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章示戒训

出自:宋代·沈辽《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

拼音:[wěi,yǐ][zhāng][shì][jiè][xùn]

平仄:仄平仄仄仄

幽居卧山间,不与世相接。
馀生委蒲柳,滞想遗空劫。
德相蚤相亲,顾我情未厌。
数枉南堤步,更引青溪艓。
相见亦何事,坐对群峰叠。
春阳始萌动,烟岚森剑铗。
廉纤数日雨,万里浮尘浥。
赤白未残花,修秾半敷叶。
行招老僧语,遥瞩东田馌。
穷崖历可造,峻流谁敢涉。
衰龄易生倦,幽岩就调摄。
德相知我惫,双眸困垂睫。
高咏楚公作,欲引维摩箑。
初闻未甚解,静听疑可猎。
有如太华峰,跛躄岂易蹑。
不知泛沧海,何力施舟楫。
遥窥土山胜,昔乃文靖业。
二公虽异时,名德远相躐。
山川若有待,风物增悲惵。
未知蔡侯履,孰与支郎蹀。
胜游可概见,笔力方峨嶪。
更纾别后情,琅琅铺简牒。
倡高必和寡,排比安且帖。
箫竽合古律,宫商自谐协。
世人所钦慕,有口空嚅嗫。
东床坦腹士,左右参经笈。
为赋奕棋句,璆琳吐胸胁。
锵然不可闭,由来知健捷。
谓如伯升勇,扬兵开宛叶。
岂比文信君,无谋丧张靥。
致死在必胜,甘言方示怯。
尾章示戒训,足以传芳谍。
后生知自励,何必棰楚挟。
正如嚼冰雪,清冷快牙颊。
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辱枉渊明赠,今犹秘巾箧。
当时隳官去,终身欣废跕。
冠带遂已捐,头脑深埋擪。
肯羡冥冥鸿,安知栩栩蝶。
心清久无梦,神固安知魇。
少小锐文史,老大心更慑。
是古岂余心,非今宁我惬。
况复论翰墨,尔来那可辄。
不识浑脱舞,何愧张颠帖。
所居养鹅雁,菰蒲观啑喋。
亦有藜藿畦,粗充匕与梜。
孰知名可贵,安用禄为槢。
无求岂有沮,不动谁能嗋。
汝坚百万众,淮濆空雉堞。
陵阳丈五坟,朱云本轻侠。
百年竟何往,终当封马鬣。
何必怅霜毛,更向窗前镊。

查看原文

注释

【章示】见"章视"。
【示戒】表示儆戒。
【戒训】训戒,告诫。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尾】

尾【寅集上】【尸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委。《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末後稍也。《易•未濟》狐濡其尾。《書•君牙》若蹈虎尾。

《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註》瑣,細。尾,末也。

《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註》終也。

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次名。《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底也。《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姓。《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漢劉虞吏尾敦。

【章】

章【午集下】【立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

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

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

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

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

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

《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

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

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

《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

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

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

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

《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

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

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

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

《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

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

總章,舜明堂名。

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

姓,秦將章邯。

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

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

俗或謂舅曰章。

《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

懼貌。亦作慞。

《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

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

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示】

示【午集下】【示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音岐。同祇。《周禮·春官》大宗伯掌天神人鬼地示之禮。《釋文》示或作祇。

姓。《史記·晉世家》示眯明。《左傳》作提彌明。

地名。《前漢·地理志》越嶲郡有蘇示縣。

《唐韻》《集韻》《韻會》矣。《禮·檀弓》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書·武成》示天下弗服。

與視通。《詩·小雅》視民不恌。《箋》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字。《禮·曲禮》幼子常視毋誑。《疏》示視古字通。《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

姓。明宣德中賢良示容。

【戒】

戒【卯集中】【戈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介。《說文》警也。《書·大禹謨》警戒無虞。

諭也。《書·大禹謨》戒之用休。

告也。《儀禮·士冠禮》主人戒賔。《註》告也。《聘禮》戒上介亦如之。《註》猶命也。

《廣韻》愼也,具也。

備也。《易·萃卦》戒不虞。《註》備不虞也。

《易·繫辭》聖人以此齊戒。《註》洗心曰齊,防患曰戒。《朱子·本義》湛然純一之謂齊,肅然警惕之謂戒。

守也。《周禮·夏官·掌固》夜三鼜以號戒。《註》謂擊鼓行夜戒守也。

《司馬法》鼓夜半三通,號爲晨戒。

通作誡。《易·繫辭》小懲而大誡。《前漢·賈誼傳》前車覆,後車誡。

與界同。《史記·天官書》星茀於河戒。

《唐書·天文志》江河爲南北兩戒。

《韻補》叶居吏切,音記。《六韜》將不常戒,則三軍失其備。

叶紀力切,音亟。《詩·小雅》豈不日戒,玁狁孔棘。

【训】

訓【酉集上】【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薰去聲。《說文》說敎也。《徐曰》訓者,順其意以訓之也。《正韻》誨也。《字彙》導也。《書·伊訓》伊尹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訓于王。《傳》作訓以敎導太甲。《詩·大雅》四方其訓之。《正義》訓是敎誨之別名。《禮·曲禮》敎訓正俗。《疏》謂訓說義理。

《正字通》古言可爲法也。《書·說命》學于古訓。《詩·大雅》古訓是式。《傳》古,故也。訓,道也。《傳》古訓,先王之遺典也。《左傳·文六年》告之訓典。《註》訓典,先王之書。

《玉篇》誡也。《魏書·高允傳》臣被敕論集往世酒之敗德以爲《酒訓》。

《廣韻》男曰敎,女曰訓。

《博雅》順也。《書·康誥》皇天用訓厥道,付畀四方。《傳》上天用順文武之道,而付之以天下之大也。《後漢·方術傳》下使五品咸訓于嘉時。《註》訓,順也。

詁訓,註解之別名。《爾雅·郭璞序》《爾雅》者,所以通詁訓之指歸。《疏》訓,道也。道物之貌以吿人也。《前漢·揚雄傳》不爲章句訓詁。《師古註》訓者,釋所言之理也。《字彙》如某字釋作某義,順其義以訓之也。

官名。《周禮·夏官》訓方氏,掌道四方之政事。

鳥名。《唐書·五行志》鵂鶹,一名訓狐。

獸名。《神異經》檮杌,西方荒中獸。一名難訓。

州名。《唐書·地理志》江南道有訓州。

姓。明宣德中有敎授訓濬。

《五音集韻》詳遵切,音旬。道也。《周禮·地官》土訓,鄭司農讀。

叶文韻。《晉書·衞恆傳》大晉開元,弘道敷訓。天垂其象,地耀其文。

相关诗句
更向窗前镊 何必怅霜毛 终当封马鬣 百年竟何往 朱云本轻侠 陵阳丈五坟 淮濆空雉堞 汝坚百万众 不动谁能嗋 无求岂有沮 安用禄为槢 孰知名可贵 粗充匕与梜 亦有藜藿畦 菰蒲观啑喋 所居养鹅雁 何愧张颠帖 不识浑脱舞 尔来那可辄 况复论翰墨 非今宁我惬 是古岂余心 老大心更慑 少小锐文史 神固安知魇 心清久无梦 安知栩栩蝶 肯羡冥冥鸿 头脑深埋擪 冠带遂已捐 终身欣废跕 当时隳官去 今犹秘巾箧 辱枉渊明赠 公方任调燮 我昔造公室 清冷快牙颊 正如嚼冰雪 何必棰楚挟 后生知自励 足以传芳谍 尾章示戒训 甘言方示怯 致死在必胜 无谋丧张靥 岂比文信君 扬兵开宛叶 谓如伯升勇 由来知健捷 锵然不可闭 璆琳吐胸胁 为赋奕棋句 左右参经笈 东床坦腹士 有口空嚅嗫 世人所钦慕 宫商自谐协 箫竽合古律 排比安且帖 倡高必和寡 琅琅铺简牒 更纾别后情 笔力方峨嶪 胜游可概见 孰与支郎蹀 未知蔡侯履 风物增悲惵 山川若有待 名德远相躐 二公虽异时 昔乃文靖业 遥窥土山胜 何力施舟楫 不知泛沧海 跛躄岂易蹑 有如太华峰 静听疑可猎 初闻未甚解 欲引维摩箑 高咏楚公作 双眸困垂睫 德相知我惫 幽岩就调摄 衰龄易生倦 峻流谁敢涉 穷崖历可造 遥瞩东田馌 行招老僧语 修秾半敷叶 赤白未残花 万里浮尘浥 廉纤数日雨 烟岚森剑铗 春阳始萌动 坐对群峰叠 相见亦何事 更引青溪艓 数枉南堤步 顾我情未厌 德相蚤相亲 滞想遗空劫 馀生委蒲柳 不与世相接 幽居卧山间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