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帽耳才菟

出自:宋代·王安石《游土山示蔡天启秘校》

拼音:[zhù,zhuó,zhe][mào][ěr][cái][tù,tú]

平仄:平仄仄平平

定林瞰土山,近乃在眉睫。
谁谓秦淮广,正可藏一艓。
朝予欲独往,扶惫强登涉。
蔡侯闻之喜,喜色见两颊。
呼鞍追我马,亦以两黥挟。
敛书付衣囊,裹饭随药笈。
翛翛阿兰若,土木老山胁。
鼓锺卧空旷,簨簴雕捷业。
升堂廓无主,考击谁敢辄。
坡陀谢公家,藏椁久穿劫。
百金买酒地,野老今行饁。
缅怀起东山,胜践比稠叠。
於时国累卵,楚夏血常喋。
外实备艰梗,中仍费调燮。
公能觉如梦,自喻一蝴蝶。
桓温适自弊,苻坚方天厌。
且可缓九锡,宁当快一捷。
彼哉斗筲人,得丧易矜怯。
妄言屐齿折,吾欲刊史牒。
伤心新城埭,归意终难惬。
漂摇五城舟,尚想浮河檝。
千秋陇东月,长照西州堞。
岂无华屋处,亦捉蒲葵箑。
碎金谅可惜,零落随秋叶。
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
清谈眇不嗣,陈迹怳如接。
东阳故侯孙,少小同鼓箧。
一官初岭海,仰视飞鸢跕。
穷归放款段,高卧停远蹀。
牵襟肘即见,著帽耳才菟
数椽危败屋,为我炊陈浥。
虽无膏污鼎,尚有羹濡筴。
纵言及平生,相视开笑靥。
邯郸枕上事,且饮且田猎。
或昏眠委翳,或妄走超躐。
或叫号而寝,或哭泣而魇。
幸哉同圣时,田里老安帖。
易牛以宝剑,击壤胜弹铗。
追怜衰晋末,此土方岌业。
强偷须臾乐,抚事终愁惵。
予虽天戮民,有械无接摺。
翁今贫而静,内热非复叶。
予衰极今岁,傥与鸡梦协。
委蜕亦何恨,吾儿已长鬣。
翁虽齿长我,未见白可镊。
祝翁尚难老,生理归善摄。
久留畏年少,讥我两呫嗫。
束火扶路还,宵明狐兔慑。
蔡侯雄俊士,心憭形亦谍。
异时能飞鞚,快若五陵侠。
胡为阡陌间,踠足仅相蹑。
谅欲交辔语,呿予不能嗋。

查看原文

字义

【著】

著【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集韻》《韻會》《正韻》陟慮切,音箸。《博雅》明也。《中庸》形則著。《晏子·諫上篇》君之德著而彰。

《管子·立政篇》十二月一著。《註》著,標著也,使傰曹署著其名。《周禮·典婦功註》書其賈而著其物。

《前漢·景帝紀》廷尉與丞相更議著令。《註》著音著作之著。《晉書·職官志》魏太和中,詔置著作郞,於此始有其官。

《小爾雅》思也。

與貯通。《家語》子貢廢著鬻財於曹、魯之閒。《註》著,居也。

《詩·齊風》俟我于著乎而。《傳》門屏之閒曰著。

《左傳·昭十二年》若不廢君命則固有著矣。《註》著,位次也。《前漢·五行志》朝內列位有定處,所謂表著也。

《廣韻》直餘切,音除。《爾雅·釋天》太歲在戊曰著雍。《韻會》表著之著亦音除。

《羣經音辨》藥草也。《爾雅·釋草》味。荎著。《註》音儲。

《類篇》陟略切,音芍。被服也。《晉書·宣帝紀》關中多蒺䔧,帝使軍士二千人著軟材平底木屐前行。

《儀禮·士喪禮》幎目用緇,方尺二寸,䞓裏著組繫。《註》著,充之以絮也。《韓詩外傳》士褐衣縕著,未甞完也。

《集韻》直略切,音擆。《吳越春秋》從隂收著,望陽出糶。《註》著。置也。

《類篇》附也。《前漢·贾誼傳》黑子之著面。

《禮·明堂位》著,殷尊也。《註》著地無足。

《前漢·張騫傳》身毒國在大夏東南,其俗土著。《師古註》土著,謂有城郭常居,不隨畜牧移徙。《後漢·李忠傳》流民占著者五萬餘口。《直音》俗作着。

【帽】

帽【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釋名》冒也。《說文》本作冃。《徐鉉曰》今作帽。帽名猶冠。義取蒙覆其首,本纚也。古者冠無帽,冠下有纚,以繒爲之。後人因之帽於冠,或裁纚爲帽。自乗輿宴居,下至庶人無爵者,皆服之。江左時,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見,但無頂圈矣,後乃高其屋云。《隋書·禮儀志》帽,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以白紗者名高頂帽。

有繒皂雜紗爲之,高屋下裙,蓋無定準。《唐書·車服志》烏紗帽者,視事及燕見賔客之服也。

通作冒。《史記·絳侯世家》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註》應劭曰:陌額絮也。晉灼曰:巴蜀異物志謂,頭上巾爲冒絮。

【耳】

耳【未集中】【耳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而止切《集韻》《韻會》《正韻》忍止切,也。

俗以塗巷語爲信曰耳食。《史記·六國表》此與以耳食何異。《註》耳食,不能知味也。

凡物象耳形者,皆曰耳。《史記·封禪書》有雉登鼎耳。《後漢·五行志》延熹中,京都幘顏短耳長。

《韻會》助語辭。《論語》女得人焉耳乎。《禮·祭統》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

《正韻》語決辭。《史記·高祖紀》與父老約法三章耳。

《詩·魯頌》六轡耳耳。《傳》耳耳然至盛也。《朱註》耳耳,柔從也。

爵名。《左傳·昭七年》燕人歸燕姬,賂以瑤罋玉櫝斝耳。《註》斝耳,玉爵。《疏》斝,爵名,以玉爲之,旁有耳,若今之杯,故名耳。

姓。《正字通》明洪熙中有耳元明。

人名。老子名李耳。

地名。《前漢·武帝紀》罷儋耳眞番郡。《註》師古曰:儋耳,本南越地,眞番,本朝鮮地,皆武帝所置也。《後漢·明帝紀》西南哀牢,儋耳,僬僥諸種,前後貢獻。《註》楊浮異物志曰:儋耳,南方夷,生則鏤其頰皮,連耳匡分爲數枝,狀如雞腸,纍纍下垂至肩。

山名。《書·禹貢》熊耳外方桐柏。《疏》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伊水所出。《荆州記》順陽益陽二縣,東北有熊耳山,東西各一峯,如熊耳狀,因以爲名。《齊語》踰大行與辟耳之谿。《註》辟耳,山名。《史記·封禪書》束馬懸車,上耳,山名在河南太陽。

草名。《詩·周南》采采卷耳。《傳》卷耳,苓耳也。廣雅云:枲耳也。《疏》生子如婦人耳中璫,或謂之耳璫,幽州人謂之爵耳。《博雅》耳,馬莧也。

獸名。《博雅》李耳,虎也。

綠耳,周穆王駿馬名,俗作騄駬。魏時西獻千里馬,色白,兩耳黃,名黃耳。《山海經》丹熏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鼠,而兔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飛,名曰耳鼠《註》卽鼯鼠,飛生鳥也。《崔豹·古今注》狗,一名黃耳。

蟲名。《爾雅·釋蟲》螾,或謂之入耳。

曾孫之孫曰耳孫。《前漢·惠帝紀》內外公孫耳孫。《註》應劭曰:耳孫者,孫之孫也。去曾高遠,但耳聞之。

《集韻》《韻會》孫之曾孫也。師古曰:爾雅,仍孫從己而數,是爲八葉。與晉說相同。仍耳聲相近,蓋一號也。

《諸侯王表》孫之子耳孫。《註》耳音仍。

《集韻》仍拯切,仍上聲。關中河東讀耳作此音。

【才】

才【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昨哉切《集韻》《韻會》《正韻》牆來切,音裁。《說文》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徐曰》上一,初生岐枝。下一,地也。《六書正譌》才,木質也。在地爲木,旣伐爲才,象其枝根斬伐之餘。从木省。別作材,非。

天地人爲三才。《易·繫辭》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兩之,故六。一曰能也。《禮·文王世子》必取賢斂才焉。《論語》才難,不其然乎。《前漢·武帝紀》其令州縣舉茂才異等。《唐書·百官志》擇人以四才。《邵堯夫曰》臨大事然後見才之難。才者,天之良質也,學者所以成其才也。

質也,力也。《詩·魯頌》思無期,思馬斯才。《傳》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爾殊也。《近思錄》性出於天,才出於氣,氣淸則才淸,氣濁則才濁。

姓。明尙書才寬。

《集韻》通作材。《說文》材,水挺也。从木,才聲。《徐曰》木勁直可用,故曰入山掄可爲材者。人之有才,義出於此。

《正韻》與纔通。古用才爲纔始字。《晉書·謝混傳》才小冨貴,便豫人家事。

與裁通。《戰國策》惟王才之。

與財通。《前漢·揚雄傳》財足以奉宗廟。

《集韻》將來切,與哉同。亦始也。《爾雅·釋詁疏》哉,古文作才。以聲近,借爲哉始之哉。

作代切,音再。義同。

叶卽由切,音遒。《焦氏·易林》季子多才,使我不憂。

【菟】

菟【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湯故切,音兔。《玉篇》菟絲,草名。《山海經註》菟丘,菟絲也。

《爾雅·釋草》蔩,菟瓜。《註》菟瓜似土瓜。

《本草》菟葵,苗如石龍芮而葉光澤,花白似梅。

《急就篇註》伏苓一名伏菟。

與兔通。《楚辭·天問》厥利惟何,而顧菟在腹。《前漢·賈山傳》上覆飛鳥,下不見伏菟。

《集韻》同都切,音徒。楚人謂虎爲於菟。

《韻會》飛菟,神馬名。

《左傳·隱十一年》使營菟裘,吾將老焉。《註》菟裘,在泰山梁父縣南,魯邑也。《前漢·地理志》菟郡。

《潛夫論》菟裘,嬴姓也。

相关诗句
呿予不能嗋 谅欲交辔语 踠足仅相蹑 胡为阡陌间 快若五陵侠 异时能飞鞚 心憭形亦谍 蔡侯雄俊士 宵明狐兔慑 束火扶路还 讥我两呫嗫 久留畏年少 生理归善摄 祝翁尚难老 未见白可镊 翁虽齿长我 吾儿已长鬣 委蜕亦何恨 傥与鸡梦协 予衰极今岁 内热非复叶 翁今贫而静 有械无接摺 予虽天戮民 抚事终愁惵 强偷须臾乐 此土方岌业 追怜衰晋末 击壤胜弹铗 易牛以宝剑 田里老安帖 幸哉同圣时 或哭泣而魇 或叫号而寝 或妄走超躐 或昏眠委翳 且饮且田猎 邯郸枕上事 相视开笑靥 纵言及平生 尚有羹濡筴 虽无膏污鼎 为我炊陈浥 数椽危败屋 著帽耳才菟 牵襟肘即见 高卧停远蹀 穷归放款段 仰视飞鸢跕 一官初岭海 少小同鼓箧 东阳故侯孙 陈迹怳如接 清谈眇不嗣 空残法书帖 好事所传玩 零落随秋叶 碎金谅可惜 亦捉蒲葵箑 岂无华屋处 长照西州堞 千秋陇东月 尚想浮河檝 漂摇五城舟 归意终难惬 伤心新城埭 吾欲刊史牒 妄言屐齿折 得丧易矜怯 彼哉斗筲人 宁当快一捷 且可缓九锡 苻坚方天厌 桓温适自弊 自喻一蝴蝶 公能觉如梦 中仍费调燮 外实备艰梗 楚夏血常喋 於时国累卵 胜践比稠叠 缅怀起东山 野老今行饁 百金买酒地 藏椁久穿劫 坡陀谢公家 考击谁敢辄 升堂廓无主 簨簴雕捷业 鼓锺卧空旷 土木老山胁 翛翛阿兰若 裹饭随药笈 敛书付衣囊 亦以两黥挟 呼鞍追我马 喜色见两颊 蔡侯闻之喜 扶惫强登涉 朝予欲独往 正可藏一艓 谁谓秦淮广 近乃在眉睫 定林瞰土山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