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六字母徒翻切

出自:清代·洪繻《留声器》

拼音:[niàn][liù,lù][zì][mǔ][tú][fān][qiē,qiè]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万籁寂静虚堂风,长腔、短腔出郫筒。
一鼓促拍「河满子」,再鼓摊破风入松。
云璈水调殊玲珑,摄以电气贮以筒。
芥拾音响归冥濛,橐籥枢纽相磨砻。
放之满堂为逢逢,倾耳曲折无不通。
偷声共诧「声声慢」,动色四顾色色空。
初如湘灵鼓瑟湘江上,旋如洛神通辞洛水中。
一弹再叹有馀韵,一望无人无丝桐。
传递语音亦曲肖,又如楚巫翻译出喉咙,石言鬼语非谣童。
购得人人矜奇器,闻者往往惊神工。
我谓此事何足异,在昔偃师称小技。
革人歌舞能目招,驱使草木供游戏。
顺帝灵巧亦可言,铜人报时按节至。
国初博物有江永,邮筒传声千里致。
锼?浑沌机窍开,不须乞灵天地气。
木鸡、木狗并有声,变幻五行易位置。
奇巧即在耳目间,未用远徵输巧事。
西洋此器未十年,末巧由来吾吐弃。
是器传语况区区,何似传递今古有吾儒!道德事功留纸上,但凭寸管非机枢。
有时馀事弄狡狯,咤叱笑骂杂噫吁,传之千载声声俱。
不第绘声且绘色,活留?咳并眉须。
西人亦有文字鄙且拙,廿六字母徒翻切
拗断嗓子语言粗,虽有精意无由设。
时移地易音即差,兜禽僸佅难分别。
得其官骸遗精神,留声机械何须说!炮火有声声震天,西洋制作年复年。
一震不留犹慑敌,兵家阴机能研坚。
中华此事诚缺憾,铁马屯军噤不前。
我思此事由人废,群才一出将渊渊。
吁嗟乎,留声器,我闻汝声泪为涟。
此间时事不堪述,妇孺啜泣难下咽。
劳者莫歌穷莫达,万户吞声何处宣!愿借汝机托汝械,为记愁苦与颠连。
记事比珠哀比弦,传诸大帝钧天广乐边,叩天问帝夫何言!

查看原文

注释

【字母】1.音韵学术语。声母的代表字,简称"母"。 2.拼音文字或注音符号的最小书写单位。
【翻切】即反切。用两个字拼切一个字的音,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廿】

廿【寅集下】【廾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人汁切《集韻》《正韻》日執切,音入。《玉篇》二十幷也。今直爲二十字。《顏之推·稽聖賦》中山何夥,有子百廿。魏嫗何多,一孕四十。

【六】

六【子集下】【八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力竹切《正韻》盧谷切,音陸。《說文》易之數,隂變于六,正于八。《玉篇》數也。《增韻》三兩爲六,老隂數也。

國名。《左傳·文五年》楚人滅六。《史記·黥布傳》布者,六人也。《註》索隱曰:地理志,廬江有六縣。蘇林曰:今爲六安也。

叶錄直切,音近力。《前漢·西域敘傳》總統城郭,三十有六。修奉朝貢,各以其職。

【字】

字【寅集上】【子部】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自。《說文》乳也。

愛也。《書·康誥》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禮·地官·鄭註》小國貢輕,字之也。《左傳·成四年》楚雖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

文字。字者,孳也,六義相生無窮也。黃帝臣沮誦倉頡,體卦畫,摹鳥跡,引伸觸類,文字之形始立。《周禮·春官·外史》周禮春官掌達書名于四方。註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稱曰字。

名字。《禮·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儀禮·士冠禮》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又》女子許嫁筓而字。《註》亦成人之道也。

女許嫁曰字。《易·屯卦》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謂牝曰字。《史記·平準書》乗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亦作牸。

姓。《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諤。

【母】

母【辰集下】【毋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廣韻》《正韻》莫厚切《集韻》《韻會》莫後切,音某。《廣雅》母,牧也。言育養子也。《釋名》冒也,含已生也。《增韻》慕也。嬰兒所慕也。《說文》从女,象懷子形。一曰象乳形。《蒼頡篇》其中有兩點,象人乳形。豎通者卽爲毋。《詩·小雅》母兮鞠我。

天地爲大父母。《書·泰誓》惟天地萬物父母。《易·說卦》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蔡邕·獨斷》天子父事天,母事地,兄事日,姊事月。

《老子·道德經》有名萬物之母。

日爲陽德之精,故稱日母。《枚乗·七發》流攬無窮。歸神日母。

元氣之本曰氣母。《莊子·大宗師篇》伏羲得之,以襲氣母。

父母,尊親之詞。《詩·小雅》豈弟君子,民之父母。《禮·表記》使民有父之尊,有母之親。

《揚子·方言》南楚洭之閒,母謂之媓。《淮南子·說山訓》西家子謂其母曰社。《說文》蜀人謂母曰姐,齊人謂母曰嬭,又曰㜷,吳人曰媒。《眞臘風土記》呼父爲巴駞,呼母爲米。方音不同,皆自母而變。

乳母亦曰母。《越語》生三人,公與之母。

禽獸之牝皆曰母。《孟子》五母雞,二母彘。《前漢·昭帝紀》罷天下亭母馬。《張華·禽經》鷇將生,子呼母應。雛旣生,母呼子應。《蘇軾·仇池筆記》眉州縣有一小佛屋,俗謂之猪母佛。

十母,謂甲乙之屬,十干也。十二支爲十二子。見《史記·律書》。

西王母,神名。見《山海經》。《大戴禮》云:舜時,西王母獻白玉琯。

寶母,所以集寶者。《祥異記》魏生常得一美石,後有胡人見之,曰:此寶母。每月望,設壇海邊上,可以集珠寶。

嶺南有瘴母。《鄭熊·番禺雜記》五羊嶺表見有物自空而下,始如彈丸,漸如車輪,遂四散。人中之卽病,謂之瘴母。

鬼母,神名。《括異記》南海小虞山有鬼母,一產千鬼。朝產之,暮食之。今蒼梧有鬼姑神是也。

凡物之有大小者皆曰子母。《詩·鄭風·盧重環·毛傳》重環,子母環也。《疏》謂大環貫一小環。

錢有子母錢。《周語註》重曰母,輕曰子。子母相通,民乃得所欲。

牛有子母牛。《易·說卦》坤爲子母牛。正義曰:取其多蕃畜而順。

子母竹,今之慈竹也。見《任昉·述異記》。

子母瓜,取收瓜子,故名。見《齊民要術》。

甯母,地名。《春秋·僖七年》公會齊侯,盟于甯母。《後漢·郡國志》山陽郡方與縣有泥母亭,或曰古甯母。

慈母、雨母,皆山名。《丹陽記》江寜縣南三十里有慈母山,生簫管竹。《荆州記》湘東有雨母山。

雲母,扇名。

屛名。《西京雜記》昭陽殿有雲母扇、雲母屛風。

雲母竹,竹之大者。見《郭義恭·廣志》。

《贊寜·筍譜》有雲母筍。

益母、貝母、知母,俱藥草名。蟁母、鴾母,俱鳥名。喜母,蟲名。俱見《爾雅·註疏》。

酒滓謂之酪母,見《本草》。

胡母,複姓。《後漢·獻帝紀》有胡母班。《風俗通》云:胡母,姓,本陳胡公之後,齊宣王母弟,別封母鄕。遠本胡公,近取母邑,故曰胡母氏。

《集韻》蒙晡切《正韻》莫胡切,音模。熬餌也。《禮·內則》煎醢加黍上,沃以膏,曰淳母。《鄭註》母,讀曰模。模,象也。作此象淳熬。

叶母婢切。音敉。《詩·鄭風》豈敢愛之,畏我父母。叶上杞里。《魯頌》魯侯燕喜,令妻壽母。《蔡邕·崔夫人誄》昔在共姜,陪臣之母。勞謙紡繢,仲尼是紀。

【徒】

徒【寅集下】【彳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

《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

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丹徒,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罪名。《唐書·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申徒,登徒,司徒,複姓。《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翻】

翻【未集中】【羽部】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廣韻》《集韻》孚袁切《韻會》浮袁切《正韻》孚艱切,音番。《說文·新附字》飛也。《張衡·西京賦》衆鳥翩翻。

《增韻》反覆也。通作幡。

通作反。

《韻補》叶孚愔切《鄭曼季·贈陸雲詩》鴛鴦于飛,徘徊翩翻。載頡載頏,命侶鳴羣。

《韻補》叶孚焉切,西京賦與旃同叶。《集韻》或作飜。亦作拚。

【切】

切【子集下】【刀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千結切,音竊。《說文》刌也。从刀,七聲。《廣韻》割也,刻也。《爾雅·釋器》骨謂之切。《註》治骨器。《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

迫也,急也。《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

愨實也。《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

《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註》師古曰:切,要也。

《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註》切,按也。

《韻會》譏切也,剴切也。

《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

《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註》師古曰:切,門限也。音千結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七計切,音砌。衆也。

一切,大凡也。《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韻補》砌或作切。《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叶音刺,與刺通。《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

相关诗句
叩天问帝夫何言 传诸大帝钧天广乐边 记事比珠哀比弦 为记愁苦与颠连 愿借汝机托汝械 万户吞声何处宣 劳者莫歌穷莫达 妇孺啜泣难下咽 此间时事不堪述 我闻汝声泪为涟 留声器 吁嗟乎 群才一出将渊渊 我思此事由人废 铁马屯军噤不前 中华此事诚缺憾 兵家阴机能研坚 一震不留犹慑敌 西洋制作年复年 炮火有声声震天 留声机械何须说 得其官骸遗精神 兜禽僸佅难分别 时移地易音即差 虽有精意无由设 拗断嗓子语言粗 廿六字母徒翻切 西人亦有文字鄙且拙 活留?咳并眉须 不第绘声且绘色 传之千载声声俱 咤叱笑骂杂噫吁 有时馀事弄狡狯 但凭寸管非机枢 道德事功留纸上 何似传递今古有吾儒 是器传语况区区 末巧由来吾吐弃 西洋此器未十年 未用远徵输巧事 奇巧即在耳目间 变幻五行易位置 木鸡、木狗并有声 不须乞灵天地气 锼?浑沌机窍开 邮筒传声千里致 国初博物有江永 铜人报时按节至 顺帝灵巧亦可言 驱使草木供游戏 革人歌舞能目招 在昔偃师称小技 我谓此事何足异 闻者往往惊神工 购得人人矜奇器 石言鬼语非谣童 又如楚巫翻译出喉咙 传递语音亦曲肖 一望无人无丝桐 一弹再叹有馀韵 旋如洛神通辞洛水中 初如湘灵鼓瑟湘江上 动色四顾色色空 偷声共诧「声声慢」 倾耳曲折无不通 放之满堂为逢逢 橐籥枢纽相磨砻 芥拾音响归冥濛 摄以电气贮以筒 云璈水调殊玲珑 再鼓摊破风入松 一鼓促拍「河满子」 长腔、短腔出郫筒 万籁寂静虚堂风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