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家何幸遇志和

出自:清代·许传霈《棣笙学博赋五言五十韵见赠次韵成七言答之》

拼音:[fú][jiā,jia,jie][hé,hē,hè][xìng][yù][zhì][hé,hè,huó,huò,hú]

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

频年学钓烟波里,苕霅交流清顾视。
浮家何幸遇志和,必恭敬之桑与梓。
梓乡人乐聚他乡,十载光阴铎秉此。
高才陋封管城侯,棘闱抛却毛锥子。
风拂词曹皋座春,人从雪夜程门侍。
讲道常欣堂开鳣,寄书时得河烹鲤。
雅怀乍发志为舒,硕德自崇义日徙。
有时下笔思涌泉,卓识自然成信史。
有时酌酒朋盍簪,倾瓶快不占羸耻。
桃李花开年复年,种下门前无数士。
况有哲嗣继家声,过庭趋对惜分晷。
积学得悟言屡中,循分安居心无悝。
冢君筮仕江之南,喜闻几折谢屐齿。
良吏行当眼转青,儒生不惯官佩紫。
何以昊天不永龄,泰运方长忽遭否。
君当归棹西子湖,死别生离悲论理。
四方吊者靡不嗟,渴决此疑圣人俟。
明珠岂随燕石遗,衰草竟与瑶芝委。
客言彭殇本不齐,继而起者在群季。
鸾旗鲁宫奏少年,骏足长坂期千里。
端由大椿茂本根,散为金枝与玉蕊。
不然蔗境怡老颜,克树阴德长鸣耳。
君之孝友早知名,垂白思慕赤子比。
痛定风木泪不乾,要识源头思饮水。
天性还同金石贞,藏碑竞拓硬黄纸。
辨别真赝理析毫,指画同异刀异剞。
不才稍得识鱼虫,望洋叹惭效臂使。
读钳口舌石鼓文,书测山渊古周脾。
博物考时力之馀,本末轻重类堪纪。
二铭堂前心独铭,行文忠信四具美。
豹窥一斑踪未精,较诸肉食尚非鄙。
吴兴我已三度来,漫道从游今晚矣。
慨陈谠论沙披金,宝卫微言米扬秕。
时乱难藏射雕弓,年荒欲展屠龙技。
策杖峰头秋气高,载月湖心乐事记。
能以吾学辅此游,知白守黑不中止。
曷为许我大器成,不患身世隐朝市。
又尝期我蓬山登,奋发韶华励壮思。
燕赵悲歌非吾曹,谁呼屠狗出而仕。
殷勤慰诲五百言,此道此情不逾咫。
勉诵佳章浣露薇,配以澧兰并沅芷。
会须心性拨泥灰,古井秋风波竞起。
戴笠观天敝大空,披荆陟壑险攀跂。
恍若暗室明一灯,悄然危惧翻然喜。
明朝当卸钓鱼蓑,钓尽名誉破波靡。
崎岖总得达康庄,大道原来平如砥。
热肠仍须问冷官,外此知者有谁是。
姚江老友施与杨,世交公子赋麟趾。

查看原文

注释

【何幸】用反问的语气表示很幸运。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浮】

浮【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縛牟切《集韻》《韻會》房尤切《正韻》房鳩切,音罘。《說文》氾也。《論語》乗桴浮於海。

順流曰浮。《書·禹貢》浮于濟漯。

濟涉腰瓠曰浮。《淮南子·釋山訓》百人抗浮。《註》浮,瓠也。

溢也,過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寧使人浮于食。

先時曰浮。《書·盤庚》鮮以不浮于天時。

輕也。《楚語》疏其穢而鎭其浮。

浮浮,氣烝貌。《詩·大雅》烝之浮浮。

雨雪盛貌。《詩·小雅》雨雪浮浮。

衆彊貌《詩·大雅》江漢浮浮。

浮沉,無定之意。《詩·小雅》載沉載浮。

《小爾雅》浮,罰也。謂罰爵也。《禮·投壷》無偝立,無踰言,若是者浮。

水名。《水經注》靑河東北,浮水故瀆出焉。

山名。《山海經》竹山西百二十里曰浮山。

《廣輿記》廣東高州府城東有浮山。

羅浮,二山名。《羅浮山記》在增城,博羅二縣境。

竹名。《戴凱之·竹譜》浮竹亞節,虛軟厚肉。

石名。《左思·吳都賦》浮石若桴。

天浮,星名。《甘氏星經》天浮四星,在左旗南北列。主漏刻。

《莊綽鷄肋編》釣竿之半,繫以荻梗,謂之浮子。

《甄權脈經》浮爲風爲虛。

《集韻》普溝切,音桴。漂也。

《韻補》叶符非切,音肥。《楚辭·遠遊》指炎神而直馳兮,吾將往乎南疑。覽方外之荒忽兮,沛罔象而自浮。

【家】

家【寅集上】【宀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加。《說文》家居也。《爾雅》戸牖之閒謂之扆。其內謂之家。《詩·周南》宜其室家。《註》家謂一門之內。

婦謂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願爲之有家。

一夫受田百畝,曰夫家。《周禮·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註》有夫有婦,然後爲家。

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傳·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將在家。

天家,天子之稱。《蔡邕·獨斷》天子無外,以天下爲家。

居其地曰家。《史記·陸賈傳》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

著述家。《前漢·武帝紀》表章六經,罷黜百家。

《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

家人,易卦名。

姓。漢劇令家羨,宋家鉉翁。

《集韻》古胡切,音姑。《詩·豳風》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

《小雅》復我邦家。叶上居樗。

與姑同。大家,女之尊稱。漢曹世叔之妻班昭稱大家,卽超妹。

叶古俄切,音歌。《古雉朝飛操》我獨何命兮未有家,時將暮兮可奈何。

《孔臧·蓼賦》苟非德義,不以爲家。安逸無心,如禽獸何。

叶古暮切,音固。《焦氏·易林》三足孤鳥,靈明爲御。司過罰惡,自殘其家。《說文》从宀,豭省聲。周伯溫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後人借爲室家之家。○按《六書故》作①,人所合也。从㐺,三人聚宀下,①之義也。乑古族字,乑譌爲豕,《說文》謂从豭省,無義。①字从宀从㐺,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與㐺形近。

【何】

何【子集中】【人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幸】

幸【寅集下】【干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㚔。吉而免凶也。《前漢·高帝紀》願大王以幸天下。《註》晉灼曰:臣民被其德,以爲徼倖也。師古曰:幸者,可慶倖也。故福善之事皆稱爲幸。

《小爾雅》非分而得曰幸。《增韻》非所當得而得,與不可免而免曰幸。《論語》罔之生也,幸而免。《中庸》小人行險以徼幸。《晉語》德不純,而福祿至,謂之幸。《荀子·富國篇》朝無幸位,民無幸生。

冀也。《禮·檀弓》幸而至於旦。《註》幸,覬也。

《玉篇》幸天子所至也。《蔡邕·獨斷》天子車駕所至,見令長三老官屬,親臨軒作樂,賜以食帛,民爵有級,或賜田租,故謂之幸。

《玉篇》幸,御所親愛也。《前漢·佞幸傳》但以媚貴幸。

姓。《萬姓統譜》望出鴈門,晉有幸靈。唐有幸南容,貞元中進士。宋有幸元龍,嘉泰初進士。

《韻補》古叶散。《易林》疾貧望幸,使伯行販。《韻會》或作字原作夭下糸。

【遇】

遇【酉集下】【辵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音寓。《玉篇》見也,道路相逢也。《廣韻》不期而會也。《春秋·隱八年》宋公、衞侯遇于垂。《穀梁傳》不期而會曰遇。《禮·曲禮》諸侯未及期相見曰遇。《註》未及期,在期日之前也。《周禮·春官·大宗伯》諸侯冬見曰遇。《註》偶也,欲其若不期而偶至也。

待也,接也。《前漢·季布傳》遇人恭謹。

《蒯通傳》漢王遇我厚。

合也。《前漢·揚雄傳》七十說而不遇。

姓。《風俗通》漢有遇冲,爲河內太守。

《字彙補》五口切,與偶同。《史記·天官書》氣相遇者,使勝高。

《集韻》《韻會》魚容切,音顒。地名。《史記·高帝紀》戰曲遇東。《註》曲音齲,遇音顒。

【志】

志【卯集上】【心部】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音鋕。《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廣韻》意慕也。《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準志也。《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章志也。《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本志也。《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

記也。與誌同。或作識。《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箭鏃也。《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叶眞而切,音支。《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旣有此他志。

【和】

和【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相关诗句
世交公子赋麟趾 姚江老友施与杨 外此知者有谁是 热肠仍须问冷官 大道原来平如砥 崎岖总得达康庄 钓尽名誉破波靡 明朝当卸钓鱼蓑 悄然危惧翻然喜 恍若暗室明一灯 披荆陟壑险攀跂 戴笠观天敝大空 古井秋风波竞起 会须心性拨泥灰 配以澧兰并沅芷 勉诵佳章浣露薇 此道此情不逾咫 殷勤慰诲五百言 谁呼屠狗出而仕 燕赵悲歌非吾曹 奋发韶华励壮思 又尝期我蓬山登 不患身世隐朝市 曷为许我大器成 知白守黑不中止 能以吾学辅此游 载月湖心乐事记 策杖峰头秋气高 年荒欲展屠龙技 时乱难藏射雕弓 宝卫微言米扬秕 慨陈谠论沙披金 漫道从游今晚矣 吴兴我已三度来 较诸肉食尚非鄙 豹窥一斑踪未精 行文忠信四具美 二铭堂前心独铭 本末轻重类堪纪 博物考时力之馀 书测山渊古周脾 读钳口舌石鼓文 望洋叹惭效臂使 不才稍得识鱼虫 指画同异刀异剞 辨别真赝理析毫 藏碑竞拓硬黄纸 天性还同金石贞 要识源头思饮水 痛定风木泪不乾 垂白思慕赤子比 君之孝友早知名 克树阴德长鸣耳 不然蔗境怡老颜 散为金枝与玉蕊 端由大椿茂本根 骏足长坂期千里 鸾旗鲁宫奏少年 继而起者在群季 客言彭殇本不齐 衰草竟与瑶芝委 明珠岂随燕石遗 渴决此疑圣人俟 四方吊者靡不嗟 死别生离悲论理 君当归棹西子湖 泰运方长忽遭否 何以昊天不永龄 儒生不惯官佩紫 良吏行当眼转青 喜闻几折谢屐齿 冢君筮仕江之南 循分安居心无悝 积学得悟言屡中 过庭趋对惜分晷 况有哲嗣继家声 种下门前无数士 桃李花开年复年 倾瓶快不占羸耻 有时酌酒朋盍簪 卓识自然成信史 有时下笔思涌泉 硕德自崇义日徙 雅怀乍发志为舒 寄书时得河烹鲤 讲道常欣堂开鳣 人从雪夜程门侍 风拂词曹皋座春 棘闱抛却毛锥子 高才陋封管城侯 十载光阴铎秉此 梓乡人乐聚他乡 必恭敬之桑与梓 浮家何幸遇志和 苕霅交流清顾视 频年学钓烟波里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