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赭湖水

出自:清代·何栻《九月十二日,赵次侯见招,及钱仲谦吴冠英李申兰汪友梅吴肖陶同游虞山。晚归饮仲谦墨园,赋次以记》

拼音:[là,luò,lào][rì][zhě][hú][shuǐ]

平仄:仄仄仄平仄

一峰迎我来,一峰招我去。
白云扶我行,屐齿留不住。
初游破山寺,心證唐贤句。
通幽开曲径,花木纷遮护。
迤逦入三峰,深秀渐披露。
既作山中游,欲尽山中趣。
万绿莽如海,中有蛛丝路。
竹泉清可濯,苔石滑难步。
直立千岁藤,横卧六朝树。
松杉间枫楠,坚老不受蠹。
大才多沈沦,长身极骄倨。
树争滕薛长,花挟邢尹妒。
芙蓉媚新客,嫣红烂无数。
小憩息腰脚,愧我济胜具。
豪哉赵公子,人得江山助。
为山作主人,约客忘世故。
肉食厌腥膻,行厨荐蔬茹。
相当好天日,无风复无雾。
登楼纵遐瞩,指点互告语。
巫相及齐女,约略有遗墓。
山川不能言,何暇事考据?屯兵矗石垒,传是张王戌。
僭窃安足道,无使吾耳污。
灵境无尽藏,一一要目遇。
失奇防后悔,买勇竞前赴。
同行六七人,筋骨各坚固。
赴山如赴敌,一往气犹怒。
崭石辟剑门,万劫僵不仆。
闯如奇鬼阚,缈若飞仙驻。
踞虎欲跳荡,蟠虬俨回互。
玲珑片片碎,臃肿涂涂附。
将斧凿劖岩,盘古手自厝。
徘徊倚剑立,兹山最奇处。
相去无百里,此来方一顾。
落日赭湖水,惜哉天易暮。
篮舆颇轻健,截竹仿筚簬。
舆人量肥瘠,只愁坐者错。
山行更水行,扁舟问归渡。
今宵当痛饮,馀兴尽倾吐。
入门酒正沸,班席镫已炷。
主客谈杭州,湖山起人慕。
行将道浙江,蜡屐吾其庶。
名山无大小,曲折名乃著。
扪萝从此始,啖蔗安能遽。
正如学佛人,由渐而入悟。
吾身犹病梨,况抱烟霞痼。
异日挂冠回,邻山足园圃。
无嫌俗更俗,将卜寓公寓。
佳处留茅庵,山灵不吾拒。

查看原文

注释

【落日】夕阳。亦指夕照。

注释内容采用汉语词典自动匹配结果,仅供参考。

字义

【落】

落【申集上】【艸部】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爾雅·釋詁》落,始也。

《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

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

《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

《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

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

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

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

牢落。《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

陸落。《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

拓落。《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

《韻會》錯落,閒厠貌。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

星名。《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

山名。《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

草名。《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

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

木名。《爾雅·釋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

姓。《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

與絡通。《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

《唐韻古音》讀路。《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日】

日【辰集上】【日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古文〕。《說文》實也。太陽之精不虧。《博雅》君象也。《釋名》日,實也,光明盛實也。《易·乾卦》與日月合其明。

《繫辭》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說卦》離爲火爲日。《周禮·天官·九註》日者天之明。《禮·祭義》日出於東。《史記·天官書註》日者,陽精之宗。《前漢·律歷志》日合於天統。《後漢·荀爽傳》在地爲火,在天爲日。《淮南子·天文訓》火氣之精者爲日。

《書·舜典》協時月正日。《傳》合四時之氣節,月之大小,日之甲乙,使齊一也。

《洪範》五紀,三曰日。《傳》紀一日。《疏》從夜半以至明日夜半,周十二辰爲一日。

《禮·曲禮》外事以剛日,內事以柔日。《疏》十日有五奇五偶,甲丙戊庚壬五奇爲剛,乙丁己辛癸五偶爲柔也。

《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註》迎長日者,建卯而晝夜分,分而日長也。

《左傳·文七年》日衞不睦。《註》日,往日也。

《左傳·桓十七年》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註》皆典歷數者。

《史記·日者傳註》卜筮占時日,通名日者。

《集韻》而力切,音眲。義同。

《韻補》叶而至切。《李嵩·述志賦》審機動之至微,思遺餐而忘寐。表略韻於納素,託精誠於白日。《類篇》唐武后作。

【赭】

赭【酉集中】【赤部】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音者。《說文》赤土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其土則丹靑赭堊。《註》赭,今之赤土也。

《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疏》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史記·秦始皇紀》伐湘山樹赭其山。《前漢·禮樂志》霑汗赤沫流赭。

赭衣,罪人服。《前漢·法志》赭衣塞路。《荀子·正論篇》殺赭衣而不準。《註》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

【湖】

湖【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戸吳切《集韻》《韻會》《正韻》洪孤切,音胡。《說文》大陂也。《周禮·夏官·職方氏》楊州,其浸五湖。《水經注》五湖,謂長塘湖,太湖,射貴湖,上湖,滆湖。

水名。《水經注》湖水,出桃林塞之夸父山。

州名。《廣輿記》屬浙江,吳曰吳興,隋唐曰湖州,今爲湖州府。

【水】

水【巳集上】【水部】康熙筆画:4画部外筆画:0画

《唐韻》《正韻》式軌切《集韻》《韻會》數軌切,流,中有微陽之氣也。《徐鉉曰》衆屈爲水,至柔,能攻堅,故一其內也。《釋名》水,準也,準平物也。《白虎通》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隂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爲言濡也。《書·洪範》五行,一曰水。《又》水曰潤下。《正義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五行之體,水最微,爲一。火漸著,爲二。木形實,爲三。金體固,爲四。土質大,爲五。《易·乾卦》水流濕。《說卦》坎爲水。《管子·水地篇》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脉之通流者也。《淮南子·天文訓》積隂之寒氣爲水。

六飮之一。《周禮·天官》漿人掌共王之六飮,水漿醴涼醫酏。

《禮·玉藻》五飮:上水、漿、酒、醴、酏。《註》上水,水爲上,餘次之。

《禮·曲禮》凡祭宗廟之禮,水曰淸滌。

明水,所以共祭祀。《周禮·秋官》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鑒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共明水。《註》鑒,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

官名。《左傳·昭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爲水師而水名。

《前漢·律歷志》五聲,羽爲水。

天水,郡名,漢武帝所置。

中水,縣名,屬涿郡。應劭曰:易見《前漢·地理志》。

黑水,國名,卽韐。

露爲上池水。《史記·扁鵲傳》飮是以上池之水。《註》上池水,謂水未至地,蓋承取露及竹木上水以和藥。

姓。

《韻補》叶式類切,音墜。《劉楨·魯都賦》蘋藻漂於陽侯,芙蓉出於渚際。奮紅葩之熩熩,逸景燭於崖水。

叶呼委切,音毀。《李白·游高淳丹陽湖詩》龜游蓮葉上,鳥宿蘆花裏。少女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韻補》音準。引《白虎通》水之爲言準也。○按準乃水之義,非水之音。蓋沿《周禮·考工記》鄭註,準讀爲水而誤。今不從。

相关诗句
山灵不吾拒 佳处留茅庵 将卜寓公寓 无嫌俗更俗 邻山足园圃 异日挂冠回 况抱烟霞痼 吾身犹病梨 由渐而入悟 正如学佛人 啖蔗安能遽 扪萝从此始 曲折名乃著 名山无大小 蜡屐吾其庶 行将道浙江 湖山起人慕 主客谈杭州 班席镫已炷 入门酒正沸 馀兴尽倾吐 今宵当痛饮 扁舟问归渡 山行更水行 只愁坐者错 舆人量肥瘠 截竹仿筚簬 篮舆颇轻健 惜哉天易暮 落日赭湖水 此来方一顾 相去无百里 兹山最奇处 徘徊倚剑立 盘古手自厝 将斧凿劖岩 臃肿涂涂附 玲珑片片碎 蟠虬俨回互 踞虎欲跳荡 缈若飞仙驻 闯如奇鬼阚 万劫僵不仆 崭石辟剑门 一往气犹怒 赴山如赴敌 筋骨各坚固 同行六七人 买勇竞前赴 失奇防后悔 一一要目遇 灵境无尽藏 无使吾耳污 僭窃安足道 传是张王戌 屯兵矗石垒 何暇事考据 山川不能言 约略有遗墓 巫相及齐女 指点互告语 登楼纵遐瞩 无风复无雾 相当好天日 行厨荐蔬茹 肉食厌腥膻 约客忘世故 为山作主人 人得江山助 豪哉赵公子 愧我济胜具 小憩息腰脚 嫣红烂无数 芙蓉媚新客 花挟邢尹妒 树争滕薛长 长身极骄倨 大才多沈沦 坚老不受蠹 松杉间枫楠 横卧六朝树 直立千岁藤 苔石滑难步 竹泉清可濯 中有蛛丝路 万绿莽如海 欲尽山中趣 既作山中游 深秀渐披露 迤逦入三峰 花木纷遮护 通幽开曲径 心證唐贤句 初游破山寺 屐齿留不住 白云扶我行 一峰招我去 一峰迎我来
猜您喜欢
关于夏天的诗