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比安且帖

出自:宋代·沈辽《德相送荆公三诗用元韵戏为之》

拼音:[pái,pǎi][bǐ][ān][qiě,jū][tiè,tiě,tiē]

平仄:平仄平平平

幽居卧山间,不与世相接。
馀生委蒲柳,滞想遗空劫。
德相蚤相亲,顾我情未厌。
数枉南堤步,更引青溪艓。
相见亦何事,坐对群峰叠。
春阳始萌动,烟岚森剑铗。
廉纤数日雨,万里浮尘浥。
赤白未残花,修秾半敷叶。
行招老僧语,遥瞩东田馌。
穷崖历可造,峻流谁敢涉。
衰龄易生倦,幽岩就调摄。
德相知我惫,双眸困垂睫。
高咏楚公作,欲引维摩箑。
初闻未甚解,静听疑可猎。
有如太华峰,跛躄岂易蹑。
不知泛沧海,何力施舟楫。
遥窥土山胜,昔乃文靖业。
二公虽异时,名德远相躐。
山川若有待,风物增悲惵。
未知蔡侯履,孰与支郎蹀。
胜游可概见,笔力方峨嶪。
更纾别后情,琅琅铺简牒。
倡高必和寡,排比安且帖
箫竽合古律,宫商自谐协。
世人所钦慕,有口空嚅嗫。
东床坦腹士,左右参经笈。
为赋奕棋句,璆琳吐胸胁。
锵然不可闭,由来知健捷。
谓如伯升勇,扬兵开宛叶。
岂比文信君,无谋丧张靥。
致死在必胜,甘言方示怯。
尾章示戒训,足以传芳谍。
后生知自励,何必棰楚挟。
正如嚼冰雪,清冷快牙颊。
我昔造公室,公方任调燮。
辱枉渊明赠,今犹秘巾箧。
当时隳官去,终身欣废跕。
冠带遂已捐,头脑深埋擪。
肯羡冥冥鸿,安知栩栩蝶。
心清久无梦,神固安知魇。
少小锐文史,老大心更慑。
是古岂余心,非今宁我惬。
况复论翰墨,尔来那可辄。
不识浑脱舞,何愧张颠帖。
所居养鹅雁,菰蒲观啑喋。
亦有藜藿畦,粗充匕与梜。
孰知名可贵,安用禄为槢。
无求岂有沮,不动谁能嗋。
汝坚百万众,淮濆空雉堞。
陵阳丈五坟,朱云本轻侠。
百年竟何往,终当封马鬣。
何必怅霜毛,更向窗前镊。

查看原文

注释

【排比】1.依一定的次序排列:搜求排比,汇成一书。 2.用一连串结构相似的语句表示强调和层层深入的修辞格。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排】

排【卯集中】【手部】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正韻》步皆切《集韻》《韻會》蒲皆切,音牌。《說文》擠也。一曰推也。《增韻》斥也。《禮·少儀》排闔說屨於戸內者,一人而已矣。《疏》排推門扇也。《史記·樊噲傳》廼排闥直入。

《魯仲連傳》爲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取也。《前漢·賈誼傳》所排擊剝割,皆眾理解也。

列也,安置也。《前漢·朱買臣傳》相推排成列中庭拜謁。《莊子·大宗師》安排而去化。

彭排。軍器也。《釋名》彭旁也。在旁排敵禦攻也。《後漢·袁紹傳》蒙楯而行。《註》楯今之旁排也。

《集韻》《韻會》步拜切,音憊。排揩,强突也。

與囊韛通。吹火韋囊也。《後漢·杜詩傳》造水排鑄農器。《註》冶者爲排以吹炭,令激水鼓之。《魏志·韓暨傳》爲監冶謁者,乃作水排,利益三倍於前。《晉書·杜預傳》作人排新器。

《正韻》薄邁切,音敗。義同。

叶邊迷切,音鎞。《謝靈運·登石門最高頂詩》心契九秋幹,日翫三春荑。居常以待終,處順故安排。

【比】

比【辰集下】【比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夶也。《周禮·天官》凡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註》比,校次之,使知善惡足否也。《儀禮·大射儀》遂比三耦。《註》比,校也。《齊語》比校民之有道者。

類也,方也。《禮·學記》比物醜類。《疏》謂以同類之事相比方,則學乃易成。《韓詩外傳》高比,所以廣德也。下比,所以挾行也。比於善,自進之階。比於惡,自退之原。

《詩》有比體。《毛詩序》詩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鄭司農云:比者,比方於物,諸言如者,皆比詞也。比之與興,同附託外物,比顯而興隱。

比例。《禮·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鄭註》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後漢·陳忠傳》父寵在廷尉,上除漢法溢於甫者。未施行,寵免,後忠略依寵意,奏上二十三條,爲决事比。《註》比,例也。

綴輯書史曰比。《前漢·儒林傳》公孫弘比輯其義。《唐藝文志》宗命馬懷素爲修圖書使,與褚無量整比。

諡法之一。《左傳·昭二十八年》擇善而從之曰比。《詩·大雅》王此大邦,克順克比。《註》比,必里反。正義引服䖍云:比方損益古今之宜而從之也。

比部,官名。取校勘亭平之義。卽今部。《正韻》音皮,誤。

水名。《前漢·地理志》南陽郡有比陽縣。應劭曰:比水所出,東入蔡。

《集韻》《正韻》普弭切,音諀。與庀同。治也,具也。《周禮·春官》大胥比樂官。《註》錄具樂官也。與庀通。

《廣韻》《韻會》毗至切《集韻》毗義切《正韻》毗意切,音避。《爾雅·釋詁》比,俌也。《郭註》俌,猶輔。《易·比卦·彖辭》比,輔也,下順從也。《卜氏傳》地得水而柔,故曰比。

親也,近也。《周禮·夏官》形方氏使小國事大國,大國比小國。《註》比,猶親也。

和也。《周禮·春官》之名,六曰巫比。《註》巫讀爲筮,比謂筮與民和比也。

近鄰之稱。《周禮·地官》五家爲比,使之相保。五比爲閭,使之相受。

案比。《周禮·地官》小司徒掌九比之數,乃頒比法於六鄕之大夫,及三年,則大比。《又》鄕大夫大比考其德行道藝,而興賢者能者。《疏》三年一閏,天道有成,故每至三年則大案比。

及也。《詩·大雅》比于文王,其德靡悔。《註》比于,至于也。《前漢·高帝紀》自度比至皆亡之。

頻也。《禮·王制》比年一小聘。《漢志》比年,猶頻年也。

比比,猶言頻頻。《前漢·成帝紀》郡國比比地動。

以扞敵,故言比。《史記·蘇秦傳》騎不得比行。

齊也。《詩·小雅》比物四驪。《註》比物,齊其力也。

偏也,黨也。《書·洪範》人無有比德。《正義》人無阿比之德,言天下衆民盡得中也。《論語》君子周而不比。《鄭註》忠信爲周,阿黨爲比。

從也。《論語》義之與比。《朱註》比,從也。《晉語》事君者比而不黨。《註》比謂比義。

合也。《禮·射儀》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註》比,親合也。《漢·劉歆·移太常博士書》比意同力,冀得廢遺。《師古註》訓合。

密也。《詩·周頌》其比如櫛。

比余,櫛髮具。《史記·匈奴傳》漢文帝遺單于比余。《漢書》作比疎。《廣雅》比,櫛也。《蒼頡篇》靡者爲比,麤者爲疏。今亦謂之梳。《顏師古·急就篇註》櫛之大而麤,所以理鬢者,謂之疏,言其齒稀疏也。小而細,所以去蟣蝨者,謂之比,言其齒密比也。皆因其體以立名。

矢括曰比。《周禮·考工記》矢人爲矢,夾其隂陽以設其比,夾其比以設其羽。《鄭司農註》比,謂括也。

《揚子·方言》比。代也。

《廣韻》《集韻》《韻會》必至切,音畀。近也。倂也,密也。義同。

《正韻》兵媚切,音祕。先也。《禮·祭義》比時具物,不可以不備。《鄭註》比時,猶先時也。比,必利反,又甫至反。

《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鄰。《杜甫詩》不敎鵝鴨惱比鄰。

比蒲,地名。《春秋·昭十一年》大蒐于比蒲。

臯比,虎皮也。《左傳·莊十年》蒙臯比而先犯之,後人以爲講席。《戴叔倫詩》臯比喜接連。《朱子·張載銘》勇撤臯比。

師比,胡革帶鉤也。《戰國策》胡服黃金師比。通作毗紕。

《唐韻》毗必切《集韻》《韻會》簿必切《正韻》簿密切,音邲。比次也。《增韻》比比,猶總總也。《張九齡荔枝賦》皮龍鱗而騈比。《顧况·持斧章》榱之斯密,如鱗櫛比。皆讀如邲。

《莊子·齊物論》人籟則比竹是矣。李軌讀。《說文》二人爲从,反从爲比。

【安】

安【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

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姓。《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安期,安平,俱複姓。

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叶烏前切,音煙。《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叶於眞切,音因。《蘇軾·李仲蒙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且】

且【子集上】【一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4画

〔古文〕音跙。借曰之辭。《論語》且予之類是也。

未定之辭。《禮·檀弓》曾子曰:祖者,且也。且胡爲其不可以反宿。

又也。《詩·小雅》君子有酒,多且旨。

此也。《詩·周頌》匪且有且。《傳》非獨此處有此稼穡之事也。

姑且也。《詩·唐風》且以喜樂。

將也。《史記·項羽紀》范增謂項莊曰:若屬且爲所鹵。

苟且也。《莊子·庚桑楚》老子語南榮趎曰:與物且者,其身不容,焉能容人。《註》且者,姑與物爲雷同,而志不在也。

姓。宋且謹修,明且。俗誤讀苴。

通作俎。薦牲具。祭祀燕饗用之。

《集韻》《韻會》《正韻》子余切,音疽。《說文》薦也。

同趄。行不進也。《易·夬卦》其行次且。別作趦趄。

多貌。《詩·大雅》籩豆有且。

蝍蛆亦曰卽且。《史記·龜筴傳》騰蛇之神,而殆於卽且。

《爾雅·釋天》六月爲且。《郭註》闕詁。或云:一作焦月。六月盛熱,故曰焦。

巴且,見《司馬相如賦》。《史記》作猼且,卽巴焦。

語餘聲。《詩·鄭風》士曰旣且。《朱傳》音疽。語辭,與乃見狂且,其樂只且,匪我思且,椒聊且,曰父母且,諸且字皆語餘聲。

《集韻》《韻會》《正韻》叢租切。與徂同,往也。

《韻會》七序切,徐去聲。恭敬貌。《詩·周頌》有萋有且。《正字通》《說文》且从几,足有二橫。一,地也。象藉於地形。音阻。阻詛諧且爲聲,餘義皆假借。孫愐譌用子余切。《韻會》馬韻且引《說文》義同俎,譌轉魚韻,爲孫切所蔽,音同疽,音義相矛盾。

俎本作且,且字借義旣廣,故別加半肉作俎以別之。

【帖】

帖【寅集中】【巾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他叶切《集韻》《韻會》託協切《正韻》他協切,音貼。《說文》帛書署也。《廣韻》券帖。

《通俗文》題賦曰帖。

唐制,帖試士曰試帖。舉人總括經文,以應帖試,曰帖括。《文獻通考》帖經,以其所習經,掩其兩端,中閒開惟一行,裁紙爲帖。凡帖三字,隨時增損,可否不一,或得四,或得五,或得六,爲通。《唐書·選舉志》楊綰疏言明經,但記帖括。

《唐國史補》宰相判事有堂案,處分百司曰堂帖。

《廣雅》帖,服也。

《增韻》妥帖,定也。《王逸楚辭序》義多乖異,事不妥帖。《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

《廣韻》牀前帷也。《釋名》牀前帷曰帖。言帖帖而垂也。

相关诗句
更向窗前镊 何必怅霜毛 终当封马鬣 百年竟何往 朱云本轻侠 陵阳丈五坟 淮濆空雉堞 汝坚百万众 不动谁能嗋 无求岂有沮 安用禄为槢 孰知名可贵 粗充匕与梜 亦有藜藿畦 菰蒲观啑喋 所居养鹅雁 何愧张颠帖 不识浑脱舞 尔来那可辄 况复论翰墨 非今宁我惬 是古岂余心 老大心更慑 少小锐文史 神固安知魇 心清久无梦 安知栩栩蝶 肯羡冥冥鸿 头脑深埋擪 冠带遂已捐 终身欣废跕 当时隳官去 今犹秘巾箧 辱枉渊明赠 公方任调燮 我昔造公室 清冷快牙颊 正如嚼冰雪 何必棰楚挟 后生知自励 足以传芳谍 尾章示戒训 甘言方示怯 致死在必胜 无谋丧张靥 岂比文信君 扬兵开宛叶 谓如伯升勇 由来知健捷 锵然不可闭 璆琳吐胸胁 为赋奕棋句 左右参经笈 东床坦腹士 有口空嚅嗫 世人所钦慕 宫商自谐协 箫竽合古律 排比安且帖 倡高必和寡 琅琅铺简牒 更纾别后情 笔力方峨嶪 胜游可概见 孰与支郎蹀 未知蔡侯履 风物增悲惵 山川若有待 名德远相躐 二公虽异时 昔乃文靖业 遥窥土山胜 何力施舟楫 不知泛沧海 跛躄岂易蹑 有如太华峰 静听疑可猎 初闻未甚解 欲引维摩箑 高咏楚公作 双眸困垂睫 德相知我惫 幽岩就调摄 衰龄易生倦 峻流谁敢涉 穷崖历可造 遥瞩东田馌 行招老僧语 修秾半敷叶 赤白未残花 万里浮尘浥 廉纤数日雨 烟岚森剑铗 春阳始萌动 坐对群峰叠 相见亦何事 更引青溪艓 数枉南堤步 顾我情未厌 德相蚤相亲 滞想遗空劫 馀生委蒲柳 不与世相接 幽居卧山间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