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鼎民可知

出自:清代·林旭《洪泽湖遇风》

拼音:[xià][dǐng][mín][kě,kè][zhī,zhì]

平仄:仄仄平仄平

清晨过龟山,水势凌日盛。
突兀淮渎祠,空影浮相映。
我思无支祈,何得窃权柄。
古后逭其诛,后世及以政。
夏鼎民可知,鲁囚吾不敬。
廿里老子山,私念未及竟。
大风翻然起,天水势一迸。
长桅势忽倾,连舫声相并。
有力皆上掀,无雷欲下轰。
南辕折不回,退鹢旋复迎。
众喊张臂持,万沤陷胸迸。
竭力乃抛锚,遇浪如碰钉。
鼓轮就浅濑,牵绳依幽屏。
船身顿而蹶,蟆腹号以膨。
激石居未安,得雨势益横。
家人吐狼藉,水鸟飞觇矎。
我心知其故,且卧待起定。
召寇固有因,论理亦太横。
欹枕久不宁,搴帷若有侦。
何物类狝猴,跳踉赤臂胫。
大笑至口耳,其语乃可听。
轻薄神所羞,冯暴尔何轻。
但遣稽程期,未至忧性命。
寓老启方幼,威福惟予正。
庚辰与童律,不用且久病。
世人不悟此,辄思与我竞。
大鹏犯天盖,长鲸搅海镜。
以予较之彼,犹自羞陷阱。
迁贸诩器利,矜盈谓气劲。
一败遂为羞,大福至不更。
无乃过棼云,制身宜自订。
言毕忽无睹,风息梦亦醒。

查看原文

注释

【夏鼎】即禹鼎。相传夏禹铸九鼎以象九州。其上镂山精水怪之形,使人以知神奸。参阅《左传.宣公三年》。
【可知】见"可知道"。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夏】

夏【丑集下】【夊部】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音暇。四時,二曰夏。《釋名》假也。寬假萬物,使生長也。《前漢·魏相傳》南方之神炎帝,秉禮,執衡,司夏。

《廣韻》胡雅切《集韻》《韻會》《正韻》亥雅切,音下。中國曰華夏。《書·康誥》用肇造我區夏。《詩·周頌》肆于時夏。

國號。禹受舜禪,易虞爲夏。

國名。《史記·大宛傳》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里。《晉史》赫連勃勃。《宋史》李元昊,僭國號曰夏,屬今寧夏。

澤名。《書·禹貢》雷夏旣澤。

大夏,禹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舞大夏,以祭山川。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杜子春曰》王出入奏王夏,尸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賔客至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裓夏,公出入奏驁夏。齊音齋,裓音陔,驁音遨。○按九夏,有聲無辭,註疏以《雅》《頌》諸篇强分配之,非。

大屋曰夏。《宋玉·招魂》冬有穾夏。

大俎曰夏。《詩·秦風》於我乎,夏屋渠渠。《禮·檀弓》見若覆夏屋者矣。《註》大俎,一名大房,半體之俎,足下有跗,如堂房也。

五色曰夏。《書·禹貢》羽畎夏翟。《註》羽畎,羽山之谷。夏翟,雉具五色中旌旄之飾。《周禮·春官·夏。服車五乘,孤乘夏篆,卿乘夏縵,蓋取諸此。

《集韻》舉下切,音賈。地名。負夏,衞地。《禮·檀弓》曾子弔于負夏。

陽夏,在開封。《史記·高祖紀》追項王至陽夏。

木名。《禮·學記》夏楚二物,收其威也。《註》夏,榎也。楚,荆也。《詩·大雅》不長夏以革。《王博士云》夏用木,革用皮,皆鞭扑之。

,胡可切,音荷。《琳·瑪瑙勒賦》四賔之筵,播以淳夏。色奪丹烏,明照烈火。

叶創舉切,音楚。《揚雄·城門校尉箴》昔在先世,有殷有夏。癸辛不德,而設夫險阻。

叶胡故切,音互。《賈誼·鵩賦》單閼之歲,四月維夏。庚子日斜,鵩集余舍。《春秋釋例》除春夏之夏,餘皆戸雅切。《正字通》按古先有四時之夏,餘義皆假借。○按《正字通》此字下有畟字,重田部,今刪。

【鼎】

鼎【亥集下】【鼎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鼑《唐韻》《集韻》《韻會》都挺切,音頂。《說文》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昔禹收九牧之金,鑄鼎荆山之下。《玉篇》鼎,所以熟食器也。《左傳·宣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百物而爲之備,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兩莫能逢之。《周禮·天官·膳夫》王日一舉鼎,十有二物,皆有俎。《鄭註》鼎有十二,牢鼎九,陪鼎三。

《周易卦名》巽下離上之卦。

《正韻》鼎,當也。

方也。《前漢·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

鼎鼎,大舒也。《禮·檀弓》喪事鼎鼎爾,則小人。《疏》形體寬慢也。

周鼎,星名。見《步天歌》。

湖名。《史記·封禪書》黃帝鑄鼎於荆山,後世因名其處爲鼎湖。

州名。宋朗州攺鼎州。

城門名。《後漢·郡國志》雒陽東城曰鼎門。《註》九鼎所後入。

維舟曰鼎。《揚子·方言》維之謂之鼎。

官名。《前漢·東方朔傳》夏育爲鼎官。《註》鼎官,今殿前舉鼎者也。

姓。未將鼎澧。

人名。《西京雜記》鼎,匡衡小名也。

《前漢·匡衡傳註》張晏曰:匡衡少時字鼎,長乃易字稚圭,世所傳衡與貢禹書,上言衡狀報,下言匡鼎白,知是字也。《又》無說詩匡鼎來。《註》服虔曰:鼎,猶言當也,若言匡且來也。○按服虔註誤。

《前漢·賈捐之傳》捐之復短石顯。楊興曰:顯鼎貴。《註》如淳曰:言方且欲貴矣。鼎音釘。師古曰:讀如字。

叶他經切,音汀。《左思·吳都賦》精若耀星,聲若雷霆。名藏於山經,形鏤於夏鼎。

【民】

民【辰集下】【氏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古文〕彌鄰切,音泯。《說文》衆萌也。言萌而無識也。《易·師卦》君子以容民畜衆。《書·咸有一德》后非民罔使,民非后罔治。《禮·緇衣》民以君爲心,君以民爲體。

四民。《穀梁傳·成元年》古者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農民,有工民。《註》德能居位曰士,辟土植穀曰農,巧心勞手成器物曰工,通財貨曰商。

司民,星名。《周禮·秋官·司民》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獻其數于王。《註》司民,軒轅角也。《釋文》軒轅十七星,如龍形,有兩角,角有大民、小民。

官名。《周禮·秋官·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於版。

民曹,漢官名。《後漢·百官志》民曹尚書主凡吏上書事。《註》《蔡質·漢舊儀》曰:典膳治功作,監池、苑囿、盜賊事。

民部,今戸部也。《文獻通考》漢置尚書郞四人,其一人主財帛委輸。至魏文帝,置度支尚書寺,專掌軍國支計。吳有戸部,晉有度支,皆主筭也。後周置大司徒卿一人,如《周禮》之制,隋初有度支尚書,則幷後周民部之職。開皇二年,改度支爲民部。永徽初,改民部爲戸部。

北方有比肩民,見《爾雅·釋地》。南方有裸民,見《呂氏春秋》。

白民國,白身,背有角,乗之壽二千歲。羽民國,其民皆生羽毛。卵民國,其民皆生卵。毛民國,其民皆生毛。

有勞民、搖民、壎民、盈民、臷民、蜮民諸國,見《山海經》。

鶴民國,人長三寸,日行千里,見《窮神祕苑》。

姓,見《姓苑》。

叶鄰知切,音離。《夏禹襄陵操》洪水滔天,下民愁悲。上帝愈咨,三過吾門不入。父子道衰,嗟嗟不欲煩下民。

叶彌延切,音眠。《楊方·合歡詩》齊彼蛩蛩獸,舉動不相捐。生有同穴好,死成倂棺民。《六書略》民,象俯首力作之形。○按民字之義非一。有總言人者,《詩》天生蒸民,厥初生民。是也。有對君而言者,《書》民惟邦本。是也。有別於在位而言者,《詩》宜民宜人。註:人謂臣,民謂衆庶。是也。有對幽而言者,《論語》務民之義,《左傳》先成民而後致力于神。是也。有對已而言者,《詩》民莫不穀,我獨于罹。是也。有對農而言者,《漢·食貨志》粟甚貴傷民,甚賤傷農。是也。况四民兼士農工商,豈力田始稱民乎。《六書略》之說穿鑿,不可從。

【可】

可【丑集上】【口部】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肯我切《集韻》《韻會》《正韻》口我切,音坷。《說文》肯也。《廣韻》許可也。《韻會》可者,否之對。《書·堯典》囂訟可乎。《文中子·事君篇》達人哉山濤也,多可而少怪。

僅可,未足之辭。《論語》子曰:可也。

《禮·內則》擇于諸母與可者。《註》諸母,衆妾也,可者,傅御之屬也。

所也。《禮·中庸》體物而不可遺。《註》體猶生也,可猶所也。不有所遺,言萬物無不以鬼神之氣生也。

姓。《正字通》唐諫議大夫可中正,宋紹興進士可懋。

《字彙補》苦格切,音克。《魏書·吐谷渾傳》可汗,此非復人事。《唐書·突厥傳》可汗猶單于也,妻曰可敦。

叶孔五切,音苦。《韓愈·元和聖德詩》負鄙爲難,縱則不可。出師征之,其衆十旅。

叶口箇切,軻去聲。《魏文帝·寡婦賦》伏枕兮不寐,逮平明兮起坐。愁百端兮猥來,心鬱鬱兮無可。

《集韻》歌古作可。註詳欠部十畫。

讀作何。《石鼓文》其魚隹可。《風雅廣逸註》隹可讀作惟何,古省文也。

【知】

知【午集中】【矢部】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智平聲。《說文》詞也。从口从矢。《徐曰》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玉篇》識也,覺也。《增韻》喩也。《易·繫辭》百姓日用而不知。《書·臯陶謨》知人則哲,能官人。

漢有見知法。《史記·酷吏傳》趙禹與張湯論定諸律令,作見知法。《註》吏見知不舉劾爲故縱。

相交曰知。《左傳·昭四年》公孫明知叔孫于齊。《註》相親知也。

《昭二十八年》魏子曰:昔叔向適鄭,鬷蔑一言而善,執手遂如故知。《楚辭·九歌》樂莫樂兮新相知。

《爾雅·釋詁》匹也。《詩·檜風》樂子之無知。《註》匹也。

《廣韻》欲也。《禮·樂記》好惡無節於內,知誘於外。

猶記憶也。《論語》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猶主也。《易·繫辭》乾知大始。《左傳·襄二十六年》公孫揮曰:子產其將知政矣。《魏了翁·讀書雜抄》後世官制上知字始此。

《揚子·方言》愈也。南楚病愈者,或謂之知。《黃帝素問》二刺則知。《註》上古以小便利腹中和爲知。

藥名。《日華志》預知子,取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有聲。

地名。《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徒敗于且知。

《集韻》《韻會》知義切。《正韻》知意切。與智同。《易·臨卦》知臨大君之宜。《荀子·修身篇》是是非非謂之知。

姓。《左傳》晉有知季,卽荀首也。別食知邑,又爲知氏。

《諡法》官人應實曰知。

相关诗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