜践比稠叠。
於时国累卵,楚夏血常喋。
外实备艰梗,中仍费调燮。
公能觉如梦,自喻一蝴蝶。
桓温适自弊,苻坚方天厌。
且可缓九锡,宁当快一捷。
彼哉斗筲人,得丧易矜怯。
妄言屐齿折,吾欲刊史牒。
伤心新城埭,归意终难惬。
漂摇五城舟,尚想浮河檝。
千秋陇东月,长照西州堞。
岂无华屋处,亦捉蒲葵箑。
碎金谅可惜,零落随秋叶。
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
清谈眇不嗣,陈迹怳如接。
东阳故侯孙,少小同鼓箧。
一官初岭海,仰视飞鸢跕。
穷归放款段,高卧停远蹀。
牵襟肘即见,著帽耳才菟。
数椽危败屋,为我炊陈浥。
虽无膏污鼎,尚有羹濡筴。
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邯郸枕上事,且饮且田猎。
或昏眠委翳,或妄走超躐。
或叫号而寝,或哭泣而魇。
幸哉同圣时,田里老安帖。
易牛以宝剑,击壤胜弹铗。
追怜衰晋末,此土方岌业。
强偷须臾乐,抚事终愁惵。
予虽天戮民,有械无接摺。
翁今贫而静,内热非复叶。
予衰极今岁,傥与鸡梦协。
委蜕亦何恨,吾儿已长鬣。
翁虽齿长我,未见白可镊。
祝翁尚难老,生理归善摄。
久留畏年少,讥我两呫嗫。
束火扶路还,宵明狐兔慑。
蔡侯雄俊士,心憭形亦谍。
异时能飞鞚,快若五陵侠。
胡为阡陌间,踠足仅相蹑。
谅欲交辔语,呿予不能嗋。

查看原文

字义

【虽】

雖【戌集中】【隹部】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綏。《說文》似蜥蜴而大。从虫唯聲。

《玉篇》詞兩設也。《廣韻》助語也。《集韻》不定也。况辭也。《爾雅·釋訓》每有,雖也。《註》詩曰:每有良朋,辭之雖也。《禮·少儀》雖請退可也。《疏》雖,假令也。當此时假令請退則可也。

《玉篇》推也。

與唯通。《禮記·表記》唯天子受命於天。註:唯當爲雖。

《荀子·性恶篇》今以仁義法正爲固無可知可有之理耶,然則唯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楊僦註:唯,讀爲雖。

【无】

无【卯集下】【无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唐韻》武夫切,音巫。《說文》。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易·乾卦》无咎。《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無)〔古文〕而無傲。

《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註》虛無皆有閒隙。《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註》無,猶不也。

縣名。《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姓。《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文無,藥名。《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說文奇字作无。《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集韻》或作亡。《詩·衞風》何有何亡。

通作毋。書,無逸。《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通作毛。《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集韻》無或作橆。韻會,,尤非。

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膏】

膏【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之性,難正也。《註》膏,肉之肥者。《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狶膏棘軸。《註》狶膏,豬脂也。

《博雅》人一月而膏。《左傳·成十年》居肓之上,膏之下。《註》心下爲膏。

《正韻》澤也。《博雅》膏,滑澤也。《易·屯卦》屯其膏。《疏》正義曰:膏謂膏澤也。

脣脂,以膏和丹作之,亦曰膏。《詩·衞風》豈無膏沐,誰適爲容。

甘也。《禮·禮運》天降膏露。《註》膏,猶甘也。

凡樹理之白者皆曰膏。《周禮·地官·大司徒》其植物宜膏物。《註》鄭司農曰:膏物,謂楊柳之屬,理致且白如膏。

五穀之滑者皆曰膏。《山海經》西南黑水之閒,有廣都之野,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註》郭曰:言味好,皆滑如膏。

《唐韻》古到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號切,音誥。潤也。《詩·曹風》芃芃黍苗,隂雨膏之。《釋文》膏,古報反。《禮·內則》脂膏以膏之。《釋文》膏之,古報反。◎按劉鑑經史動靜字音,凡脂膏之膏則讀平聲,用以潤物曰膏,則讀去聲。

【污】

汙【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汚《唐韻》屋孤切《集韻》《韻會》汪胡切,音烏。與洿同。《說文》濁水不流也。一曰窊下。《詩·小雅》田卒汙萊。《傳》下則汙,高則萊。《正義》汙者,池停水之名。禮記曰汙其宮而瀦焉是也。《左傳·隱三年》潢汙行潦之水。《疏》畜水謂之潢水,不流謂之汙。

行濁亦曰汙。《賈誼·新書道術篇》放理潔靜謂之行,反行爲汙。《書·胤征》舊染汙俗。

降也,殺也。《禮·檀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註》有隆有殺,進退如禮。

勞事亦曰汙。《左傳·昭元年》處不辟汙。《正義》言事之勞身,若穢之汙物。

汙邪,下地田也。《史記·滑稽傳》甌窶滿溝,汙邪滿車。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烏故切,惡去聲。《說文》歲也。

染也。一曰去垢汙曰汙。《詩·周南》薄汙我私。《傳》汙,煩也。《箋》煩撋之用功深也。《字略》煩撋猶捼莎也。亦音烏。

《唐韻》《集韻》《韻會》雲俱切,音于。水名。在鄴西南。《後漢·郡國志》鄴有汙水,有汙城。《註》史記,項羽擊秦軍汙水上。

曲也。《左傳·成十四年》春秋之稱,盡而不汙。《杜註》言盡其事實,無所汙曲。

《集韻》《韻會》《正韻》烏瓜切,音窊。鑿地也。《禮·禮運》汙尊而抔飮。《註》汙尊,鑿地爲尊。

《韻補》叶烏戈切,音窩。《楊方·合歡詩》爾根深且固,我根淺且汙。移植良無期,歎息將如何。

叶文甫切,音武。《杜甫·雷詩》氣暍腸胃融,汗滋衣裳汙。吾衰尤拙計,失望築場圃。

【鼎】

鼎【亥集下】【鼎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正韻》鼎,當也。

方也。《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鼎鼎,大舒也。《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疏》形體寬慢也。

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城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註》九鼎所後入。

維舟曰鼎。《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官名。《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姓。未將鼎澧。

人名。《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無說詩匡鼎來。《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叶他經切,音汀。《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相关诗句
呿予不能嗋 谅欲交辔语 踠足仅相蹑 胡为阡陌间 快若五陵侠 异时能飞鞚 心憭形亦谍 蔡侯雄俊士 宵明狐兔慑 束火扶路还 讥我两呫嗫 久留畏年少 生理归善摄 祝翁尚难老 未见白可镊 翁虽齿长我 吾儿已长鬣 委蜕亦何恨 傥与鸡梦协 予衰极今岁 内热非复叶 翁今贫而静 有械无接摺 予虽天戮民 抚事终愁惵 强偷须臾乐 此土方岌业 追怜衰晋末 击壤胜弹铗 易牛以宝剑 田里老安帖 幸哉同圣时 或哭泣而魇 或叫号而寝 或妄走超躐 或昏眠委翳 且饮且田猎 邯郸枕上事 相视开笑靥 纵言及平生 尚有羹濡筴 虽无膏污鼎 为我炊陈浥 数椽危败屋 著帽耳才菟 牵襟肘即见 高卧停远蹀 穷归放款段 仰视飞鸢跕 一官初岭海 少小同鼓箧 东阳故侯孙 陈迹怳如接 清谈眇不嗣 空残法书帖 好事所传玩 零落随秋叶 碎金谅可惜 亦捉蒲葵箑 岂无华屋处 长照西州堞 千秋陇东月 尚想浮河檝 漂摇五城舟 归意终难惬 伤心新城埭 吾欲刊史牒 妄言屐齿折 得丧易矜怯 彼哉斗筲人 宁当快一捷 且可缓九锡 苻坚方天厌 桓温适自弊 自喻一蝴蝶 公能觉如梦 中仍费调燮 外实备艰梗 楚夏血常喋 於时国累卵 胜践比稠叠 缅怀起东山 野老今行饁 百金买酒地 藏椁久穿劫 坡陀谢公家 考击谁敢辄 升堂廓无主 簨簴雕捷业 鼓锺卧空旷 土木老山胁 翛翛阿兰若 裹饭随药笈 敛书付衣囊 亦以两黥挟 呼鞍追我马 喜色见两颊 蔡侯闻之喜 扶惫强登涉 朝予欲独往 正可藏一艓 谁谓秦淮广 近乃在眉睫 定林瞰土山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